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内向是什么意思(假性内向是什么意思)
寻找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来源丨南方传媒书院(ID:shendutuji),作者:陈秋利恰逢下课时间,走出教室后,站在人流涌动的校道上,我掏出手机,此时,“性格内向少言的人适合当记者么?”这条选题直击心灵,仿佛有一个声音在不断地质问我自己。
历来,我都有被贴上各种 “高冷”、“性格内向” 的标签正如迷路时,我宁愿埋头捣腾地图软件,也不愿意花几分钟去求助路人;出租车上,师傅热情的“闲聊”往往会让我无措,接不上来;同学聚会,我永远是坐在角落里安安静静的一个。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在所有人都认为我比较适合 “安静” 的职业时,我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新闻这条道路,一个需要深度交流的职业曾经我也不断地在网上搜索,内向性格者是否适合成为记者类似的问题,虽然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但我还是想去听听前辈或者过来人的看法。
果不其然,无论是知乎,还是百度,回答都五花八门,但却又各有其道理为此,我打算从我自己的观点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去寻求一个能够真正说服我自己的答案如果这篇文章能够给此时有着同样疑惑的你带来启发,那就再好不过了。
1.性格并非成功的决定性因素谈起记者,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一肩扛摄像机,手举传话筒,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对着电视机做现场报道的形象他们有着极强的新闻敏锐力和观察力,用准确、客观性的语言将现场信息传递给观众外向的人,更倾向于将注意力和精力投注在外部世界,如外在的人、事、物和环境等等,印象中,他们健谈,更容易融入社会。
而记者经常需要跟形形色色的人沟通交流,以此获取线索和了解事件的细节,因此,有不少人会觉得,性格外向的人会更适合从事新闻记者这份工作然而,正如著名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所说:世界上没有一个绝对内向或者绝对外向的人。
有些人可能在生活上看似内向,不善于交际,但在工作上却能侃侃而谈,有着极强的工作能力央视前记者柴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她因拍摄《穹顶之下》而被推上风口浪尖印象里刚直、坦荡的她总能把一件事情分析透彻,用直指中心振聋发聩的声音引发人们的思考。
而她却自诉,自己在生活中其实是一个性格内向者,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看着邻居都想绕着走,不好意思打招呼性格内向的人,在职业上并非就一定会表现为内向一个人,往往会受到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内容的影响,在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中,打磨出自己外向的一面。
曾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的杨瑞春提到,自己在《中国新闻周刊》任职期间,主持选题会,有一次讨论到“社交恐惧”的时候,有一般的记者说他们事实上有“社交恐惧”很多内向者,都会自称自己会“社交恐惧”什么是内向性格呢?我们不妨了解一下。
MBTI16型人格分析中,对其的定义是:专注于内心世界,通过仔细考虑资讯、观点、概念来获得满足感,而不是通过与人相处、团队合作来获得满足感Marti Olsen Laney在《内向者优势》一书中也有提到“内向”的定义——。
这是一种协调内在世界的健康能力它是一种建设性的、有创造性的品质性格内向的人具有一定的社交技能,他们喜欢与人交往,喜欢某些类型的社交活动然而聚会上的闲谈会耗尽他们的精力,而几乎不会带来什么回报性格内向的人喜欢一对一的交谈,而群体活动会使他们觉得压力太大而精力不够。
2. 新闻作为一种“志业”那么什么才是考虑一个人是否适合成为记者的决定因素呢?在此之前,我们不妨来看看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的看法马克思·韦伯在1918年末面向德国大学生所做的一篇演讲《政治作为一种志业》中,提到了“为了”政治而活和“依赖”政治而活的概念,即把政治当作信仰或者把政治作为谋生的方式。
换种角度来看,当我们把新闻作为一种志业时,就需要考虑 “为了” 新闻而活和 “依赖” 新闻而活的两种途径。
