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揭秘二刈子(二刈子的解释)
苏东坡 寓言专辑 《艾子杂说》 三十九则 原文+注释+译文
苏东坡寓言专辑《艾子杂说》三十九则(原文+注释+译文)(晨钟咚韵•缀辑) 咚韵•前言《艾子杂说》,又称《东坡居士艾子杂说》,为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所撰,是“我国寓言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寓言专辑”,
共三十九则,明·顾元庆《阳山顾氏文房小说·卷中·东坡居士艾子杂说》本全录顾元庆,字大有,明代江苏苏州人,著名文学家、藏书家、刻书家、茶学家他一生编辑多部丛书,包括《顾氏文房小说》《顾氏明朝四十家小说》,其编刊小说在明代小说史上具有重要的过渡和推动作用。
《艾子杂说》以百家争鸣、思想齐放的战国时期为创作背景,虚构了齐宣王的臣下“艾子”,苏轼假借“艾子”来对现实世界进行褒贬和讽喻书名或是取《诗传》“艾所以疗疾”之义,颇有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治病救人之意。
苏东坡创作主张“有为而作”,为文“言必中当世之过”《艾子杂说》寓言集里的“艾子”形象简直就是东坡化身,幽默风趣,诙谐善辩,深谙人生哲理,饱富处世经验,诗酒游猎,谈艺说禅,无不精通艾子是虚构人物,自然其中的故事也不能坐实来理解,旨在“借古讽今”。
东坡以一个似傻非傻的“艾子”为名,从一种奇特的视角带着我们调侃历史 《艾子杂说》,寓意深辟,笔调轻松,幽默风趣,寓庄于谐,发人深省,实属“我国寓言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寓言专辑”以下是晨钟咚韵仔细整理的《艾子杂说》三十九则文言文原文、注释及译文,以飨读者。
一 殇子【原文】 艾子事齐王,一日,朝而有忧色宣王怪而问之对曰:“臣不幸,稚子属疾欲谒告,念王无与图事者,所朝,然心实系焉”王曰:“盍早言乎?寡人有良药,稚子顿服其愈矣”遂索以赐艾子拜受而归。
饮其子,辰服,而巳卒他日,艾子忧甚戚,王问之故,慽然曰:“卿丧子可伤,赐卿黄金以助葬”艾子曰:“殇子不足以受君赐,然臣将有所求”王曰:“何求?”曰:“只求前日小儿得效方”【译文】 艾⼦是齐王的⾂⼦,⼀⽇上朝⾯带忧虑之⾊。
齐宣王感到奇怪,就询问原因 艾⼦回答说:“我不幸呀,我的⼩孩⼦正好⽣病了,原本想要告诉你,⼜想王⾝边没有为你谋划的⼈,所以依旧上朝了,但是⼼⾥实在是牵挂我的孩⼦” 齐王说:“为什么不早点说呢?我这⼉有好药,你的⼩孩⼦⼀次服下去,就能够痊愈。
”齐王就命人把药找来送给了艾⼦艾⼦跪拜接受了齐王的赐药,回去就给⾃⼰的孩⼦喝⾠时服⽤,结果到了已时孩⼦就死掉了他人上朝,艾⼦表现得更加忧虑悲伤 齐王问明了他缘由后,悲伤地说:“爱卿失去了孩⼦,的确是悲伤的⼀件事,我赐你黄⾦帮助你安葬孩⼦。
” 艾⼦说:“我死了孩⼦不⾜以接受⼤王你的恩赐,但是我有所求”齐王说:“你有什么要求?” 艾⼦说:“我只力求⼏天前能对症治疗⼩⼉疾病的良⽅” 苏东坡写这则寓⾔,或是对王安⽯变法的反对,变法如果不能够对症下药,出发点再好,药的疗效再好,也是⽆⽤呀。
我死了⼀个孩⼦不算什么,这个好的药⽅⼦,还是把它收起来吧!二 三物【原文】 艾子行于海上,见一物圆而褊①,且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蝤蛑②也”既,又见一物圆褊多足,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螃蟹也。
”又于后得一物,状貌皆若前所见,而极小,问居人曰:“此何物也?”曰:“彭越 ③ 也”艾子喟然④叹曰:“何一蟹不如一蟹也!”【注释】①褊:同“扁” ②蝤蛑〔qiú móu〕:梭子蟹 ③ 彭越:蟹的一种,原名白玉蟹,一呼“旁元蟹”。
④喟然:形容叹气的样子⑤一蟹不如一蟹,是汉语成语,出自于苏轼《艾子杂说》,比喻一个不如一个,越来越差《辞海》释义“一个比一个坏”【译文】 艾子巡视海边,看到一个东西既圆又扁,并且腿很多,他就问当地人:“这是什么东西?”回答说:“是梭子蟹。
”接着,又看见一个东西圆圆扁扁的好多腿,又问当地人:“这是什么东西?”说:“是螃蟹”在后来又发现一个东西,形状样子都像先前看见的那样,但非常小,问当地人:“这是什么东西?”说:“是彭越蟹”艾子长叹一声说道:“怎么一蟹不如一蟹大啊!”。
三 冷债【原文】 艾子使于魏,见安厘王,王问曰:“齐,大国也,比①年息兵,何以为乐?”艾子曰:“敝邑之君好乐,而群臣亦多效伎②”安厘王曰:“何人有伎?”曰:“淳于髡[ kūn ]之笼养,孙膑之踢球,东郭先生之吹竽,皆足以奉王欢也。
”安厘王曰:“好乐不无横赐,奈侵国用何?”艾子曰:“近日却告得孟尝君处,藉③得冯驩来,索得几文冷债,是以饶足也”【注释】 ①比:近 ②伎:同“技” ③藉:同“借”冯驩[ huān ] :战国时的冯驩,为齐国孟尝君田文门下食客,曾替田文到封邑收取债息,把不能还息的债券烧掉,替田文收买民心。
” ④淳于髡[kūn](约前386年—前310年),齐国黄县(今山东省龙口市)人,战国时期齐国政治家、思想家,齐之赘婿,齐威王拜其为政卿大夫【译文】 艾子出使魏国,拜见安厘王。
安厘王问艾子:“齐国,是一个大国,现在连年息兵休战,拿什么当快乐呢?”艾子长叹了一口气,说:"敝国的国君爱好欢乐,所以朝中群臣也都效法他的喜乐技艺”安厘王说:“什么人有技艺?”艾子说:“譬如淳于髡的宠养之术,孙膑的踢球之术,东郭先生的吹竽之术,这此都足够侍候大王高兴了。
”安厘王说,“爱好欢乐多少会广施恩赐,国家受到侵犯怎么办?”艾子说:“最近去告诉孟尝君,叫他把食客冯驩借来,去讨得几文闲散债钱,就可以富足了”四 献苜蓿【原文】 齐地多寒,春深未莩甲①方立春,有村老挈苜蓿一筐,以馈艾子,且曰:“此物初生,未敢尝,乃先以荐。
”艾子喜曰:“烦汝致新然我享之后,次及何人?”曰:“献公罢,即刈③以喂驴也”【注释】 ①莩甲:萌芽②苜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长圆形,花紫色,结荚果,可以喂牲口,做肥料嫩苗可食俗称“三叶草”,又被称为“金花菜”。
③刈(yì):割【译文】 齐国这个地方,天气阴寒,暮春时节万物还没有萌芽才到立春的时候,有一老汉提着一筐金花菜,送给艾子,并对艾子说:“这金花菜刚刚长出来,我都没敢吃,就先进献给您”艾子非常高兴地说:“有劳你送我新鲜的花菜,我品尝后,你准备再送给什么人呢?”老汉说:“收割后进献给朝廷用来喂驴。
