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就会新闻联播多长时间(新闻联播多长时间结束)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1-12

延时必有大事。我们单纯从媒体视听内容呈现视角分析下《新闻联播》延时播出的“编排门道”。

一看就会新闻联播多长时间(新闻联播多长时间结束)

 

执笔 | 宋壹    校审 | 瑞峰 杰群 程宇 亚东 冯楷主编 | 冯楷    来源 | 论媒社(ID:lunmeishe)相信大家都发现了,10月25日的新闻联播直到21:20才播送完毕,这也成为近来《新闻联播》时长最长的一次

央视新闻微博预告而在2012年11月15日,《新闻联播》播送了党的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相关新闻,实际播出时长为124分钟作为党的重要舆论阵地,《新闻联播》是国内权威新闻的重要电视发布平台,是中央精神和国家意志最重要的传播窗口。

众所周知,平日节目时长为30分钟,但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或者突发报道时,就会出现延时情况据不完全统计,1997-2013年《新闻联播》延时总次数为30次左右,2014年延时次数为10次左右,2015年则接近30次。

,2016、2017年的延时次数也较多《新闻联播》在什么情况下延时?延时必有大事究竟《新闻联播》在什么情况下会延时呢?笔者根据分析,总结了以下三种情况:1.时政要闻发全发准,延长节目确保完整(约占70%)。

传达时政要闻是《新闻联播》的重要职责,政治局常委的活动是《新闻联播》的重点播报内容,如果某一天常委的时政活动非常集中,就会导致节目的延时,这也是《新闻联播》延时中最为常见的原因另外,逢党和国家的重要活动(党代会、两会、阅兵等)以及重大国际峰会、论坛也会进行延播,。

10月25日的节目就是如此。笔者注意到,这类延时中大多是单条重要新闻内容占据大幅时长。

2016年1月7日《新闻联播》 40分钟2.讲求新闻时效性,突发急稿打破既定编排(约占20%)事实上,《新闻联播》的编排有着业界顶尖的“金标准”,预案在前,准备在先每条待播新闻的标题、播出方式都提前罗列成表,播出时间甚至精确到秒。

但突发事件的播报已成为新传播环境下电视新闻节目的常态,突如其来的突发新闻稿件、重要新闻稿件就会打破既定编排。

《新闻联播》相关花絮视频截图2008年9月16日,《新闻联播》35分钟当天节目播送了国家卫生部门检验相关三聚氰胺问题产品阶段性检查结果的相关新闻,主播邢质斌用10分钟低头口播,可见出稿的时间紧迫2014年10月28日,《新闻联播》55分钟,。

主播李修平口播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摘要》,用时17分钟,男主播随后口播了相关决定说明,用时13分钟李修平在后来回顾这次惊险的经历时说道,当时距离节目开播只有10几分钟了,台领导突然走进演播室,手里拿着热乎乎的刚打印出来的一厚沓稿纸递给她,要她在节目中播送。

李修平一播就是16分钟,零差错、零口误也铸就了播音史上的一段佳话从《新闻联播》的实际延时播出情况来看,紧急插播的稿件往往具有政治属性强、时效要求高、播送难度大、占用时间长的特点,必须要及时播、完整播在这样的情况下,解构原有节目串联框架,及时调整、做出延时的安排也是情理之中。

2014年10月28日《新闻联播》 55分钟3.抢占重要新闻画面首发,利用时效性不强稿件,拖延节目时间(约占10%)《新闻联播》的固定播出时段为每天19:00-19:30,但由于技术、环境或其他各种因素,

一些重要新闻往往在19:30以后才能被传送到央视播出机房若墨守成规,准时结束节目,这条新闻就要等到第二天才能在《新闻联播》里播送,而此时这条新闻早已成为“明日黄花”,不具有时效价值因此,大胆延时等待新闻以确保时效性。

,成为了延时的一种情况。

2008年5月12日《新闻联播》因等待时任总理讲话画面延时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下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ˊ家ˊ宝紧急乘专机赶赴灾区并在专机上发表重要讲话据央视网报道,总理专机是晚上7点10分降落的,而此时距离《新闻联播》结束还有20分钟时间。

而当时灾区电力、交通、通讯中断,要想在20分钟内把画面传回北京并编辑制作好送上播出线,显然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汶川地震震级高、伤亡惨重、影响面大,当晚正是民众对信息的需求最高、谣言最容易滋生传播的时候此时,。

