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然可以这样杏林高手是指(杏林高手是指什么)
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高人,因而修得道术,不但医术极为高
董奉,字君异,侯官(现今福建闽县)人,生於三国时代(约公元221~264年之间)董奉少年时期,除了学习古籍经典之外,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要做一位济世的医生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遇到了一位高人,因而修得道术,不但医术极为高明,而且能够预言风雨,民众都视他为能“呼风唤雨"的仙人。
道术对修身养性,有其一番道理董奉修得道术后,青春长留,驻颜不变据说有一个在侯官出生的少年,第一次见到董奉时,董奉已是四十出头的人,五十年后,此人回侯官探亲,看见许多当年的邻居朋友,都已经老的老,死的死,唯有董奉的颜貌一如往日,没有一点变化,心中很奇怪,就问董奉:“当初我看到先生是中年人,而今我已满头白发,您却仍然健壮如中年,先生是否得道?”董奉回答:“偶然耳”。
长生不老,乃是历代许多帝王、权贵们梦寐以求的事,但如白居易的诗所说:“又无大药驻朱颜”因此,前来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和“法术”的人,日益增多,搅得董奉终日不能安宁,于是,他便离开家乡,周游天下,以医术济世救人。
他经过交州(现今广西),刺史士燮罹中毒性休克,厥亡三日,经董奉救治,死而复生,这一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江南士燮全家万分感激,特地在府邸的旁边建造了一座高楼,供董奉居住,一日三餐均亲自侍奉一年后,董奉谢绝了士燮的盛情挽留,离开交州北上。
途经钟离(今安徽凤阳)时,他看到当地人民由于三国争战而贫病交加,十分同情,便在凤凰山之南六十里的一个贫困的小山坡上居住下来他根据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把江南种植果木的农业技术知识传播给钟离农民,鼓励人们在荒山坡上种植杏树以救荒致富,可惜很多人对这位悬壶治病的“游医郎中”,提倡的种杏致富的意义持怀疑态度,并不实行。
于是,董奉定下了一奇特的规章:看病不收费用,但重病者病痊愈后,要在他居住的山坡上种植杏树五株;病轻者,种一株由于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远近患者纷纷前来求治,数年之间就种植了万余株杏树,成为一遍杏林杏子成熟时,董奉写了一张告示,规定:来买杏的人,不必通报,只要留下一斗谷子,就自行摘一斗杏去。
他把杏子交换来的谷,用以救济贫民据说,每年有二、三万贫病交加的人,受到董奉的救济《寰宇记》云:“钟离县杏山,吴时董奉居于此,为人治病,惟令种杏五株,数年,杏至万株”《凤阳县志》也载有,“杏山在府治南六十里,吴时董奉种杏于居此山为人治病。
”后来,董奉离开钟离(凤阳)到了庐山定居,不数年,在他的住处又种植了十多万株杏树,所以在庐山也有杏林遗迹,但最早的杏林在凤阳
董奉在庐山遗迹颇多,根据资料和史实基本可以确定:1、山南般若峰下今归宗寺、渊明醉石间有董奉居住过的杏林草堂,称为董奉馆,又称董真人升坛,后在此处又曾建杏坛庵,清代名为香泉寺2、山北莲花峰下(现称龙门沟),董奉去世后,当地人怀念他,在其升仙处建太乙宫祀之,观内有丹井,观后有种杏轩等。
3、西林寺后山的伏虎庵是董奉“虎口取骾”和“虎守杏林”遗址4、距董奉馆3华里即今东林寺西北1华里处有董奉的炼丹台等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
元代的书画家赵孟俯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医生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近现代的一些医药团体、杂志刊物也常以“杏林”命名。
“杏林”,已成为医界的别称有关“杏林”的佳话,不仅成为民间和医界的美谈,而且也成为历代医家激励、鞭策自己要努力提高医技,解除病人痛苦的典范,“杏林”也成了医学界的代名词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