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翱翔的意思(取其三千,护你翱翔的意思)
随喜分享
2020.9.25 星期五 农历:八月初九庚子年 乙酉月 辛未日学佛末学直到今年才开始修学念佛法门刚一接触佛法时,一位老居士给了一张阿弥陀佛的佛像去买供桌时,居士老板给了我一本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后来就一直在网上跟着法师学。
学得挺慢,但还是一点一点的有进步的我身体不是很好,除了念阿弥陀经外,就是念阿弥陀佛佛号在网上看同修们放生,知道可以增加心量,增加自已的慈悲心,自已也开始试着放生,最开始就到市场去买了小泥鳅,到现在共放生了3次。
每次放四十到五十块钱的小泥鳅我家在回龙观,我骑着自行车往北骑一个小时左右把它们放到河里我把小泥鳅放到河里后,看到它们自由自在,心里特别欢喜,有不少小泥鳅,它们被放到河里后不马上游走,在河边儿上浮到水面上,好像是在感谢我,我在边上看着它们,过了好半天,他们还慢慢的游走,或是游到河底去了。
我当时想,这就是感应吧跟在网上看到其它同修放生时差不多 在星期日的上午,就是我写此文前天,我和朋友去沙河的花鸟鱼市去玩,朋友喜欢养鸟,我就想看看那里有没有他们用网打的不是家养的鸟,给他们放生我和他是开车去的,到了那里后,确实有卖野鸟的,我就放了一只麻雀,两只山喜雀,和两只好像是斑鸠。
然后我们开车回家后来我想会不会有感应啊,念头一来我马上想,不能求感应,这样我学佛的心会偏离就在第二天也就是昨天晚上,我象每天一样,晚上吃完饭去一个小区里,小区休息的地方去念佛,当时我有点累了就坐在一个休息椅上,后面有两棵树,我忽然就听到树上飞过来一只鸟的声音,这只鸟大声的拍打着翅膀。
我就往树上看,这时那只鸟就飞走了我就想到,是不是我放生的鸟啊,再一想,不是吧,哪有那么神奇然后我就接着念佛号,念到9点半,天挺冷,我就往家走了在回家的路上,就在人行甬路上,我下意识的一低头,真没想到,哇,一只鸟,再细一看,一只斑鸠。
我心想,是真的吗,又一想,应该是我放生的那两只斑鸠的其中一只,因为我们这个地方没有什么树林,平常只能看到些喜鹊,最多能看到些山喜鹊而且这只鸟就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它在等我),姿势就像在窝里的鸟一样而且要是再早点儿,有很多散步的人,非把那只鸟捉住。
我当时立马想到它就是我放生的鸟,不会错我就把它拿在手里,它也不争脱,我就对它说:“你怎么不走啊,走吧,别回来了说完我把它放在地上,我看它好像有点一瘸一拐的,我就又拿起它,检查它的身上,翅膀和脚都没伤我又把它放在地上,它还是慢慢的走,也不飞。
我就又拿起它,跟它说:“你来感谢我,我特挺高兴的”我看它的样子特别可爱我就给他念了几声阿弥陀佛佛号,它在我手里一点不怕,它听着就眨眼,嘴还动动我还跟它说,“愿你健康,平安,吉祥,能闻到佛法,早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我想到,它是不是想让我养它啊,我一想,家里没有笼子,而且我妈也不让我养我就说:“你回家吧啊”然后我又把它放在地上这次它走了几步远就往北飞走了,我心一动,“能飞啊,也是,要是不能飞怎么会从那个小区的树上来到这里。
”回到家后我一直欢喜,回向的时候很增加了信心那种感觉真是很好但我知道,不能贪图这个感应,它破坏清净心在这里希望同修们能有所悟,愿可以增加同修们修行的信心,深信佛法,深信因果,真实不虚连动物都能知恩报恩,何况我们人呢。
这只鸟从沙河飞过来,飞到回龙观,天又这么冷,不知用什么方法找到的我,真是不容易啊!真是众生皆可成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众生平等末学学佛不长,很多地方可能会不如法,敬请同修们多多指点!