依赖新闻而活的人,他们将记者当成谋生的职业而为了新闻而活的人,把新闻视为实现人生意义的途径他们更倾向于用自己所拥有的权利,去一个事件服务,并从中维持内心的平衡以及实现自己的某些价值这类人,把新闻理想以及使命和担当放在首位,如柴静,自费拍摄《穹顶之下》,为的就是寻觅大气污染背后的真相,为深受污染之害的人们讨回一个公道;又如王克勤,虽屡遭威胁,在黑势力的“关系网”与“保护伞”面前,毅然选择了正义和真相。
然而,事实上,这两种认知不是非黑即白的仅仅是依赖新闻而活的人,他们眼里只有金钱和利益,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触碰底线,不择手段;而仅仅是为了新闻而活的人,有可能单纯地只为心中的想法,空谈理想,从而无所收获。
马克思·韦伯在《政治作为志业》中提到,志业政治家人格上的条件,有三种性质绝为重要:热情、责任感和判断力而放在新闻领域,我认为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热情”、“能力”和“责任”三种因素缺一不可3. 热情、能力和责任。
3.1 热情事实告诉咱们,新闻的确是一门苦差事,赚的钱不多,但投入的时间、精力成本高新闻追求时效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这意味着新闻记者需要24小时备战,一旦事件发生,立马奔赴一线,揭秘事件的真相,在事件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而现实生活中,新闻写作往往会受到采访素材、截稿日期、记者的感觉和判断以及记者的精神状态,而让写作的压力变得无比的巨大。
素有“激情社长”之称的新华社原社长穆青采写焦裕禄事迹时,多次深入基层采访,每次都是流着眼泪采访、流着眼泪写稿他说:“有热爱,有激情,也就产生了不写出来吃不下睡不着的动力”这些老一辈新闻工作者把新闻工作视为自己的生命一般,全身心投身其中,这就是精品佳作不断问世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中国,你先知道真相是需要代价的,严重的甚至包括生命”前任经济观察报记者王克勤,被立为中国调查记者的典型,他先后推出了《北京出租车业垄断黑幕》、《兰州证券黑市狂洗“股民”》、《公选“劣迹人”引爆黑幕》、《山西疫苗乱象调查》等一系列深度报道。
因涉黑势力较多,自己和家人饱受生命威胁曾经就有黑社会组织扬言要出价五百万买他的人头揭黑的道路是坎坷的,就如有人时刻将枪口抵着额头,勒令正义止步但是,即便身处黑暗,总有人仰仗光明,记者便是如此,内心中对真相与正义的渴望,成为支持我们在黑暗中踽踽独行的光源。
当心中怀揣了新闻理想、热爱与激情,那前进的道路上就有了方向其实不管是性格内向还是外向的人,心中新闻理想的分量其实是一样的,为了实现这一份理想,不辜负这一份热爱,我愿意并且能够去改善内向者在这一方面的不足。
当你还在犹豫地向前辈询问,在网上搜索各类关于“我性格内向少言适不适合当一名记者”的答案时,先考虑一下你对这份职业的热爱是否足够承受接下来所要面对的压力3.2 能力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新闻记者,一定的新闻敏感度、写作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预测力等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同时,也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及时调整自己在工作中的情绪。
一个真正的记者,必须具有突破假象、表象进而挖掘、追踪事物真相的能力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所说的那样:“记者好像是一个勘探者,他要挖掘、钻探事实真相的这个矿藏。
没有人会满意那些表面的材料”
今年6月,关于“五人出游一人存活”的冰柜藏尸案被媒体曝光后,南方周末的记者柴会群凭着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及新闻敏感,首先判断这起案件的背后可能会跟邪教有关但是,后来警方在调查后,就此事发了通报,认为不属于刑事案件。
直到后来当他自己介入调查,过程中发现该事件有全能神邪教的背景之后,第一时间向警方报了案,并提供了相关的线索从而也挖掘到了一个十分吸引读者的选题点柴会群的这一发现,并非偶然,他将案件已有的信息梳理过之后,还对案件当事人的周围人物进行了大量的走访,再将其整合梳理之后,才得到《冰柜藏尸背后的谜团》一稿,这一切都与他的工作积累、新闻敏锐度已经不厌其烦地拜访和实践是离不开的。
