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君不密则失臣(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其身,己身不密则成其害)
《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翻译成白话意思大概是:做君主的如果随便说话,没有保密意识,就会失
《易》曰:“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翻译成白话意思大概是:做君主的如果随便说话,没有保密意识,就会失去好大臣(良臣),做臣子的做过没有保密意识,因泄露机密,会掉脑袋的,进行中的事情如果不密就会办不成功。
所以君子很谨慎,不轻易说话古今中外因为泄密而造成的事故不胜枚举,最能诠释这一段话的还是唐高宗时候的废后事件 上官仪(608年-665年),字游韶,陕州陕县(今河南陕县)人,唐朝宰相、诗人进士及第后历任弘文馆直学士、秘书郎、起居郎、秘书少监、太子中舍人。
他是初唐著名御用文人,常为皇帝起草诏书,并开创“绮错婉媚”的上官体诗风《全唐诗》称上官仪的诗,承袭梁陈余绪,沿续江左风格而且上官仪参与修撰了《晋书》,一般修史都得是博学鸿儒的大家,可见他的文学水平唐高宗李治继位后,二话没说,立迁秘书少监,相当于中央政府的副秘书长。
龙朔二年,更拜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相当于国家副总理一级如果正常走下去,他会致仕,享受离休高干待遇,作一名唐朝诗歌协会的名誉会长,或者,作一名唐朝诗朗诵之友会的终身理事,策马洛水,漫步长堤,或吟诗,或长啸,那该是多么安逸的后半辈子呀!然而,他的人生悲剧出现了,真真正正的“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的典范啊。
意思就是皇后武则天总揽国家大权,唐高宗常被武则天压制,说话不怎么管用,对她已有不满宦官王伏胜又告发武则天大搞封建迷信活动,想害死皇帝于是唐高宗很生气,便密召上官仪商议上官说得干脆利落,那就把这个婆娘休了。
高宗正在火头上,拍着御案说,朕也是这个意思爱卿啊,你就起草这纸休书,送她回山西文水去 武则天是何许人,能不布眼线于这个窝囊废的身边么?李治与上官还未密谋完,小报告早打过去了“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
诏书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我们这位大唐王朝第一御用文人,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这个怕老婆的家伙,尚未交锋,先竖白旗尤其卑鄙可耻,出卖部属。
这个废物皇帝背过脸去,厚颜无耻地嫁祸于人,就是这个上官教唆我,我才……我才……出此下策的呀! 武则天能放过这个背后给她下刀子的上官仪吗?同年十二月(665年1月),武则天指使亲信许敬宗,诬陷上官仪、王伏胜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叛逆。
上官仪曾在李忠的陈王府担任谘议参军,与王伏胜一同事奉过李忠,因此遭到诬陷不久,上官仪下狱,与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抄没李忠也被赐死于贬所从此,唐高宗大权旁落,朝政完全由武则天掌控 国家有机密,个人有隐私,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只有带头严格司法,才有资格监督别人,每一名检察干警都应该意识到提高保密意识的重要性。
提高自身保密意识,防止在无意之间走漏国家秘密,从思想上提高认识,要认识到加强保密工作不仅是个人工作的问题,更事关到一个国家的荣辱与兴衰,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被不明用心的人探取到相关秘密,而发生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的事情。
作为一名检察干警只有遵守组织纪律,严守工作秘密,才能不失其身,2013年高检院通报的12起检察人员严重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中因为泄密而触犯法律受到处理的例子就是我们的警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