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裂推荐苏州梅雨季节(苏州梅雨季节2023什么时间出梅)
2023年6月上海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6月入夏,养殖池塘的水温会不断升高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较活跃,残饵和排泄物等污染物也快速累积,导致病原微生物繁
2023年6月上海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上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6月入夏,养殖池塘的水温会不断升高水产养殖动物摄食较活跃,残饵和排泄物等污染物也快速累积,导致病原微生物繁殖加快,各养殖品种的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
此外,预计5月下旬上海市将进入梅雨季,天气湿热多雨,气压偏低,水温变化较大,各养殖场(户)需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保持养殖水环境稳定一病情测报1. 病毒性疾病:鲫易发鲫造血器官坏死病,重点关注区域为上海市鲫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2. 细菌性疾病:鱼类易感染溃疡病、烂鳃病和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等,重点关注区域为上海市草鱼、鲢、鲫和鳊等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3. 寄生虫类疾病:易发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和锚头鳋病等病害,重点关注区域为上海市草鱼、鲫和鲌等淡水鱼类池塘高密度养殖区。
4. 虾蟹类疾病:南美白对虾易发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虾虹彩病毒病和肝肠胞虫病等病害;河蟹易发水瘪子病等,重点关注区域为上海市虾蟹主养区二防控措施1. 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养殖场(户)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暴雨预警信息,每逢天气突变可提前投入抗应激产品,降低养殖品种的应激反应;科学投喂,坚持“四定”原则,阴雨天,不投或减少投喂量,可在饲料中添加Vc、免疫增强剂等,提高鱼体抗应激和抗病能力;定期开展水体消毒工作,建议使用温和刺激性小的碘制剂进行池塘消毒。
2. 防治细菌性疾病:加强巡塘工作,一旦发病,应及时处理并明确病原,可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适的国标渔药进行治疗,做到科学用药,从而有效降低养殖损失3. 防治寄生虫类疾病:要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减少有机质的积累,在发病季节可内服或全池泼洒国标驱虫、杀虫药物。
原生动物类寄生虫可选用硫酸铜硫酸亚铁粉等治疗4. 预防虾蟹类疾病:梅雨季节,应加强池塘巡查及水质调控工作,净化池塘底质;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科学增氧,闷热多雨天气应延长增氧机的使用时间,并适时使用增氧剂,增加池底的溶氧量。
预防河蟹水瘪子病,切忌使用毒性较大的药物清塘,应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毒素物质对肝胰腺的损伤2023年6月江苏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江苏省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月份,江苏地区即将进入“梅雨”季节,高温、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增多,对渔业生产将带来不利影响。
随着“入梅”将近,水产养殖生产应加强水质管理,做好稳水、培藻和疾病防控等工作,改善池塘生态环境,为水产养殖安全度过“梅雨”季节做好准备一病情预测1.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淡水鱼高密度养殖区需重点防控。
2. 鱼类指环虫、车轮虫等寄生虫病、鲫鱼孢子虫病:各淡水鱼主要养殖区和鲫鱼高密度养殖区需重点防控3. 草鱼出血病:重点关注草鱼精养池塘4.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重点关注扬州、苏州等地区的鳜鱼养殖区5. 鲈鱼诺卡菌病等:
关注南京、苏州等加州鲈养殖区6. 斑点叉尾鮰病毒病、传染性套肠症、鮰类肠败血症:重点关注盐城、宿迁等地鮰鱼精养池塘7. 甲壳类蜕壳不遂、虾类病毒病、河蟹肝胰腺病变综合征:重点关注泰州、宿迁、扬州、南通等虾蟹主养地区。
二防控措施1. 鱼类细菌性败血症提高饲料质量,增加鱼体免疫力,发病塘口可用含氯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和水产用维生素内服使用抗菌类药物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选择对致病菌敏感的药物添加到饲料中,配合使用水产消毒药物全池泼洒辅助治疗。
