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辕北辙(南辕北辙的故事和道理)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01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南辕北辙(南辕北辙的故事和道理)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全会决定有一条贯穿全篇的红线,这就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管总的东西具体讲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大大小小可以列举出十几条、几十条,但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一条。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2014年10月23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四),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1827页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文献选编》原文

犹至楚而北行也。——《战国策·魏策四》

“南辕北辙”的典故出自《战国策》故事的大意是:魏王准备攻打邯郸他的谋士季梁听到了急忙赶去对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路上,遇到一个人,正赶着车向北面而去但是他告诉我:‘我准备去楚国’我说:‘您打算去楚国,怎么能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再好,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即使再路费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想和大王说,这几样越好,反而离楚国越远了!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这是季梁为劝阻魏王伐楚而打的一个比方,以上史事,形成成语“北辕适楚”,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习惯说作“南辕北辙”,后人从这个典故中引申出“南辕北辙“一词,常用来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

这也启示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有首先看准方向,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如果方向错了,那么有利条件越多,离原先的目标就越远方向是行动的指南,方向一旦错了,付出的努力越多离目标就越远因此,无论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找准方向,确定行动目标,千万不能犯南辕北辙的错误。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项十分庞大和复杂的综合性社会系统工程,一定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是个方向问题,是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不能“南辕北辙”,旨在强调要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