”五 好饮【原文】 艾子好饮,少醒日门生相与谋曰:“此不可以谏止,唯以险事怵之,宜可诫”一日,大饮而哕(yuě,呕吐)门人密抽彘(zhì,猪)肠致哕中,持以示曰:“凡人具五脏方能活,今公因饮而出一脏,止四脏矣,何以生耶?”艾子熟视而笑曰:“唐三藏犹可活,况有四耶?”。
【译文】 艾子喜欢喝酒,很少清醒门生互相谋划:“我们既然劝阻不了他饮酒,只能用些险招数吓吓他,或许能让他戒酒” 有一天,艾子喝醉酒,呕吐不止,门生悄悄把猪大肠放到呕吐物里,端给艾子看,并非常急切地说:“人要有五脏六腑才能活命,你今天因为喝酒而吐出一个来,只剩下四脏了,你怎么活呢?”。
艾子看了很久,才看出了其中的原委,最后释然地笑着说:“唐三藏有三脏都能活着去西天取经,何况我还有四脏六腑呢?六 二媪【原文】 艾子行,出邯郸道上,见二媪相与让路一曰:“媪几岁?”曰:“七十。
”问者曰:“我六十九然则,明年当与尔同岁矣”【译文】 艾子出门,行在邯郸路上,看见两个老妇人相互让路一位老妇人问对方说:“老太太今年高寿了?”另一老妇人回答说:“七十啦”先前发问的老妇人说:“我今年六十九,然而到了明年,我就和你同岁了!”。
七 钻火【原文】 艾子一夕疾呼一人钻①火久不至,艾子呼促之门人曰:“夜暗,索钻具不得”谓先生曰:“可持烛来,共索之矣”艾子曰:“非我之门,无是客也”【注释】 ①钻火: 钻燧取火, 古人取火的一种原始方法。
【译文】 有天晚上,艾子身体畏寒怕冷,就喊一个弟子钻木取火,可是过了好长时间,也没有将火送来艾子便又喊着催他快点,弟子答道:“夜里太黑,找不到钻火工具”接着他又对艾子说:“请点支蜡烛来,一起来找钻具。
”艾子听了叹道:“只有我的家里, 才有这样的弟子” 世界上最被人看不起的动物或植物,却可以迷乱人类最博大的理解力虽然我们在对事物熟悉后不再大惊小怪,但这并没有治愈我们的无知八 舟师【原文】 艾子见有人徒行,自吕梁①托舟人以趋彭门②者,持五十钱遗舟师,师曰:“凡无赍③而独载者,人百金,汝尚少半。
汝当自此为我挽纤④至彭门,可折半直也”【注释】 ①吕梁:地名②彭门:地名③赍[ jī ]:行人携带的衣食等物④挽纤:拉纤【译文】 艾子看见一个步行的人,便托请船夫把他从吕梁载到彭门去。
他拿出五十钱给船夫,作为船钱可船夫说:“凡没有行李,只一个人乘船的,船钱为一百你还缺一半,因此你只有为我拉纤,从这里拉到彭门,方能抵上所欠的一半”这真是令人瞠目的谬论九 赶兔【原文】 穰侯与纲寿接境,魏冉将以广其封也,乃伐纲寿而取之。
兵回,而范睢代其相矣艾子闻而笑曰:“真所谓‘外头赶兔,屋里失獐 ①’也”【注释】 ①外头赶兔,屋里失獐:意思是人太过贪心,同时做多件事情,最后反倒一件都做不好比喻贪小而失大这句俗语就讽刺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发生的这种情况。
与其意义相同的俗语还有“野兔没打着,家兔反跑掉”獐,獐子,哺乳动物,像鹿而比鹿小,头小而尖,毛较粗,没有角,皮可制革【译文】 秦相穰侯魏冉封地与纲、寿两城接壤,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相国穰侯魏冉与客卿灶商议,要攻打齐国夺取刚、寿两城,借以扩大自己在陶邑的封地。
这时有个魏国人叫范睢自称张禄先生,讥笑穰侯竟然越过韩、魏等国去攻打齐国,他趁着这个机会请求劝说秦昭王秦昭王于是任用了范睢范睢向昭王阐明宣太后在朝廷内专制,穰侯在外事上专权,泾阳君、高陵君等人则过于奢侈,以致比国君之家富有。
这使秦昭王幡然醒悟,就免掉穰侯的相国职务,责令泾阳君等人都一律迁出国都,到自己的封地去穰侯死于陶邑,就葬在那里秦国收回陶邑设为郡 艾子听说此事笑道:“这真所谓是‘外头赶着捉兔子,家里却丢了獐子’”。
十 筑城【原文】 齐王一日临朝,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今欲调丁壮,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日,经太行,接轩辕,下武关,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邪?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望天而歌臣怪之,问其故,答曰:‘大雪应候,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在何人也”【译文】
齐王一日上朝,他看着侍臣们说:“我们国家处于几个强国之间,年年苦于要支付大量军备费用现在我想抽调一批壮丁,修筑一座规模很大的长城,从东海筑起,当下,途经太行山,连接轩辕,直下武关,曲折蜿蜒四千里,与各强国隔绝,使秦国不能窥觎我国的西方,楚国不得偷犯我国的南方,韩国和魏国不得牵制我国的左右,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吗?现让百姓修筑长城 ,虽会有些劳累,但日后就不会再有远征和遭受侵犯的祸患,可以一劳永逸了。
百姓听到我下达这个命令,谁能不欢欣踊跃地参加呢?” 艾子回答说:“今天早晨下雪,我来赶朝,看见路旁有百姓,袒露着身子,冻倒在地上,仰望着苍天唱哀歌我很奇怪,便问他什么缘故他对我说:‘这场大雪顺应了时令,正高兴明年人们能吃到贱价的麦子,可是我在今年就要被冻死了。
’这件事正像今天您所说的筑长城,等到长城修筑完,还不知道享受永久安乐的是些什么人呢?”十一 吞噬【原文】 艾子使于秦,还,语宣王:“秦昭王有吞噬之心,且其状貌又正虎形也”宣王曰:“何质之①?”曰:“眉上五角耸,目光烂然,鼻直口哆②,丰颐壮臆;每临朝,以两手按膝,望之,宛然镇宅狮子也。
”【注释】 ①质:就正 ②哆:张口的样子【译文】 艾子到秦国出使,返回国内后,对齐宣王说:“秦昭王有吞并我国的野心,我观察到他的相貌正像一只老虎的样子”宣王说:“何以证明?”艾子说:“秦王的眼眉上有耸起的肉角,目光炯炯光亮,鼻挺直,口张大,下巴丰硕,胸脯健壮,每到朝上,用两手按住双膝端坐,远远望去,活像一座镇宅的雄狮!”。
十二 性仁【原文】 艾子为莒守,一日,闻秦将以白起为将伐莒,莒之民悉欲逃避艾子呼父老而慰安之曰:“汝且弗逃,白起易与耳,且其性仁——前且伐赵,兵不血刃也”【译文】 艾子担任莒邑太守。
一天,听说秦国将要派白起为将,来攻伐莒邑,莒邑的民众都想逃亡避难艾子招呼百姓父老安慰他们说:“你且不要逃,白起这个人容易对付,况且他的性格仁慈,前些日子攻伐赵国时,可谓是兵不血刃”十三 禽大禽大【原文】
艾子曰:“田巴居于稷下,是三皇而非五帝,一日屈千人,其辨无能穷之者弟子禽滑厘出,逢嬖①媪,揖而问曰:‘子非田巴之徒乎?宜得巴之辨也媪有大疑,愿质于子’滑厘曰:‘媪姑言之,可能折其理’媪曰:‘马鬃生向上而短,马尾生向下而长,其故何也?”滑厘笑曰:‘此殆易晓事,马鬃上抢,势逆而强,故天使之短;马尾下垂,势顺而逊,故天以之长。
