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擂鼓诗人(田间擂鼓诗人)
1938年,延安发起了一场“街头诗”运动,如火如荼。大街小巷、城墙上,建筑物到处贴满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诗。
1938年,延安发起了一场“街头诗”运动,如火如荼大街小巷、城墙上,建筑物到处贴满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街头诗有人看,有人抄,有人搜集成集油印发行发起者之一是诗人田间这年,他参加了丁玲的“西战团”,到了抗日前线晋察冀边区。
他继续推行街头诗运动,用白粉木炭把白话短诗写上粉墙山岩他的名作《假如我们不去打仗》,就写在杨成武将军司令部易县娄山村——当年荊轲高吟“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河畔: 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敌人用刺刀, 杀死我们, 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 “看!这是奴隶!”寥寥三十字,岂止是短诗,那是燃烧的火炬,是冲锋的呐喊,是战斗的号角,是民族的吼声!闻一多先生说:“诗歌是鼓,今天的中国是战斗的年代,需要鼓,诗人就是鼓手。
”他称赞田间是擂鼓诗人,“时代的鼓手”在边区,擂鼓诗人做了《抗敌报》战地记者翌年9月,社长邓拓派他赴前线,去采访战斗中的贺龙将军田间立即背上背包,挎上驳壳枪,从报社驻地连家沟出发,直奔阜平县城下午动身,直走到半夜,才见到县城。
谁知踏进的是座寂然无声的空城全城军民早已撤到了深山他在空无一人的偌大山城中独宿一夜,天放亮急行出城涉过沙河,翻越一坡,转弯处,忽见前方一片密密麻麻身着黄军装士兵,又见远处村庄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他遭遇了“扫荡”的鬼子。
诗人转身爬上了另一座山在这里遇到了跑反的老百姓他边走边问,到了灵寿团泊囗,转平山会囗村,最后终于找到了灵寿陈庄贺将军指挥部,一个山峰叠起地势险要之处 “你来得正好走!你同我上山,看看咱们打个大胜仗”贺将军叼着他的大烟斗,摸着那浓密的黑胡子对诗人说。
贺部刚刚在河间齐会围歼日军,打了个大胜仗日本人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贺将军神出鬼没,又到了冀西山区,千余名耀武扬威的“皇军”稀里糊涂地又被包围连续血战四个昼夜,800多鬼子被全歼,水源旅团长也被击毙诗人亲临战场,目睹了将军从容镇定地指挥这场著名的陈庄之战,那真是玩敌人于股掌之上。
他无限感慨发诸笔端,创作了《山中——题贺将军》: 师长飞马上山, 谁也不曾看见, 那马蹄一响, 他已到半山间 枪林弹雨中, 他走上山,勒马一看,。
人像立在马上,要扑下山, 全山陡的一惊, 将军轻轻地, 冷笑一声: “一块石头,也不许他侵犯!” 那匹马,又高又红的骏马,
不用人栓 崖前姗姗踏踏, 如一轮红日, 搭着一副铜鞍 将军依岩石, 冷笑转成欢笑, 抽烟闲谈中, 打完大歼灭战。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