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中餐厅第一季(中餐厅第一季和第二季怎么没了)
这是一场异国生存大挑战
第三季《中餐厅》已经播出了两期,从各方面的反馈来看,表现应该不能算好尽管也有一些热搜和话题加持,但对节目本身而言,总归是弊大于利从第一季的泰国象岛,到第二季的法国小镇科尔马,再到第三季意大利西西里岛的陶尔米纳,《中餐厅》的选址依然很独到。
但是,冷眼君看完了第三季节目的前两期之后,一个最大感受就是,导演组用力过猛了。
还记得赵薇在第一季节目开头的采访吗?她说一直有想在一个地方停留下来,去做一些以前自己没做过的事情开一家餐厅,去体验那里的生活,并且还能传播中华美食文化,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而也就促成了《中餐厅》第一季的出现。
如果说第一季时还有一些慢综艺的初心,但是走到第三季,节目看起来越来越像一场异国生存体验,那种经营的压力感过强了这就使得明星参与的状态不是在享受过程和融入当地的生活,而是在完成一场困难重重的挑战,加上导演组的干预,观众的观看体验也会受到很大影响。
有一个细节,冷眼君一直有些不解那就是作为《中餐厅》这个项目的发起人和前两季节目的店长赵薇,虽然很遗憾没能继续出现在第三季节目,但是竟然没有她和新晋店长黄晓明之间任何的交接内容,中餐厅的故事没有一个合理的过渡,这就未免有些奇怪了。
尤其是在第三季开头反复强调这一季是史上最高配的中餐厅团队,没有了前两季的店长,反而成了最高配团队,这让赵薇怎么想?
那至于第三季的用力过猛究竟体现在哪些地方,接下来,冷眼君就来详细分析一下。
新增专业厨师究竟是加分还是减分?其实,之所以称第三季为史上最高配团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专业厨师林述巍的加盟,这也是第三季节目在阵容上最大的一个改变一家餐厅有了资深主厨,怎么听都应该是为节目加分的
冷眼君当然也很认同,专业厨师确实是对菜品质量的一种保证但是对于《中餐厅》这个节目来说,用专业厨师开餐厅和用明星去体验开餐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状态林述巍是资深主厨,有着一套自己的规则逻辑,且不容被挑战而面对其他几位不那么专业的明星,以及《中餐厅》节目所呈现出来的实际状态,林述巍显然无法适应。
更准确的说,是互相都无法适应比如在采买食材的时候,林述巍就只从自己的菜品出发,这是他的职责,万一做得不好,势必会影响到他主厨的身份而秦海璐和黄晓明就不得不从餐厅的实际情况出发,去牵制他,以至于产生出了一些微妙的冲突。
你当然可以理解为这是真人秀的一种戏剧冲突,或许这会是贯穿整季的一条故事线但冷眼君认为这样的冲突,会有那么一点脱离节目的核心举个不是那么恰当的例子吧,但应该能说明那个意思,那就是《忘不了餐厅》里的主厨王勇。
同样也是资深主厨,但是王勇的职责从头到尾就是在厨房做菜,不参与节目任何真人秀情节的推进,而且从一开始就有自己设定的菜单和主打菜,非常有计划而且还配备有两位帮厨,全程参与备料和打下手,角色功能很清楚
再看林述巍大厨,单枪匹马,而且没有任何提前准备好的计划,也没有根据当地特色创作一些主打菜,如果完全按照专业厨师的规则,帮厨是自己带还是节目组安排等等,这些都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最终在节目中看到的是,林述巍和明星们是到了陶尔米纳之后才开始一起临时想菜单,厨师的专业性完全没看到。
最关键的是,林述巍还是节目真人秀情节的重要推进者,是重要的固定嘉宾阵容之一,这就让他的角色非常别扭
冷眼君认为,专业厨师的角色可以有,但必须首先发挥出专业厨师的功能,让厨房变得条理清楚,且提前制定出餐厅的菜单就像《忘不了餐厅》里的王勇那样,冷眼君反正是记住了他制作的脆皮鸡和红烧肉但两期看下来,林述巍的专业性体现还远远不够,都做到第三季了,一开始依然乱糟糟,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其次,如果是按专业厨师来设置,就尽量不要和明星有过多的真人秀互动,他们就是厨师团队,负责餐厅的菜品,偶尔出来交流即可,让节目的看点始终聚焦在明星身上不然在第三季出现的状况就是,节目又需要林述巍的专业性,又需要他参与剧情的推进,这就会让一个没有任何综艺经验的人很为难,哪一块都完成得不好。
坦白讲,冷眼君认为在《中餐厅》这样一个故事情境里是不太需要专业厨师加持的,第二季时靠大家各自的拿手菜也是能基本应付下来的,那种感觉就很好当然前提是桌数和翻台要控制好,显然第三季的桌数有点偏多了当然最好的状态是把专业厨师放在国内,为明星们做出发前的突击培训。
其实,在前两季节目里,有关节目里没有厨师角色的设定,一直是网友们的槽点很多人认为节目都没有专业做饭的人,怎么弘扬中华美食?结果第三季,导演组干脆直接安排了一名制作过国宴的大厨,看看网友们还怎么说但显然从效果来看,有些用力过猛了。
导演组的干预过深,让经营变成了挑战不可能第三季节目播出后,被网友诟病最多的应该就是第一期里设定的零启动资金,几乎让明星们崩溃。最终逼着明星们上街,用自己带来的礼物进行以物易物。
回顾一下前两季的情况。第一季的象岛,导演组给了五万泰铢的启动资金。
第二季在科尔马,导演组甚至给到了五千欧的启动资金。
可是第三季一分钱没有,美其名曰从零开始,但餐厅还肩负着21天营业额超过两万欧的艰巨任务,莫非这一季是要讲一个白手起家的故事?