’媪曰:‘然则人之发上抢,逆也,何以长?须下垂,顺也,何以短?’滑厘茫然自失,乃曰:‘吾学未足以臻此,当归咨师,媪幸专留此,以须②我还,其有以奉酬,’即入见田巴曰:‘适出,嬖媪问以鬃尾长短,弟子以逆顺之理答之,如何?’曰:‘甚善。
’滑厘曰:‘然则媪申之以须顺为短,发逆而长,则弟子无以对,愿先生折之媪方坐门以俟,期以余教诏之’巴俛首久之,乃以行呼滑厘曰:‘禽大禽大,幸自③无事也,省可出入’”【注释】 ①嬖:《说文》:“爱也。
”《集韵》:“贱而得幸曰嬖”于此处的“嬖媪”讲不大通疑应是“躄”字躄,《说文》作“ ”有足而不能行也,即下肢瘫痪“坐门以俟”亦略见其消息今试取此义为说 ② 须:等待③幸自:本自省可:休要皆宋人口语④禽滑厘:曾师事孔门的子夏,又为墨子弟子,这里又派他充当田巴大弟子的脚色。
【译文】 艾子说:“齐国辩士田巴,居住在稷下,肯定三皇否定五帝,一天使千人屈服,他的辩才没有可以让他辞穷的人他的弟子禽滑厘出门,遇到一位老婆子,向他作揖,并问道:‘您不是田巴的弟子吗?应该是得了田巴辩论的真传。
我有个大的疑问,想请教您’滑厘说:‘你且说说,我可以用道理说服你的’老婆子说道:‘马鬃的毛向上生长并且短,马尾的毛向下生长并且长,它的原因是什么呢?’滑厘笑着说:‘这应该是很容易理解的事,马的鬃毛向上是逆势争强,所以上天使它短;马尾巴下垂,顺势谦逊,所以上天使它长。
’女人又问道:‘但人的头发向上争强,是逆势,那怎么就长呢?人的胡须下垂,是顺势,那怎么就短呢?’滑厘茫然若失地说:‘我的学习还不足以达到如此境界,这就回去问问的老师,你请留在这儿等我回来,到时会详细地回答你。
’滑厘即刻返到老师家,求见田巴说:‘刚才出去,有位老妇人问鬃毛尾毛长短的问题,弟子我以顺势逆势的道理回答她,怎么样?’田巴道:‘很好’滑厘接着说:‘但是,那女人又引申到,人的胡须顺势却短,而头发逆势却长,她这样一问,弟子无言以对,烦请先生教诲。
那位老妇女还坐在门口等着,期待我用您的教诲,去说服她’田巴低着头沉思很久,却因滑厘在众多弟子中排行老大,怒斥滑厘:‘禽老大啊!禽老大!如果没什么事,你以后就少出门吧!’”十四 富贵【原文】 艾子曰:“尧治天下久而耄勤,呼许由以禅焉。
由入见之,所居土阶三尺,茅茨不剪,采掾不斫,虽逆旅之居,无以过其陋命许由食,则饭土簋①,啜土器,食粗粝,羹藜藿②,虽厮监之养③,无以过其约食毕,顾而言曰:‘吾都天下之富,享天下之贵,久而厌矣,今将举以授汝,汝其享吾之奉也。
’许由顾而笑曰:‘似此富贵,我未甚爱也’”【注释】 ①土簋[ tǔ guǐ ] :盛饭的瓦器 ②藜藿:指粗劣的食物 ③ 厮监之养:为人服役,地位较低的人【译文】 艾子说:“尧治理天下太久了,岁到老年无力勤政,便想到了许由,要把帝位禅让给他。
尧到许由家里去看他,见他所居住的不过是三尺高的矮土屋,屋顶的茅草也没修剪,房梁上的椽子也没砍修,即使客舍的土屋,也赶不上他居住的这般简陋尧命许由先吃饭,见他使用的是陶土饭碗,泥瓦汤盆,吃的是粗米,喝的是灰菜豆叶汤,即使是那些听差人吃的饭,也不比他节俭。
饭后,尧对许由说:‘我汇聚了天下的财富,享尽了天下的富贵,日子久了便感到厌倦,现在我打算把所有这些都传给您,您就可以享受到我的进献了’许由听后,笑着对尧说:‘像这样的繁华富贵,我从未喜欢过’”十五 未了公事
【原文】 秦破赵于长平,坑众四十万,遂以兵围邯郸诸侯救兵列壁①,而不敢前,邯郸垂亡平原君无以为策,家居愁坐,顾府吏而问曰:“相府有何未了公事?”吏未对,辛垣衍②在坐,应声曰:“唯城外一伙窃盗未获耳。
”【注释】 ①列壁:作壁上观……壁,古时军营周围的防御性建筑物② 辛垣衍:战国时魏人辛垣是复姓,衍是名【译文】 秦国在长平攻破赵国,活埋众人四十万,于是率兵围困邯郸诸侯的救兵,虽在城外,却不敢上前,邯郸面临攻破的危险。
平原君想不出什么有效计策,便在家中坐着发愁,四望府吏问到:“相府还有什么未解之事?”府吏没有人回答,辛垣衍在座上应声说:“只有城外的一伙盗贼,还没抓获”十六 夸事【原文】 公孙龙见赵文王,将以夸事眩之。
因为王陈“大鹏九万里”、“钓连鳌”之说 文王曰:“南海之鳌,吾所未见也,徒以吾赵地所有之事报子寡人之镇阳,有二小儿,曰东里,曰左伯,共戏于渤海之上须臾,有所谓鹏者,群翔于水上,东里遽入海以捕之,一攫而得。
渤海之深,才及东里之胫顾何以贮也?于是挽左伯之巾以囊焉左伯怒,相与斗之,久不已东里之母,乃拽东里回左伯举太行山掷之,误入东里之母,一目昧焉母以爪剔出,向西北弹之,故太行中断;而所弹之石,今为恒山也子亦见之乎?”。
公孙龙逡巡丧气,揖而退弟子曰:“嘻,先生持大说以夸眩人,宜其困也”【译文】 公孙龙拜见赵文王,想用夸张的事物,在文王面前炫耀,因此就为文王陈述“鲲鹏九万里”、“龙伯国巨人在南海仙山畔一连钓走六个支撑仙山巨鳌”的话。
文王说:“南海的巨鳌,我没见过就单把我赵国地界上的事告诉你吧我国镇阳地界有俩小孩:一个叫东里、一个叫左伯他俩人一起在渤海上嬉戏一会儿,有叫鹏的鸟,成群在水面上飞翔东里赶忙入海抓鹏,一下就抓到了。
渤海那么深,可才淹没到东里的小腿肚但是用什么装鹏呢?于是,就拿了左伯的头巾来装左伯生气了,他们互相争斗起来,很久都没个完东里的母亲就拉东里回家左伯举起太行山来掷东里,却误中了东里的母亲,迷了一只眼睛东里的母亲用指甲把它剔出来,向西北弹去,所以太行山中间就断了,那么所弹出去的那石子呢,就是今天的恒山。
您可曾经见到过?” 公孙龙举止犹疑,表情懊丧,只好向文王作揖,败兴退了出去他的弟子说:“公孙先生拿大话想镇住别人,同样会因大话而窘迫”十七 好折难【原文】 营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
一日,造艾子问曰:“凡大车之下,与橐駞①之项,多缀铃铎,其故何也?”艾子曰:“车、駞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以藉鸣声相闻,使预得回避耳” 营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设铃铎,岂谓塔亦夜行,而使相避邪?”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
凡鸟鹊多托高以巢,粪秽狼藉故塔之有铃,所警鸟鹊也,岂以车驼比耶?” 营丘士曰:“鹰鹞之尾,亦设小铃,安有鸟鹊巢于鹰鹞之尾乎?”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鹰隼击物,或入林中,而绊足绦②线,偶为木之所绾③,则振羽之际,铃声可寻而索也,岂谓防鸟鹊之巢乎?”