一、放生就是救命放生就是救那些被擒被抓,将被宰杀,命在垂危的众生的命,而众生最宝贵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救他们的命,他们感激最深,所以功德至大!二、放生就是还债我们今生累劫以来所造的杀业早已无量无边,放生就是出钱出力来救赎众生的性命,以偿还以你我们所积欠无数的杀债。
三、放生就是救急放生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是救命在旦夕,随时将被宰杀的生命,是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行动,就好像是医院的急诊急救一般,一个刹那,一个行动便可挽救成千上万无数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四、放生就是慈悲
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学佛的根本,而放生则是为了解除众生的苦难,起慈悲心予以救赎的一种行为放生可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在放生的过程中,慈悲心获得最大的培养,常常放生,慈悲心常常滋长,与佛心更相契,与佛更容易感应道交,学佛道业更容易成就。
五、放生就是觉悟任何一个众生的佛性与我相比毫无或缺,或贰无别,因而每一个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在放生中让我们觉悟到众生皆知贪生怕死,皆知趋吉避凶,皆有喜怒哀乐, 与我相比,完全相同;众生更皆具备真如佛性,一旦业尽情空,未来皆能成佛,所以救一众生如同救一佛子,更等于救一未来佛。
六、放生就是实践与其空口说得万言,不如老实行得一字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在放生真实的行动中,真正去培养慈悲,真正去解救生命,真正去为众生皈依念佛忏悔回向,真正去体会众生平等一如,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道理,真正做到自利利他,这样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七、放生就是积极吃素与放生是学佛人行持上最重要的二件事但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造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放生却是扬善,是积极地救赎生命,偿还以前所欠的 杀债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欠的杀债还是有果报的;放生而不吃素,所赚得的功德又因为吃肉杀生都赔光了。
所以吃素放生是一体的二面,须要相辅相成,同时并 行,效果才会显著八、放生就是方便我们当天放生,当天无数身陷牢笼的众生马上获得了自由,当天无数濒临死亡的生命马上重拾了生机,无限的功德当天马上可以获得并且不管一人多人,钱少钱 多,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发慈悲心,任何人都可以进行放生。
放生不像其他功德,不须要等待机缘,自己可以主动进行;不须要依赖别人,自己可以独立完 成;千千万万人一生中做不到的功德,我们可以经由放生在短短的时间内独自一人完全成就,若更能以此广为提倡,功德更加不可思议,所以放生功德最为第一,非 其他小善所能比!。
九、放生就是改命我们今生的命运遭遇是因为多生以来所造无数的善恶因缘所呈现的一个结果,造善因就得善果,造恶因就得恶果但未来的命运却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透过积福行善,诚心忏悔,我们的命运可以完全改变过来。
而放生的功德最大,既直接又快速,改变命运的力量最为显著十、放生就是解冤每一个众生在多生累劫以来,都曾经与我们结过冤仇,冤仇既结,怀恨在心,必当伺机报复而放生正可以解冤释结,化敌为友,避免彼此的冤冤相报!。
十一、放生就是消灾灾难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源于我们以前所结的冤业,所造的杀业而来放生解救众生的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同时消除了我们的宿业,免除了未来源本应该偿受不幸的业报,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十二、放生就是治病。
其实疾病绝症之所以发生,就是因为以前我们杀生所感召的杀业而来既造杀因必结杀果,既造杀业必受杀报,解决之道就是放生,偿还杀债,消除了疾病根本的杀因,病苦自然好转十三、放生就是救亲每一个众生在无始的轮回中,都曾与我们互为父母、子女、手足、亲眷,只因彼此业缘不同,今朝我幸而为人,彼不幸沦为畜生,放生就是救拔我们累圠以来的亲友眷属,使其重拾生机,安享天年!。
十四、放生就是延寿每个人都希望长寿,放生救赎生命,延长了无数众生的生命,也必然同时延长了自己的寿命,这是因果必然不变的真理十五、放生就是福善救人一命胜造七层浮屠,而每一条生命都是平等珍贵的,所以救一众生,功德已无量无边,更何况救众多生命!放生就是积最大的福!放生就是行最大的善,积福行善,所有功德,莫过放生!。
十六、放生能助生西放生三施俱全,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放生一举尽得,修行人以念佛为正行,以放生为助行,念佛为主,放生为从,如此修行,如顺风之帆,顺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以此无上殊胜的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大业必能稳操胜卷,高登西方九品莲台必是指日可待!