2. 鲫鱼黏孢子虫病避免购买疫区苗种进行养殖,避免引入疫区水到养殖池塘根据黏孢子虫寄生规律,做好水质消毒工作,消除水体和底泥中的水蚯蚓,杀灭休眠孢子使用国家规定的水产养殖用抗原虫药混合饲料投喂3. 鳜鱼传染性脾肾坏死病。
降低鱼苗的养殖密度,减少环境胁迫加强饲养管理,对水源、繁殖用的鱼卵和亲鱼、引进的鱼苗及相应设施等进行严格消毒,切断传染源,减少病毒感染的概率发现阳性的亲鱼及时进行处理,切断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确诊后病鱼必须全群销毁,同时对水源和用具进行无害化处理。
4. 草鱼出血病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进行预防大雨过后密切注意池塘水质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和消毒发病时不要滥用药物或倒池,减少应激,治疗可用抗病毒中草药投喂,全池泼洒国标渔药水产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水质消毒。
5. 鲈鱼诺卡菌病尽量投喂新鲜的天然饵料和优质的配合饲料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类物质,在疾病流行季节到来前连续投喂两周以上通过增强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达到免疫预防疾病的效果治疗选用对革兰阳性菌有抑制作用的水产用药物,将分离的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用法用量按产品说明书。
6. 河蟹肝胰腺病变综合征俗称河蟹“水瘪子病”,需提前预防,养殖过程中以颗粒饲料投喂为主,适度搭配玉米、南瓜等植物性饲料,前期和后期育肥阶段辅助投喂高蛋白动物性饲料;选择温和性消毒剂消毒水体,减少化学药物对河蟹的刺激;河蟹生长旺盛季节,在饲料中间隔5d~10d添加乳酸菌、免疫多糖、多种维生素等,提高河蟹的免疫力,有效保护河蟹肝胰腺的健康、增强河蟹自身免疫力,从而降低“水瘪子病”的发病率。
7. 其他注意事项(1)水温和pH的调控:尽量保持水体温度相对稳定,高温天气可通过搭遮阳棚或增加池塘水深等方法适度降低水温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周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体积的20%,以保持水体中pH值的稳定。
(2)施肥培藻:养殖初期建议采用“无机肥+有机肥+芽孢杆菌”混合使用的肥水方法,肥水速度快,效果佳、pH值适中(3)控制氨氮:加强投饲管理,选用优质蛋白原料,使用具有更高氨基酸消化率的饲料,避免过量投喂,饲料中定期添加微生态制剂调整养殖动物肠道菌群平衡。
(4)定期改底、解毒:可配合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微生物制剂调控水质;给池塘装上增氧曝气设备,保持高溶氧水平;避免使用未发酵的有机肥,最好使用较好的水产专用肥料;定期向养殖水体泼洒过滤吸附调节剂(沸石粉、麦饭石、膨润土)等。
此外,梅雨季节,饲料易受潮发霉,囤货不宜过多,应根据天气变化、水质变化和实际吃食情况,灵活调整每天的投喂量,在饲料中添加有助于消化吸收的矿物质,增进食欲和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2023年6月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6月份进入“夏至”节气,气温炎热,水温也持续升高水生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摄食活动增加,病原微生物也更加活跃,其间又恰逢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较多,还可能会出现暴雨、强对流等天气,容易造成水体缺氧和各项理化指标大幅变化,从而引发水生动物免疫力下降,导致各类病害发生。
一病情预测1. 淡水鱼类:易发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及各类寄生虫性疾病(指环虫、锚头鳋、黏孢子虫等)2. 海水鱼类:大黄鱼易发刺激隐核虫病和内脏白点病;七星鲈易发细菌性溃疡病3. 南美白对虾:易发虹彩病毒病等病毒性疾病、虾肝肠胞虫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症等。
4. 海水蟹类:易发黄水病、纤毛虫病等5. 中华鳖:易发腐皮病、溃烂病等细菌性疾病二防控措施1. 淡水鱼类定期做好水质、食台、工具消毒等工作,可将国标含氯消毒剂用水稀释后全池泼洒以抑制病原滋生;科学合理投饲,保证饲料新鲜且营养全面,投饲要做到“四定”,即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应适当减少或不投喂,养殖水体可用过氧化钙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同时开展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合药敏试验结果筛选敏感国标抗生素拌入饲料投喂治疗指环虫使用甲苯咪唑溶液(水产用)全池泼洒,锚头鳋使用国标渔药敌百虫(水产用)全池泼洒有一定治疗效果,黏孢子虫病发病时可拌料喂服盐酸氯苯胍粉(水产用)进行治疗。
2. 海水鱼类可通过适量投喂渔用Vc、降低放养密度、做好网箱清洁消毒工作等来预防疾病的发生,确保网箱内水流畅通、水质良好刺激隐核虫病发病时对局部感染的病鱼可采用低盐度或淡水处理;对整个养殖区感染的,将网箱移至盐度较低的海区,及时清除病死鱼。
