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东晋(东晋后面是哪个朝代)
五胡乱华:从304年,氐族李雄建立成汉、匈奴刘渊建立前赵开始,316年西晋灭亡,一直到439年鲜卑北魏统一北方,共135年的时间里,北方各民族相
五胡乱华:从304年,氐族李雄建立成汉、匈奴刘渊建立前赵(被石勒灭)开始,316年西晋灭亡,一直到439年鲜卑北魏统一北方,共135年的时间里,北方各民族相互争战,称五胡十六国最终,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589年灭陈朝,方使中国结束了300年的动乱和分治。
东晋是门阀士族政治,与北方的五胡十六国并存,这一历史时期又称东晋十六国。东晋时代,也曾经内部四分五裂。东晋与之前的孙吴以及其后的宋、齐、梁、陈,合称为六朝。一、晋元帝 司马睿
晋元帝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晋元帝司马睿(字景文,河南温县人,276年生,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琊武王司马伷之孙,琅琊恭王司马觐之子,晋武帝司马炎从子晋惠帝司马衷、晋怀帝司马炽之堂兄弟,晋愍帝司马邺之叔父,终年47。
)1、衣冠南渡307年九月,32岁的琅琊王司马睿用王导(字茂弘,山东临沂人,276年生,名士领袖王衍的堂弟,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堂侄"书圣"王羲之)之谋,渡江建邺(江苏南京)晋室政治中心,自此逐渐南移江东。
2、建立东晋①永嘉之乱,前赵刘聪灭亡西晋八王之乱后,311年,爆发永嘉之乱,刘聪(又名载,字玄明,?~318年,匈奴人,前赵创建者刘渊第四子,前赵第2代君主,弑君即位,残暴无亲)率军击败西晋京师洛阳守军
,刘曜(刘聪族弟)攻入洛阳并大肆抢掠杀戮,俘掳晋怀帝司马炽(晋武帝司马炎第25子,西晋第3位皇帝,晋惠帝司马衷之弟,逼死东海王司马越,太尉王衍被前赵大将石勒所败)、羊皇后(羊献容,山东新泰人,大聪明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后、匈奴前赵刘曜的皇后,
史上唯一做过两朝皇后的女人)以及其他王公大臣,毁坏司马氏祖坟313年,30岁的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毒杀晋愍帝司马邺(西晋第4位皇帝,晋武帝司马炎之孙,从傀儡皇帝到青衣奴,受汉赵皇帝刘聪百般羞辱,狩猎开路、宴会倒酒、服侍如厕,在位4年)。
在长安即位316年,刘曜(刘聪族弟)攻入长安,俘晋愍帝司马邺,收了羊献容317年,历时51年的西晋正式灭亡,中国北方经济完全崩溃,中国再次走向分裂,北部进入战乱不休的五胡十六国②司马睿乱世即位317年,42岁的。
晋元帝司马睿即皇帝位,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史称“东晋”。北方人大批南迁,东晋朝廷设置侨郡、侨县,以安置北方流民。③前赵刘聪死后内乱
中国五胡政权分布318年,刘聪(又名载,字玄明,?~318年,匈奴人,前赵创建者刘渊第四子,前赵第2代君主,弑君即位,残暴无亲)死,子刘粲继位大将军靳准(刘聪岳父,319年被其堂弟靳明谋害)发动政变,杀刘粲及所有匈奴刘姓皇族,自立为天王,称臣
晋朝。
刘曜,刘聪族弟,汉赵末代皇帝,酒彪子,329年被石勒所杀319年,刘曜(刘聪族弟,汉赵末代皇帝,酒彪子,329年被石勒所杀)称帝,任45岁的石勒(274-333年,羯族,灭亡前赵,从奴隶到后赵开国皇帝,典故黄瓜。
)为大司马、大将军靳明(靳准堂弟)送传国玺于刘曜,准备投降刘曜石勒大怒,派主力急攻平阳,靳明向刘曜求救,刘曜迎接靳明平阳士女15000人随靳明归于刘曜,刘曜斩靳明及靳氏男女,平定内乱④石勒建立后赵
石勒,274-333年,羯族,灭亡前赵,从奴隶到后赵开国皇帝319年,45岁的石勒(274-333年,羯族,灭亡前赵,从奴隶到后赵开国皇帝,典故黄瓜)在襄国称赵王,原赵汉分裂为二,两赵并立,建立后赵