营丘士曰:“吾尝见挽郎④秉铎而歌,虽不究其理,今乃知恐为木枝所绾,而便于寻索也仰不知挽郎之足者,用皮乎?用线乎?”艾子愠而答曰:“挽郎乃死者之导也,为死人生前好诘难,故鼓铎以乐其尸耳”【注释】
① 駞:古“驼”字② 绦:同“绦”,丝带③ 绾:牵,拉住,系结④挽郎: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译文】 有个营丘人,性情不善变通,但又每每多事,好拐弯抹角地诘难别人,几乎没有一次是说在理上的。
一天,问艾子:“大车下面和骆驼的颈项上,大都挂着铃,这是为什么?”艾子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东西,它们在夜里走,如不挂铃,狭路相逢就来不及避让,铃声可提醒对方早作准备” 营丘人又问:“塔上面挂铃,难道也为了叫人准备让路吗?”艾子笑他无知,回答说:“鸟雀喜在高处做巢,鸟粪很脏,塔上挂铃,风一吹,铃响起,雀就给吓散了。
” 营丘人还要问:“鹰和鹞的尾巴上也挂着铃,哪有鸟雀到鹰和鹞的尾巴上去做巢的?”艾子大笑,说:“你这个人呀,不通事理,太奇怪了!鹰鹞出去捉鸟雀,它脚上缚着的绳子,会在树枝上缠住;假使它一扑翅膀,铃就会叮呤当啷地响起来,人们就可以循声而找到它。
你怎能说是为了防鸟雀来做巢呢?” 营丘仍旧问道:“我曾见过出殡时牵引灵柩唱挽歌的人,手上摇着铃,嘴里唱着歌,我并没去究问是什么道理,今天才知道是怕树枝绊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声去找到他但我不知道钩绊挽郎脚的绦带,是用皮条做成的呢?还是用丝线编织成的呢?”。
艾子听了,恼怒地回答:“挽郎是给死者导引送葬的人,因为死者生前好跟人出难题争辩,所以才摇着铃铛去娱乐他的尸体呀!”十八 掠赵括【原文】 赵以马服君之威名,擢其子括为将,以拒秦,而适当武安君白起,一战军破,掠赵括,坑其众四十万,邯郸几败。
艾子闻之曰:“昔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注释】 ①鹘[ hú ]:隼[ sǔn ] 属动物的旧称,鹘与隼都是鹰一类的猛禽,驯养后可助田猎【译文】 赵国因为其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威名,提拔他的儿子赵括为将军,让他去抵挡秦军,而恰好碰到的对手却是秦国猛将武安君白起。
仅一战就被击败,赵括被虏,四十万军民被俘坑杀,国都邯郸几乎陷落 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死我并吃掉我,这是我的本分怎么能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强加给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十九 近祸【原文】 范睢一见秦昭王,而怵之以近祸,昭王遂幽太后,逐穰侯,废高陵华阳君于是,秦之公族与群臣侧目而惮睢,然以其宠,而未敢害之 一旦,王稽及郑安平叛,而睢当缘坐,秦王念未有以代之者,尚缓其罪,因下令:“敢有言郑安平叛者死。
”然睢固已畏摄而不敢宁矣 艾子因使人告之曰:“《佛经》有云:‘若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空中非可久住之地,此一扑终在,但迟速之间耳”睢闻,荐蔡泽自代【译文】 范雎一进见秦昭王,便警戒他要注意近亲的祸乱。
秦昭王便囚禁了宣太后,驱逐了外戚魏冉,废除了高陵君和华阳君等权贵,于是秦国的公族和群臣都侧目相看地恐惧范雎然而因为他正受宠幸,就没有人敢伤害他 一天,诸侯王稽和郑安平叛乱事发,范雎受到连累而获罪,秦昭王由于想到还没有合适的人选可以取代他,便暂缓治他的罪,下令说:“谁敢有说郑安平叛乱的,处以死刑。
”但是范雎原本已经害怕追捕而心怀不安了 艾子便为此事,派人去告诉范雎说:“佛经上有这样的话:‘假若有人被恶人追赶,堕落到金刚山中,祈祷那观音菩萨的神力,好像太阳在虚空里居住着’空中可不是久住的地方,但这一责罚始终存在,只是早晚之间的事情。
”范雎听说之后,立即推荐了蔡泽代替自己为相二○ 诵佛经【原文】 艾子一日观人诵《佛经》者,有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艾子喟然叹曰:“佛,仁也,岂有免一人之难,而害一人之命乎?是亦去彼及此,与夫不爱者何异也?”因谓其人曰:“今为汝体佛之意而改正之,可者乎?曰:‘咒咀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都没事。
’”【译文】 艾子有一天看见一个诵读佛经的人,经文有一段说:“诅咒那些毒药,都是要杀害人身的;祷念观音菩萨的神力,让它去毒死制作毒药的那个人” 艾子听后,长叹了一口气说:“佛,是讲仁慈的,难道会免去一人的祸难而再去害死另一个人吗?这样放走那个杀死这个,与不讲慈爱有什么区别呢?”因而便对那个念佛经的人说道:“我现在为你体味佛的本意,而改正这段话,可以吗?应该这样说:‘诅咒那些毒药,它是要杀害人身的,祷念观音菩萨的神力,让两家都没有灾祸。
’”二一 木履【原文】 有人献木履于齐宣王者,无刻斫之迹,王曰:“此履岂非生乎?”艾子曰:“鞵①楦乃其核也”【注释】 ①鞵[ xié ] :“鞋”的异体字鞋楦是鞋的成型模具,又叫作鞋撑。
【译文】 有个人向齐宣王奉献了一双木鞋,毫无刻削的痕迹,齐宣王说:“这么漂亮啊,难道不是天然生成的吗?”艾子说:"鞋楦就是它的内核呀”二二 獬豸【原文】 齐宣王问艾子曰:“吾闻古有獬豸①,何物也?”艾子对曰:“尧之时,有神兽曰獬豸,处廷中,辨群臣之邪僻者,触而食之。
”艾子对已,复进曰:“使今有此兽,料不乞食矣”【注释】 ①獬豸〔xiè zhì〕,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类似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双目明亮有神,额上通常长一角。
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译文】 齐宣王问艾子:“听说古时候有一种动物叫獬豸,你熟悉吗?” 艾子答道:“尧做皇帝时,有一种猛兽叫獬豸,饲养在宫廷里,它能分辨好坏,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触倒 然后吃下肚子。