一般来说,合理的规则才是好的规则,让一群人去开餐厅,却不给任何启动资金,还要让他们完成相应的营业额,导演组的这种规则干预,就一下子让《中餐厅》的故事有了生存挑战的味道对了,配备的一辆车还不给油另外还联合马里奥市长发布了另一个任务,希望能给陶尔米纳留下一本中餐菜谱。
乍一听,似乎很具有仪式感,但是陶尔米纳从未有过中餐厅,这本菜谱留给谁呢?
还有一个采购花销的补贴规则,冷眼君认为这倒是一个不错的设计,既实现了客户的植入,又是一个比较轻巧的规则,最重要的是能够保证餐厅一定程度上的现金流而且抽签也增加了一定的趣味性,可以作为每一天经营后的固定环节。
冷眼君认为,规则的设定一定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原本是去体验生活,传播中华美食给意大利人的,结果一开始就变成了生存大挑战,这不是节目应该有的看点其实真的要做到弘扬中华美食,完全可以让马里奥市长对中餐厅提出一个要求,那就是希望在21天的经营里,总共要有多少位陶尔米纳本地人来餐厅用餐,这才是有效转化啊。
让本地人吃到中餐,才是弘扬中华美食啊,而且这样的规则设定也更加合理,完全没有刁难之嫌
理想中的《中餐厅》故事应该是怎样的?说来其实还真是挺令人遗憾的,节目做到了第三季,开业前的状态依然是慌乱的,也不知道是导演组不用心,还是明星不上心冷眼君一直觉得《中餐厅》做到现在,应该要呈现出一些不一样的气质了,不敢说一切都有条不紊,但至少不能还在欧洲小镇上兵荒马乱般的去准备一切吧。
那么在冷眼君心目中,《中餐厅》的故事应该是怎样的呢?第一、整体的节奏是真的慢下来的,要试着融入当地人的生活节奏明星们来这里一方面是开餐厅,另一方面也是来体验当地人的生活早起上班去餐厅工作,打烊之后去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和更多的当地人产生有效连接,这才是整个节目应该呈现出来的节奏,而不是不断受到规则的压迫,冲突意外不断。
说实话第二季的时候,因为固定嘉宾的选择很好,所以在经营部分总体还是不错的唯一的问题就是与当地生活脱节,几乎做成了一档餐厅内的棚综,就很可惜第二、明星们一定要做好功课这一点在前两季其实就有所暴露,首先是语言。
这一点应该多少能突击学习一点点,即使不标准,也不能局限于“你好和谢谢”从第三季的前两期来看,嘉宾应该都没有怎么突击学过意大利语的学语言当然很难,但是如果能够说一到两句完整的意大利语,既是给自己加分,也能更好的融入当地人的生活。
其次就是做菜,有些人会做一些简单的,但也有明星是完全不会,以前也没有下过厨房如果能在出发前,向专业厨师请教一两道拿手菜,是不是也会有加分,这才是去开餐厅该有的样子这样把拿手菜一汇总,试营业的菜单也就基本成型,后续可以再做调整。
其实更加具体的建议,冷眼君曾在第二季时比较具体的分析过,详情请戳:《中餐厅2》播出过半,可明星们一直都在做菜算怎么回事?反正总的来说,第三季《中餐厅》有些用力过猛了,已经影响到了明星们的基本经营观众想看的是明星们在国外边工作边生活的样子,而不是去完成挑战不可能时狼狈的样子。
推荐阅读
《做家务的男人》:情感观察类节目再添新视角
《各位游客请注意》的创意点不错,但故事还真不能这么讲
《恋梦空间》第二季有改变,但仍有不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