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疯狂了拜尔海姆(拜尔海姆中部)
法国新任总统马克隆在阿尔萨斯念书时,估计没少吃喝玩乐……
当我的一位画家朋友听说我和我丈夫豪伊(Howie)要去法国阿尔萨斯大区旅游时,他难掩兴奋地说:“你们一定要去科尔马市看看伊森海姆祭坛画!那会改变你的人生!”鉴于我这位朋友平时基本不适用任何夸张的修辞手法,所以我们决定在到访阿尔萨斯的时候一定要去那儿看看。
阿尔萨斯位于法国的东北部,是位于法德瑞三国交界处的一个大区这里不仅是一部三国文化交融的浓缩史,更充满了接触的艺术及建筑作品除此之外,这里的美食也举世闻名——葡萄酒、奶酪还有独特的酸菜马铃薯猪肉,对于老餮们来说都是致命诱惑。
我很早之前就听说过阿尔萨斯这个地方早在 19 世纪,我丈夫豪伊的祖父就是从这里移民到纽约的在上学的时候,我学到法国和德国一直在为这个地区而打得不可开交两国每次战争结束后,都会迫使当地人改变自己效忠的领主、自己的国籍、甚至所说的语言。
但我从来没有去过阿尔萨斯,直到我的朋友温迪(Wendy)建议我们一起去那儿过个长周末(其实是为了庆祝她的生日)不过这对我来说是段梦幻般的旅行如果你的朋友邀请你做上她的私人飞机,和其他特别有趣的新朋友一起去欧洲玩一圈,你干嘛要拒绝呢?。
初到斯特拉斯堡我们的飞机降落在了阿尔萨斯大区的首府斯特拉斯堡,而这里距离我画家朋友推荐的祭坛画只有不到一小时的车程。不过我们当天还是先去了当地最著名的斯特拉斯堡大教堂。
这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用红砂岩建成的哥特式教堂教堂外立面有着精美的花格窗户、先知肖像和石像鬼雕塑这间壮观的教堂从 12 世纪一直建到 15 世纪才彻底完工走进教堂内部,能看到精巧的彩色玻璃、庄严的讲道坛和巨大的管风琴。
最叹为观止的要数那座著名的天文钟,上面精确的显示了太阳和月亮的位置在每天中午十二点半时,这座钟会鸣鸡三声,随后耶稣与他的使徒的人像会出现在钟面上,并列队行进
在参观完大教堂后,我们顺便到访了一下阿尔萨斯博物馆这是一间民俗艺术博物馆,主要展现了这个大区的历史和手工艺杰作从戏服到玩具,从木工工具到炼金炉,从农舍展厅到模拟药房……每位到访这里的游客都能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再多了解一点关于阿尔萨斯的知识。
随后我们来到了一家名为 Brasserie Les Haras 的餐厅就餐这间餐厅位于一座建于 18 世纪的建筑之内走进餐厅首先让我惊奇的是其超现代的装饰风格,接下来便是其充满惊喜的菜单这里的菜单每周一换,。
轮到我们到访时,便是南瓜和鹅肝挞、栗子绿苹果石榴籽和梨肉沙拉,还有烤扇贝和玉米蛋糕。
当然,斯特拉斯堡并不只有这一家餐厅让我们享受到了味蕾上的快感,就在当晚下榻的酒店的餐吧中,我们又吃到了当地产的鹅肝酱、一流的酸菜和有如当地农夫现烤的各式香肠和肉品。
我难以确定,到底是阿尔萨斯的美食还是它璀璨的艺术,让我拥有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旅程。三国交界处的美术馆集群
阿尔萨斯地区有着众多的美术馆和画廊,不过其中最优雅的可能要数拜尔勒基金会博物馆(Fondation Beyeler museum)这座博物馆在瑞士境内的巴塞尔博物馆由艺术商恩斯特·拜尔勒(Ernst Beyeler)创办,并由著名的意大利设计师伦佐·皮亚诺(Renzo Piano)设计。
博物馆狭长的外墙由从南美巴塔哥尼亚运来的斑岩构成,而墙上巧妙开凿的巨型窗户又似乎在和设计独特的花园进行着互动。
当我们参观这座博物馆时,里面正在展出未来主义画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和弗拉基米尔·塔特林,以及受他们影响的艺术家的作品这些艺术杰作在博物馆中与室外的植物遥相辉映,那些巨大的窗户营造了一种半隔离的效果——它们彼此互补,又不至于到“争奇斗艳”的地步。
和拜尔勒基金会博物馆同样有趣的是 Schaulager 现代美术馆这座美术馆也位于巴塞尔,但与拜尔勒基金会博物馆不同,这座美术馆看起来像一座要塞,由瑞士著名的赫尔佐格和德·穆龙(Herzog & de Meuron)建筑事务所设计。
博物馆将仓库和展览空间相结合在一层的展览空间中,曾经展出过安迪·沃霍尔,马克思·恩斯特和伊丽莎白·佩顿等艺术家的绘画作品
顺着几乎裸露无包裹的楼梯来到二层的仓库空间,便能看到一些美术馆中的常设藏品有的房间里会播放艺术家比尔·维奥拉和史蒂夫·麦昆的影像艺术作品,另一个房间里则摆着我个人最爱的一些泥塑小人瑞士艺术家 Peter Fischli 和 David Weiss 创作了这些造像滑稽的小人,他们近年来还被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邀请办展。
