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是国企吗_中兴是国企吗还是私企
当时我承诺过,要写一篇关于中兴的介绍。这段时间,中兴的校招搞得热火朝天,不断有同学催稿,希望我介绍一下中兴这家公司。
之前,小枣君写过一篇关于华为的介绍华为的成功之道当时我承诺过,要写一篇关于中兴的介绍结果,三个月过去了,一直都没有写这段时间,中兴的校招搞得热火朝天,不断有同学催稿,希望我介绍一下中兴这家公司其实,并不是小枣君有拖延症,而是这篇中兴介绍,对我来说真的很难写。
作为小枣君的老东家,如果我尽写好的方面,肯定被喷给中兴洗地如果我写不好的方面,还在中兴的前同事们肯定会拿刀砍我而且,万一说了不该说的,ZTE法务部肯定也不会放过我这个分寸好难把握不过,既然承诺了,小枣君硬着头皮也要把它写完。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小枣君的个人观点本文内容,仅供有限程度下的参考了解本文所有引用资料和数据,均来自互联网可以搜到的公开资料好了,开始吧!中兴基本情况介绍中兴,全名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嗯,不会错,开发票都写过一万次。
倒背如流一般外界简称为“中兴”,也会简称为“中兴通讯”,中兴自己人喜欢自嘲为“卓越司”,与华为的“菊花司”遥相辉映。。。
说到中兴,就不可避免会提到华为。这两家公司,相爱相杀了几十年,其中的恩恩怨怨、爱恨情仇,写一部通信业的“权力的游戏”都绰绰有余。。。
以前两家互黑,中兴人把华为叫做“F7”公司或“28公司",华为人把中兴叫做“26公司”为啥要叫“26”?因为Z是第26个字母另外,26和“二流”谐音唉,黑到这个份上,也是醉了如果各位有进中兴和华为的,很快就会习惯的。
中兴的英文名是:ZTE Corporation,全称:Zhongxing Tele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rporation话说,中兴和华为虽然是两家国际化做得很优秀的公司,但是名字真心不够国际化,一个半中半洋,一个干脆老外连发言都发不出来。
中兴现在的口号是:5G先锋
因为中兴和华为在电信行业之外的领域普遍不被了解,所以外人以前都只知道两家是造手机的。中兴十几年前找过李连杰做代言人,当时刷了一波存在感,结果给人的印象就更加深刻——一个“做手机的公司”。。。
作为ZTEr,最大的苦恼就在于:每次出差开发票的时候,如果你不写下来,对方一定会写成“中信通讯”或者“中兴通信”后来,干脆每人印一张小卡片,把公司名字写上面不过还是有二货酒店前台会写错,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啊。
介绍个名字都能叽歪这么多,我很怀疑这篇文章会不会被我写成长篇小说中兴的成立时间:1985年 (比华为早2年哟)总部所在地: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科技南路55号 (华为总部在深圳坂田,两家公司一直都被称为深圳双子星,为深圳贡献了不少GDP)。
创始人:侯为贵现任董事长:殷一民现任总裁:赵先明
中兴深圳总部中兴属于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中兴的主要产品包括:2G/3G/4G/5G无线基站与核心网、IMS、固网接入与承载、光网络、芯片、高端路由器、智能交换机、政企网、大数据、云计算、数据中心、手机及家庭终端、智慧城市、ICT业务,以及航空、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传输设备。
很多同学都不知道中兴到底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其实,到底是国有还是民营,就看它的股东是谁在具体说中兴的股东之前,我们还是先回顾一下中兴的发展历程中兴发展史众所周知,中兴的创始人是侯为贵(作为小枣君的前BOSS ,又是很值得尊敬的长者,直呼名讳不妥,以下就称为“老侯”吧)。
老人家现在年纪是真大了老侯是1942年生,籍贯是山东,生于陕西西安,毕业于南昌大学(实际为江西工学院,后合并入南昌大学)老侯毕业后就去西安一所中专学校教了两年书(又双叒是老师)文革后,所在的学校转为企业,也就是航天部设在西安的691厂。
人民教师老侯,变成了国企工厂技术员当时,美国IC产业刚刚启动,时任航天部副部长的钱学森要求691厂做IC(半导体)产业1981年,正值改革开放初期,作为航天691厂技术科长、技术专家的老侯,被选派前往美国负责技术和设备引进。
初出国门,他就被中国和美国巨大的技术差距所震撼,认识到里面巨大的商业机会回国后,他就劝说领导,让他去“大干一场”1985年,已经43岁的老侯来到深圳,创办了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80万),由航天691厂、运兴香港电子企业、长城工业深圳分公司(后并入深圳广宇工业公司)三家联合投资,这就是中兴通讯的前身。
可以说,相比华为任总的“被逼梁山”,老侯这是属于“自投罗网”。这两个人,一个创办中兴,一个创办华为,碰巧都是43岁创立,确实是令人钦佩。
技术出身的牛,军人出身的狼刚成立时的中兴,为了生存,主要是干些低端的电子产品加工,还有一些贸易,就是俗称的“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显然,这不是老侯的梦想在第一年辛辛苦苦赚了第一笔钱(35万)之后,老侯很快就成立了研发小组,专攻交换机。
