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都可以?尊师重教的作文(尊师重教的作文600字左右)
——唐.韩愈《师说》 一日之师,终身为父。 ——《荀子.大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格言选读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元.关汉卿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君子隆师而亲友——《荀子修身》疾学在于尊师——《吕氏春秋劝学》事师之犹事父也。
——《吕氏春秋劝学》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吕氏春秋.劝学》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荀子.劝学》明师之恩,诚为过于天地,重于父母多矣——晋.葛洪《勤求》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片言之赐,皆事师也——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自序》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宋〕李觏《广潜书》。
颜渊敬师西周时期,孔子为了推行自己的仁政,曾经与他的众多门生一起周游列国在去陈国的路上,由于盘缠花光了,他们被困在旅途中,一连好些天都只能饿着肚子孔子年岁已高,身体上已经承受不住饥饿的折磨了,只好整天躺着睡觉,以此减轻饥饿之苦。
弟子颜渊是一个尊师重道的人,见老师身体挨饿,自己心中也感到万分的难过可是他实在想不出有效的办法,眼看老师就要忍受不住了幸亏天无绝人之路,他们总算遇见了一个热心的老妪颜渊向那位老妪讨了一些大米,兴冲冲地拿回来做饭。
颜渊把米倒进锅里,劈柴生火,很快饭就熟了孔子在睡梦中被一股扑鼻而来的饭香唤醒了孔子又惊又喜地爬起来,刚刚迈出门槛,就看到颜渊正从锅里抓了一把米饭放进自己嘴里吃了起来孔子又高兴又生气,高兴的是终于可以解决饥饿问题了,生气的是,颜渊居然如此不守礼节,不先请老师吃饭,倒是只顾自己吃了起来。
不一会儿,颜渊端着一大碗香气腾腾的米饭,毕恭毕敬地送到孔子面前,说:“托先生的洪福,今儿个总算遇上好心人赠米给我们我已经把饭做好了,请先生先行用食”岂料孔子霍地站起身来,说:“刚才我梦见了去世多年的老父亲,让我先用这碗米饭祭奠他老人家吧。
”听孔子这么一说,颜渊赶紧把米饭抢了回去,一迭连声地说:“使不得,使不得,这米饭不干净,不能用它来祭奠祖宗”孔子故意装作不知情的样子,问:“为何说米饭不干净呢?”颜渊回答说:“我在煮饭的时候,一时心急,不慎将一块炭灰掉进锅里了。
我当时感到很为难,把米饭倒掉吧,实在太可惜了,但又不能把弄脏的米饭给先生吃啊!所以,弟子就把上面沾有炭灰的米饭抓来吃了被炭灰玷污过的米饭怎么可以用来祭奠祖宗呢?”孔子听了颜渊的话,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也消除了刚才对颜渊的误解。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颜渊真是一个懂得尊师重教的贤德之人,难怪他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孔子最好的门生烧火拜师许逊是我国东晋时期的一名道士,常年云游天下有一天,他在赶路的过程中突然被一座山挡住了去路便勒住马,放慢脚步,仔细打量。
山虽不高,但有灵气,满山郁郁葱葱,如墨如黛,山顶有祥云笼罩,红光四射,一缕青烟,扶摇直上他暗暗踹度,定有高人在此修行,我何不拜他为师,学成斩妖除魔的本领呢?他走到山脚下,为了表示虔诚,便甩蹬下马,徒步拾级而上。
将到山顶,只见林木葳蕤,桃花夹径,白鹤飞翔,麋鹿跳跃好一个修仙慕道的好地方于是,他三步一拜,九步一跪,朝山顶走去山上住着一位老道姑,许逊对她说:“请仙师收我为徒,赐我斩妖除魔的法宝”老道姑说:“要想拜我为师,就得将朱印打在前额上,表示永不反悔。
要想得到斩妖除魔的法宝,就得替我把火烧旺”许逊看到灶旁有一个石槽,盛着朱红色的印泥,便用手指蘸着印泥摁在前额上然后赶紧去砍柴当他背回两大捆干柴时,老道姑已经不见了他按照师傅的旨意往灶里加着柴火一口石锅逐渐被烈火烤得发蓝,不断发出“砰!砰!”的巨响。
许逊不敢擅自揭开锅盖,只好不停地往灶里添加柴火直到夕阳西下,许逊被烟火呛得直咳嗽忽然,天上下起了大雨许逊不敢进茅舍避雨,仍坐在原地烧着火后来雨停了,许逊抬头向空中望去,只见老道姑正端坐在一朵祥云之上许逊倒头便拜。
老道姑说:“徒儿,快打开锅盖,取你斩妖除魔的法宝”话音未落,老道姑用云帚一掸,灶膛的火就灭了,石锅的盖也揭开了只见石锅里是一条黄金锁链许逊当下取了铁链,再拜师傅许逊跟随老道姑学法三年,成为一代道术高超的宗师。
千里求师古时候,四川南充县有一个很出名的老师叫谯周,他是当时名满天下的儒学大师《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是谯周的学生陈寿家住北方地区,离四川南充不远千里可是,为了向谯周老师学习儒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告别了父母,独自远赴西南边陲,经过长期的跋涉,他终于到达了南充县,见到了仰慕已久的谯周老师。
谯周见陈寿是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心想:“到我这里来求学的人都是二十多岁的成年人,这个小毛孩子若是贪玩,不能坚持学习,岂不有损学堂的名声?”于是,他就连哄带劝地对陈寿说:“你太小了,先回去,过几年再来,好吗?”