佛陀得到众生的尊重、礼敬,他贵为太子而放弃王位,在一个重视阶级的斗争里打破阶级,平等地尊重一切众生,得到众生几千年来对他的礼敬他的心中没有阶级,没有分别,我们为什么得不到像佛陀一样的威信和庄严呢?“菩萨畏因,众生畏果”。
在每一个当下,我们造什么样的因,就注定我们的将来有什么样的结果极乐世界是法界欢喜,众生欢喜,众生欢喜佛欢喜所以我们最重要的是让身边的人快乐起来,尊重、爱敬、理解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生欢喜心,这才是真正的供养,这才是真正的离苦得乐之道。
我们要把放生的这颗慈悲心带到生活中去,放一切生在一切处、一切时,让我们周边的众生离苦得乐,这是真正的放生,是放生的真正意义所在感恩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恩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祝大家学佛精进、福慧双修!现在世间一切子女对父母孝顺感恩,是人类
共同的美好道德6月21日,是国际父亲节随着世界文化广泛交流互通,父亲节在中国也逐渐被越来越多人了解、接纳在每年六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很多人都会向父亲表达孝顺尊敬与感恩之情 父亲,在孩子的眼中,是家庭的依靠和支柱。
一个健康向上的合格“父亲”,意味着要坚强,意味着要成为榜样,意味着承担这样,不仅会得到子女的爱戴,也会得到社会的尊重 在父亲节来临之际,我们一起了解佛陀当年的如何孝敬父亲的,学习《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
我们共同祝愿:全天下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让我们一起为父母及法界一切如父有情吃素念佛、戒杀放生、供灯供僧 、礼佛回向 ,持清净平等的发心,广行善业、精进修行祈愿:正法久住、国泰民安,无有灾厄!回向天下父母吉祥安乐、健康长寿、善愿皆满! 《佛说净饭王般涅槃经》是佛教的一部孝道经典,主要讲述佛陀父亲净饭王病重期间思念王子及王孙,佛陀以神通力得知父王病危和渴望见到自己的心愿后,便带领弟弟难陀和儿子罗睺罗等人一起回王宫探视父王,一直守护在父王身边,并为净饭王及众人讲说人生无常之理,劝诫大众修道。
净饭王病逝之后,佛陀与弟弟难陀、堂弟阿难、儿子罗睺罗一起为净饭王抬棺送葬的事情经过 一、净饭王病危之愿 净饭王是迦毗罗卫国国王,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净饭王在位期间常以正法治理国家,以礼德仁义教导民众,以慈悲之心关心民众。
净饭王晚年,身患重病,四大不调,肢节疼痛,喘息不定宰相请来国中名医医治,尽管名医用尽各种方法,净饭王的疾病始终没有好转净饭王知道自己无常将至,非医药所能治,变得十分烦燥,躺在床上辗转反侧,苦不可言一天净饭王浑身颤抖,唇口干燥,说话断断续续,泪流不止。
几位大王、大臣跪在净饭王跟前,说:“大王本性不好作恶,积德无厌,护养人民,安居乐业大王名闻十方,今日为何愁恼?” 净饭王告诉众王说:“我命虽逝,不以为苦,只是恨见不到我子悉达多;又恨见不到次子难陀,他能除去世间贪淫等各种欲望;又恨见不到斛饭王子阿难,他能持佛法藏,一言不失;又恨见不到孙子罗睺罗,年虽幼稚,神足纯备,戒行无缺。
我如果能见到这几个人,我虽然病笃,接近于死,也不以为苦” 白饭王对净饭王说:“我听说世尊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离此遥远,大王身体虚弱,假如派遣使者前往请佛回来,由于路途遥远,恐怕回来也来不及了希望大王不要忧愁,挂念子孙等人。
” 净饭王回答白饭王说:“我子等人,虽然相距很远,意望不断我子成佛以来,以大慈悲心、神通之力,天眼彻见、天耳洞听,救度应当度化的众生如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水所溺,他以慈愍心,为作船筏,而度脱之,终不劳疲。
