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了吗田建明(田建明是河南哪里人)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30

分享一首歌生于河南的田建明似乎总能对他身处的环境和时代发生的事有敏感准确的宏观认知。不仅使得他的拍摄选题能够承载足够的信息和分量,也能使他在职业

学会了吗田建明(田建明是河南哪里人)

 

分享一首歌陈慧琳 - Love Paradise.mp30:00来自时光摄影艺术生于河南的田建明似乎总能对他身处的环境和时代发生的事有敏感准确的宏观认知,不仅使得他的拍摄选题能够承载足够的信息和分量,也能使他在职业道路上作出准确的选择,结果便是他在不大的年纪,就获得了诸多摄影的奖项。

田建明1985年生于河南滑县,201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摄影专业现工作生活在浙江嘉兴,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摄影记者,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报道摄影作品有《南水北调穿城过》、《失独者》系列、《“盲流”归途》等,作品散见于《中国摄影》、《中国摄影报》、《人民摄影》报、《南方人物周刊》以及腾讯图片《活着》、《中国人的一天》等报网栏目。

作品曾获人民摄影“金镜头”新闻摄影银奖,台海新闻摄影大赛金奖,全国晚报新闻照片金奖、赵超构新闻奖一等奖,参加过首届全国青年摄影大展,平遥国际摄影大展等▼针对时代节点的宏大叙事式拍摄,是他拍摄城市有关的选题经常使用的手法,由此可见他心中的纪实摄影情怀。

《南水北调穿城过》

2011年2月9日,农历正月初七,一场雪铺满南水北调中线河南焦作城区段渠堤上,之前该市连续98天无降水。焦作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唯一穿城区过的城市。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3年1月10日,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放学回家的小姐妹全副武装防灰尘和雾霾。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1年1月19日,南水北调中线焦作城区段,居民搬迁时把家里的电线烧掉橡胶皮,剩下的铜丝可以卖钱。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4年11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在即,巡护员老许在夜色里站在渠堤上巡逻,他搬迁时顺势做了巡护员守望着曾经的家园他的身后是当地村民在拆迁现场简单复原的小庙田建明/视觉中国对话 | 田建明Q:您是摄影科班出身,当初毕业之后理想是做什么?。

A:毕业前,曾考虑过做自由摄影人,拍自己想做的一些选题在拿到毕业证的第二天,就离开学校去焦作日报社报到,3年后来到嘉兴,8年来一直在地市报工作Q:为什么去了南方?浙江给您什么感觉? A:2005年,在“视觉优先”的办报理念下,嘉兴日报社从大视觉的角度设立视觉中心,开启了业界瞩目的视觉改革,成立视觉中心,融合了摄影、美编、设计等部门于一体,强化视觉人员在版面呈现上的话语权,保证视觉语言的充分表达。

经过多年的努力,嘉报视觉已成为业界尤其是地市报圈内的一枝独秀,也是大家学习的榜样2013年春,我有幸加盟嘉报集团视觉中心,任摄影记者浙江给我的感受,民营企业氛围相比中西部较为发达Q:您的个性对工作会产生影响吗?。

A:我工作上多专注于一段时间做一件事,不喜欢量大但碎片化的信息报道。个性最好的存在方式,就是依据个性在体制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好分工。▼《“盲流”归途》

2014年6月24日,浙江省嘉兴市,王祥分在出租车上奔波寻找儿子生前的住处。她的儿子因意外去世,捐献出一对肾脏和一副肝脏,延续着三个人的生命。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4年6月20日,嘉兴市第一医院,王祥分与脑死亡的儿子告别,儿子即将被推进手术室捐献器官,延续他人的生命。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4年6月25日,王祥分把儿子的骨灰盒装进新买的拉杆箱,王祥分与侄子走出殡仪馆失子之后,王祥分一时不知道如何选择未来的路田建明/视觉中国Q:拍摄之前会不会对事件有主观上的判断? A:对题材的判断当然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动态的,随着拍摄进程贯穿始终。