” 艾子停了停,接着感慨地说:“如果今天朝廷里还有这种猛兽的话,我想它不用再寻找其它的食物了!”二三 惧诛【原文】 艾子浮于海,夜泊岛峙中夜闻水下有人哭声,复若人言,遂听之其言曰:“昨日龙王有令:‘应水族有尾者斩。
’吾鼍①也,故惧诛而哭;汝蛤蟆无尾,何哭?”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注释】 ①鼍[ tuó ] :爬行动物,吻短,体长二米多,背部、尾部均有麟甲穴居江河岸边,皮可以蒙鼓。
亦称“扬子鳄”、“鼍龙”、“猪婆龙”【译文】 艾子漂浮在海上,晚上停留在一个岛屿上半夜听见水下有哭泣声,好像有人在说话,于是仔细去听 其中一个人说:“昨天龙王下了一道命令:‘水族中凡是有尾巴的都要斩首。
’我有一条鼍呀,很害怕被杀头所以才哭而你是只蛤蟆,又没有尾巴,为什么也哭个不停呢?” 又听见一个声音说:“我今天幸而无尾,但又害怕龙王追究起我做蝌蚪时带有尾巴的事情啊!”二四 喜怒【原文】 艾子使于燕,燕王曰:“吾小国也,日为强秦所侵,征求无已,吾国无以供之,欲革兵一战,又力弱,不足以拒敌,如之何则可?先生为谋之。
” 艾子曰:“亦有分也”王曰:“其有说乎?”艾子曰:“昔有龙王,逢一蛙于海滨,相问讯后,蛙问龙王曰:‘王之居处何如?’王曰:‘珠宫贝阙,翚飞璇题①’龙复问:‘汝之居处何若?’蛙曰:‘绿苔碧草,清泉白石。
’复问曰:‘王之喜怒如何?’龙曰:‘吾喜,则时降膏泽,使五谷丰稔;怒,则先之以暴风,次之以震霆,继之以飞电,使千里之内,寸草不留’龙谓蛙曰:‘汝之喜怒何如?’曰:‘吾之喜,则清风明月,一部鼓吹;怒,则先之以努眼,次之以腹胀,然后至于胀过而休。
’”于是,燕王有惭色【注释】 ① 翚:锦鸡璇:美玉题:额也(《说文》)【译文】 艾子出使到燕国,燕王说:“我是小国呀,天天为强秦所侵犯,征敛勒索没个尽头,我国贫穷没法供给它,想要装备军队与它打一仗,又怕力量软弱难以对付这个敌人,怎样办才可以呢?请先生给我出个主意。
” 艾子回答说:“也算您有缘分呀?”燕王问:“你有什么说辞吗?” 艾子说:“从前,龙王在海滨遇见了一只青蛙相互问候后,青蛙问龙王:‘龙王您居住的地方怎么样?’龙王说:‘珠宝海贝做的宫阙,飞檐玉椽头。
’龙王也问道:‘你的居住地怎么样呢?’青蛙说:“绿台碧草,清泉白石’青蛙又问道:‘龙王您的喜怒会怎么样?’龙王说:‘我开心时,就会降甘露,使五谷丰收;我恼怒时,就先刮狂风,然后是雷霆,继之施以闪电,致使方圆千里之内寸草不留。
”龙王又问青蛙:‘你的喜怒会怎么样呢?’青蛙说:‘我开开心时,就会清风明月,一遍乐声;我恼怒时,就会先鼓暴出眼睛,接着膨胀肚腹,然后肚腹膨胀到极点就完事啦’”听到这时,燕王脸上露出惭愧的神色二五 选婿【原文】
齐王于女,凡选婿必择美少年,颜长而白皙,虽中无所有,而外状稍优者必取之齐国之法,民为王婿,则禁与士人往还,唯奉朝请外①,享美服珍味,与优伶为伍,但能奉其王女,则为效矣一日,诸婿退朝,相叙而行,傲然自得。
艾子顾谓人曰:“齐国之安危重轻,岂不尽在此数公乎!”【注释】 ①奉朝请:古官名【译文】 齐王对于自己的女儿,大凡选择女婿必定要挑选美貌的少年,只要求脸蛋长得白净细嫩,虽然胸中空无“笔墨”,但外貌俊俏的必定会被选上。
齐国的法律规定,老百姓被择为君王的女婿,就禁止他与士人们往来,只能敬受君王的召见,此外,就享受华丽的服装和珍珠的佩饰,终身与歌者混在一起,只要能侍奉他的王女,就算有效用了 一天,诸女婿退了朝,互相叙说着结伴同行,一副高傲自得的样子。
艾子便回头对身边的人说:“齐国的社稷安危轻重,难道不是都操纵在这几个人的手中吗?!”二六 愚子【原文】 齐有富人,家累千金,其二子甚愚其父又不教之一日,艾子谓其父曰:“君之子虽美,而不通世务。
他日曷能克其家?” 父怒曰:“吾之子,敏而且恃多能,岂有不通世务耶?”艾子曰:“不须试之他,但问君之子,所食者米,从何来?若知之,吾当妄言之罪” 父遂呼其子问之其子嘻然笑曰:“吾岂不知此也,每以布囊取来。
”其父愀然改容曰:“子之愚甚也!彼米不是田中来?”艾子曰:“非其父不生其子”【译文】 齐国有一富人,家累千金,财产无数,但是他的两个儿子甚是蠢笨,儿子的父亲又不教导他们 一天,艾子对他们的父亲说说:“您的儿子虽然很好,但不通事务,日后怎么能够持家呢?”。
富人大怒道:“我的儿子,聪明并且具有各种本领,怎么会不了解世间的各种事务呢?” 艾子说:“不如试一试他,只要问你的儿子,所吃的米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我愿承担造谣的罪名” 富人就叫他的儿子来问他,儿子笑嘻嘻地说:“我怎么会不知道呢?米是从布袋里取来的。
” 富人神情变得严肃,改变面容说:“儿子你真是愚笨!难道不知道米是从田中来的吗?” 艾子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不是他这样的父亲就不会有愚不可及的儿子”二七 毛手鬼【原文】 邹忌子说齐王,齐王说之,遂命为相。
居数月,无善誉 艾子见淳于髡[ kūn ] ,问曰:“邹子为相之久,无誉何也?”髡曰:“吾闻齐国有一毛手鬼,凡为相,必以手掴之,其人遂忘平生忠直,默默而已岂其是欤?” 艾子曰:“君之过矣,彼毛手只择有血性者掴之。
”【译文】 邹忌子去游说齐王,齐王非常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任命他为丞相.几个月过去,都没有人称赞邹子的政绩 艾子进见淳于髡,问道:“邹子做丞相那么久了,为什么没有人称赞他的政绩呢?”淳于髡告诉他说:“我听说齐国有一只毛手鬼,但凡有人做丞相,它一定用手打那个人,于是那个人就忘了平生的忠直,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罢了。
难道这说的不就是邹忌子吗?” 艾子说:“这就是你的过错了,那只毛手鬼只择取有血气的人来拍打他”二八 虾有三德【原文】 艾子一夕梦一丈夫,衣冠甚伟,谓艾子曰:“吾东海龙王也,凡龙之产儿女,各与江海为婚姻,然龙性又暴,又以其类同,少相下者。