一心想要收复河山的祖逖(zǔ tì)东晋豫州刺史祖逖(zǔ tì,266年~321年,字士稚,河北保定人,闻鸡起舞,力主北伐、却因能力太强而被朝廷猜忌,东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忧愤而死,终56岁)。
与后赵石勒隔黄河对峙。3、王氏专权
王导,字茂弘,山东临沂,名士领袖王衍堂弟,东晋开国元勋,堂侄"书圣"王羲之司马睿即位后,因其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得不到南北士族支持王导(字茂弘,山东临沂人,276年生,名士领袖王衍的堂弟,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
、书法家,堂侄"书圣"王羲之)运用策略、使士族支持司马睿,稳定东晋政权。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
王羲之,字逸少,山东临沂人,堂伯父王导、王敦,“书圣”318年,16岁的王羲之(字逸少,山东临沂人,321年生,堂伯父王导、王敦,“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表作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终59)。
被50岁的太尉郗鉴(chī jiàn,字道徽,山东金乡人,东晋重臣、书法家,清节儒雅,终71)选为东床快婿。4、王敦之乱
王敦,字处仲,山东临沂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导堂兄,东晋权臣晋元帝司马睿引用刘隗(liú wěi,字大连,徐州人,273年生,东晋大臣)等为心腹,试图压制王氏权势322年,素有野心的57岁的王敦(266-324年,字处仲,山东临沂人,出身琅琊王氏,266年生,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王导堂兄,死后被剖棺戮尸)
以诛刘隗、清君侧为名,在武昌起兵反叛,直扑石头城(建康)在王导的暗助下,王敦攻入建康,刘隗投奔石勒(字世龙,羯族,灭亡前赵,十六国时期后赵开国皇帝),司马睿一败涂地不久,王敦为自己加官进爵,自封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
至此,司马睿皇帝徒具虚名,王敦专权。322年四月,王敦还师武昌,遥控朝政。5、晋元帝司马睿忧愤而终323年,晋元帝司马睿忧愤病逝,终年47岁,在位6年。
陶女俑二、晋明帝 司马绍
司马绍,字道畿,晋元帝司马睿长子,性情孝顺、文韬武略、聪而机断。323年,24岁的晋明帝司马绍(字道畿jī,晋元帝司马睿长子,299年生,性情孝顺、文韬武略、聪而机断,平定王敦之乱)继位。
庾(yǔ)文君,297年生,河南省鄢陵县人,性仁慈、美姿仪323年六月,24岁的司马绍立27岁的妃庾文君(yǔ,297年生,河南省鄢陵县人,性仁慈、美姿仪)为皇后324年,25岁的晋明帝司马绍讨伐59岁的权臣
王敦,王敦愤恨交加而死。后晋明帝司马绍调整荆、湘等四州将领,以分散长江上游地方势力,拨乱反正,制衡权臣世家,稳定东晋局势,加强皇权。325年八月,27岁的晋明帝司马绍病逝,在位仅3年。
黑釉鸡首瓷壶三、晋成帝司马衍1、司马衍继位、外戚专政
晋成帝·司马衍,东晋第三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325年,年仅5岁的晋成帝司马衍(321年~342年,字世根,东晋第3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长子,晋康帝司马岳之兄,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力倡简朴、节俭,善草书)。
即位,因年幼、由其母皇太后庾文君临朝听政,50岁的司徒王导(字茂弘,山东临沂人,276年生,名士领袖王衍的堂弟,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堂侄"书圣"王羲之)录尚书事,与37岁的外戚中书令庾亮(字元规,289-340年,颜值高,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文君之兄,晋成帝司马衍的舅舅,曾与晋明帝司马绍结为布衣之交,助平王敦,善书法,姿容俊美,善谈玄理,能力不高、昏招频出,任意杀逐重要官员)
