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冉_李欣冉个人资料
【中亚专线】中亚青年“寻梦”上海:人文交流很有必要中新社上海5月19日电 题:中亚青年“寻梦”上海:人文交流很有必要中新社记者 许婧“‘寻梦’就
【中亚专线】中亚青年“寻梦”上海:人文交流很有必要中新社上海5月19日电 题:中亚青年“寻梦”上海:人文交流很有必要中新社记者 许婧“‘寻梦’就是寻找梦想,成为一名汉语翻译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所以取了这个中文名字。
”一个月前,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寻梦(Sultan Ramilya)带着儿时的梦想来到上海,目前是上海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二年级学生喜爱中国哲学和成语的寻梦说,来上海前她通过线上学习,“还是在中国学习比较好。
上海是有魅力的城市,每天给来的人各种各样的机会”寻梦的中国之旅与父亲颇有渊源在她对未来是否要从事翻译工作充满不确定时,父亲恰好去北京出差父亲与寻梦打电话时,兴致勃勃地分享了对北京、对中国的印象,这让她开始向往去中国。
此后,寻梦开始研究中国历史文化,慢慢学习中文“小时候经常遇到中国人,他们说的话对我来说难以理解,看汉字像看天书一样难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语言之一,但对我来说,是最美丽语言之一”进入21世纪,特别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亚国家学生来华留学规模日益扩大。
凭着对中国文化和汉语的热爱,如寻梦一样来到上海求学的中亚五国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期待能学到中国的先进经验,并成为传播友谊、增进交流的使者出生于2001年的李欣冉(SITORABONU)来自塔吉克斯坦在塔吉克斯坦民族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文的过程中,她对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萌生了来中国学习的想法。
2022年11月,她来到上海外国语大学进修中文,“学校的课程和活动丰富多彩,我可以和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一起学习中文”在沪求学期间,李欣冉感觉“获益良多”她说,能来上海读书,意味着能亲身感受中国的文化和真实的中国社会,这样的人文交流很有必要,有助于年轻人拓宽视野。
李欣冉和寻梦都对上海的建筑印象深刻,认为上海的建筑同时兼具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因素她们期待能留在上海继续深造,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为自己的祖国与中国交流作出贡献哈萨克斯坦留学生萨亚特(Sayat Kalimodanov)已经在中国生活十年,目前正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攻读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学位。
在他看来,哈萨克斯坦应该更多地向邻国中国学习,他也希望能将中国的投资和项目带到哈萨克斯坦萨亚特回忆,2011年第一次到访中国,当时几乎不会说中文但中国民众的热情好客、真诚善良以及中国高等院校的优良设施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能说一口流利中文的萨亚特在上海有了自己的“朋友圈”,生活得如鱼得水“数十年来,中国与中亚的关系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发展,关键在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萨亚特认为,人文交流是必要的,应该有更多中亚人能来到中国,看一看真实的中国。
萨亚特期待未来成为外交官,作哈中之间沟通的桥梁(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