吾有小女,甚爱之,又其性尤戾,若吾女更与龙为匹,必无安谐,欲求耐事而易制者,不可得,子多智,故来请问,姑为我谋之”艾子曰:“王虽龙,亦水族也,求婿,亦须水族”王曰:“然” 艾子曰:“若取鱼,彼多贪饵,为钓者获之,又无手足;若取鼋鼍,其状丑恶;唯虾可也。
”王曰:“无乃太卑乎?” 艾子曰:“虾有三德:一无肚肠,二割之无血,三头上带得不洁,是所以为王婿也”王曰:“善”【译文】 一天夜里,艾子梦见一位身高一丈的男子,此人的仪表神态非常端庄美好,对艾子说:“我是东海龙王,凡是我的女儿,各个都与江河湖海联为婚姻,然而龙性情暴躁,品类大致相同,不相上下。
我有一小女,非常可爱,但性情也非常暴躁,假若小女与龙子结婚,必然两人无法和睦相处,但要找个既有能耐又性情温和的人为伴,实属不易艾子你机智多谋,我特来请教你,你一定要为我出谋划策” 艾子说:“您虽是龙王,但也是水族;择婿,要选水族中的为佳。
”龙王称:“是” 艾子说:“找条鱼吧,鱼又贪吃鱼饵,容易被人钓去,再说又没有手脚;找只海龟吧,虽有手脚,但相貌丑陋;找只蟹吧,虽说相貌堂堂,手脚齐全,可太爱横行霸道;我看最合适的莫过于虾了”。
龙王皱眉道:“虾的地位,难道不太低贱了吗?” 艾子答:“不能这么说,虾至少有三德:一是没有肚肠,二是割肉不出血,三是头脑能容污纳垢,这些德行非常适宜做您的贤婿啊”龙王说:“你说的很好!”。
二九 鬼怕恶人【原文】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座上,再拜而去。
须臾,艾子闻庙中小鬼曰:“大王居此以为神,享里人祭杞,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 小鬼又曰:“前人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
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注释】 ①严:整齐庄严②不可涉:不能徒步涉水而过③履之:用脚践踏它④亵慢:侮辱亵:亲近而不庄重⑤谴:处罚【译文】 艾子巡视水道,路上瞧见了一座寺庙,庙很矮小,但装饰得整齐庄严。
在庙的前面,横着一条水沟这时,有个人不敬鬼神,只图个人方便,见无桥,不能徒步涉水而过,就搬出庙中的神像,搭在沟上,踩着过去了不久,又来了一个人,瞧那神像搭在沟上,他责怪前一个人对神像的亵渎、轻慢,不仅将神像扶了起来,用自己的衣服把它上上下下揩抹干净,捧着放到庙里的宝座上,而且恭恭敬敬地磕了头,这才走开。
两个人对待神像的态度截然不同按照常理,如果大王神像果真能显灵的话,那前一个人应受到惩罚,后一个人应得到好处才是小鬼看到大王的神像受到侮辱,愤愤不平 过了一会,艾子听到庙里的小鬼说:“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侮辱,何不降祸那些侮辱你的人,并惩罚他们呢?”不想,大王的回答却出人意料:“如果要显灵的话,应该把祸事加到后来的人身上。
” 小鬼对此难以理解,又问:“为什么呢?不是先前那人侮辱大王,后来那人对大王恭敬吗?”大王则明确地回答说:“先前的那个人已经不信神了,又怎么能给他降灾行祸哩!” 艾子畅然地说:“原来鬼神也怕厉害的人啊!”
三十 神狗【原文】 艾子有从禽之僻,畜一猎犬,甚能搏兔艾子每出,必牵犬以自随凡获兔,必出其心肝以与之食,莫不饫足故凡获一兔,犬必播尾以视艾子,自喜而待其饲也 一日出猎,偶兔少,而犬饥已甚,望草中二兔跃出,鹰翔而击之,兔狡,翻复之际,而犬已至,乃误中其鹰,毙焉,而兔已走矣。
艾子匆遽将死鹰在手,叹恨之次,犬亦如前摇尾而自喜,顾艾子以待食艾子乃顾犬而骂曰:“这神狗犹自道我是哩”【译文】 艾子有打猎的癖好,养了一条猎犬,很能抓兔子艾子每次出猎,,必定牵猎狗跟着他。
凡是猎得了兔子,必定剖出兔子的心肝给它吃,它的食物没有不足够的时候所以凡是抓到一只兔子,那狗必定摇着尾巴看着艾子,自觉得意而等待着它的食物 一天出猎,碰巧那天兔子少,而狗已经很饿了,忽然,望见草丛中两只兔子跃出,鹰飞过来袭击兔子,兔子狡猾,闪躲翻滚之时,狗也已经赶到,狗失误咬中了他的鹰,鹰死了,然而兔子也已经脱逃。
艾子慌忙拿起死鹰,端在手里看,正处在叹息和愤恨之中,那狗还象以前一样地摇着尾巴自觉得意,看着艾子等待食物艾子看着它骂道:“这蠢狗还自以为我说它对哩” 本寓言意在讽刺那些明知犯了错,还洋洋得意,自以为是的人。
三一 哭夫【原文】 艾子出游,见一妪,白发而衣衰粗之服,哭甚哀艾子谓曰:“妪何哭而若此之哀也?”妪曰:“吾哭夫也” 艾子曰:“妪自高年,而始哭夫,不识夫谁也?”曰:“彭祖也”艾子曰:“彭祖寿八百而死,固不为短,可以无恨。
” 妪曰:“吾夫寿八百,诚无恨;然又有寿九百而不死者,且不恨邪?”【译文】 一次,艾子出门,看见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人穿着孝服,在路边悲哀艾子问:“你为何哭得这么伤心呢?”老妇人答道:“我的丈夫死了。
” 艾子又问:“您年事已高,还为丈夫悲伤,您丈夫是谁?”老妇人回答:“彭祖”艾子说:“彭祖寿八百岁而死,不算短了,你何必这样伤心呢?” 老妇说:“我丈夫八百岁死,固然不算短,可世上还有活到九百岁而不死的人,这叫我怎么能不怨恨呢?”。
三二 肉智【原文】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①人也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②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有智;我平日食粗粝③,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④粟钱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曰:“吾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
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注释】①鄙:粗俗②三才:天、地、人的灵气③粗粝:粗米,粗粮④粜[ tiào ] :卖出谷物【译文】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国的粗人他听见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聊天时说:“我打交道的齐国的大官们,都是禀赋天、地、人的灵气的人,为什么他们有智慧,而我没有智慧呢?”另一个人说:“他们每天吃肉,所以有智慧;我平日都吃粗粮,所以没什么智慧。