判断,是在对材料的占有、对事件的整体把握和对人物的全面了解之后,在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判断具体工作中,我拍摄的普通人的命运和情感故事比较多,这是地市报格局和舆论环境双重局限下的取舍选择这种拍摄方式不同于跑突发现场新闻,有较为充分的时间去了解事态的背景和人的多面。

这时候的判断,也不是主观臆断,是在事实基础上产生的观点

2017年9月24日,浙江嘉兴,蒋嘉仪出生6个月后,被查出地中海贫血症,13年来一直靠输血为生。因为输血的副作用,她的脾脏肿大达1公斤,肚子大的像怀孕,不得不被割掉。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7年9月24日,浙江嘉兴,地中海贫血是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疾病,患者严重缺乏正常的血红蛋白,没有血液补充,将出现面色苍白,易疲倦,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易受感染等),发育缓慢和肝脾肿大等长此下去,导致发育不全、骨骼变形和心功能衰竭,从而缩短寿命。

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7年9月25日,浙江嘉兴,小仪的右手背上的一根血管充满了针孔,她13年来每个月都需要输血,一旦停下来,性命危险,输血副作用,让她脾脏肥大,不得不割掉她经常暗自伤心,怕自己像妹妹一样死去田建明/视觉中国。

Q:如何介入拍摄对象和事件?介入到什么程度? A:报道摄影师兼有双重身份,既是记录者,也是事件的参与者照相机的存在,就意味着介入已经产生,不同的报道内容和方式,介入的表现形式和程度不一样而介入式报道,在业界早已是成熟报道方式。

至于介入的程度,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我更愿意说介入的底线:专业主义、新闻伦理、法律法规以当下流行的“救助”类新闻报道为例,摄影师在选材开始即有一定的目的性和策划性,但是对报道信息,同样遵守事实,保证信息的准确。

对于困难人物的家庭收入,医保缴纳、医院出具的病症鉴定书以及民政部门的经济情况认定等,都要详细交代,在重大核心信息绝不回避同时,在善款接纳方式上,摄影师要严格保持距离,最优的方案是借助民政部认定的基金会接纳善款,在相关公益平台进行公开募捐,捐款数字实时更新,捐款去向定期说明,一切都以公开透明的方式操作。

《婴儿连体 难舍难离》 2016年1月11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打工者程青娥望着即将做连体婴分离手术的孩子一筹莫展,经媒体报道后,社会各界为他们捐款约40万元,连体婴成功实施分离手术田建明/视觉中国。

其实,介入的关键在于对结果的预判,一个成熟的摄影师选择做介入式报道时,应该有掌控报道走向和结果的能力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不管是常规类报道,还是介入式报道,都要为读者负责,经得起历史的考验Q:报道摄影中,内容和画面如何能结合好?。

A:信息准确,主题突出,视觉优先。

2016年12月3日,浙江省嘉兴市,80岁的钱观华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儿子钱有根起床,50年如一日,他的儿子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生活基本不能自理。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5年11月15日,浙江省嘉兴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周平(化名)在服药期间皮肤出疹,后经医生指导换药后症状逐渐消退田建明/视觉中国Q:纸媒在移动互联网冲击下,有没有做出调整?内容创作者会由于媒介改变作出调整吗?。

A:新的生产力出现后,纸媒要调整生产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内容创作者因为媒介的改变,需要调整的是内容的呈现形式同样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上各有最佳效果的传播方式比如,就叙事性的图片故事而言,版面阅读是点、面状的,由版面上的大图(趣味中心)散开,讲究的是观看层次,网页阅读是线性的,更强调叙事的情节起伏和视觉冲突,H5更偏向立体化交叉阅读体验,等等。

至于创作者对于内容本身的喜好,多是由其价值观决定,拍人的还是喜欢拍人,拍球的还是喜欢拍球Q:“多元化”是您获2017嘉报视觉年度最佳记者的关键词,不同题材拍摄思路技巧会有不同吗?如何让您报道的内容“多元化”?。

