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行?琹(琹字为什么不吉利)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3-12-26

汉字随着人类文化活动,由少变多,不断丰富发展,是集体创造的结果。

这样也行?琹(琹字为什么不吉利)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据传汉字是轩辕皇帝的史官仓颉发明的,汉字的历史目前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的商代甲骨文,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传说归传说,实际上,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绝大多数汉字都是漫长历史时期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有趣的是其中一些汉字却是在特定情况下由历史名人根据实际需要创造出来的。

一  秦始皇造“秦”“罪”字,读音qin,zui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灭六国后统一全国,国号“秦”当时“秦”写成“琹”(现在“琹”作“琴”的繁体字)嬴政认为“琹”字不祥:天无二日,国无二王,于是想创一字来替代。

他问百官:“从古到今,谁的功绩最大?史书上可曾记载?”有人答:“自开天辟地以来,古人的是非功过,都记在《春秋》一书里”嬴政:“寡人乃千古一帝,就取‘春’、‘秋’两字各一半,合成‘秦’字作为国号,象征秦朝永固。

”众皆赞叹,称其功绩自上古以来未曾有,五帝所不及这样,“始皇帝”这个称呼和“秦”字就诞生了秦始皇还亲自改过一个“辠”字:上面“自”是象形字,本义是鼻子;下面“辛”是象形字,本义是刀“辠”本义为刀割鼻子,引申为“惩罚”、“行刑”、“罪恶”等,是“罪”的本字。

《说文》对“罪”的解释:“罪,捕鱼竹网”秦始皇发现:“皇”上面的“白”与“辠”上面的“自”相似,对皇族是不吉祥征兆,因而,秦始皇改“辠”为“罪”如今, “皋”只作“罪”的繁体字偶尔在字典、词典上露一下脸。

二  刘岩造“龑”(yǎn)字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17年,刘岩称帝,国号大越,定都番禺(今广州),改元乾亨不过后来刘岩又嫌大越这个国号一点都不响亮,于是第二年又将国号改成了大汉,史称南汉 另外他一直觉得自己这个名字太普通了,一点儿也不霸气,于乾亨八年改名刘陟,可没过多久,他又觉得这个名字也不过如此,稀松平常,恰好当时民间传言在刘陟命人新建的南宫三清殿上空出现了一条白色的龙,于是刘陟为了契合这个传言,改名为刘龚,并改乾亨九年为白龙元年。

然而,刘龚这个名字还没捂热乎了,就有一个和尚对他说:“我听说《谶书》上面记载过,灭刘氏者,龚也,陛下还是不宜叫这个名字”刘龚也烦了,他也不想成天将名字改来改去,于是他想,这些已经有的汉字都太普通了,干脆自己造一个字,这样才能让后人都记住我。

可是造什么字好呢..刘龚没事就喜欢卜卦,因此他熟读《易经》,这会儿他的脑子里突然闪过了一句话,是出自《易经》乾卦的一段爻词: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他兴奋不已,“是了是了,飞龙在天,上面一个龙,下面一个天,更好的契合了南宫三清殿上空有白龙出现的吉兆。

朕就改名叫刘龑,这回就这么定了,再也不改别的了”于是从此改名叫刘龑三  武则天造新字19个据历史记载,武则天一共造19个字,依次是:照、臣、君、月、年、日、星、载、圣、人、初、授、证、天、地、正、国等比如“人”字,武则天改为“一”下面加个“生” 字,人就是“一生”;“地”字,武则天认为不够大气,便改为“埊”字。

“国”字改的最复杂,先改为“口”中“武”字,以彰显自己的独尊地位有人说“武在口中犹如‘囚武’,不好”,于是又改为“口”中“八方”武则天所造的字,因为以繁代简,违背文字发展规律,又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被逐渐淘汰了。

只有这个“曌”字,现在各个词典都有收录,是武则天造字里流传最广的一个武则天称帝改名造“曌”字作为她的名字《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则天皇后武氏,讳曌”宋•郭忠恕《配觿》:“天后以曌代照”表示日月当空,光明正大之意。

武则天还作诗:“日月当空曌,则天长安笑一朝作皇帝,世间我最傲”

