醇亲王_醇亲王府
醇亲王南府
前文介绍了醇亲王北府的花园府邸部分还是卫生部时进去过当年没拍过照 现在也很难进了另外一座醇亲王南府曾经常去也留下了一些照片 今儿说说它
醇亲王府南府醇亲王南府在内城西南隅太平湖畔清顺治年间为喀尔楚浑贝勒宅邸,乾隆年间为荣亲王永琪府邸咸丰九年(1859)宣宗第七子醇郡王奕譞分府于此,后加封亲王衔,同治帝驾崩后,奕譞之子载湉即皇帝位,年号光绪。
王府为皇帝所出之地,前半部改为祠堂,后半部作为"潜龙邸"醇亲王府迁至后海王府坐北朝南,东部为府邸,西部为花园府邸部分建筑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依次为府门、大门、银安殿、过厅、后殿、后罩楼,各殿均有配殿,东西路各有六进院落。
花园引太平湖水,并建有亭、榭、船坞等建筑
清代后两位皇帝皆出于醇王家这段历史很好玩儿 大家都知道醇亲王府也两次成为潜龙之邸因此前后曾建造过三座醇王府第一座在太平湖畔 即醇王南府因为这座王府里出了光绪皇帝作为潜龙邸就不能再被居住了所以在什刹海原成王府基础上
另建了一座新王府 即醇王北府谁知 这府里又出了个宣统皇帝第二代醇亲王载沣成为摄政王醇王府因此也被称为摄政王府按惯例还是需要重建新府搬家新摄政王府已在中海西岸营建但没等到新府落成大清就倒了所以也就没能够再一次的搬家
顺便说说王府升潜龙邸这事儿一般嗣皇帝都是从皇子中产生也就是皇帝的儿子来继承皇位清代的皇子成年后都要封王爵也应该赐给他相应等级的王府若是某位皇子运气好 继承大统那他就会带着全家人一起进宫老婆们成后妃 子女成皇子公主
之前的王府因出了皇帝而升级要么改为宫殿 要么变成了寺庙这是规定 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真照办的 有清一代只有雍王府为什么会这样呢 原因挺有意思首先 有些嗣皇帝继位时年纪小没到封爵分府年龄 所以无王府但有几位是已成年且有爵位的
他们是 宝亲王弘历 嘉亲王永琰智亲王绵宁 都已经分封了王爵却并没有宝王府 嘉王府 智王府这是为什么呢 根儿在雍正身上雍正实在太精明 或者叫抠门儿他把自己的儿子全摁在紫禁城封爵不分府 在阿哥所结婚生子自己不花钱 把责任推给嗣皇帝
乾隆继位后 才给兄弟们建王府有的干脆过继给别的王爷为子这样就能直接接收人家的家产从雍正开始 皇帝们都用这招儿所以 乾隆 嘉庆和道光都在宫里从小住到大 直到登基继承皇位老皇帝省了钱还体会天伦之乐可皇子王爷们 憋憋屈屈好多年
而醇亲王府又是个特别的存在醇府出的俩皇帝都是旁支入嗣只有其本人进宫去继位当皇帝他的父母家人都不能住到宫里但王府却因成为潜龙邸要升级就需要给家人们另建新府搬家这才有了第二第三座醇亲王府因此 清朝皇宫外有三座潜龙邸
雍王府/雍和宫 醇王南府与北府
初代醇亲王是道光第七子奕譞在政治军事等方面无特别建树最大成就就是贡献了两代皇帝奕譞作为光绪皇帝的亲生父亲一直做事都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甚至专门做了件欹器每日自省
溥仪的四弟溥任曾经回忆道记得在我家正堂的条案上 曾摆放过一件黄铜制作的欹器 父亲告诉我 那是祖父在光绪十五年二月 仿照古书的记载 请能工巧匠专门制作的 当时陈设在太平湖醇亲王府谦思堂正中的大条案上 作为每日必视之物
在强势的慈禧太后眼皮子底下时时以的欹器来警醒着自己 这王爷做的真累 但也确保了他和子孙平安富贵
醇亲王南府坐落在太平湖畔北京曾有过南北两个太平湖醇亲王南府旁的是南太平湖今天这两湖水都早已经不见王府东部到北部的府墙尚存府邸内还保存下来部分建筑
王府现在门牌是鲍家街43号曾有个与此门牌同名的乐队主唱就是那位梦想导师 汪峰成员也大都来自于音乐院校因为今天的鲍家街43号就是
曾数次来醇王府 却多是夜游看来与此处的缘分都在夜里
王府最南是八字影壁的府门由围房与两阿斯门 正门相连四门加围房形成方形狮子院院中的一对儿石狮十分高大石狮下的石座更是精美异常似乎与狮子不是同时代产物正门之后接盖出一个大礼堂正门建筑就变成了礼堂入口银安殿也因此彻底的消失了
夜幕下的醇王府神秘安详耳边不时传来音乐和歌声时刻提醒着 这里已经是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