内脏白点病、溃疡病等可拌料服用盐酸多西环素等抗菌药物治疗3. 南美白对虾选购经检测不携带病原、体质健壮的苗种,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加强水质管理蜕壳期适当提高水中钙离子浓度,防止蜕壳不遂病毒性疾病:以预防为主,加强水质监测,定期做好水体消毒工作;上茬发病的池塘要重点处理,干塘曝晒10d~15d,进水少量湿润塘底后,全池撒水产用含氯石灰清塘,3d后进水。
虾肝肠胞虫病:保持合理养殖密度,定期抽样检查虾苗的生长情况,早发现早处理,30日龄以下虾苗发病可选择消杀后排塘处理后重新放苗;养成期对虾发病时可选择降低养殖密度,使用肝胆利康散等保肝护肝类药物,并加强营养,达到上市规格及时上市。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每10d用聚维酮碘溶液对池水泼洒消毒1次,以减少池中致病菌;维持水体pH值在8.0左右;有条件的可定期检测水体弧菌含量,避免弧菌过高引起对虾发病4. 海水蟹类放养前彻底清淤消毒,保持适宜、稳定的海水盐度,可在饲料中添加蟹用多维、三黄散等增强抗病能力。
蜕壳期每隔15d~20d,用过氧化钙调配后全池泼洒以提高水体钙离子浓度,防止蜕壳不遂发病时可用国标渔药含氯制剂或聚维酮碘消毒5. 中华鳖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做好日常消毒和水质调节工作可在水中泼洒三黄粉等中草药预防疾病,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等增强体质,以增加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转外塘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应激损伤而导致发病稚鳖入池前必须药浴消毒,以防病菌感染发生细菌性疾病,水体用三氯异腈脲酸或溴氯海因粉消毒,同时根据药敏结果在饲料中拌喂国标渔药抗生素治疗2023年6月安徽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安徽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6月份是安徽省水产养殖病害高发季节之一,因为此时气温升高,当月的最高气温可能会达到35℃,水温也会剧升到30℃左右;且多阴雨,有雷暴、强对流等天气出现初夏季节环境温度变化快,水质逐渐富营养化,水生动物疾病趋于频发、高发。
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小龙虾缺氧(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检测结果阳性率较高)、草鱼“三病”均进入高发期,广大养殖户应加强管理,及时预防,同时要注意缺氧泛池一病情预测1. 鲫鱼:
易发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锚头鳋病、指环虫病、孢子虫病安徽省池塘高密度养殖区为重点关注区域2. 草鱼:易发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肝胆综合症,也可能会发生草鱼出血病。
安徽省池塘养殖二龄草鱼地区为重点关注区域3. 白鲢:易发锚头鳋病、中华鳋病,并可能感染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安徽省池塘高密度养殖区为重点关注区域4. 河蟹:可能会发生蜕壳不遂,池塘高密度养殖可能会发生黑鳃或烂鳃病。
当涂县生态养蟹区,无为县、芜湖县池塘养蟹区为重点关注区域,宣州区幼蟹养殖及其他养殖区也应关注5. 小龙虾:6月份水温逐渐升高,小龙虾摄食量增加,残饵粪便排放增大,水质变差,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虾虹彩病毒病、虾肝肠胞虫病监测阳性率较高。
这个时期是小龙虾早繁放养种虾的关键时期,安徽省稻田养虾集中区为重点关注区域6. 甲鱼:易发腐皮病、腮腺炎、白底板病,6月份是温室甲鱼移往外塘进行生态养殖的季节,怀远县、南陵县、无为县等龟鳖养殖区应重点加以关注与防范。
7. 6月份是各类鱼苗培育夏花鱼种的关键季节,车轮虫、指环虫等寄生虫病高发,安徽省池塘培育夏花鱼种尤其是高密度培育的地区为重点关注区域二防控措施针对不同的水产养殖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如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检查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等。
此外,及时发现并隔离病害动物,避免疾病扩散,也是预防水产养殖病害的重要措施建议养殖户在养殖前要详细了解不同养殖类型的病害特点和预防方法,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预防方案1. 预防车轮虫病,应适当向池内加水,调节池水有机物浓度,使用国标渔药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或商品治疗车轮虫病的药品进行治疗。
预防或治疗鱼类锚头鳋、中华鳋病使用国标渔药精制敌百虫、甲苯咪唑溶液(水产用)等药物对锚头鳋很有疗效,对指环虫病也有一定效果(敏感鱼类慎用)2. 预防淡水鱼类细菌性败血症和其他细菌性疾病,首先应加强管理,定期加注新水,氨氮偏高使用光合细菌,有机质偏高时调节水质,投喂优质饲料,并用过氧化钙(水产用)消毒水体。