四  隋文帝杨坚造“隋”字,读音sui隋文帝杨坚,篡北周皇位前被封的是随国公,于是当他建立新王朝后按照惯例也就准备取“随”作国号,但他觉得,“随”有“辶”字底,有逃跑、不吉利、不稳定之意可临时又找不到可替代的更好的字,还要遵循惯例,这可把三公九卿给急坏了,就在这时隋文帝干脆就把“辶”字底去掉,造个新字“隋”,也能象征新王朝新气象!大臣纷纷称好,就这样,“隋”这个新国号就定了下来。

五  朱元璋改字、词1385年,明朝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东窗事发,贪污税粮及鱼盐等折米二千四百余万石,和全国秋粮实征的总数几乎持平!朱元璋大怒,处死郭桓等案犯上万人,并在财务管理上进行技术防范,把记载数字“十百千”改为“佰仟”。

注:原借用陌(百)、阡(千),在实践中演变成了佰、仟“阡陌”仍作“道路”解朱元璋不仅改字、借字,还改词“原来”一词历来写作“元来”朱元璋觉得有“元朝卷土重来”之意,改为“原来”

六  王安石造“囍”字,读音shuangxi王安石23岁赴京赶考, 路经马家镇马员外家,见大门外挂一盏走马灯门楹上贴着对联的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王安石觉得上联出句很好,称赞:“好对!”马家门丁以为王安石的意思是“很容易对”,即去禀告员外。

员外出来想见这位后生,不料王安石已离去因为王安石一时半会对不出下联,就匆匆赶往京城考场上,王安石游刃有余,锦绣文章一气呵成主考官想临场考王安石应对能力,指着厅前飞虎旗出对:“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王安石眼前一亮,即用马员外家门前上联“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来对,主考官赞叹不已。

返乡经马员外家,王安石借主考官出的对联,十分吻合贴切原来,对联是马员外为择婿而出,立即唤出女儿与王安石相见数天后,王安石与马家小姐闪婚新郎新娘拜天地时,鼓乐喧天,热闹非凡突然有差人来报,王安石金榜题名,中了进士。

一日之内双喜临门,王安石趁酒兴连写两个“喜”字贴在门上从此,囍字不胫而走,流传至今七  茶圣陆羽造“茶”字,读音cha《花经浅释》记载:我国历史文献中,唐以前代表“茶”的字有“荼”、“檟”、“茗”等字陆羽著《茶经》时,认为有统一的必要,独出心裁地将“荼”字减去一横成为“茶”字专指茶。

足见“茶”、“荼”两字,音义迥然,只是形似罢了八. 鲁迅造“猹”字,读音cha猹”出自《故乡》:“……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后来很多人好奇“猹”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并且请教过鲁迅先生。

然而鲁迅自己也说不明白他回应道:“ ‘猹’ 字是我据乡下人所说的声音,生造出来的,读如‘查’但我自己也不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动物,因为这是闰土所说,别人不知其详现在想起来,也许是獾吧”九  夏衍造“搞”“垮”两字,读音gao,kua

1930-1941年夏衍在桂林主持《救亡日报》,深感一些口语无字可用,于是根据实际需要造了“搞”“垮”两字这两个字在《康熙字典》里也查不到胡逾之曾问夏衍,这两个字是不是他创造的?夏衍作了肯定答复,是根据需要在报上试用的。

后来,这两个字成为出现频繁的常用字,收入字典十  齐白石造“烤”字,读音kao据邓拓《燕山夜话》记载,上世纪30年代初,北京宣武门一家闻名遐迩的“清真烤肉宛”,招牌是齐白石所题齐白石题写时,查几部辞书,未有确切的字。

后来白石想,烤肉要用火,那就火字旁加上“考”字,取其音义于是齐白石挥毫题写“清真烤肉宛”五字,并在和署名之间夹注一行小字云:“诸书无烤字,应人所请,自我作古”因“烤”字造得有理,被广泛使用,尔后各种字典都收录 “烤”字。

十一  刘半农造“她”“它”字,读音ta刘半农写诗歌,采民歌,还精心研究语言学鲁迅回忆刘半农时说:“他活泼、勇敢,打了几个大仗譬如吧,‘她’和‘它’字的创造,就都是的”中国文言中,第三人称代词多用“伊”或“他”字,但其中没有男女区分。

“五四”运动前,“他”字兼称男性、女性以及一切事物在此前后一段时间,“伊”字被用来专指女性第三人称1918年,刘半农在《新青年》第五卷第二号首次发表《她字的研究》,提出“她”字专作女性第三人称代词,并最终为人们认可并广泛使用。