陈寿一听,连忙上前哀求:“老先生,请您收下我吧!别看我年岁小,可我已经读完了《诗经》、《礼记》、《春秋》……难道还没有资格当您的学生吗?”谯周听陈寿说读了这么多的书,有点不信,就出了几道题考考他没想到,陈寿竞对答如流,谯周非常惊讶,见陈寿虽然年幼,但却聪明伶俐,一下子就喜欢上了他。
可想到他的年龄实在太小了,又犹豫起来,半晌没有说话陈寿见老师不说话,急忙走到老师跟前,抬起脚对他说:“先生,我为了到您这儿来读书,在路上走了好几个月,鞋底都磨穿了,您一定得收下我呀!”谯周低头一看,只见陈寿的鞋底果然被磨穿了,脚也磨破了皮,还有几处结了血痂。
他被眼前这位少年顽强求学的精神所感动了,便一把拉住陈寿的小手说:“好吧!先试试看”从此,谯周的学堂里多了一张稚嫩的面孔谁曾想就是这个年龄最小的学生,竟然成了谯周最得意的弟子难怪谯周老师逢人便夸:“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我几十个学生中出了个陈寿,我也不枉为人师了。
”陈寿跟随谯周老师勤奋学习了五年,为以后创作名垂古今的《三国志》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唐寅尊师唐寅,字伯虎,明朝著名画家,师从周臣唐寅天分过人,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可以将周臣的作品模仿得难辨真伪有一次,周臣交给唐寅一幅画说:“我有事要出去,这是客人预订的山水画,客人来了后,你把画交给他。
”周臣走后,唐寅展开画欣赏起来,不料失手把墨汁滴了上去这可怎么办呢?唐寅急中生智,迅速临摹了一幅画,看起来和原作毫无二致客人果然没有识别出来唐寅自以为把周臣的本领都学会了,于是辞别周臣,回到了老家唐寅是一个深谙尊师之道的好学生,为了报答老师的教导和栽培,他临行前买了很多礼物送给周臣。
临别之际,周臣在一间奇怪的屋子里为唐寅践行唐寅感到纳闷的是:屋子四面都有门,除了进去的大门外,从其他敞开的门望出去都是花园唐寅在周臣家生活了四年,但从未见过这样的花园他很想到花园里看看,便急匆匆地从一扇门往外走,谁知那扇开着的“门”却把唐寅狠狠地挡了回来。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看清楚那根本不是门,而是贴上去的画,想不到周臣的画技如此高超,自己学到的还十分有限唐寅惭愧地说:“弟子愚钝,我还要跟着您继续学画”周臣教诲他说:“尊师之道既不在于给老师礼物,也不在于模仿老师的绘画风格,最要紧的是把老师的本领全部学会,并且进一步发扬光大。
”从那以后,唐寅更加潜心学习了,他的成就终于超过了周臣,用自己独具一格的画技回报老师周臣的教诲之恩程门立雪在我国的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程颐的士人,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理学家为了推广自己的学说,他招收了很多学生,培育了很多人才。
有一天,学生杨时和游酢两人为了理学的一个问题辩论得不可开交,从早上一直争论到中午,还是没有分出胜负最后,他们相约去程颐家向老师请教由于他们心情急切,连午饭都没有来得及吃,就匆匆忙忙地往老师家里走去来到程颐家的时候,学生杨时和游酢才发现他们的行为实在太唐突了,于是,他们踮着脚从窗户中窥探屋中老师的动静。
原来,老师程颐早就吃过午饭了,这时候已经安安静静地斜靠在椅子上睡着了他们感到犹豫不决,是回去呢?还是叫醒老师?或者一直等到老师睡醒?经过心中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们决定等到老师睡醒后,再将自己的疑惑向老师请教,不求得答案,今天就不回去了。