共同参辅朝政。2、白头工何在抚军将军、南顿王司马宗(晋宣帝司马懿之孙,汝南文成王司马亮第四子,白头公)为骠骑将军,因失去权位,面露怨恨。
钟雅,?-329年,太傅钟繇后代,为人正直、忠诚,平定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护卫晋成帝司马衍326年,御史中丞钟雅(?-329年,太傅钟繇后代,为人正直、忠诚,平定王敦之乱和苏峻之乱,护卫晋成帝司马衍)弹劾司马宗谋反
,38岁的庾亮派右卫将军、从事中郎赵胤(参与平定王敦、苏峻之乱)收捕司马宗、并杀之《资治通鉴》:宗之死也,帝不之知久之,帝问亮曰:“常日白头公何在?”亮对以谋反伏诛帝泣曰:“舅言人作贼,便杀之;人言舅作贼,当如何!”亮惧,变色。
3、苏峻之乱
苏峻之乱①征召致叛327,39岁的中书令庾亮(字元规,289-340年,庾文君之兄,晋成帝司马衍的舅舅,曾与晋明帝司马绍结为布衣之交,助平王敦,善书法,姿容俊美,善谈玄理,任意杀逐重要官员)不顾劝阻,征召
历阳内史苏峻(字子高,?~328年,山东莱州人,流民统帅,东晋将领、叛臣)到中央任大司农,以削夺其兵权、消除隐患苏峻不从,联合豫州刺史祖约(字士少,?~330年,河北涞水县人,接掌兄长祖逖的部队,驭下无方,晋明帝司马绍死后,对现状不满,素来怨恨庾亮,终被后赵石勒所杀)。
共同起兵叛乱、讨伐庾亮。
温峤(qiáo),字太真,288-329年,与晋明帝司马绍为布衣之交,平定王敦之乱、苏峻之乱,东晋名臣庾亮对苏峻的反叛力量估计不足,仍对江州刺史温峤(qiáo,字太真,山西祁县人,288-329年,出身官宦,与晋明帝司马绍为布衣之交,凤仪俊美,卧底王敦、帮助司马绍平定王敦之乱,平定苏峻之乱,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之名士,中风去世,终年42岁)。
书信:“吾忧西陲,过于历阳,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此为不敢越雷池一步典故出处)39岁的庾亮刚愎自用,最终战败,撇下妹妹31岁的皇太后庾文君和7岁的外甥小皇帝晋成帝司马衍,出逃寻阳投奔温峤,并一起推举70岁的
陶侃(字士衡,259年生,东晋名将,出身寒门,聪敏喜读书,斥责喝酒赌博为“牧猪奴戏”,主政荆州,屡平叛乱,其母湛氏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曾孙陶渊明)为盟主。
陶侃,字士衡,聪敏喜读书,主政荆州,屡平叛乱,其母湛氏是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一,曾孙陶渊明②苏峻入台328年,建康失守,百官奔散,庾文君担心受辱、忧伤而死,时年32岁苏峻入宫,53岁的王导(字茂弘,山东临沂人,276年生,名士领袖王衍的堂弟,东晋开国元勋,政治家、书法家,堂侄"书圣"王羲之)。
抱着8岁的晋成帝司马衍坐于御座、正气凛然,叛军不敢上殿苏峻自封骠骑将军、录尚书事,专断朝政,滥署百官,殴打大臣,裸剥士女,大肆破坏宫殿,但以王导德高望重,仍让其官居原职、排在自己之前苏峻又逼迫晋成帝司马衍迁居。
石头城,将其软禁在一间仓屋,并天天跑来叫骂,王导害怕逃走③陶侃、温峤平定苏峻之乱329年,71岁的陶侃、温峤起兵勤王,平定苏峻之乱,期间,苏峻坠马、被斩首分割、焚烧尸骨因都城建康已被破坏,引起朝臣迁都争议,最终由。
王导以“建康王者之宅”和“宜镇之以静,群情自安”,决定不迁都,转而重建秩序。④后赵石虎攻灭前赵
石虎,295-349年,后赵第3位皇帝,羯族,后赵明帝石勒堂侄,性残暴,喜屠城329年,56岁的后赵石勒(274-333年,羯族,灭亡前赵,从奴隶到后赵开国皇帝,典故黄瓜)于洛阳大败并擒杀前赵刘曜(刘聪族弟,匈奴人,汉赵末代皇帝,酒彪子)。
35岁的后赵石虎(295-349年,后赵第3位皇帝,羯族,后赵明帝石勒堂侄,性残暴骁勇,喜屠城,善用兵)大破前赵,攻陷上邽,斩刘熙,灭前赵后赵吞并关中,统一华北大部分地区333年 ,60岁的后赵帝石勒死,太子石弘继位。