很多时候,记者都会需要出现在一线,去亲自面对社会的阴暗、压抑的一面,这就需要我们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清晰准确的判断力柴静曾经在“非典”时期,七次走入一线,报道“非典”事件的进展情况;她在汶川大地震后,走进震灾现场,看到的是灾后的悲惨,传达的人性的力量。
由于性格内向的人会更关注人的内部情况,如情感、感觉和思想,因此会呈现出善于观察、倾听和理解他人的优势他们心思会更加细腻,从多方面考虑,形式比较沉稳,能够顾全大局这一点在新闻工作中也有着极大的优势3.3 责任
普利策曾经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予了每一个普通公民“瞭望者”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朋友圈、微博、b站甚至抖音等小视频平台来发表自己的心声。
但是,普通公民的力量是微弱、分散和主观的,社会的传播依旧离不开媒体“传声筒”和“把关人”的作用“瞭望者”即可以理解为一个发挥新闻舆论监督作用的人记者作为专业的传媒工作者,凭借着自己的新闻敏锐以及工作能力,及时地为人民发声,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16年前的“操场埋尸”案,在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下,正义教师邓世平终沉冤得雪,黑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和“关系网”被连根拔起;10月,大连十岁女童被杀案,在媒体和公众的关注下,《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迎来修订;长春长生疫苗造假案,媒体与公众的拷问,促进了严格疫苗监管体系的改革……
“记者的使命是奔走呼号”我认同这个观点,新闻工作者不一定能够就此改变世界,改变规则,但他能够让更多的人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和规则,从而推动社会的正常运转资深媒体人朱汉斌在文章中写道:“记者这个职业意味着一种精神、一种责任、一种担当。
虽头顶“王”冠,却终日奔波在最基层,穿梭于社会万象之间,传播党的声音,反应民生民意”由此可见,若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责任与担当是必不可少的性格并不是影响合不合适成为一名记者的主要因素,但是不同性格的人又塑造着不同风格、不同特质的记者。
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新闻的关注人的学科,其的特质要求记者必须主动、广泛地与人接触,把对方的故事挖掘出来;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去实践,学会适应各种不同的工作环境无论是什么样的记者,都必须要做到与人有效的沟通,即要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
4. 蓝色性格的分析如果性格有颜色,红色肯定会是代表着热情奔放、乐观豁达的性格外向者代表,而与之相对的蓝色,则代表着性格内向的人蓝色,一种忧郁、冷静又充满着神秘的颜色拥有着蓝色性格的人,他们不屑于繁华和喧嚣,更倾向于自我沉思与刻苦钻研。
有人说,蓝色性格的人与生俱来就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种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生活处处充满着失落与绝望,而是他们会比红色性格的人多一份沉着和冷静,更能够看清人生的浮华与空虚这样的人,往往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屑于将精力投入于无效的社交,因此常常会被认作孤僻而不合群的人。
4.1 蓝色性格的优点(1)比起在众人面前滔滔不绝,蓝色性格的人更倾向于倾听而在采访的过程中,尊重和倾听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记者只是为了完成完成任务才去采访,又或者带着情绪去采访,发问咄咄逼人、滔滔不绝,就很容易引起采访者的反感,更不能获取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而尊重和倾听,往往能拉近自己与采访对象的距离,消除采访时的尴尬局面,让采访对象像与朋友交谈一样把自己的故事和想法表达出来(2)性格比较内向的人,习惯于三思而后行,他们沉着冷静、顾全大局在在这个信息爆炸、泥沙俱下的时代,性格内向的人往往会更加需要有判断力和辨别意识,一件事情“报”与“不报”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3)有着蓝色性格的人对事物比较敏感,善于观察他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都能挖掘出深刻而有价值的新闻话题(4)蓝色性格者专注于自己手头上所做的事情这类人往往会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从而专一地投入精力地去实现它。