A:不同的题材当然有不同的拍摄思路2017年的劳动节,我做了两组策划报道一组是《女农民工》,采用的是线性跟踪式采访,图文并用呈现这一群体工作生活的状态和情感世界另一组叫《劳动本色》,采用环境肖像的拍摄方式,着重表现不同的颜色工装在相应色彩环境中的精神面貌,传达在不同颜色的劳动者与多彩的劳动环境互相渲染、互相成全,最终创造出一个多彩世界。

同一个新闻背景下,不同的选材,用不同的呈现方式

黄蕊,1990年出生,2010年在广州一个鞋厂打工时,与同岁的丈夫认识,随后结婚,生了一对儿女,家里开销大,在厂里上班攒钱少,便开始一起做建筑工“以前我小时候,父亲也是常年外出打工,自己心里充满埋怨,现在自己当了父母,又重走他们的老路,把孩子扔在老家,才理解当年父母的尴尬:进退两难。

”90后女农民工黄蕊说田建明/视觉中国

陈水兰,26岁,来自江西吉安,目前在嘉兴工地上做施工电梯司机“刚开始坐在四处透风的吊笼里,双腿发软,人在‘呜呜’声中晃晃悠悠升到27层,80多米的高空,一天这么上下几十次,所有矫情都没了,不适应也得适应了。

话说回来,这不是很重的体力活,只要克服恐惧心就行”她说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7年4月13日,浙江嘉兴作为工地上并不多见的女工,陈春兰经常成为男工友开玩笑的对象目前,她和丈夫在城市租房住,和5岁的儿子一起生活田建明/视觉中国摄影师拍摄的,就是你自己,照片反映的是摄影师本人的世界观。

内容多元,首先是摄影者本人要有包容的心态看世界,有探索世界多元的好奇心和能力

《劳动本色》 2017年5月1日,浙江省嘉兴市,衣着五颜六色工装的劳动者田建明/视觉中国Q:嘉兴日报提出摄影师要有编辑意识,编辑要有摄影意识,怎么理解这句话?实际工作中您和图片编辑怎么配合工作的? A:还有一句,美编要有新闻意识。

这种提法顾名思义,就是强调分工与协作,在图片的采、编、发的各个环节贯彻大视觉的思维,让优秀的视觉产品完美呈现摄影师和编辑自古以来“冲突”不断,众所周知的报道摄影前辈尤金·史密斯总是和《生活》杂志的图片编辑产生矛盾。

事实上,摄影师和图片编辑应是互相学习、互相成全的关系,是多次沟通与合作后产生的默契与良性互动工作中,我有很多稿子拍回来,并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的状态,而我们的视觉总监总是能创造性地运用,通过版式语言赋予照片新的意义与内涵,让人惊叹。

Q:新的一年,对视觉中国有什么建议? A:与签约摄影师共享发展的红利。《失独者》

2015年12月12日,浙江省嘉兴市,59岁的孙水荣一家合影,他儿子2014年因肠癌离世,时年31岁,儿媳改嫁,留下8岁孙女、5岁双胞胎孙子相依为命。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5年10月10日上午,嘉兴公墓,日晕笼罩在上空。失独老人吴玉英的葬礼上,亲友依次向逝者鞠躬告别。田建明/视觉中国

2015年5月10日,褚芝玲的儿子突发中风去世,留下孙子相依为命,年迈的失独者给孙辈以力所能及的庇佑,孙辈给失独者带来的更多是心灵慰藉田建明/视觉中国人们总是问,怎样拍才能拍出好照片,其中有一种玄乎的答案叫做功夫在诗外。

所谓打动人的,是通过图片这种媒介传播的人性的同理心这就需要摄影者在面对拍摄对象时,能够发起与拍摄对象的强烈共情,继而用相机拍下了此时此刻所谓诗外的功夫,也许说的就是修炼出这种与生俱来的心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