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一天_杜甫的一天作文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7-31

要学杜甫的《登高》啦,来看看他的一生是如何度过的。

杜甫的一天_杜甫的一天作文

 

杜甫的一生,亲历了唐朝由盛及衰的时代,因此杜甫的诗歌记录的不仅仅是他的人生经历,更多的是折射了当时社会的变化此次我们以极具传奇色彩的唐朝历史为背景,在杜甫几个重要人生节点中,选取了他的几首代表作与大家分享。

在他所生活的历史背景下读一读这些诗句,也许更能体会到这位现实主义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以及对个体生命的珍怜年少优游01杜甫的一生,亲历了唐朝的由盛及衰。

他出生于一个有悠久传统的官僚家庭,降生后,他家庭的声势已经不如往日显赫,渐渐衰落下来他自小好学,7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19岁那年,杜甫决定走出家门,漫游四海古代的读书人,尤其是盛唐的知识分子,他们在读书之外非常热衷“行万里路”一来扩充眼界,丰富阅历,更主要是希望遇到达官贵人赏识并举荐他们李白就曾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写自己“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

杜甫亦如此数年间,青年杜甫过着走南闯北豪放不羁的日子他晚年写的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壮游》长诗中这样说道:“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意思是说少年间,他放纵游历于齐国赵国之间,过着富裕且潇洒的生活《望岳》这首诗就是杜甫在漫游途中所作。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年轻杜甫的第一次发声,气骨峥嵘,体势雄浑,豪气万丈,后无来者!这也是杜甫少有的朝气蓬勃,豪情壮志偶遇挚友

02将近30岁的时候,杜甫结识了人生中的挚友——李白。中国文学史上两个伟大的灵魂相遇了。比杜甫年长11岁的李白,为他带来了无穷的灵感启发。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向来吟橘颂,谁与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两人分别后,杜甫一直很怀念李白,十分珍重这份友谊,他常常会想起李白,并把对李白的思念之情融入到他的诗文里冬天会想到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

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春天还是会想李白:《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李白和杜甫不仅为我们写下了许许多多优美的诗篇,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也成了一段被人津津乐道的佳话。

困守长安03公元747年,唐玄宗下诏天下有一技之长的人入京赴试,已经而立之年的杜甫也来到长安考试结果,当时宰相李林甫因妒贤忌能,骄纵跋扈,对所有应试之人统统不予录取,并上奏朝廷,上演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

杜甫应试落第,困守长安,心情落寞,写了一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向好友韦济倾诉诗中陈述了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倾吐了仕途失意、生活潦倒的苦况,于现实之黑暗亦有所抨击《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但都无结果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

看人脸色十余年,杜甫认识了人情冷暖,也发现了大唐这件华美的袍上爬满了虱子。

《丽人行》(节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公元753年,杜甫41岁,仍旧是一介布衣此时的他在做什么呢?他在曲江水边,围观一场极尽奢华的宴会丽人云集,珍馐罗列,何等耀眼!但在这纸醉金迷的梦寐中,隐藏的却是皇家丑事秘闻,以及大唐江山的危机唐代自武后以来,外戚擅权已成为统治阶层中一种通常现象,他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

诗中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当时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引起了广大人民的强烈不满,这也是后来酿成安史之乱的原因之一公元755年,43岁的杜甫,生活越来越窘迫,无奈接受任命,当上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这是个低级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此时的杜甫没有容身之所,无奈只能把妻儿安置在京城隔壁的奉先县一天,杜甫前去探望妻儿,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悲伤之下,夹杂着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杜甫写出了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战乱流离04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举兵造反,安史之乱爆发而此时的唐玄宗耽于享乐,对战争的消息丝毫不知。

这时的杜甫敏锐地感到国家的危机已迫在眉睫

安史之乱的爆发,让杜甫的朝堂之梦被彻底打破官方估计有3000万人死于战乱、饥荒和流离失所公元757年这个春天对于诗人杜甫,对于长安,很不堪沦陷经年,京城一片萧条,百姓流离失所,四处烧杀抢掠前一年,肃宗在灵武即位,杜甫听闻此讯,将家人妥善安置之后,只身奔赴寻找皇帝。

然而途中被安史叛军抓获,俘至长安我们熟知的《月夜》,即是他被俘数月后所作《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被俘为囚,与家人分离,只能通过诗句,遥寄自己的思念。

在颠沛岁月里,杜甫将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以及对破碎山河的凄然,也凝于《春望》一诗中

《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心忧黎庶05公元758年,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溃散中,一些军士乘机劫掠百姓,刚刚遭受了叛军铁蹄蹂躏的百姓又受到了官兵的伤害。

这个时候,正是杜甫离开洛阳返回华州的时期一路上,诗人目睹了战争致使民生凋敝的残酷现实,看到了遭到战乱之苦的百姓的颠沛流离他一方面更加痛恨安史叛军,另一方面,也进一步认识到唐王朝统治集团内部的腐败,从而对广大人民寄予了更深刻的同情,同时他又希望民众一起投入到平叛战争之中。