3. 预防草鱼出血病,在发病季节使用国标渔药聚维酮碘(水产用)全池泼洒进行水体消毒,也可用过氧化钙(水产用)等消毒剂全池泼洒4. 预防小龙虾疾病,6月份是稻田插秧期,水位低,需打捞过密的水草,勤换新水,秧苗返青后,如果第二次投放虾苗或种虾,有可能会出现肠炎、腐壳溃疡及尾部水泡,可使用0.3mg/L~0.5mg/L聚维酮碘(水产用)泼洒消毒。
5. 预防甲鱼病害,避免在放养过程中受伤,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投喂营养平衡的全价饲料,适量添加天然饲料;温室甲鱼移往外塘放养,做好雌雄分开养殖放养初期使用过氧化钙(水产用)消毒水体,适当加水改善水质6. 针对天气闷热可能造成的鱼、虾、蟹缺氧
,应注意加强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鱼类的摄食和水质情况,发现缺氧应及时采取相应的注入新水、采取增氧等措施2022年6月江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23年6月福建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福建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6月份,气温、水温持续升高,水生动物摄食量加大,养殖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逐渐增加,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其间又恰逢梅雨季节,雷雨天气频繁,极易造成养殖环境水质突变,是水生动物疾病高发季节。
一病情预测1. 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草鱼高密度养殖区域2. 鳗鲡:易发烂鳃病、脱黏败血综合征、肠炎病、拟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鳗鲡高密度精养池和土池养殖区域。
3. 罗非鱼:易发链球菌病,重点关注罗非鱼高密度养殖区域4. 大黄鱼:易发刺激隐核虫病、春苗虹彩病毒病等,重点关注大黄鱼高密度养殖区域5. 石斑鱼:易发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刺激隐核虫病等,重点关注石斑鱼育苗场和高密度养殖区域。
6. 大口黑鲈:易发诺卡氏菌病、肠炎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大口黑鲈高密度养殖区域7. 对虾:易发急性肝胰腺坏死病、虾肝肠胞虫病、虹彩病毒病等,重点关注对虾高密度养殖区域8. 鲍:重点预防赤潮生物引起的缺氧、中毒等,重点关注赤潮高发海区。
二防控措施1. 诺卡氏菌病(1)做好水体消毒和水质调控,保持优良的水质,合理控制放养密度.(2)定时巡塘,及时捞出死鱼和残饵,做好无害化处理(3)投喂优质配合饵料,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保肝产品等以提高鱼体自身的免疫力。
2. 刺激隐核虫病(1)合理布局:网箱合理规划和布局,留足通道、航道,保持水流畅通,养殖区尽量选择在水深超过10m的海域(2)加强管理:降低养殖密度,勤换洗网箱,做好网箱清洁消毒工作(3)提倡绿色健康养殖:应减少冰鲜杂鱼的投喂,投喂优质配合饲料。
在病害流行季节,在饲料中定期添加投喂多种维生素和免疫多糖等,以提高鱼体抗病力3. 链球菌病(1)定期使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防止有害藻类和病菌大量滋生(2)高温期,减少饲料投喂量,开启增氧机(3)定期投喂大蒜素等中草药制剂,提高鱼体免疫力。
(4)发现病鱼、死鱼应及时清除并做无害化处理2023年6月江西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江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月份江西省气温、水温持续较高,水产养殖动物生长迅速、代谢旺盛,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增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是水生动物病害的多发期,需要格外注意,抓好投饵、防病、调水等管理工作。
结合历年情况及生产实际,现将6月份易发生的疾病预测如下:一病情预测1. 草鱼:易发生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黏孢子虫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苗种繁殖和主养区域2. 鲫鱼:。
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鲫造血器官坏死病、孢子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重点关注苗种繁殖和主养区域3. 鲈鱼: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虹彩病毒病、弹状病毒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斜管虫病等,重点关注工厂化养殖区域。