334年, 40岁的后赵石虎杀石弘,篡位4、王导、庾亮、晋成帝司马衍相继离开历史舞台339年,64岁的王导去世,340年,52岁的庾亮去世342年,22岁的晋成帝司马衍驾崩,在位18年四、晋康帝 司马岳。
书法家司马岳,英年早逝342年,晋成帝司马衍驾崩后,21岁的晋康帝司马岳(322年-344年,字世同,东晋第四位皇帝,晋明帝司马绍嫡次子,晋成帝司马衍同母弟 ,母为明穆皇后庾文君,书法家,代表作《陆女帖》)。
继位344年,23岁的晋康帝司马岳驾崩,在位仅不足3年,没有政绩344年,前燕慕容皝(huàng,297~348年,字元真,小字万年,辽宁省义县,鲜卑族,西晋辽东公慕容廆第3子,建立前燕、击败宇文部和段部、击退后赵、破高句丽)。
消灭鲜卑宇文部落,统一东北地区。五、晋穆帝 司马聃1、幼年继位
晋穆帝·司马聃dān,字彭子,东晋第五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长子。344年,年仅2岁的晋穆帝司马聃(dān,343年-361年,字彭子,东晋第五位皇帝,晋康帝司马岳长子)继位。
褚蒜子chǔ,康献皇后,20岁封皇后,三度临朝,扶立六帝,临朝称制约40年司马聃即位后,由其母皇太后褚蒜子(chǔ,康献皇后,册封皇后时20岁,此后三度临朝,扶立六位皇帝,临朝称制约40年)摄政2、统一南方。
桓温,字元子,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终62,遗臭万年346年-347年,34岁的桓温(字元子,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终62,遗臭万年)
溯江而上,攻灭成汉(306年巴氐族李雄称帝,国号成,史称成汉,后代争夺相杀、荒淫残暴,347年灭亡,续42年)至此,东晋统一南方,与后赵隔秦岭淮河对峙3、开疆扩土349年,后赵石虎(字季龙,羯族,篡位后成为后赵第三位皇帝,后赵明帝石勒堂侄,性残暴、善用兵,推崇佛教。
)称皇帝后不久病死,其子争权相互残杀,后赵大乱。349年,朝廷先后令褚裒(chǔ póu,名士、外戚,康献皇后褚蒜子之父,终47)、殷浩(字渊源,隐居十年,终54)北伐,均失败。
王羲之《兰亭序》353年,51岁的王羲之和谢安(挫败桓温篡位之意,淝水之战时作为东晋决策者赢得战争胜利)、孙绰(东晋大臣、文学家、书法家)等41人在绍兴兰亭修褉(xiè,一种祓fú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动)时,众人饮酒赋诗、汇诗成集,王羲之即兴挥毫为此诗集作序,
创作《兰亭序》(北宋书画家米芾fú称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桓温,字元子,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354年,43岁的太尉、征西将军桓温(字元子,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第一次北伐,被前秦(氐族,351~394年)。
击败356年,桓温第二次北伐,夺回洛阳,不久后因粮运不继撤退,东晋的版图仍有所扩大4、康献皇后还政357年,晋穆帝司马聃已15岁,褚太后下诏还政5、英年早逝361年,19岁的晋穆帝司马聃去世同年,59岁的。
王羲之去世。六、晋哀帝 司马丕
司马丕《中书帖》361年,晋穆帝司马聃去世,皇太后褚蒜子下令:司马丕本来早就该登基为帝,他是皇室正统于是,晋哀帝司马丕(字千龄,晋成帝司马衍长子,爱好书法,东晋第六位皇帝,在位5年中毒而亡)登基在位期间,减轻田税,。
赐大米给穷人,亲自下田劳动以发展农业364年,前燕(337~370年,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建立)攻陷东晋洛阳364年,划定州、郡、县领域,居民按实际居住地编定户籍(庚戌土断),有利于行政统一和节省开支364年,
晋哀帝司马丕迷信方士,按照长生法,断谷、服丹药结果中毒、不能听政,于是康献皇后褚蒜子再次摄政 365年,25岁的晋哀帝司马丕中毒去世褚太后立晋哀帝之弟琅玡王司马奕为帝七、晋废帝 司马奕(东晋唯一被废的皇帝,海西公)。
