法国启蒙思想和中国维新思想_法国启蒙思想和中国维新运动
为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曾经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祖籍福建闽侯,是一
120年前的农历戊戌年(1898)4月,正当康有为、梁启超等发起的维新变法高潮到来之际,一本名叫《天演论》的新书在京城门户和北方重要商埠以及工业重镇的天津出版发行了,这本书的问世,立即引发强烈震动《天演论》原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唯物主义者赫胥黎的著作,把这部世界名著翻译成中文,介绍给国人,并在戊戌变法正式启动的前夕出版发行的人,就是在天津俄文馆(中国第一所培养俄语人才的学校)任总办的严复。
而当时天津对维新思想宣传,为戊戌变法运动的兴起起到了“启蒙”作用曾经被毛泽东誉为中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也被称为“精通西学第一人”的严复,祖籍福建闽侯,是一个“海归”人才,他1880年来到天津,在“第二故乡”天津长期从事教育和西方思想学说的研究,曾在北洋水师学堂先后任洋文正教习、会办、总办等职,直到创建俄文馆,一直热心宣传西方先进思想和科学技术,并通过创办新式报刊和发表政论性文章尤其是翻译和出版《天演论》,鼓吹维新思想,倡导社会改良,主张消除积弊,不仅给天津带来了清新的维新气息,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北京为核心区域的维新变法运动。
早在戊戌变法前三年(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日本军国主义敲诈勒索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强迫清政府签订极不平等的《马关条约》面对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身在天津的严复义愤填膺、忧国忧民,已届不惑之年的他,更加深入地思考如何救亡图存。
他用犀利的笔触书写自己的政治主张,发出了维新变法的呼唤严复在天津《直报》上先后发表了《论世变之通》《原强》《救亡决论》《辟韩》等充满爱国激情和改革思想的政论文章,针砭时弊,痛陈科举八股之害——“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使天下消磨岁月于无用之地,堕坏志节于冥昧之中,长人虚骄,昏人神智,上不足以辅国家,下不足以资事畜,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大声疾呼变法维新之要“莫亟于废八股”。
(见严复《救亡决论》)他在文章中援引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卢梭的“天赋人权”学说,指出人民是“天下之真主”,还根据英国著名社会学家斯宾塞尔所说的国家强弱之标准,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口号(见严复《原强》),认为清政府必须要进行政治改革,要像西方国家那样创立议院,以君主立宪代替封建君主专制,中国才能发达兴旺。
为了进一步宣传维新思想,严复还与他的好友——曾经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的王修植、天津育才学堂总办夏曾佑等人于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办了《国闻报》,这份报纸成为当时中国宣传维新思想的第一份日报,在维新派报刊中独树一帜,以“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讲究办报策略和消息迅速,稿源茂盛而著称,开辟了宣传维新思想的一个特色鲜明的新阵地。
《国闻报》的诞生和在当时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天津更加成为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在北方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形成南北呼应之势严复作为《国闻报》主编,精心策划和带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京城主导的变法维新运动形成默契和呼应。
严复在《国闻报》上发表的文章,以尖锐、辛辣的笔调抨击当时腐朽的政治和没落的文化,揭露黑暗和丑恶,说明革除腐朽现象,非变法维新不可在撰写时评和政论文章之外,他还以更大的精力去阅读和翻译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著作,其中1897年翻译的《天演论》,在当年《国闻报》的增刊《国闻汇编》上连载,1898年4月《天演论》中文版出版发行。
这本书中赫胥黎介绍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并用达尔文关于生物进化的原理,来解释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物竞天择”“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进化法则严复完全相信这些进化论观点,并在《天演论》每一章节翻译完后,常加按语,借题发挥,紧密联系中国现实,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按语篇幅之长, 往往与译文长度不分上下严复强调进化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客观普遍规律,“世道必进,后胜于今”他针对中日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瓜分宰割中国的危亡局势,指出中国是甘于沦亡还是发愤图强,必须迅速做出抉择,他大声疾呼:“进者存而传焉,不进者病而亡焉。
”如果中国能顺应进化理论而实行变法维新,就能够“自强保种”,否则就要沦为“亡国灭种”,被历史淘汰在《天演论》结尾按语中,严复引用赫胥黎的话,号召中国的仁人志士振奋精神,“合同志之力,谋所以转祸为福,因害为利”;“吾愿于普天之下有心人共失斯志也。
”话语铿锵,言之切切,直击要害,振聋发聩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经过《国闻报》连载和单行本出版发行后,在中国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它震动了人们的视听,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维新派重量级人物如康有为、梁启超等,都赞叹不已。
康有为称赞严复所译《天演论》“为中国西学第一者也”一时间,一些学堂和学校把《天演论》当作课堂教本,“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名词成为社会上风行一时的口头禅,严复也被称为“天演哲学家”维新思想日盛津城,影响京城,波及全国,为戊戌变法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与此同时,严复等人还以维新思想为指导,以西方为榜样,在天津先行先试了一些新东西,如1895年创建北洋西学堂,1896年创办俄文馆,还积极支持维新派人士张元济在北京创办通艺学堂,这些新式学堂(馆)传授西学,培养新式人才,体现了严复等人改良教育,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的大胆尝试和探索,这些都为戊戌变法提出相关维新条款提供了借鉴。
如上可见,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的103天的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其思想启蒙地和发源地不在北京,而是在作为京城门户的天津天津对于促进中国近代史上戊戌变法这一重大事件的发生所起的启蒙作用,不可低估。
本文系海河网原创稿件,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来自海河网。欢迎关注并按规则转载!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