4. 鳜鱼:易发生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虹彩病毒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等,重点关注主养区域5. 黄颡鱼:易发生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虹彩病毒病、爱德华氏菌病等,重点关注主养区域6. 克氏原螯虾:
易发生白斑综合症、黑鳃病、烂尾病、软壳病、烂壳病、纤毛虫病等,重点关注小龙虾主养区及稻虾养殖区二防控措施1. 科学投饲日常管理中要掌握好投饲量,注意饲料的贮藏,保持饲料的鲜度,杜绝投喂霉变的饲料2. 加强鱼病预防,做到“预防为主、防重于治”。
定期用生石灰等全池泼洒进行消毒,按照要求科学、规范用药经常加注新水,调节水质,平衡水温3. 草鱼出血病:苗种注射灭活疫苗,流行季节每隔20d~25d定期用消毒药物进行全池泼洒或食场泼洒,并结合内服免疫增强剂进行预防。
4. 细菌性疾病:可用抗菌药物进行拌饵内服,常配合大蒜素、中草药(如三黄散、大黄末)和维生素同时内服,效果更好,外用消毒剂消毒5. 小龙虾在5月~6月易出现各种综合病症,需做好池塘的规范化管理多关注水草状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投喂使用优质饲料。
6. 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积极做好暴雨天气的应对准备,包括加固养殖设施、疏通灌排水道、合理增氧等2023年6月山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山东省渔业发展和资源养护总站一病情预测1. 淡水鱼类:草鱼、鲤鱼、鲢鳙鱼等易感染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等细菌性疾病。
2. 海水鱼类:鲆鲽类易发生腹水病重点关注鲆鲽类工厂化养殖区3. 对虾:易感染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等重点关注东营、潍坊、滨州等对虾主养区4. 刺参:腐皮综合征发生较多,重点关注沿海刺参养殖区二防控措施1. 预防淡水鱼类的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细菌性败血症
,可采用生石灰、聚维酮碘等全池泼洒消毒,科学适量投喂,做好水质调控工作发病时,应及时开展病原菌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拌饲内服,同时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内服,增强治疗效果2. 预防鲆鲽类腹水病
,要注意做好养殖用水的过滤消毒,控制合理的养殖密度,在投饵上注意尽量使用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减少幼杂鱼使用量;发病时,及时隔离、清除病鱼,并加强吸污,加大换水量,及时对养鱼池及工具进行消毒3. 预防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定期检测养殖水体中弧菌数量,严格控制饲料投喂量患病池塘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及时捞出病虾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发病池塘养殖设施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预防对虾传染性肌坏死病,应做好对虾苗种检疫工作,加强养殖用水的消毒处理,养殖过程中定期换水、适时增氧、施用微生态制剂等措施调控水质。
4. 预防刺参的腐皮综合征,要注意控制养殖密度,保持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发现刺参患病后,遵循“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及时将发病个体拣出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全池泼洒聚维酮碘或三氯异氰脲酸等国标消毒剂进行消毒,全池施用沸石粉或活性炭粉并配合益生菌改善水质。
2022年6月河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2023年6月河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河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省6月份气温、水温将会持续上升,平均水温26℃左右,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期随着温度升高,投饵量增加,鱼类排泄物增多,水体负载力增加,各类病原体大量繁殖,水生动物病害的高发、多发季节也随之而来。
另外,随着雨季的来临,高温闷热天气需要加强水质的调控,保证充足的溶氧量一病情预测1. 鱼类:鲤、锦鲤等易发锦鲤疱疹病毒病、鲤浮肿病、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肠炎病、车轮虫病和孢子虫病等;草鱼易发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和指环虫病;鲢、鳙鱼易发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车轮虫病等;斑点叉尾鮰易发鮰肠败血症和车轮虫病。