1、晋废帝司马奕继位365年,24岁的晋废帝司马奕(342年-386年,字延龄,东晋第七位皇帝,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同母弟)继位,在位6年2、桓温北伐兵败369年,桓温(字元子,东晋时期政治家。
、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第三次北伐前燕,晋军大败3、前秦攻灭前燕370年,氐族前秦宰相王猛(325~375年,汉族,字景略,山东寿光人,灭前燕、富国强兵)率军攻鲜卑族前燕(337~370年,。
鲜卑族首领慕容皝建立),前燕大败,被杀被俘15万余,邺城沦陷,前燕灭亡3、桓温废帝立威371年,桓温(字元子,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诬陷司马奕阳痿、不能生子,其多个男宠在宫廷参侍,后宫所生三子并非亲生,于是逼褚太后下诏。
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收缴国玺,逼司马奕离宫回东海王府同年,改立司马昱为帝372年,东海王司马奕降封为海西公,被迁往吴县居住386年,45岁的海西公司马奕病死于吴县(苏州吴中区、相城区一带)八、晋简文帝
司马昱371年,桓温(字元子,东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权臣,晋明帝司马绍女婿)废黜30岁的晋废帝司马奕,迎立52岁的会稽王司马昱(yù,320年生,字道万,晋元帝司马睿幼子,晋明帝司马绍异母弟,历仕元、明、成、康、穆、哀、废帝七朝
)为帝,是为晋简文帝司马昱即位后,受桓温牵制,仅能"拱默守道而已",在位仅8个月后,53岁的晋简文帝司马昱忧愤而崩九、晋孝武帝 司马曜(酒鬼、佛教徒,东晋在位时间最长、25年)1、少年继位372年,53岁的晋简文帝司马昱病逝,。
68岁的尚书仆射王彪之(丞相王导堂侄,终73)正色说:“天子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谘,必反为所责”于是,朝议确定11岁的皇太子司马曜(362年-396年,字昌明,东晋第9任皇帝,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孙子,晋简文帝。
司马昱第6子,在谢安辅佐下取得淝水之战胜利,收回皇权)登基为帝,是为孝武帝。373年,62岁的桓温病逝,晋孝武帝司马曜从嫂崇德太后褚蒜子第三次临朝听政。
谢安,字安石,少年不仕、隐居东山,王羲之好友,东晋能臣、名士,淝水之战败苻坚,终66岁376年,孝武帝司马曜已成年(15岁),褚太后下诏还政,谢安(字安石,320-385年,少年不仕、隐居东山,王羲之好友,东晋能臣、名士,淝水之战败苻坚,战后被司马曜猜忌隐退广陵,终66岁)。
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权。2、淮南之战
苻坚,前秦第三位皇帝,统一北方、实行汉化376年,氐族前秦军灭亡前凉(割据西北的汉族张氏地方政权)、灭亡代国(鲜卑,北魏前身),统一华北,与东晋南北对峙378年,前秦合围东晋战略要地襄阳襄阳守将朱序(东晋名将,诈降前秦苻坚后暗助东晋破前秦)
死守近一年后,于379年城破被俘前秦天王苻坚(前秦第三位皇帝,氐族,诛暴君苻生、统一北方、占巴蜀、收西域、建太学、修水利、实行汉化、缓和民族矛盾等,作为一名氐族人、他从未屠城,察人不敏用人不善,德治感化失败、48岁被羌族首领姚苌缢死)。
又派兵围攻彭城,秦晋淮南之战爆发谢安(字安石,320-385年,少年不仕、隐居东山,王羲之好友,东晋能臣、名士,淝水之战败苻坚,战后被司马曜猜忌隐退广陵,终66岁)在建康布防,又令谢玄(太傅谢安的侄子)。
率5万北府兵,自广陵起兵应敌。谢玄四战四胜,全歼前秦军。3、淝水(安徽省寿县东南方)之战
东山再起的谢安,折屐齿383年,在谢安等的辅佐下,8万东晋北府兵大胜80余万(实则25万)前秦军(氐族,先后灭掉前燕、代、前凉等割据国,统一了黄河流域),46岁的苻坚负伤逃回此战中,留下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投鞭断流等成语和折屐齿的典故。384年,61岁的褚太后去世。4、拓跋珪建立北魏、北朝开始