央视果断决定将《新闻联播》延时,等待前方飞机降落后,对传回的画面进行紧急编辑。最后,这条新闻顺利在《新闻联播》中播出,成为那个不眠之夜最有力的一段声音。

2008年5月12日《新闻联播》视频截图不过,不是每一次等待都有结果2012年10月15日,《新闻联播》42分钟当天,柬埔寨太皇西哈努克在北京逝世西哈努克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为中柬友好关系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笔者绘制了当天《新闻联播》的内容提要和实际播出做以对比

2012年10月15日《新闻联播》播出内容对比可以看到,当天《新闻联播》在提要中把“西哈努克在京逝世”这条新闻放在第四条,也就是紧接时政新闻的位置,足见其重要性可在实际30分钟播送过程中,并没有这条新闻的身影,节目编排也大量播放时效性、重要程度不高的新闻片。

19:27分,主播李梓萌宣布:“今天的《新闻联播》将有所延长”,也并未说明具体延长时间。直到19点39分,主播郎永淳口播了这一条消息,国家领导人的相关哀悼活动报道放在了第二天的《新闻联播》中。

2012年10月15日《新闻联播》 半点后视频截图

2012年10月15日《新闻联播》 视频截图可见,在重大突发新闻发生时,等待稿源、画面是《新闻联播》的必然选择,这种延时更多强调的是:内容报道的时效优先总体来看,《新闻联播》的延时大多是因为内容的增量,而这也符合《新闻联播》“第一时间传递国内外重大新闻,宣传党和政府声音”的定位,值得称赞。

另外,值得行业借鉴的是:电视时政新闻要时刻准备对既定内容进行调整,垫片准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延时编排有门道,地方台转播着重“安全播出”作为编辑方针具象化结果之一的编排方式,是一档新闻节目的结构与框架,是组合各条新闻片的基本遵循。

《新闻联播》平时节目的编排规律并非网络段子那样随意,而是有一定的方式方法笔者可以简要归纳为:政治局常委活动、国内政策新闻、国内社会新闻、国际新闻在遇到延时播出的日子里,这种编排方式多多少少会被打破具体体现为:。

若信源、画面到位,则压缩调整国际新闻、国内社会新闻,为最新消息“挪位”;若信源、画面不到位,则临时增加现象性、主题类新闻,等待最新消息每次《新闻联播》要延时时,主播在内容提要结束时会说一句:“各位观众,今天的《新闻联播》大约需要XX分钟”。

紧急延时也会在临近新闻片后以口播形式告知如2016年11月2日的《新闻联播》,两条大急稿突然送来,主播需要紧急备稿播送,导致19:31主播李梓萌才宣布“今天的《新闻联播》节目大约需要45分钟”2010年4月30日的《新闻联播》,进行到一半时主播李修平说:“各位观众,今天的《新闻联播》节目大约需要35分钟左右,现在播送本台刚刚收到的消息”。

根据后面节目编排可推测出是因为当天晚上6点,时任国家主ˊ席 胡ˊ锦ˊ涛在上海举行宴会欢迎出席世博会的贵宾,这条片子在7点过后才紧急制作完成告知延时,不仅是告诉广大观众,也是各省台及时调整后续节目编排的重要依据。

2010年4月30日《新闻联播》 视频截图按照惯例,每晚《新闻联播》播出时,各省级卫视和市台都会进行并机,与本省具有联播性质的节目贯通,形成“新闻一小时”根据有关规定,地市级电视机构必须完整转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

前些年,地方卫视提前切走信号的情况并不鲜见据网易财经报道,2012年6月6日,《新闻联播》延时到35分钟,部分地方台在19:30就切走了信号,引起网友热议如今,为保障《新闻联播》的绝对播出安全,全国广播电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播出预警系统,会提前以通告的方式将可能产生的延时情况及时告知各省台,提醒其做好应对措施。

一位省级卫视负责频道总控任务的负责人向笔者介绍说,他们都会有一块屏幕专门接收此类信息,一般是在节目开播前十分钟才会收到,没有这块屏幕的电视台就只能等待播音员的说法了据笔者观察,地方台应对延时的措施主要有压缩调整广告、压缩后续节目时长、垫播其他短时长节目等,力争在短时间内恢复既定播出秩序,当然也有部分电视机构会直接将所有节目及广告依次顺延,即不采取补救措施。

《新闻联播》在国内的多级传播网络中,实现了中央到观众、中央到地方、地方到观众的平行传播链条,让《新闻联播》传递的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基层社情民意传播更广、覆盖更全由此,保证转播的安全、完整,是地市级电视台的重要任务。