在这种矛盾的心态下,杜甫写出了光照千古的“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这两组诗在反映人民苦难的同时,也从广大人民勇于承担国难所表现出的坚毅中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新安吏》讲述了官府在河南新安地区征兵,征到一个孤儿,这个孩子没有家人照顾,小小的年龄又必须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前线打仗杜甫很同情他,就鼓励了他一番《潼关吏》是要告诫戍守长安东大门潼关的唐朝军队,不要犯哥舒翰的错误。

《石壕吏》是流传很久的名篇这首诗写了杜甫亲眼所见的一个故事:诗人晚上投宿在石壕村,突然听到有官吏前来敲门要捉人,足见当时战势的紧急和官军的蛮横老头儿一翻墙就没影儿了,而由老太太开门应付听见官吏暴喝一声,这个老太太便伤心地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絮絮叨叨地说起家中的情况:自己的三个儿子都已经参加邺城战役了,邺城的战斗非常酷烈,其中一个儿子写信说两个兄弟都刚刚在战争中死了。

这实际上已经违反了唐朝的征兵制度,一般是三男出一男,就不能再征了,可是在国家特殊时期这家的三个儿子都已经上了前线,而且两个已经阵亡对于老太太来说,活的人只不过是苟且偷生现在家中已经没有别人了,只有一个正在吃奶的孙子,这是家中唯一留下的骨血,而孩子的妈妈现在也无法出来见人,因为生活实在太窘迫了,没有一件完整的衣裙。

老太太接着说,如果你们一定要再征一个人去军队,我愿意连夜跟着你们去,早上还能给军队做早饭夜渐渐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一切又恢复了寂静,却隐隐听到幽幽咽咽的哭泣声第二天一大早,诗人只能与老翁一个人告别了。

而谁又能保证,下次官吏再来捉丁的时候,老翁能幸免?蜀中漂泊06公元759年,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辞官回家同年底,杜甫举家南下前往成都经过无数天的生死跋涉,杜甫一家终于抵达成都当夕阳照着风尘仆仆的衣裳,他环顾山川之异,忽觉在天一方。

未及高兴,复生哀伤《成都府》(节选)翳翳桑榆日,照我征衣裳我行山川异,忽在天一方但逢新人民,未卜见故乡大江东流去,游子去日长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在成都浣花溪畔,他建造了“草堂”,度过三四年,杜甫的生活总算安定了些。

草堂虽然简陋,但谈笑往来,却尽是志同道合之人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一簇桃花、一场春雨,都如此鲜活可爱

《春夜喜雨》就写于这段时期:《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舟中长逝07公元770年,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终年59岁去世之前不久,他还在挨饿。

虽然生活未曾如意,但他对文学的思考却至死都未曾停止,从《偶题》一诗便能看出《偶题》(节选)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杜甫“不仅仅是一个诗人,还是这个国家良知的守护者”。

正如诗中所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回顾杜甫的诗歌创作历程:如果说杜甫早期的代表作《望岳》,象征着青年杜甫在漫游生活中对盛唐王朝的希望与热情;如果说《兵车行》《丽人行》,特别是《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象征着中年杜甫在长安十年困顿的求官生活中对盛唐王朝黑暗角落的深刻认识与揭露,从而迈出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第一步的话;那么,“三吏”“三别”则是中晚年的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切身感受和对盛唐王朝遭受巨大创伤的忠实记录,正是这些作品构成了一个宏大的叙事系列,这个系列描绘了盛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画卷。

一千多年来,杜甫的诗持续引发着中国人的共鸣而现在,杜甫忧国忧民的诗篇,将在更广阔的世界流传综合整理自湖南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中华书局微信公众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诗词世界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百度网。

往期精彩想押个作文题~快来看看“青春使命与理想信念”主题作文素材合集【高三备考】 必须知道的文言高频词【高三备考】今天来讲一个文言词语小专题~【趣味语文】干净治愈朋友圈文案【高三复习】文言文高频词汇分类积累—时间类

再来发一组桃花的照片~【答题模板】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解题技巧及专题训练(含答案)【趣味语文】今天是温柔版的文案biu【高三复习】高考文化常识积累:官职名称、官职变动【学生佳作】镜头里的春意——桃花·记忆

【答题模板】高考小说阅读之多次出现的物象作用【作文素材】美育话题作文素材积累【趣味语文】“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上半句是什么?30首你只知道半句的诗词【作文素材】2021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作文素材:感动事迹+人物微评+颁奖辞(附历年颁奖辞)

【作文素材】“神舟十二号”事例和时评,你一定能用得上!【趣味语文】秋分至,夜渐长,愿君岁岁常安康!【作文素材】以奋斗书写青春成长的华章【作文素材】 “七一勋章”获得者名单及事迹【作文素材】神舟十二与天和交会对接,圆梦天和,再向苍穹,星辰大海···

【趣味语文】如果穿越回宋朝,怎么过端午节【作文素材】2021高考作文全国乙卷作文解析+范文《星光不负逐云箭》【作文素材】文化自信相关名言、素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