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走相告栗色火药(栗色火药与黑色火药)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2-24

李 喜 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之际,我们回眸122前,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火硝烟,那是日本第一次打败中国,从那时起,日本尝到了侵略中国的甜头,一发而

奔走相告栗色火药(栗色火药与黑色火药)

 

李 喜 在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之际,我们回眸122前,中日甲午战争的战火硝烟,那是日本第一次打败中国,从那时起,日本尝到了侵略中国的甜头,一发而不可收拾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很多,而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一个原因,就是北洋海军在中日甲午黄海海战中使用的炮弹性能落后。

1894年9月17日历时5个小时的中日黄海海战,北洋海军被击沉4艘军舰,而日本海军无一艘军舰被击沉两军激战5小时后,北洋海军仓皇撤退,龟缩在旅顺港不敢出来,从而导致国门大开,最终造成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

由于北洋海军使用的炮弹的性能落后无法击沉日本军舰,这成为中日甲午黄海海战失败的最后一根稻草 北洋海军使用的炮弹有实心弹和开花弹两种,实心弹由于弹头不会爆炸造成的杀伤效果有限,开花弹也因弹头填充的黑火药造成爆炸威力有限,因而无法将日舰击沉。

日本海军使用的炮弹全是新型开花弹,一触即炸,而且威力巨大据日本海军军令部编撰的《日清海战史》记载,从日舰中弹位置看,北洋海军的命中率并不低,甚至反复击穿军舰的要害部位,其中,受重创的日本海军旗舰松岛被击中13处,却仍没被击沉。

正如上面这个插图中反思的一样,北洋海军使用的炮弹质量太差了假如,北洋海军使用日军性能先进的开花弹,那么,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结局就会被重写,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也许会被重写北洋海军的定远舰和镇远舰艏装备了当时世界上最大口径的305毫米舰炮。

该炮炮弹重320公斤,最大射程7800米如果使用日军性能先进的开花弹命中日舰一发,弹丸内填充的10公斤“下濑火药”爆炸后,足以击沉日本海军旗舰松岛号 北洋海军使用的炮弹包括实心弹和开花弹两种,而日本海军使用的全是先进的开花弹。

什么是实心弹和开花弹呢?炮弹通常包括弹丸(战斗部)、药筒(内装发射药)、风帽、引信和底火弹丸有实心弹和开花弹两种前者填充的多是用来配重的沙土,能击穿敌舰装甲但不会爆炸,其作用类似于现在的穿甲弹 后者填充的是火药或炸药,靠接触后爆炸产生杀伤力,其作用类似于爆破榴弹。

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实心弹主要用于攻击军舰舰体的,开花弹主要用于攻击舰上战斗人员的1885年,法国人用黄色结晶体状的苦味酸(取名黄色炸药)填充炮弹的弹丸之后,这种猛炸药开始在军事上得到应用,到19世纪末使用已经非常广泛。

由于填充苦味酸的开花弹比填充沙土的实心弹的威力大得多,从而取代了实心弹用于攻击军舰舰体 自从1891年晚清政府停止购买外国的舰炮,到中日甲午战争之前,北洋海军随舰购入的炮弹已消耗殆尽北洋海军使用最多的炮弹,是由天津机器制造局生产的、填充沙土的实心弹。

这种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实心弹,只能穿甲而不会爆炸,对日舰的杀伤破坏力有限由于天津机器制造局生产和管理混乱,导致质量不合格的炮弹多,更加影响射击效果该局后来在中日甲午海战迫近之际,临时赶制小开花弹,由于技术指标不过关,生产的数量有限,而且问题多、废品多。

这种开花弹填充的是黑火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和弹片杀伤力有限,无法产生高温高爆的效果 所以,北洋海军用来对付日舰的开花弹极少据北洋海军总教习德国人汉纳根在甲午海战的报告中记载,北洋海军旗舰定远舰在战前只补充了55枚国产的普通开花弹,其4门舰炮平均每门不到14枚。

双方开战仅一个半小时,这类炮弹就打光了剩余的3个多小时,定远舰305毫米巨炮只能发射对日舰威胁较小的实心弹相反,日舰吉野号在海战结束后,仍有120毫米和150毫米开花弹1251发,各种机关炮弹6095发。

日本海军使用的开花弹填充的是苦味酸,日本称之为“下濑火药”1891年,日本海军工程师下濑雅允以苦味酸为主要成分,试制出著名的“下濑火药”这种填充“下濑火药”的开花弹具有灵敏度极高、燃烧爆破能力极强等特性,爆炸后不仅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还会伴随着上千摄氏度、能够点燃钢铁的大火。