重点关注沿黄高密度集约化区域鲤鱼的鲤浮肿病和锦鲤疱疹病毒病2. 虾、蟹类:易发白斑综合征、固着类纤毛虫病,重点关注豫东和豫南区域3. 爬行类:中华鳖易发腐皮病和红底板病等,重点关注豫中和豫西南中华鳖养殖区域。
二防控措施(一)预防措施1. 生态防控控制养殖密度,适当稀养;采取鱼菜共生等技术模式,改善养殖水体环境;使用微生物制剂调节水质,注意增氧2. 科学投喂坚持“四定”原则,每15d左右拌料投喂Vc和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鱼类抗病能力。
3. 加强疫病监测一旦发现疫情,立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要求上报,并及时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二)治疗措施1. 病毒病:可内服大黄等中草药,使用水产多维,改善鱼体抵抗力2. 细菌病:烂鳃病、肠炎病可外用三氯异氰脲酸粉或浓戊二醛全池泼洒,内服药物建议先做药敏试验后再施用。
肠炎病也可用大蒜素拌饵投喂斑点叉尾鮰鮰肠败血症可外用10%的聚维酮碘全池泼洒,内服大黄、氟苯尼考粉拌料投喂3. 寄生虫病: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指环虫病可用精制敌百虫粉;孢子虫病可用盐酸氯苯胍粉。
2023年6月湖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根据淡水养殖气象服务中心预测,湖北省6月平均气温25.6℃~26.1℃,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高0.5℃~1.0℃这一时期水产养殖动物生长迅速,摄食旺盛,池塘中残饵和排泄物增多,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水质恶化等导致病害发生与流行。
在关注常见多发的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同时,要谨防病毒性疾病可能对水产养殖造成的重大危害一病情预测湖北省6月水产养殖常见多发疾病主要有: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细菌性肠炎病、黄颡鱼细菌病、车轮虫病、草鱼出血病、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白斑综合征、鳖溃烂病等。
1. 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主要危害对象为鲫、团头鲂、鲢、鳙、黄鳝、鳜、加州鲈等,具有病程较急、死亡率高等特点该病历年来对湖北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湖北省各养殖区均需重点防控2. 烂鳃病:该病一般在水温15℃以上时开始发生,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致死时间也越短,是一种较常见鱼病。
烂鳃病主要有两种:寄生虫性烂鳃病和细菌性烂鳃病危害对象主要有青鱼、草鱼、鲫、团头鲂、鳜、加州鲈等,应引起各养殖区域的重视3. 细菌性肠炎病:由肠型点状气单胞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对象为草鱼、青鱼、鲫、团头鲂、黄鳝等。
常与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等并发,是养殖鱼类中危害较大的疾病之一当水温在18℃以上时易发病,并导致流行4. 黄颡鱼细菌病:病原一般为维氏气单胞菌、鮰爱德华氏菌等临床症状主要是病鱼离群独游,或静卧池边;病鱼头部发红、发黑或“头穿孔”,体表皮肤溃疡,体色发黄或腐皮脱色;肝脏失血、脾脏发黑、胆囊肿大,综合感染后极易死亡。
湖北省黄颡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5. 车轮虫病:由大量、多种车轮虫寄生于鱼体的皮肤或鳃部引起的疾病适宜发病水温20℃~28℃临床症状主要是“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等,是对养殖鱼类危害较大的一种寄生虫病,湖北省各地的养鱼区均有发生,特别是在养殖密集的鱼池,连续阴雨天气尤其容易引起暴发。
6. 草鱼出血病:主要危害草鱼鱼种及1足龄青鱼水质恶化,鱼体抵抗力低下,易使草鱼出血病流行水温20℃~30℃时易发病,25℃~28℃为流行高峰湖北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7. 鲫造血器官坏死病:由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感染鲫鱼而引起,以体表和内脏器官出血、充血为主要特征,10℃~33℃均可发病,22℃~28℃为疾病流行高峰。
湖北省养殖区需重点防控8. 白斑综合征:水温20℃~30℃时易发病,主要危害对象为南美白对虾、小龙虾等临床主要症状为虾行动异常,弹跳无力,活力下降并很快死亡虾体甲壳上出现白点,直径小于3毫米或连成片,部分虾仅有少量或几乎没有白斑。
湖北省小龙虾养殖区及稻虾养殖区需重点防控9. 鳖溃烂病:由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多种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水温20℃以上易发病并流行,温度越高,发病率越高在温室养殖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稚、幼鳖至成鳖均易感染。