譬如有人,为贼所围,或值怨敌,惶怖失计不望自济,唯求救护依有势者,欲从恐难而得解脱譬如有人,时得重病,欲得良医,以疗其疾如我今日,望见世尊,亦复如是所以然者,世尊昼夜,常以三时,恒以天眼,观于众生,应受化者。
以慈愍心,如母念子” 净饭王临命终时,十分思念佛陀及孙子罗睺罗等人他知道佛陀成道之后,常以慈悲之心、神通之力救度苦难众生如今自己病重,佛陀当能以神通力,知晓此事,会回来探视自己 二、佛陀探望父病并说法 当净饭王病重时,佛陀正在灵鹫山,他以天耳遥闻父亲净饭王之言,就以天眼遥见父王卧病在床,身体虚弱,容颜憔悴,奄奄一息。
佛陀知道父亲很想见到自己和其他几位子侄,就对难陀说:“父亲净饭王,胜于世间之王今生重病,应当回去探望我们应当赶紧回去,乘着父王还在世,与他相见,满足父王的心愿” 难陀说:“是的,世尊,净饭王是我们父亲,所作奇特,能生圣子,利益世间。
今应当回去探望,报答养育之恩” 阿难说:“净饭王是我伯父,听我出家,为佛弟子,以佛为师,我应当回去探望” 罗睺罗说:“世尊虽然是我父亲,弃国修道,但我是由祖父养育长大,才得以出家因此,我应当前往,探视祖父。
” 佛陀说:“善哉善哉!现在正是时候,我们满足大王的愿望” 佛陀就以神足跃身虚空,好象雁王,忽然出现在迦毗罗卫国上空,放大光明国中人民见佛到来,都流泪齐声说:“如果国王驾崩,迦毗罗卫国王室要绝灭了。
”国中人民对世尊说:“大王不久将命终,只希望如来现在前去与父王相见” 佛陀见此情景,劝说国中人民:“无常别离,古今有是,汝等诸人,当思念之生死为苦,唯道是真”佛陀以法雨浇灌众人心田,以各种微妙之法,开解民众疑惑。
佛陀接着为大众讲说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以及其他诸佛妙法,放大光明更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放大光明以从无量阿僧祇劫,所作功德,放大光明其光照耀,内外通达,周遍国界,光照王身,患苦得安 净饭王奇怪地问:“这是何光呢?是日月光、诸天光吗?光照我身,如天旃檀,令我身中,患苦得息。
我怀疑是我子悉达多来了,先现光明,示现祥瑞而已” 这时,大称王对净饭王言:“世尊已经来了,带着难陀、阿难、罗睺罗等弟子乘空而来大王应当欢喜,舍弃愁苦之心” 净饭王听说佛陀回来,心怀敬意,不觉起身而坐,见到佛陀来到跟前,举起双手,向佛陀行头面接足之礼,对佛陀言:“唯愿如来,手触我身,令我得安。
为病所困,如压麻油痛不可忍,我命将逝,宁可还返我今最后,得见世尊,痛恨即除” 佛陀见到病重消瘦、形貌难识的父王,告诉难陀:观王本时,形体巍巍,颜色端正,名声远闻今得重病,乃不可识端正形容,勇健之名,今何所在?”这时,净饭王无限感慨地对世尊说: 汝愿已成就,亦满众生愿。
我今得重病,愿佛度我厄 严饰瞿昙种,汝为甚奇特 末世说正法,无护而作护 法王以法味,灌泽诸众生 如是后世人,我子极慈孝 人中之上宝,名达大千界 上至净居天,独步无等双 佛陀说:“唯愿父王,莫复愁悒所以然者,道德纯备,无有缺减。
” 佛陀从袈裟中伸出金色臂膀,将手放在父王的额头上,对父王说:“父王是戒行清净之人,心垢已离,今应欢悦,不宜烦恼应当思念诸经法义于不牢固之处,得坚固之志,已经种下善根因此,大王应当欢喜,虽然命将终了,自可宽心。
” 这里,大称王以恭敬心对净饭王说:“佛是王子,神力具足,无人能比次子难陀,也是王子,已度生死诸欲之海,四道无碍斛饭王之子,阿难已服法味佛所说法,犹如渊海,一句不忘,悉皆受持王孙罗睺罗,道德纯备,得诸禅定,成就四种道果,这四子,已坏魔网。
” 净饭王听后,欢喜踊跃,不能自已就用自己的手抓住佛陀的手,谢谢在自己胸口上过了一会,净饭王又合掌对佛陀说:“我看如来,眼睛睫毛整齐不昏花,我视之无厌我愿已满,心意踊跃,从此死别如来至真,多所饶益我今能见到您,并听您说法。