对于延时播出,首要保证的就是,及时关注转播预警信息,留意节目实时动向,保证“不提前切走”厚植时政优势,传递中国声音,《新闻联播》延时很必要很多普通观众都有这样的疑问:《新闻联播》超出时长要播送的节目内容就不能放在第二天,或者放在后续的其他节目当中播出吗?其实这种疑问看法是片面、有失偏颇的,笔者认为,。

《新闻联播》在某些重要时刻延时,符合新闻内容生产和终端呈现的逻辑,可以说很“必要”1.厚植时政优势,及时引导舆论习ˊ近ˊ平ˊ总ˊ书ˊ记强调:“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时政新闻关系国家命运,更联系千家万户。

这也从根本上回答了为什么电视新闻报道既要重视基层生产生活,也要准确完整播报重大政策方针、领导人活动新闻延时,厚植时政优势,及时引导舆论1982年9月1日起,国家重大时政新闻的发布时间从20:00提前19:00,重要新闻首先在《新闻联播》中发布成为“明确规定”,由此奠定了《新闻联播》作为官方新闻发布平台的重要地位,这也是《新闻联播》保持权威地位的重要支撑。

在如今的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不仅要顺应新的趋势,更要紧握自己的“看家本领”对于《新闻联播》来说,必须牢牢抓住并不断夯实自身占有的时政优势,才能用好“看家本领”推动自身发展如果安于现状、固步自封,就等于将时政优势“拱手送人”。

“高举旗帜、引领导向”“澄清谬误、明辨是非”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职责使命,而与之对应的讲导向、引舆论和传实情、破谣言恰恰对时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导向讲的好不好、舆论引导的有不有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与非正规信源“争分夺秒”,看谁能占据舆论制高点,在事件中发挥自己的舆论影响力。

“国字号”时政节目的延时,虽是一种电视节目的特殊编排,但从国家文化安全和政治环境的维度上来说,它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习ˊ近ˊ平ˊ总ˊ书ˊ记视察央媒2.完善新闻编排,匡正节目架构在当下的中国电视新闻格局中,《新闻联播》是我国电视新闻的最高点、风向标当然,它也有着自己完整的节目形态、成熟的编排体系、系统的结构方式,一期完整的《新闻联播》从头到尾应该是一个“连通的回路”、“圆润的闭环”。

,这符合社会主义新闻规律,也符合我国新闻传播实际,更契合了新闻编排的基本原则这就好比一集电视剧或者综艺节目,必须要把故事讲清楚、把环节进行完,才算做了一个完整的交代,才算是有头有尾,如果进行到一半就因为“时间到点”而结束,观众就会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

新闻亦是如此,如果一味追求节目的定时定长,就会破坏整个节目的内在架构、打散各条新闻的传播合力为了形式而损伤内容,无疑是不可取的3.突出消息时效,强化权威地位近年来,《新闻联播》更注重消息时效,打破固有模式,引入直播、直播连线等形式,为节目增加了“。

现在进行时”语态可这种语态的适用范围十分有限,新闻必须发生在《新闻联播》的直播时段才能使用如果发生或接收在联播之后不长的时间,就必须采用延时的方式以达到对时效的追求时效上去了,就相当于把信息的传播渠道从“多家抢发”前置为“一家独发”,权威地位自然也就强化了。

在此笔者想借用央视资深媒体人孙玉胜书中的一段话:“人们信赖的是那些反应敏捷而且反应得当的媒体,具体说就是及时、完整和负责及时的消息才实用、完整的信息才准确而建立媒体权威,其实就是建立媒体在观众心目中的不可替代性,媒体必须通过重大事件中的新闻反应表现这种实力。

科学地看,建立媒体权威不是媒体的目的,本质目的是提升媒体对观众的影响力,放大传播效果”

央视资深媒体人 孙玉胜《新闻联播》延时似乎愈加常见,观众也逐渐从惊讶转向了“平常心”作为国内电视新闻权威公信的代表者,《新闻联播》字字千金、秒秒政治,每一个措辞、每一个镜头都有信息量,每一点细微的变化也都具有不同寻常的传播意义。

。延长的是时间,丰富的是内容,折射出的是越来越精彩的中国故事,传递出的是越来越嘹亮的中国声音。附:  《新闻联播》部分延时情况统计 (资料来源:百度贴吧吧友整理)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