他的眼光是很独到的那个时候的中国通信行业几乎就是外国厂家的天下,被爱立信、朗讯等国际巨头垄断,通信设备卖得非常昂贵,但是又不得不买大家听说过“七国八制”吧?说的就是那个时代当时中国通讯市场上总共有8种制式的机型,分别来自7个国家: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加拿大的北电、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公司和法国的阿尔卡特。
在深圳两层破简易厂房内的中兴元老们,就在老侯的带领下,开始艰辛的产品研发。终于,1990年,中兴倾尽全力造出了自己的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ZX500。
到了1992年,借助这款产品,中兴的销售额达到了1个亿有了钱,反而有了矛盾股东之间的分红问题、股权问题、经营问题,都暴露出来了再后来,香港投资方倒闭退出,加上股权矛盾激化,中兴的股权结构开始调整中兴核心骨干以个人集资方式成立“中兴维先通”,注册资本300万元。
中兴维先通与691厂、深圳广宇工业公司共同投资创建了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两家国有企业控股51%,维先通占股份49%鉴于以往的教训,董事会确定由中兴维先通承担经营责任,两家国有企业不参与运营在国内首创了“国有控股,授权经营”(国有民营)的全新模式。
因为中兴背后的股东有深圳航天广宇工业(集团)公司和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分别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深圳的全资子公司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院第七七一研究所,所以外界也有人称中兴为“航天系”其实公司经营权都在以老侯为首的创业元老和高管手上。
通过这一制度设计,老侯和他的团队争取到更多的自由度而且,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模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在中兴通讯上市前,国有资产已经成功增值100多倍这里,小枣君要插句嘴“制度”这个玩意,真不是一个虚无的概念。
制度是一个企业的根基,它会影响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一个企业能不能长久,现在很多人说是文化,其实,如果制度本身就有缺陷,你根本就到不了谈文化的份上巨(龙)大(唐)中(兴)华(为),还有普天,还有我们的几大运营商,看看当初,再看看现在,制度会带来什么,不用我多说了吧。
继续,继续1997年,中兴改制,深交所上市,股票代码000063改制后的中兴,才有了现在的名字:“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中兴的合同销售额超过了10亿人民币2000年,合同销售额超过了100亿人民币。
2004年,营业收入212亿,香港上市,老侯转任董事长,同时也获评“2004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兴和华为,差别并不像现在这么大尤其是“小灵通”和“CDMA”时代,中兴一度依靠这两个技术和市场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缩小了和华为的差距话说当初,CDMA还没有被高通彻底搞废的时候,中兴的CDMA绝对是比华为牛逼的,在国内和海外CDMA市场,我们说不上吊打华为,但绝对是昂首挺胸。
小枣君清晰记得,我在海外项目和华为PK的时候,满脸的自豪和得意,还时不时调戏一下他们唉,时过境迁,唏嘘不已CDMA不争气啊(心中再次问候高通一万遍,虽然也不能全怪它)可是,经过这十几年的搏杀,因为种种原因,中兴显然是远远落后于华为了。
这几年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2012年,中兴出现了上市后的第一次亏损(25亿人民币)那段时间一些错误的战略一直到现在都有影响详情我就不多说了去年,中兴通讯又被美国政府以违反出口管制法规为由进行制裁历经很长时间,终于以缴了8.92亿美元罚款了事。
这个事情对中兴的影响很大,不仅是钱的事,更重要的是管理和经营理念整个公司都在加强合规要求,强调规范合法,这也是件好事,相当于花钱买了个教训,虽然学费有点贵
中兴的领导层也做了调整,老侯交了接力棒,正式退休了。
现在董事长是殷一民(话说,十几年前小枣君刚进中兴的时候,殷总就是总裁,后来种种原因离开了大家的视线),在制裁事件期间表现抢眼的赵博(赵先明)现在是总裁。
董事长:殷一民 总裁:赵先明唉,回想一下,小枣君也是混得失败在中兴艰苦奋斗了那么多年,从来没有亲眼见过侯总、史总(史立荣)、殷总(殷一民)说到领导,就趁机说一下中兴的管理架构吧中兴的架构中兴一共5层管理层级。
最下面的一级,是五层科长,管一个科室(几个到几十个)再往上一级,是四层部长,管一个部门这几年中兴推大部制,一个大点的部门也能有一两百号人吧再上面一级,是三层部长,这个是三层部门的负责人了,一个三层部门包括若干个四层部门。