一旦发病,持续期长,危害较大湖北省公安、应城、京山等主养区需重点防控二防控措施1. 建立科学的养殖管理制度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培养出“嫩、活、爽”的水体,为鱼类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优选抗病力强品种,降低发病率,减少渔药使用养殖期间,根据天气、水温及摄食情况,适时开启增氧机2. 细菌病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药敏试验,采用敏感度高抑菌效果好的抗菌药物进行拌饲内服,可配合使用大蒜素、中草药(如复方三黄散、大黄散)和维生素同时内服,增强药效。
3. 寄生虫病防治需根据不同寄生虫的机体结构和寄生规律选用合适药物,并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对已大量感染寄生虫病的池塘,可采用国标杀虫渔药治疗,尽量选择高效无毒药物治疗4. 病毒病重在预防,要合理调控水质和适当减少水体载鱼量。
外泼碘制剂,如聚维酮碘等,内服天然植物抗病毒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黄芪等对该病有一定控制和治疗效果2023年6月湖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湖南省畜牧水产事务中心6月份,湖南省天气以晴好为主,气温、水温进入全年较高时期,水温在21℃~28℃之间,各种水生动物生长迅速,摄食量加大,养殖水体中残饵和排泄物逐渐增加,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是水生动物病害的多发期。
6月主要病害为寄生虫病、细菌性疾病等,依据湖南省历年发病特点及气候条件,6月份疾病预测如下:一病情预测1. 草鱼:草鱼出血病、烂鳃病、肠炎病时有发生,易发生水霉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疾病,湖南省各区域流行。
2. 鲢、鳙鱼:细菌性败血症时有发生,烂鳃病、打印病等是此阶段易发疾病,湖南省各区域都有流行,重点关注池塘养殖鲢鳙鱼区域3. 鲫鱼:细菌性败血症趋于上升,主要发生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疾病,湖南省范围内流行,重点关注主养鲫鱼的养殖区域。
4. 鲤鱼:鲤浮肿病,主要危害鲤和锦鲤,水温18℃~28℃易流行,湘潭县、湘乡市、华容县、安仁县等地锦鲤和鲤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二防控措施1. 草鱼出血病:苗种注射灭活疫苗;流行季节定期采用外泼国标渔药碘制剂,如聚维酮碘等全池泼洒或食场泼洒;内服抗病毒天然植物药物,如大黄、板蓝根、鱼腥草、黄芪等合剂的超微粉进行治疗。
2. 细菌性疾病:应加强管理,定期加注新水调节水质,投喂优质饲料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用大蒜素粉拌饵投喂,一次量,每千克体重40mg~80mg,每天1次,连喂3d~5d3. 寄生虫疾病:。
国标渔药精制敌百虫粉、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菊酯类杀虫剂、中草药制剂驱虫散等对寄生虫性疾病有防控效果2023年6月广东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广东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省6月份气温逐步回升,约27℃~33℃。
水温逐渐升高,降雨天气较多,受环境因素影响,水生动物病害逐渐增多南方也将迎来多雨季节,这期间,气温的快速升高和频繁的降水可能会对进入生产旺季的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易引发多种病害降雨天气前后要密切关注养殖池塘水质等环境变化,及时监测各种理化因子,做好应对因环境突变造成病害的预防措施。
根据往年监测结果数据分析,随着温度升高,6月份易发生细菌性病害与病毒性病害,并存在少量的寄生虫性病害,特别是链球菌病、气单胞菌病、诺卡氏菌病、虾类弧菌病、细菌性肠炎和车轮虫病等,可能在局部地区暴发流行,要注意提前做好预防。
一病情预测(一)淡水鱼类6月份易发病害的是淡水养殖品种,重点关注草鱼、鲈鱼、鳜鱼、乌鳢、黄颡鱼和罗非鱼等应密切关注细菌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与寄生虫病1. 草鱼:易发生细菌病(草鱼三大病:赤皮病、烂鳃病和肠炎病)、病毒病(草鱼出血病)和寄生虫病(指环虫、车轮虫感染)。
草鱼出血病的发病水温为20℃~30℃,在水温高于20℃时流行,25℃~28℃为该病的流行高峰主要危害当年草鱼鱼种与二龄草鱼鱼种,各草鱼主养区需重点防控;养成期草鱼发生草鱼出血病时多与烂鳃、肠炎、赤皮等细菌病并发。
需重点关注草鱼出血病疫苗注射率低的池塘养殖区域2. 鲈鱼:易发生诺卡氏菌病、车轮虫病和两种虹彩病毒病(传染性脾肾坏死病和蛙属虹彩病毒病)佛山市、中山市、珠海市等鲈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3. 鳜鱼:易发生两种虹彩病毒病和车轮虫病。
佛山市、中山市等鳜鱼养殖区需重点防控4. 乌鳢:易发生弹状病毒病、诺卡氏菌病与多种常见淡水鱼寄生虫病重点关注珠江三角洲及其周边主要养殖区域5. 黄颡鱼:易发生链球菌病、细菌性肠炎和车轮虫病重点关注佛山市黄颡鱼主养区。