”那个问话的说:“我正好有卖粮食所得的几千枚铜钱,姑且给你天天吃肉试试看” 几天后,又听他们俩聊道:“我自从吃肉以后,思维见识清晰高明,遇到事情都有能力解决,不但有解决问题的智慧,还能深刻探究其中的道理。
”另一人说:“我看人的脚面,从前面伸出很合适,如果朝后面伸出不是要被后面来的人踩到吗?”那人说:“我也看到人的鼻孔,向下长很好,如果向上,岂不要被天上下的雨装满吗?”两人互相称对方聪明艾子叹道:“吃肉的人智力不过如此啊!”。
三三 信口【原文】 艾子病热,稍昏,梦中神游阴府,见阎罗王升殿治事,有数鬼抬一人至,一吏前白之曰:“此人在世,唯务持人阴事,恐取财物,虽无过者,一巧造端,以诱陷之,然后摘使准法,合以五百亿万斤柴于镬汤中煮讫放。
”王可之,令付狱 有一牛头捽执之而去,其人私谓牛头曰:“君何人也?”曰:“吾镬汤①狱主也,狱之事皆可主之”其人又曰:“既为狱主,固首主也,而豹皮裩②若此之弊!”其鬼曰:“冥中无此皮,若阳人焚化方得,而吾名不显于人间,故无焚贶者。
”其人又曰:“某之外氏,猎徒也,家常有此皮,若蒙狱主见悯,少减柴数,得还,则焚化十皮,为狱主作裩” 其鬼喜曰:“为汝去亿万二字,以欺其徒,则汝得速还,兼免沸煮之苦三之二也”于是叉入镬煮之,其牛头者,时来相问,小鬼见如此,必欲庇之,亦不敢令火炽,遂报柴足。
既出镬,束带将行,牛头曰:“勿忘皮也” 其人乃回顾曰:“有诗一首奉赠云:‘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刻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皮裩’”牛头大怒,叉入镬汤,益薪煮之艾子既寤,语于徒曰:“须信口是祸之门也。
”【注释】 ①镬汤:佛经所说“十八地狱”之一,用以烹罪人 ②裩:有裆的裤子【译文】 艾子病了发高烧,有些昏昏沉沉,在睡梦中灵魂去游阴曹地府,看见阎罗王升堂问事有几个鬼抬上一个人来,一个鬼吏向前汇报说:“这个人在阳世上,只顾干些挟制别人隐私的缺德事情,用恐吓的手段诈取财物;就连清白无过的人,也被他巧设机关,诱惑下水,然后按他的指使照他的办法去干坏事。
对此人应该用五百亿万斤柴火放在锅底下去烧煮他,煮过之后再放他回去”阎王认为可以,命令交付牢狱去执行有个牛头鬼上来揪住他,押了下去那个人便私下询问牛头鬼说:“你是什么人呀?”“十八层地狱的狱主,狱中的事都有我主持。
” 那人私下里探头问牛头鬼:“你既然主管牢狱,为啥穿着这么破烂的豹皮裤子呀?” 牛头鬼说:“阴间没有豹皮,如果阳间有人焚化才能得到”那人立即说:“我舅家专门打猎,这种皮子多着呢如果你肯怜悯,减少些柴火,假若我能够活着回去,定为你焚化10张豹皮。
” 牛头鬼大喜,答应减去“亿万”两字煮烧时也只是形式而已待那人将归时,牛头鬼叮嘱道:“可千万不要忘了豹皮呀!” 那人回头对牛头鬼说:“我有一诗要赠送给你:‘牛头狱主要知闻,权在阎王不在君;减刻官柴犹自可,更求枉法豹皮裩。
’”牛头鬼大怒,把他扠入滚沸的水锅里,并且加添更多的柴煮了起来 艾子醒后,对他的徒弟们说:“必须相信口是祸之门啊!”三四 好为诗【原文】 艾子好为诗一日,行齐魏间,宿逆旅,夜闻邻房人言曰:“一首也。
”少间曰:“又一首也”比晓六七首 艾子意其必诗人,清夜吟咏,兼爱其敏思,凌晨,冠带候谒少顷,一人出,乃商贾也,危羸若有疾者 艾子深感之,岂有是人而能诗乎?仰又不可臆度遂问曰:“闻足下篇甚多,敢乞一览。
”其人曰:“某负贩也①,安知诗为何物?”再三拒之艾子曰:“昨夜闻君房中自鸣曰一首也,须臾又曰一首也,岂非诗乎?”其人答言:“君误矣,昨日,每腹疾暴下,夜黑寻纸不及,因污其手,疾势不止,殆六七污手,其言曰非诗也。
” 艾子有惭色门人因戏之曰:“先生求骚雅,乃是大儒”【注释】 ①负贩:商人【译文】 艾子喜欢作诗一天,旅行到齐、魏两国相接的地方,住在旅店晚上听到隔壁房间有人说:“一首。
”不一会说:“又一首了”等到天快亮时已有六七首 艾子想这一定是位诗人,清静的夜晚中吟咏诗句,并喜爱他的才思敏捷,凌晨,穿戴好等候谒见不一会,一人出来,是个商人,身体虚弱似有疾病 艾子深深地感慨,难道这样的人也能作诗?又不能靠主观猜测。
就问道:“说您写的诗众多,可否让在下一观”那人说:“我是个挑担的小商贩,哪里懂得诗是什么东西?”再三拒绝艾子的要求艾子说:“昨晚听君在房中自语说一首了,一会又说一首了,难道不是诗吗?”那人笑到:“先生,您误会了,昨夜,我偶然肚子,连续爆泻,夜里又来不及找草纸,就用手擦屁股,因此弄脏了手,腹泻不止啊,几乎用手擦了六、七次屁股,我说一首(手),并不是作诗呀。
” 艾子听后,面露惭愧之色门徒们因而戏谑他说:“先生求见得骚客雅士,真乃是大儒呀”三五 辨讼【原文】 艾子一日晨出,见齐之相府门前有数十人,皆贫窭③之甚,人相聚而立,因问之曰:“汝何者而集于此?”。
其人曰:“吾皆齐之贫民,以少业自营,亦终岁不乏,今有至冤,欲诉于丞相辨之”艾子曰:“相府非辨讼之所,当诣士师也” 其人曰:“事由丞相,非士师可辨”艾子曰:“然则何事也?”其人曰:“吾所业乃印雨龙与指日蛮①也,今丞相为政数年,率春及夏旱,仆印卖求雨龙;才秋至冬,多雨潦,即卖指日蛮。
吾获利以足衣食,皆前半年,取逋债印造,及期无不售者却去年冬系大雪,接春又阴晦,或雨泥泞牛马皮,下令人家求晴吾数家但习常年先印下求雨龙,唯一人有秋时剩下指日蛮,遂专其利,岂不为至冤乎?” 艾子曰:“汝印耆龙,当秋却售也。
此乃丞相恐人道燮理②手段年年一般,且要倒过耳”【注释】 ①指日蛮:古时祈晴用的神画像 ②燮理[ xiè lǐ ] :协和治理指宰相的政务③窭[ jù ] :贫寒【译文】 艾子有一天早晨出门,看见齐国相府的大门前,有几十个非常贫寒的人站在那里聚会。
于是向前询问道:“你们为什么事而聚集在这里呢?” 那些人说:“我们都是齐国的贫民,靠很小一点儿财产自己经营,到年终也还不缺吃的现在却有一件非常冤枉的事情,要想向丞相诉讼,请他给分辨一下情理”艾子说:“相府并不是诉讼的地方,应当去找执掌禁令刑狱司法的官员。
