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干货张之洞(张之洞简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29

张之洞,字孝达、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于咸丰二年十六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

满满干货张之洞(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年9月2日-1909年10月4日),字孝达、香涛(一说号香涛),时任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于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时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并多次署理两江总督。

八国联军入侵时,张之洞会同两江总督刘坤一与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并镇压维新派的唐才常等自立军起义,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以顾命重臣晋太子太保,次年(1909年)病卒,赠太保,谥文襄有《张文襄公全集》传世。

张之洞早年是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后世将其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政治上,他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等教育方面,他创办了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校前身) 、湖北农务学堂(今华中农业大学前身)、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南皮县第一中学)、广雅书院等。

人物评价:清廷上谕称赞张之洞:①公忠体国,廉政无私②提倡新政,利国便民晚清维新派代表人物谭嗣同说:“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申报》:固卓乎近数十年汉大臣中不可多得之人才,抑亦光绪朝三十四年有数之人物也。

美国著名学者威廉·艾尔斯评价说:在张之洞的一生中,中国教育的形态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对此,他的努力具有决定性意义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评价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轶事典故:兴居无时张之洞的作息与常人不同,每天下午二时睡觉,晚上十时起床办公。

大理寺卿徐致祥参劾张之洞辜恩负职,“兴居不节,号令无时”后来粤督李瀚章奏称:“誉之则曰夙夜在公,勤劳罔懈毁之者则曰兴居不节,号令无时既未误事,此等小节无足深论”张之万在写信给张之京时说:“香涛(张之洞)饮食起居,无往不谬。

性又喜畜猫,卧室中常有数十头,每亲自饲之食猫有时遗矢于书上,辄自取手帕拭净,不以为秽且向左右侍者说:‘猫本无知,不可责怪,若人如此,则不可恕’”张梁妙联清朝后期,梁启超到广州拜见两广总督张之洞当时,张之洞在清政府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梁启超锐意改良,想力挽清王朝颓势,对张之洞寄予极大的希望梁启超到广州后,张之洞差人将一上联送于梁启超联文是:“披一品衣,抱九仙骨,狂生无礼称愚弟”这上联狂傲无礼,且拒人千里之外梁启超气度不凡,坦然对了下联,请来人回送给张之洞:“行千里路,读万卷书!侠士有志傲王侯。

”对答不卑不亢,有理有据,文字高雅,气势慑人张之洞一看,马上出衙迎接,大有相见恨晚之意后来,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名气更大,傲气也更盛一次,梁启超到江夏拜访他,张之洞又出联求对:“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上联既包含四水(指古代江、河、淮、济四水),长江排首位,又总括春夏秋冬四季,而夏是排第二。

接着,提出了“谁是第一,谁是第二?”这样难以回答的问题才思敏捷的梁启超,略加思索,巧妙地答出下联:“三教儒在先,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张之洞吟读再三,不禁叹息道:“此书生真乃天下奇才也!”梁启超所对的下联非比寻常。

他以自己的身份“儒人”拆开,古代儒、佛、道三教中,以儒为首,在天、地、人三才中,则以人才居末位梁启超以“何敢在先,何敢在后”巧对“谁是第一,谁是第二?”其含意深远,既挫了对方的傲气,又不失宾主之礼,难怪张之洞为之叹服不已。

与载沣张之洞与载沣不和一说,张之洞病重时,摄政王载沣亲临探视张之洞毕竟是四朝老臣,临死之时还是念念不忘天下安危,提出要善抚民众摄政王载沣扬扬得意道:“不怕,有兵在”张之洞从此再无一语有关国计民生的大计献于摄政王大人之前。

载沣走后,有人向问张之洞询问摄政王说了什么,张之洞说是“亡国之音”当晚,张之洞在哀叹“国运尽矣”声中去世来源:历史人物传记故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