日本海军使用这种新式开花弹,一开战就摧毁了定远舰的舰桥,炸伤了在舰桥上指挥的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很快又将定远舰的信号旗语装置击毁,使北洋海军失去了统一指挥,并使几乎所有参战的军舰中弹起火而失去战斗力 同时,北洋海军使用的发射药是由黑火药钝化的栗色火药,这种火药燃烧时,不但会产生大量刺鼻的白色浓烟,影响炮手瞄准,而且还会产生附着在膛线上的火药残渣,每次发射后都需要清理炮膛,从而影响下一次装弹。

日本海军使用的发射药是棉火药,这种无烟火药有着传统黑火药无法比拟的优良特性,燃烧后也不会出现烟雾和火药残渣北洋海军受制于发射药的不利因素,使双方火炮射速差距进一步被拉大 两国海军使用的炮弹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是原因的。

据《李文忠公电稿》记载,日本正是看准了在1894年慈禧60大寿庆典期间,晚清政府无暇于战事的绝佳时机,才处心积虑地挑起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的结局也正如日本所愿,以大清国的惨败并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收场。

一边是慈禧60大寿庆典掏空了晚清政府的国库,另一边是日本天皇带头捐30万日元给海军买军舰 自从晚清政府于1891年下达停购令起,海军经费支出不减反增,实际支出被筹建慈禧60大寿庆典工程挪用,海军衙门成为庆典工程指挥部。

从1892年到1894年,海军衙门为修建“三海工程”和颐和园分别挪用海军经费400和700多万两白银,而舍不得花61万两白银购买速射炮和炮弹后来,李鸿章迫于北洋海军将领的苦苦请求,不得已私下挪用淮军军费购买的速射炮和炮弹,直到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才运到。

如果北洋海军使用的炮弹先进,那么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结局就不一样了,也就没有邓世昌率舰撞击日舰吉野号的悲壮故事实际上,在海战第一阶段,北洋海军总体占据上风在1894年9月17日12时50分到14时为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第一阶段,北洋海军由于训练有素,充分发挥了舰炮口径大、接敌距离远的优势,连连击中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松岛舰、严岛舰、桥立舰,重创了比睿、赤诚、吉野等日舰。

13时25分,定远舰使用的开花弹击中日舰赤诚号,舰长坂元八郎太当场毙命如果北洋海军能够使用先进的开花弹,那么被击中的日舰将会变成被重创、被重创的日舰将会变成被击沉,从而使北洋海军旗开得胜 实际上,日本联合舰队直到开战前两个月左右才仓促组建。

日本联合舰队竟然有近四分之一的官兵相当于现在的预备役兵员,临时应召参战,对军舰内部设置和操作要领并不熟悉而北洋海军是1888年10月份已经成建制了当时清政府和西方列强均认为北洋海军必胜所以,日本大本营联合参谋本部,在制定作战计划时,设想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日本若海战战败,日本联合舰队退守日本本岛;第二种情况,两国海军打个平手,形成海上对持状态;第三种情况,才是日本海军打败北洋海军这是两国牌面上的局势,而看不见的牌面以下的实事是日本联合舰队的军舰航速快、射速快、炮弹的杀伤威力大。

更令人吃惊的是,在中日甲午海战两年前,即在1892年,在日本海军大学有一张和黄海海战几乎相同的两军对阵图此图的作者是日本聘用的英国人约翰·英格尔斯上校,他是英国皇家海军学术界的重量级人物,他帮助日本建立了海军大学,并担任总教习。

这是他在一次战术推演授课的案例,几乎就是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预演 在122年前,我们不会生产先进的“下濑火药”,122年后的今天我们还研制不出先进的汽车发动机在国内汽车发动机市场,汽油、轻型柴油和重型柴油发动机,分别由日本三菱公司、日本五十铃公司和美国康明斯公司垄断。

毛泽东曾在建国后感慨:“我们会造什么?除了桌子椅子,连一辆汽车都造不出来”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下线当时,韩国还不会造手扶拖拉机起步早于韩国的中国汽车工业,起了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

曾经被誉为天之娇子的汽车工业,国产品牌却长期萎靡不振,只能靠洋品牌过日子这些企业实际上沦为洋品牌的“代工厂”,长期陷入越依赖越落后、越落后越依赖的怪圈,结果是市场被洋品牌占领了,技术却没换回来没有核心技术如同没有性能先进的开花弹一样,会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