” 那些人说:“事情出在丞相身上,并不是执掌刑狱官员能辩讼得了的”艾子说:“那是什么事情呢?”那些人说:“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是印制求雨龙’和‘指日蛮’招贴画的,现在丞相为政多年了,循着春季到夏季多天旱,我们就印卖求雨龙;到秋季至冬季多雨涝,我们就印卖指日蛮。
我们获得的利润足以解决衣食问题这些东西大都是前半年索取拖欠的债务去印造,到了季节没有卖不出去的但是去年冬季下大雪,接春又遇连阴天,道路泥泞连牛马的皮都湿透了,丞相就下令我们祈求晴天我们数家是按照常年习惯先印制了求雨龙,可是只有一个人他有秋时剩下的指日蛮,就他一个人享受这样的待遇,我们这些人难道不是非常冤枉的吗?”。
艾子说:“你们印的求雨龙,到秋天就会卖出去了这便是丞相考虑到人的生存之道,而加以调理的手段过去每年都一样,现在姑且倒过来过一过罢了”三六 求郡守【原文】 秦既并灭六国,专有天下,罢侯置守。
艾子当是时,与秦之相有旧,喜以趣之,欲求一佳郡守秦相见艾子,甚笃故情,日延饮食,皆玉醴珍馔数日,以情白之相欣然谓曰:“细事,可,必副所欲”又数日,乃曰:“欲以一寸原”艾子曰:“吾见丞相望之,然又日享甘旨,必谓甚有筹画,原来只有生得耀州知白。
”【译文】 秦朝灭六国完成统一之后,罢黜了原来的封侯制度,实行郡县制度艾子这人呢,与秦朝的丞相有点关系,是老朋友于是,就非常高兴地去找秦丞相,想到一个好点的郡去当太守秦相接见了艾子,非常热情,谈起过去的感情也非常动情,每天摆宴席招待艾子。
过了几天,艾子把来意告诉秦相秦相很爽快地就答应了,说这是小事一桩,一定满足你的要求又过了几天,秦相告诉艾子:“给你一个一寸原的郡守吧!”艾子说:“我来找你,求你办事,你那么热情的好酒好菜招待我我满心的认为你一定有详细的打算,原来只是给了我个空无所有的称号,让我空欢喜一场啊!”。
三七 卖帽【原文】 齐之士子相尚,裹乌纱帽,长其顶,短其檐,直其势,以其纱相粘,为之虚粘奇帽,设肆相接其一家自榜其门曰当铺,每顶只卖八百文以其廉,人日拥门,以是多愆[ qiān ] 期一日,艾子方坐其肆,见一士子与其肆主语:“吾先数日约要帽,反失期五七日,尚未得,必是为他人皆卖九百文,尔独卑于价以欺吾也。
”呶呶久之艾子因曰:“秀才但勿喧,只管将八百文钱与他,须要九百底帽子”【译文】 齐国的学子,相互崇尚在头上裹一顶乌纱帽,他们把顶子起得长长的,帽檐修得短短的,帽身挺得直直的,将它们用纱布粘连起来,雅称“虚粘奇帽”,卖这种帽子的店铺一个接着一个。
有一家店铺标榜自己门店为“便宜铺子”,每顶帽子只卖八百文因为他家定价低廉,人们天天拥挤在他家门前竞相采购,由此常常错过交货日期 一天,艾子正坐在这家店铺前,看见一位学子和店主人说:“我是前几天就约好向你要帽子的,反而误期五七天,至今还没得到,想必你是替他人作帽都卖九百文,你独独用贱价欺骗我吧!”说罢,唠唠叨叨地嘟囔个没完。
艾子就对这个学子说:“秀才,你也别吵闹,你只管拿八百文钱给他,向他讨要九百文的帽子就好了”三八 凿钟【原文】 齐有二老臣,皆累朝宿儒大老,社稷倚重一曰冢相,凡国之大事,乃关预焉。
一日,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宝钟,重五千斤,计人力须五百人可扛时齐无人,有司计无所出,乃白亚相久亦无语,徐曰:“嘻,此事亚相何不能了也?”于是令有司曰:“一钟之重,五百人可扛人忽均凿作五百段,用一人五百日扛之。
”有司欣然承命艾子适见之,乃曰:“冢宰奇画,人固不及只是搬到彼,莫却费锢鏴①也无?”【注释】 ① 锢鏴:熔铸【译文】 齐国有两位老臣,都是历经几朝的,深得儒学精髓的重臣,国家政权所倚重的人,一位是宰相,还有副宰相,凡是国家大事都要关心和干预。
一天,齐王下令迁都,有一口宝钟,重五千斤,估计必须有五百人的人力才可以扛得动当时齐国人手不够,负责此事的官吏无计可施,就报告副宰相,副宰相很久没说话,宰相慢慢地说:“唉,这事副宰相又怎能解决呢?”于是,命令官吏道:“一口钟的重量,五百人可以扛,我想将它平均凿成五百块,用一个人分五百天扛。
”官吏欣然从命 艾子正好遇见这事,便感叹道:“宰相高妙的筹划,人们都不能及;只是等搬到了那儿,莫非还要再焊接起来不成?!”三九 阎罗王【原文】 齐宣王时,人有死而生,能言阴府间言。
乃云:“方在阴府,见阎罗王诘责一贵人,曰:‘汝何得罪之多也?’因问曰:‘何人也?’‘鲁正卿季氏也’其贵人再三不服,曰:‘无罪’阎王曰,‘某年齐入侵境,汝只遣万人往应之,皆曰:多寡不敌,必无功,岂徒无功,必枉害人之命。
汝复而不从,是以齐兵众,万人皆死又某年某日饥,汝蔽君之聪明而不言,遂不发廪,因此死数万人又汝为人相,职在燮理阴阳,汝为政乖戾,多致水旱,岁之民被其害,此皆汝之罪也’其贵人叩头乃服王曰:‘可付阿鼻狱①’乃有牛头人数辈执之而去。
” 艾子闻之,太息不已门人问曰:“先生与季氏有旧邪?何叹也?”艾子曰:“我非叹季氏也,盖叹阎罗王也”门人曰:“何谓也?”曰:“自此安得狱空②邪?”【注释】 ①阿鼻狱:不间断地承受种种刑罚和痛苦的地狱,即佛教所指八大地狱中刑罚最重、最痛苦的地狱,是犯了重罪的人死后灵魂受苦的地方。
②狱空:宋代,各类监狱无拘禁人犯,即奏报“狱空”,朝廷因而下诏奖谕但官员贪功图赏,常将现禁人犯寄藏他处,而后谎报【译文】 齐宣王时代,有一个人死而复生,能够说明阴曹地府间的事情。
便说道:“我方才在阴曹地府时,看见阎罗王正斥责一位贵人,厉声说:‘你犯的罪非常多呢?’就问他:‘你是什么人?’他说:‘我是鲁国正卿季氏’那位贵人对阎罗王的指责再三不服,并再三强调:‘我没有罪’阎罗王怒斥道:‘有一年齐国人侵犯国境,你只派遣一万人去抵挡他们,大家都劝说:众寡不能相敌,必然无法取胜,还必定要枉害士兵们的性命。
你刚愎自用,坚持不从,因为齐兵人多势众,一万多鲁兵战死了还有一年,发生饥荒,某一天你蔽塞君王耳目,而不上报灾情,继而不开仓放粮,致使数万人饿死而且你身为人间丞相,职责在于调理阴阳、辅助君王处理国家大事,但是你当政时颠倒本末轻重、不合情理,导致水患旱灾之年,人民深受其害,这都是你的罪孽。
’那个贵人随即磕头服罪阎罗王说:‘可把他押赴阿鼻地狱’随后几个牛头人押着他离去 艾子听说后 长叹个不停,徒弟问道:“先生你与季氏贵人相识吗?为什么叹气呢?”艾子说:“我并非为季氏叹气,而是为阎罗王叹气。
”徒弟说:“为什么这样说?”艾子说:“从今以后,地狱怎么能够再无拘禁人犯呢?”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