6. 罗非鱼:高温养殖期易发生链球菌病和多种常见淡水寄生虫病重点关注粤西及珠江三角洲主要养殖区域(二)海水鱼类易发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和刺激隐核虫病珠海、惠州、潮州、阳江和湛江等市沿海海水鱼主养区需重点关注。
(三)虾类6月份高温季节是养殖虾类发病高峰期,易暴发白斑综合征、十足目虹彩病毒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和弧菌病珠江三角洲及粤西主养区需重点关注二防控措施6月份,随着气温和水温的逐渐升高,水产养殖步入生产旺季,也是水产养殖动物的发病高峰期,需做好防控措施。
(一)加强检测和检疫力度养殖过程中,注意水产养殖动物的常规病害检测,时刻监控养殖动物的病害状况(二)加强日常生产管理减少饵料的投喂,尽量降低饲养密度,减少应激因素和改善养殖环境,增加开增氧机的时间,保持池塘溶氧充足,有条件的适当降低水温。
(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降雨天气频繁,养殖池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注意观察水质和鱼虾的摄食情况,发现缺氧应及时加注新水、并采取增氧等措施,必要时投放增氧剂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调节水质,暴雨前可适当减少投饵量,并添加Vc、免疫增强剂及抗应激能力药物,防止水环境突变产生应激而暴发病害。
病害防治方法应根据养殖品种的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2023年6月海南省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6月海南省开始进入高温模式,随着气温的升高,水温明显升高,雷雨偏多,水温变化大,病原体活跃,易诱发病害,加之正值水生动物生长旺季,投饵量增大,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增多,易导致养殖水质恶化,应加强水质调控,密切关注因气候突变导致缺氧泛塘。
一病情预测1. 南美白对虾:易发生虾肝肠胞虫、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白斑综合征、对虾偷死野田村病毒病等重点关注文昌、琼海、儋州、临高和东方等对虾养殖及对虾苗种繁育区域2. 石斑鱼:易发生病毒性神经坏死病毒病、细胞肿大病毒属虹彩病毒病、寄生虫(如车轮虫)、弧菌感染病等。
重点关注乐东、东方、文昌、琼海、万宁和陵水等石斑鱼养殖密集区域3. 罗非鱼:易发生链球菌病等重点关注海口、文昌、定安、琼海等罗非鱼养殖密集区域4. 东风螺:易发生弧菌感染病等重点关注文昌、昌江等东风螺养殖密集区域。
二防控措施(一)预防措施1. 南美白对虾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致病菌,降低病原的丰度,于放苗前一星期养水使水环境稳定采购经检测的不携带病原、体质健壮的苗种投放,合理控制放苗密度,加强水质管理、投喂管理、病原菌预防等工作。
定时、定量、多点投喂营养全面的优质饵料,满足对虾生长所需营养需求2. 石斑鱼在高温季节,适当减少单次投料量,缩短投喂间隔时间,选择品质好的饲料,科学投喂,合理饲养,保持饵料新鲜,防止蛋白质变质和脂肪氧化分解,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培育良好的水质,保持水质清新;养殖过程中,要勤巡塘,及时加注新水,并投喂添加维生素和少量稀有元素或中草药制成的药饵。
合理控制放养密度,减少因养殖操作而造成鱼体的摩擦损失,降低病原侵入风险3. 罗非鱼放养前彻底清塘、曝晒;定期做好水质和食台消毒等工作;养殖结束后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杀灭致病菌,降低病原的丰度定期使用优质的发酵饲料或者乳酸菌拌料投喂,维持消化道健康,可大大降低链球菌病的发生率。
4. 东风螺养殖过程中加强水质管理,对养殖水体彻底消毒,杀灭致病菌,降低病原的丰度;确保投放不携带病原、体质健壮的幼苗;对使用的饵料如丰年虫等消毒后投放,适量投喂,及时清理残饵(二)治疗措施对虾病毒病目前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现疫病及时科学诊断,及早采取防控措施,防止外溢及扩散。
通过改善养殖密度、泼洒复合微生态制剂改良水质、在饲料中添加复合维生素和免疫多糖增强体质等措施防止病情发展石斑鱼车轮虫病,每立方米水体用0.5g~1g硫酸铜浸浴15min~30min进行预防消毒石斑鱼细菌病一般是由水质、外伤、寄生虫、腐败饵料、缺氧等因素导致,可通过改善水质、外消内服来处理。
外消可选择国标渔药苯扎溴铵、戊二醛、过硫酸氢钾复合物粉等对养殖水体消毒,降低病原菌丰度;内服可选择国标抗生素如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等拌料投喂,使用抗生素后上市前应遵守休药期规定罗非鱼链球菌病
可在第1天,外用优质碘制剂兑水后全池泼洒,隔天再用一次,内服:国标渔药磺胺类药物拌饵投喂,每天2次~3次,连用5d~7d,使用抗生素后上市前应遵守休药期规定东风螺易发生弧菌感染病,主要以预防为主,提前使用活菌去预防,理念就是以菌抑菌。
病害发生时,可通过倒池、外消内服来处理,提高东风螺体质和控制致病菌,可使用高锰酸钾对池子进行消毒来源: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编辑:袁润秋一审:康 辉二审:康 辉三审:左国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