连刘半农只在文章中提及而未来得及深入解说的“它”字,现在也成为人称之外的其它物名的确定代词而被广泛运用十二  毛泽东借用“彝”字,读音yi彝族,原称“夷族”,其名源于汉史记载中的“西南夷”(西南少数民族的统称)。

根据彝文典籍《彝族源流》、《西南彝志》等历史巨著记载,自称为尼(ꆀ),古代汉语“尼”发音为夷,故汉文记载多称“夷族”1956年,在破除旧社会的民族歧视称期间,彝族代表张冲进京会见毛主席,毛主席了解情况和听取意见后给出建议,由于“夷族”之称带有贬义(蛮夷),便将“夷”改为“彝”,意为房子(彑)下面有“米”有“丝”、有吃有穿,象征兴旺发达,故把“夷族”改为“彝族”。

十三  物理学家胡刚复造“熵”字,读音shang熵Entropy是物理学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1923年,物理学家胡刚复造此字,造字方法是会意和形声,他根据Entropy为热量与温度之商,而且这个概念与火有关,就在商上另加火旁,构成一个新字。

字名:熵 拼音:shang  字解:1.物理学上指热能除以温度所得的商,标志热量转化为功的程度2.科学技术上用来描述、表征系统不确定程度的函数亦被社会科学用以借喻人类社会某些状态的程度3.传播学中表示一种情境的不确定性和无组织性。

十四  蔡方荫造“砼”字,读音“tóng”“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用的词,但笔划太多,写起来费力又费时1953年著名结构学家蔡方荫教授就干脆提出,因为“混凝土”做笔记的时候写起来太麻烦,建议用“人工石”代替“混凝土”来节省学生记笔记的时间。

再后来他干脆就用“砼”字代替“混凝土”,很快便在工程技术人员、大专院校学生中得到推广1955年,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名词室,在审定颁布的《结构工程名词》一书中,明确推荐“砼”与“混凝土”一词并用从此,“砼”被广泛采用于各类土木工程的书刊中。

十五  现代人造囧字,读音 jiong其实“囧”是一个古汉字,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光明唐代诗人韩愈在《怀秋诗十一首》中用过这个字,“虫鸣室幽幽,月吐窗囧囧”,“囧囧”在这里通“炯炯”,窗户明亮。

“囧”,形状就像一张沮丧的人脸,被现代人赋予了其他内涵,成了网络流行词 另外,“囧”字发音与“窘”一致,它成为表达沮丧时绝好的代用词

十六  化学元素元素中文名元素周期表里有一百多种元素,除了金、银、铜、铁、铂、锡、硫、碳、硼、汞、铅几个字是古已有之以外,基本上都是后来造的造字方法有音译也有意译音译读音部分几乎全部是大约根据欧洲和北美洲现代或中古化学家或地方的名称(参见化学元素名称词源列表)的第一个音节,例如:。

Er(Erbium)=金+耳→铒Nd(Neodymium,)=金+女→钕Eu(Europium)=金+有→铕K(Kalium)=金+甲→钾Na(Natrium)=金+内→钠Sb(Stibium)=金+弟→锑(用第一音节的一部分)

I(Iodine)=石+典→碘(用最后音节)Ar(Argon)=气+亚→氩(用第一音节的一部分)意译少数部分元素中文名字是描述特色:溴:味道臭氯:颜色绿氢:重量轻氮:“淡”取冲淡空气之意氧:“养”取支持生命之意

参见元素的中文命名法十七  计量用汉字 比如“浬”、“哩”、“㖊、浔”、“呎”、“吋”、“瓩”都一度广为使用,我们现在也都能认得,不过1977年的时候国家颁布通知,把绝大部分此类汉字都淘汰了其实,汉字随着人类文化活动,由少变多,不断丰富发展,是集体创造的结果。

大多数汉字的创造并没有明确记载,一般先有口语,后有文字,用的人多了,就流传下去,不用或少用的字“退化”淘汰大多数汉字何时由何人创造,就难以查清了

作者简介

谢险峰,微胖,木讷,为人仗义。喜欢读书、写作、跑步、书法、摄影、音乐、交友等等等等。天命之年,一事无成,野心勃勃,痴心妄想——无限风光在险峰!END▼往期读书会回顾▼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主  编 | 风  行责任编辑丨  素 笺后台编辑 |   春风十里  微 微主编微信:google19820728投稿邮箱:sgjltougao@sina.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