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之第20窟,拓跋珪的造像386年,15岁的拓跋珪(371~409年,字涉珪,内蒙古和林格尔人,鲜卑族,北魏王朝开国皇帝,重建代国、开创北魏、实行拓跋珪改革,晚年沉湎酒色、服用寒食散、刚愎自用、猜忌臣下、不睦兄弟,39岁时被其次子。
拓跋绍所杀)称代王,建立北魏(386—534年,皇帝最短命的王朝),北朝开始。
北魏-“传祚无穷”瓦当5、主相相持淝水之战后,晋孝武帝司马曜利用士族门阀人才断层的空档期,冲破门阀政治格局,恢复司马氏皇权,成为东晋开国江左以来最有权力的君主但他与其弟司马道子一起沉湎酒色,宫廷乌烟瘴气,又。
信奉佛教、宠幸僧尼,朝政日益昏暗,同时,司马道子专政,形成主相相持的局面6、荒唐被弑396年,35岁的孝武帝司马曜在后宫与张贵人喝酒孝武帝醉酒后对张贵人笑而戏之云:“汝以年当废,吾已属诸姝少矣”张贵人听后,召来心腹宫女,趁孝武帝熟睡之际,
用被子把晋孝武帝司马曜给活活捂死了随后,张贵人谎称皇帝于睡梦中“魇崩”,之后并未被追究责任十、晋安帝 司马德宗1、智商堪忧396年,孝武帝司马曜被捂死后,15岁的晋安帝司马德宗(字德宗,382年~419年,晋孝武帝司马曜长子,。
东晋的第10位皇帝,在位期间,内乱频发)继位,立妃王神爱(王羲之的孙女)为皇后晋安帝司马德宗的智力残疾程度甚于西晋第二位黄帝晋惠帝司马衷,初期朝廷政策主要由会稽王司马道子及其子司马元显主持2、桓玄篡位402年,34岁的
桓玄(369年-404年,字敬道,安徽怀远人,大司马桓温之庶子,桓楚开国皇帝,机会主义者,荆州起家)反叛、攻入建康,废杀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自封为丞相、太尉,成为东晋实际控制人同年秋,桓玄又自号楚王、大将军。
404年,桓玄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楚,降安帝为平固王。3、刘裕起兵灭楚帝桓玄、杀楚少帝桓振
刘裕,字德舆,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04年,23岁的晋安帝司马德宗被迁至浔阳42岁的刘裕(六位帝皇完,字德舆,小名寄奴,江苏徐州人,刘邦之弟刘交的22世孙,363年生,。
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在位不到2年,平定孙恩之乱,消灭桓楚,北伐中原,灭亡后秦、南燕,统一南方,改革弊政)以打猎为名,聚集北府兵残余兵将1700余人,举兵击败桓玄
,桓玄挟安帝西逃江陵刘裕进驻石头城,掌领朝政,诛除异己404年6月19日,桓玄被杀,安帝复位,但一周后,桓振(桓玄侄子,果敢好斗,暴横无行)又攻陷江陵,称帝,即桓楚少帝,安帝被俘405年,刘裕派军击败杀死
桓振,安帝脱离叛军。至此,桓氏之乱彻底平定。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405年,41岁的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江西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终63)出仕彭泽令。
十一月,程氏妹卒,陶渊明作《归去来兮辞》,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开始归隐生活。4、刘裕北伐灭南燕、回师败卢循
刘裕,字德舆,东晋至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军事家,南朝刘宋开国君主409年,为了强大自身,刘裕北伐,攻南燕,屡战屡胜410年,俘虏并斩首26岁的南燕皇帝慕容超(辽宁省义县人,鲜卑族,荒淫奢侈)。
,南燕灭亡,占领山东等地此时,广州刺史卢循(字于先,小字元龙,河北涿州人,东汉名儒卢植之后,东晋末年群雄之一,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孙恩妹夫)乘刘裕北伐、叛乱、发兵建康刘裕班师南下后,解决了建康危机411年,38岁的。
