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来看不以为然(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30

〔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发。”〔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快来看不以为然(不以为然和不以为意)

 

不以为意·不以为然 不以为意 不重视,无所谓,不放在心上;不能认真对待〔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陆凯传》:“凯终不以为意,乃心公家发”〔北魏〕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不以为然 然:是;对;好不认为他人是正确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宋〕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听他说洋人不是,口虽不言,心下却老大不以为然。

” 举例; ①《咬文嚼字》两例:1)2019年10月,大连一名10岁女孩惨遭杀害,凶手蔡某因不满14周岁,依法不追究刑责有媒体报道:蔡某行为素有不端,其父母虽有察觉却“不以为然”,未加严管,最终导致恶性事件。

这里是指其父母不重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其中“不以为然”是“不以为意”之误《咬文嚼字》公布2019年十大语文差错:司法新闻中的词语误用即“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2)文羊在《咬文嚼字》(1995年第5期)载文《“不以为然”还是“不以为意”?》(内容略)。

②贾壮在《人民日报·今日谈》(2013年7月23日)载文《岂能“不以为然”?》,写道:“一些人认识不到位、行动不积极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应该警惕” ③柴如瑾在《光明日报》(2020年4月8日)载文《多些“咬文嚼字”的谨严精神》,写道:“《2019年发布“十大语文差错”》,称,‘‘不以为意’误为‘不以为然’……一字之差,谬以千里。

” ④张祥云《语文月刊》(2011年第5期)载文《不要对“不以为然”不以为意》,写道:“《中国青年报》(2011年1月25日)《十大假新闻点评》一文中称,‘一女生世博排队被强奸怀孕’,纯属虚拟造假的恶搞,而且故意将‘上海’写成‘下海’……一些人却不以为然。

” ⑤徐志刚在《采·写·编》(1999年第1期)载文《“不以为意”与 “不以为然”》,写道:“《城市金融报》(1998年8月7日)《使用文明用语是每个员工的义务》一文说,有人干脆瞅而不语,甚或不瞅不语少数员工和基层干部对此司空见惯,不以为然。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