几千人应该有的再往上,就是二层了,这个很大了,二层领导基本上可以叫副总裁一个产品线基本上就是一个二层部门最顶上的,一层,就是公司核心高管了现在都是项目化运作,也设立了项目经理,还有产品研发经理之类的,虽然没有科长、部长这样的行政称谓,也是有对应的级别的。
有些职位其实也比较“虚”,例如总监,这个“XX总监”有大有小,一般只要是个什么具体事务的负责人,就会冠以“总监”的称谓小枣君就担任过N个总监要么具体干活累得半死,要么挂个称号自己都忘了自己是说完管理层级,再说说公司架构。
中兴是上市公司,董事会下面是公司总裁和副总裁组成的管理经营团队财务体系、人事行政体系(包括中兴通讯学院)、物流体系,这些都不用说了产品研发体系方面,我之前也说了,有不同的产品经营部(以前叫事业部、产品体系),负责不同的产品线。
主要分为无线产品经营部、有线产品经营部、云计算及IT产品经营部(简称云T)中兴所研发的产品方向包括:
(以上内容来自中兴官网)中兴除了起家的面对电信运营商的电信相关业务之外,和华为的企业BG和消费者BG一样,中兴也有政企网营销中心和单独运作的手机终端部门(子公司)你想问我哪个经营部待遇最好、奖金最多? 嘿嘿,薪资待遇在中兴是绝密信息,我不知道,知道了也不会说。
营销市场体系方面,有点多,也有点乱,小枣君也记不清了主要是按地理区域来划分的:第三营销事业部(简称“三营”):负责中国大陆市场,现在好像还包括了“港澳地区”每个省都有办事处,以省会城市命名,例如南京处、广州处、郑州处。
办事处经理是办事处的负责人第一营销事业部(简称“一营”):负责亚太、独联体和南亚市场第二营销事业部(简称“二营”):负责非洲市场第五营销事业部(简称“五营”):负责欧洲和美洲市场你问我“四营”去哪里了?以前是有四营的,负责欧洲和北美的,后来和负责南美的五营合并了,变成了现在的新“五营”。
各个营各有优势,都有一些条件好的国家,也有条件艰苦的国家一般来说,一营离国内近,东南亚好地方多,新马泰,你懂的但是南亚次大陆的话加上阿富汗也属于一营,你也懂的五营,别以为欧美只有好国家哦,南美和东欧也是有穷国滴。
即使你去了条件很好的国家,例如英国、法国,当地生活消费水平很高,就你那点补助,大手大脚的话估计你都要倒贴钱二营,热情奔放的非洲大地,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海外代表处整体上说,高端国家的高端客户,水平比较高,不容易对付,但是人家还是讲道理的低端国家的项目,各种情况会遇到的比较多,未知因素较多,问题也比较多现在海外竞争很激烈,抢点市场不容易,抢下来的肉,一般吃起来也不会轻松。
详细的就不多说了,现在中兴各营都在抢人,再说我怕被打关于中兴的研究所,小枣君简单介绍一下总部在深圳科技园,前面说过滴除了科技园的总部之外,深圳还有西丽工业园,也有很多员工在那边另外,在最东面的大梅沙,是中兴通讯学院,坐山面海,风景秀丽。
中兴通讯学院除了深圳之外,中兴在国内还有好几个研究所,例如南京研究所(南研,最大的研究所)、上海研究所(上研)、西安研究所(西研)、北京研究所(北研)、三亚研究所、成都研究所(成研)、武汉研究所等不同的研究所,主要负责的研发方向不同。
例如南京研究所主要是核心网方向和业务产品方向
南研所二期其实,叫“研究所”还不如叫“基地”研究所里面不仅是研究,还有很多市场部门、工程服务部门、人事行政财务部门之类的,隶属于不同体系,星罗棋布在不同的研究所虽然物理位置上靠近,但不同部门之间靠组织架构关系在不同城市之间沟通协调工作。
你身边坐着的人,很可能是别的产品线的人,和你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根据2015年的公开数据,中兴有91452名员工估计现在应该也差不多吧中兴内部工号,一共8位(前几年是6位,因为人多不够用了,升级为8位),女员工的工号是0开头,男员工的工号是1开头,例如10XXXXXX,小枣君来的时候,工号4万多号,离开的时候,工号已经排到20多万了。
最后,我们再说说中兴的子公司吧中兴的子公司很多,还有很多子公司控股的“孙公司”其中,几家比较大的子公司,包括中兴发展(房地产和酒店都在它这,包括中兴和泰酒店等)、中兴软创(据说被阿里30亿人民币收购)、中兴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中兴微电子(IC、半导体、芯片等)、中兴网信、中兴高达等。
有些子公司,运作相对来说比较独立也有些子公司,其实可以理解为母公司的一个部门,只是为了一些特别的原因成立,但员工干活都在一起干所以,基于这种情况,有的子公司比母公司待遇还好,发展也更好,也有的子公司待遇不如母公司。
求职时,要区别对待
中兴新能源汽车因为子公司较多,有的只是少量控股,关连关系并不大有的虽然挂了“中兴”两个字,却和中兴通讯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大家应聘的时候要注意甄别好了,能说的我都说了很多在网上都能轻而易举搜到的,我就不多废话了。
总而言之,中兴作为一家老牌通信设备商,有过辉煌的过去,也有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未来殷总回归之后,中兴上下都对他寄予厚望虽然这些年中兴遇到了很多问题,但终归还没有出局通信行业整体不景气,四大设备商华为、诺基亚、爱立信、中兴,日子其实都不好过,但是活着就有希望,不是嘛?目前物联网这么火,5G也就快来了,将来会怎么样,谁敢断言呢?。
好了,就到这了,谢谢大家的观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