他们毕恭毕敬地垂手肃立在程颐家的门外当时正是寒冬腊月,忽然阴云四合,北风呼啸而过,天上不一会就飘起了鹅毛大雪雪花落在学生杨时和游酢的身上,在他们的身上蒙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乍一看仿佛是两个雪人但他们对天气浑然不顾,仍然讨论着上午的论题。
天快黑的时候,门终于开了睡醒的程颐被门外的两个雪人惊得说不出话来,仔细一看才认出是自己的两个学生杨时和游酢向老师程颐作揖施礼之后,说明了来意程颐赶紧将二人请进了屋,只见门外雪地上留下了两双很深的脚印这就是“程门立雪”的典故,它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人,杨时也因此成为我国历史上尊师重教的楷模。
孔明拜师诸葛亮,字孔明,蜀国的丞相,也是整个三国历史时期的风云人物孔明之所以有经天纬地的才能,和他老师“水镜”先生司马徽的栽培是分不开的当初,孔明来到司马徽家拜师学艺司马徽嫌弃孔明外貌长得丑,极不情愿收他为弟子。
但孔明不仅态度诚恳,脾气也很倔强,司马徽不答应,他就不走司马徽说:“要拜我为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全部答对了,我就收你为徒第一题是……”司马徽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竖起一根食指,让孔明猜孔明回答说:“您的意思是要我成为世上屈指可数的人才。
”第一题答对了“第二题是……”司马徽又没有说完,仍竖起食指,时而指天,时而指地孔明回答说:“您的意思是要我坐地通天”又答对了如果孔明再答对一题,司马徽就得收这个丑孩子做学生了司马徽心一横,出了道难题:“第三题是:你怎样才能使我寸步难行?”孔明略加思索,顺手抄起一根竹竿,朝司马徽的屋顶使劲捅了几下。
司马徽急了,说:“你小子是不是疯了?”孔明笑着说:“对不起,请老师赶快上去修屋顶吧!”趁司马徽上去修屋顶的时候,孔明把他的鞋子拿走了气得司马徽在屋顶上惊呼:“你拿走了我的鞋,叫我如何走路,岂不是让我寸步难行吗?”就这样,第三题算是回答正确了,司马徽终于破例收孔明为学生了。
经过司马徽的悉心指导,孔明学会了很多知识,成了名垂青史的政治家、军事家鲁班量心鲁班从小跟一位木匠大师学习手艺等到青年时期,他已学会多种手艺,到了挥洒自如的境界师傅老了,生活起居都要鲁班料理时间长了,鲁班觉得师傅拖累了自己的发展,便心生厌烦情绪。
他说:“师傅,我已经学有所成,可以自立门户了请您以后自己保重”师傅看穿了鲁班的心思,说:“你去吧,我不用你操心”鲁班果然就离开了师傅后来有一天,鲁班路过师傅家,顺道进去探望师傅只见师傅在椅子上神情悠然地休息,一个木偶正在帮他整理家务,将整个家打理得像模像样,鲁班一下子惊得说不出话来。
鲁班原以为自己将木工完全学会了,不料师傅竟还留着这样的绝活于是,他说:“这木偶是怎么做的?请师傅教我”师傅说:“这个木偶不难做,只要照着它的样子去做就可以了”鲁班对木偶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研究,很快就复制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木偶。
奇怪的是鲁班做的木偶根本就不会动,更甭提照顾人的生活起居了他只好无奈地再次向师傅求教师傅说:“所有的尺寸你都量过吗?”鲁班说:“都量过了,全都与您做的一样”师傅又说:“你有没有量心?”鲁班说:“我没有量心。
”师傅声音浑厚地说:“你没有‘量心’怎么行呢?”鲁班是一个悟性很高的人,他马上从师傅的话中察觉到了什么原来师傅是用“量心”暗示自己没有良心他顿时感到十分内疚,红着脸向师傅道歉:“对不起,我知错了,都怪我自私自利,忘了师傅的教诲之恩。
请师傅原谅”从此,鲁班重新回到师傅家中,关怀备至地照顾起年迈的师傅来由于鲁班知错能改,师傅就原谅了他,临终前把做木偶的绝技教给他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