沆瀣一气(沆瀣一气的读音)
刷视频,经常会刷到外交部的发言,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来形容欧美等国家:沆瀣一气。
现如今沆瀣一气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一些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
刷视频,经常会刷到外交部的发言,经常用到的一个词来形容欧美等国家:沆瀣一气。
现如今沆瀣一气多用于贬义,用来形容一些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做一些不正当的事情。既可以形容人,也能形容一个组织、集体。比如说,有些人为了私利,就和坏人沆瀣一气,勾结起来欺骗别人。
但你可知道,这原本是一个好词,形容关系如同雾水和露水一样连在一起密切,意指志趣相同,气味相投那沆瀣两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沆瀣的拼音是hàng xiè1、沆瀣原来是指夜间的水汽,露水在古代,人们认为这种水气是仙人所饮的珍贵饮料。
有些诗人也用它来形容清幽的境界比如说,《噩梦》这首诗里就有这样一句:“餐沙棠,饮沆瀣,幽途神房上清界”这里的“餐”和“饮”都是指吸收或享受的意思,作者用“沙棠”和“沆瀣”来比喻自己在梦中所见到的美好景象。
⒉、引申指珍贵的饮料⒊、借指谓彼此契合,意气相投这就是沆瀣一气的意思沆瀣一气的来由这要追溯到唐代的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考生要经过多次考试才能中举唐僖宗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在京城长安举行了一次规模很大的考试。
主考官是一个叫崔沆(hàng)的官员他批阅了许多考卷,其中有一个叫崔瀣(xiè)的考生写得特别出色,崔沆就把他录取了发榜那天,崔瀣看到自己榜上有名,非常高兴按照当时的规矩,考中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要去上门拜谢恩师。
崔瀣就去了崔沆家里。真是巧合啊,主考官和门生竟然同姓,并且名字还能组成一个词:沆瀣。这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和议论。
有些人觉得很好玩,就编了一句话:“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他们师生两人彼此契合,意气相投如同水气、雾露般难分本来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并没有什么贬义崔沆和崔瀣也没有什么私人关系,只是因为考卷而认识但是后来,有些人听说崔瀣中举后很快就得到了很好的官职,就开始怀疑他们俩是不是有什么勾结。
于是,他们就把“沆瀣一气”这个说法用来暗指他们俩有不正当的关系。渐渐地,“沆瀣一气”就从一句玩笑话变成了一个含贬义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些气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语言的传播有时候会产生一些误解和变化有些词语的本义和现在的意义可能相差很大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要注意了解它们的来源和寓意,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我们也要警惕那些沆瀣一气的人,不要被他们所迷惑,要坚持正义和良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