杜慧度(东晋、刘宋之际的封疆大吏,终50)大破卢循于龙编(越南河内东),卢循投水死杜慧度斩卢循,传首建康至此,震动一时的卢循之乱平息5、刘裕统一南方、把持朝政412年,刘裕亲自率军讨伐不服的荆州刺史刘毅
(势力范围包括长江中上游的大部分地区),刘毅兵败、自缢身亡413年,刘裕班师返回建康,计诱诸葛长民(驻守建康、多行不法之事)到东府,在二人谈笑之间,命壮士从后用杖将其击杀,之后诛灭诸葛氏415年,荆州刺史司马休之、雍州刺史鲁宗之,以讨伐刘裕为名举兵,但败于刘裕,司马休之、鲁宗之北投。
后秦(羌族姚苌建立的政权)司马休之势力的败亡,标志着自桓玄作乱以来的南方各大割据势力全部灭亡,南方归为一统自此,东晋境内,全由刘裕统治6、刘裕攻灭后秦①王镇恶占洛阳、擒后秦守将姚洸416年,后秦文桓帝51岁的
姚兴(字子略,后秦第二位皇帝,武昭帝姚苌嫡长子,颇有作为,晚年推崇佛教、导致国力衰弱)逝世,29岁的姚泓(hóng,庸懦,被刘裕在建康闹市中斩首)继位,内部叛乱迭起,政权不稳刘裕趁机率大军分四路北伐,晋军进展神速。
416年十月,王镇恶(山东寿光人,373年生,前秦丞相王猛的孙子,爱读兵书、长于谋略、处事果断,东晋名将,418年被同事设计陷杀,终46)占领洛阳,擒后秦守将姚洸(guāng,羌族,后秦文桓帝姚兴之子)
、送至建康②刘裕再次北伐417年,刘裕再次率大军北上此时北魏(386—534年,南北朝时期北朝的第一王朝,也称“拓跋魏”、“元魏”,鲜卑族拓跋氏所建,传12帝)派10万重兵驻守河北,并以游骑骚扰晋军王镇恶
(山东寿光人,373年生,前秦丞相王猛的孙子,爱读兵书、长于谋略、处事果断,东晋名将,418年被同事设计陷杀,终46)由洛阳进抵潼关后,为后秦主力守险阻拦;檀道济(山东金乡人,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的粮道也为后秦截断晋军一时处于危境幸得当地百姓的帮助,才转危为安417年三月,刘裕自率大军进入黄河,北魏军以数千骑兵沿黄河北岸、跟随刘裕西行,防止晋军于黄河北岸登陆为击败北魏军袭扰,刘裕命数千勇士及百乘战车,携强弓利箭,登陆黄河北岸,列阵而进。
3万北魏军前来进攻,被晋军击败417年七月,刘裕全面击退魏军,河南全境被收复③王镇恶攻破长安、后秦灭亡417年八月,刘裕至潼关,与诸部会合45岁的王镇恶率水军从黄河入渭水,逼向长安王镇恶突破潼关防线,率师直进,一举。
攻陷长安,姚泓投降、后秦灭亡④长安内乱刘裕留其12岁的儿子刘义真与王修、王镇恶、沈田子守长安,自己统军南归刘裕南归不久后,赫连勃勃(381-425年,匈奴,胡夏开国皇帝,生性残忍,终45)派军率大军进攻长安
此时,留守长安的晋朝文武发生内讧,沈田子杀王镇恶、王修杀沈田子、刘义真复杀王修后刘义真单骑逃逸经两次北伐,黄河以南、淮水以北以及汉水上游的大片地区,为刘裕据有7、刘裕弑杀晋哀帝418年,刘裕封相国,以十郡建“。
宋国”,受封为宋公,并受九锡殊礼419年,刘裕派40岁的王韶之(山东临沂人,写《晋史》,终56)弑杀37岁的晋安帝司马德宗,立其弟、琅邪王司马德文为帝,即晋恭帝十一、晋恭帝 司马德文419年,34岁的晋恭帝司马德文
(字德文,386年~421年,东晋末代皇帝,晋孝武帝司马曜次子、晋安帝司马德宗之弟,终36)继位420年,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东晋灭亡421年,刘裕命琅琊侍中张伟鸩杀司马德文,张伟不忍,在路上喝下毒酒自尽。
刘裕闻讯大怒,后派兵用棉被弑杀了36岁的司马德文后续422年,刘宋武帝刘裕死,少帝刘义符继位425年,刘宋政变,废杀皇帝刘义符,改立刘义隆,是为宋文帝439年,北魏帝拓跋焘统一华北,135年的五胡乱华时代结束。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第三任),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第三任),南北对峙,正式进入南北朝时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