今日世尊,是我之子,接引过多,不见捐弃” 三、佛陀抬棺送葬 净饭王在佛陀的守护下,“无常对至,命尽气绝,忽就后世”众人都“哀啕啼哭,举身自扑,两手拍地解髻乱发,同发声言,永失覆盖中有自绝璎络者,中有自裂坏衣服者,中有取灰圭而自坌者,中有自总拔其发者,中有说王顺政治国不枉人民者,中有复言诸小国等失其覆护。
”净饭王驾崩,国家失去威神 这时,佛的众弟子以香汁洗浴佛身,用劫波育髦及诸缯帛缠身,用棺椁装殓净饭王遗体众人作狮子座,以七宝庄严,并以真珠罗网,垂绕狮子座旁众人便举起棺椁放置于狮子座上,散花烧香佛和难陀肃立于棺椁之前;阿难、罗睺罗恭敬站立于棺椁尾部。
难陀长跪,说:“父王养我,愿听难陀担父王棺” 阿难合掌,说:“唯愿听我担伯父棺” 罗睺罗说:“唯愿听我担祖王棺” 这时,佛陀念及当来世人民凶暴,不报父母养育之恩,为了给将来一些不孝之人施设礼法,决定亲自抬着父王棺椁。
佛陀抬棺椁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一切众山,駊騀涌没,如水上船”此时,欲界一切诸天,与百千眷属都来赴丧大众都哀伤不已,啼哭声震天 此时,四天王私下议论说:“瞻望世尊,为将来世不孝顺父母之人作典范,以大慈悲亲自抬父王棺椁,为父王送葬。
”一起长跪对佛陀说:“唯然世尊,愿听我等担父王棺所以然者,我等亦是佛之弟子亦复从佛,闻法意解得法眼净,成须陀洹以是之故,我曹宜担父王之棺” 佛陀于是允许四天王抬父王棺椁这里,四天王各自变身,如人形像,手擎棺椁,担在肩上。
举国人民,一切大众,莫不啼哭佛陀亲自手持香炉,在送葬队伍前行走,护送父王棺椁到灵鹫山下葬 这时有数千阿罗汉以神足之力,乘虚来至,稽首佛足,对佛陀说:“唯愿世尊,敕使何事”佛陀告众阿罗汉:“汝等疾往大海渚上,取牛头旃檀种种香木。
”众阿罗汉听了,各到大海共取香木随后,佛与大众一起堆积香薪,将棺椁放置香薪之上,放火焚烧 这时,佛陀告诉大众:“世皆无常,苦空非身,无有坚固,如幻如化如热时炎,如水中月,命不久居汝等诸人,勿见此火,便以为热。
诸欲之火,极复过此是故汝等,当自劝勉永离生死,乃得大安”佛陀认为:人生苦空无常,如梦幻泡影,并非坚固之存在不要见到燃烧之火,便以为热众生的欲火,更甚于自然之火,大众应当精进修行,永断生死之苦 敦煌壁画 佛陀出殡 力士抬棺 香薪焚烧净饭王身后,大众一起捡拾净饭王遗骨,盛放在金函之中。
然后,在金函上建造舍利塔,并在塔上悬挂缯幡盖及种种铃以庄严舍利塔 这时,大众同时发声,对佛说:“大净饭王,今已命终,神生何所?唯愿世尊,分别解说”佛陀告诉大众:“父王净饭,是清净人,生净居天” 大众闻听佛说净饭王往生净居天之后,便舍弃愁毒,为净饭王往生善道而欢喜赞叹。
佛陀以自己奉行孝道的身教为后人作了典范,我辈佛子,当以佛陀的孝行为榜样,作精进修行以报答父母之恩 【延伸阅读】 净饭王是佛陀释迦牟尼之父亲净饭王的父亲为狮子颊王,其母为喀扎娜 净饭王有三位弟兄:白饭王,斛饭王和甘露饭王。
兄弟四人均以饭命名,其原义为“乳粥”,因在当时的印度,用牛乳煮粥,是味道很美的食物 净饭王与拘利族天臂城主善觉大王的胞妹大摩耶结为夫妻,当摩耶夫人去世后,又娶其妹摩诃波舍波提,佛陀即由姨母养大净饭王曾百般努力,想使悉达多太子继承王位,并曾试图阻止太子出家,但在释迦牟尼成道之后,则大力支持佛的弘法事业,是佛教最早的护法之一。
白饭王是净饭王之弟,佛陀释迦牟尼之叔父据《五分律》记载,阿难的父亲是白饭王,提婆达多是阿难的哥哥 佛陀成道后归乡,阿难、阿那律、难陀、优波离等七人均跟随佛陀出家 阿难系佛陀之堂弟,为佛陀十大弟子之一。
阿难出家后二十余年间为佛陀之常随弟子,善记忆,对于佛陀之说法多能朗朗记诵,故誉为多闻第一 阿那律是斛饭王之子出家后修道精进,堪称模范,成佛弟子中天眼第一,能见天上地下六道众生 难陀是佛陀之亲弟(异母所生),就是净饭王跟摩诃波舍波提(净饭王的第二夫人)生的一个儿子。
难陀仪容第一,长得非常庄严,佛陀有三十二相,他有三十相信学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