当然,就如上文所提到的,由于精力分配的原因,蓝色性格的人不屑于客套的唠嗑和过分的喧嚣,从人际交往的角度上看,也会存在着缺点4.2 蓝色性格的缺点(1)这类的人在相识初期会因为不善于言谈而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
并不是每一个人一见面就能进行深入的讨论,没有寒暄、简单问候的过渡,难免或让人陷入另一个层面的尴尬(2)蓝色性格的人不喜欢给别人制造麻烦,同时也不喜欢别人给自己带来麻烦,缺少有效的合作与交流(3)这样的人适应不同的环境能力差。
记者是一个需要常年跑一线的职业,工作环境往往也不固定,无论是喧嚣还是安静,甚至是恶劣的环境都有可能遇到,若不能及时地适应环境的话,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工作质量已经工作效率(4)适应工作的能力较差,需要较长的磨合期。
新闻追求时效性、真实性和客观性,新闻写作也常常会受到交稿日期、采访对象、工作环境等因素的制约,有着极强的压力这对于性格内向者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见,内向性格有着两面性当我们发现自己是一个蓝色性格的人,我们要做的并不是逼着自己去改掉内向,而是要尝试着去突破自己。
4.3 新闻工作中蓝色性格的自我突破(1)蓝色性格的人在学会倾听的同时也要善于交流,适当地学会交流的技巧记者在采访之前可以先了解并记住采访对象的一些基本信息,在交谈中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一边倾听一边理解和思考,抓住有亮点的信息,进行深度地挖掘。
(2)蓝色性格的人要学会合作与交流,适当地寻求帮助,虚心请教,提高工作效率(3)做媒体工作的一定要有丰富的学识以及一颗挖掘事物本质的好奇心,而这些知识和真相除了来自实践和阅读之外,还来自与不同领域的人之间交流。
性格内向的人除了要倾听之外,还要学会分享,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出来,一方面可以让别人更好地了解自己,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知识的巩固与分享(4)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踏出自己的舒适区文章至此,当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开始我们提到的话题“性格内向少言者是否适合成为记者”时,想必,我们心中也已有了答案。
当你开始犹豫自己是否适合成为一名记者时,你可以试着反问一下自己:“我为什么想成为一名记者?”你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去说服你自己去热爱一项职业,希望这些理由,能在你遇到困难挫折时候,能转化为支撑你坚持下去的不竭动力。
无论是哪一行业,热爱都是干好工作的前提,对于新闻工作而言,只有热爱这项工作,带着宣扬真善美,揭露假丑恶的情怀与态度,才能时刻坚守在一线,勇于向社会发声推荐文章,点击标题阅读头条号的25种爆文标题套路,不得不服。
2天之内,4家媒体,3大错误,都很低级封号、违法!最严网络信息审核标准今日起施行新闻联播现役女主播的成长之路战“疫”实录:最让记者泪目的那些瞬间18位影视人讲述:横店复工,但行业还在降薪和裁员中挣扎低头念稿10分钟,戴假发工作13年,央视 “名嘴”被赞专业的背后
“后悔年前辞职了”采访钟南山的女记者被骂,纸媒高管离职来得比广电更凶猛一些下个星期,我就从电视台退休了片酬过高成痼疾,逃税避税影响公平《读者》涨至9元每册,为存活还是加速衰落离开电视台的朋友,他们在远方还好吗?
媒体人,你在焦虑什么?“中央三大台”撤并背后的大棋局中央媒体人事体制改革最新进展:人民日报三次调整离退休人员待遇大国媒体的必由之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新使命为何《如懿传》至今未播,《中邪》遭撤档 原因全在这篇广电总局最新审核规则分享中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的变迁别了,报纸-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传媒头条微信公号
丨传丨媒丨头丨条丨传媒业的参与者、观察者、发现者、报道者微信号:cmtt6636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