而我们当日的艺术之旅并未就此结束,而是从巴塞尔北上,来到了位于德国边境的莱茵河畔魏尔市(Weil am Rhein),这里也是 Vitra 之家(VitraHaus)和 Vitra 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的所在地
。Vitra 之家和 Vitra 设计博物馆主要做一些临时性的展览,不过 Vitra 与一众设计师如乔治·尼尔森及雷·伊姆斯等人合作的家具,也常年在此展出。
在莱茵河畔魏尔市,我们还看到了弗兰克·盖里、赫尔佐格和德·穆龙、扎哈·哈迪德、伦佐·皮亚诺以及妹岛和世和西泽立卫等建筑名家的手笔但对我来说,最迷人的还是建筑设计师让·普鲁威(Jean Prouvé)于 1953 年设计的一座休息站。
这些建筑中最让人望而却步的是设计师 Carsten Hölller 设计的 Vitra 旋滑塔(Vitra Slide Tower)当你爬上塔顶后,刺激的部分就来了拿一块垫在身子下以防摩擦烧伤的保护毯,然后无畏地滑下旋转管道吧!。
我敢说从这个长得像开瓶器一样的巨型金属滑梯上滑下来一定很爽——我没敢滑,只敢坐在旁边的长椅上远观,不过我朋友们滑下来时的笑容就足以说明一切了。改变人生的祭坛画
在 3 天长周末的最后一天,我们从欣赏当代艺术转向了寻觅历史遗迹我们看到了建于 15 世纪的城堡,也参观了享有盛誉的酒庄,但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伊森海姆祭坛画我那位画家朋友没骗我,这组祭坛画真的值得专门前来一看。
16 世纪早期,德国画家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绘制了这幅祭坛画画中的耶稣枯槁如蜡、备受煎熬他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双臂和手腕,令其手指像蜘蛛脚一样蜷曲着他的身上还有淤青,他头上的荆棘冠是那么尖锐这幅祭坛画不仅仅是一副油画作品,它更像本厚重的古书一样包裹着祭坛,与祭坛一同构成了一件杰出的家具。
除了一些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日,这幅祭坛画都是关起来的游客们只能看到中间耶稣受难图,而圣安东尼和圣塞巴斯汀的肖像则环绕两侧当祭坛画被打开时,观众们可以看到两翼上所绘的天使报喜图、圣母子图和耶稣复活图当祭坛画的第二层被展开后,观众们还能看到沙漠中的圣保罗和圣安东尼,以及面对诱惑并被恶魔包围的圣安东尼。
这幅祭坛画最初是为了医院中的病人们创作的,通过展示圣人们所受的苦难,来告诉病人“不要放弃希望,你们并不孤单”当时很多人患有一种名为“圣安东尼的火焰”的疾病这种疾病因误食变质谷物中含有的麦角碱而起,症状是皮肤溃烂和出现幻觉。
谁知道这些祭坛画到底起没起作用呢?即便格吕内瓦尔德所绘的魔鬼,真的帮助了那些病人,他的功劳也不会比现在的童书插图作者伟大太多但说到底,这件作品还是有着改变你人生的力量它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历史的见证它告诉我:。
在人类社会的某一个时期,艺术作品就像小小的神迹般,能够给予人民慰藉这一点对于那些热爱艺术或正在创作艺术的人来说(比如我那位画家朋友),确实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不过即使没有深沉地邂逅格吕内瓦尔德的祭坛画,我们在阿尔萨斯的时光也堪称完美。
谁不会爱上一个美食、美酒、美术创作都占齐了的地方呢?
《NYT Travel 新视线》源于《纽约时报》,是《纽约时报》在全球范围内首本独立发行的旅行杂志《NYT Travel 新视线》邀请全世界最专业的记者和行业专家,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目的地,呈现最独到的旅行指南和行业观察。
关注微信公众号:nyttravel,获取更多优质旅行建议。
未经【NYTtravel新视线】授权,任何单位、媒体、网站及个人均不得转载、摘编或者采取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内容;已获得授权的内容,应当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违反上述声明对我方合法权益造成侵害的,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转载请联系邮箱:copyright@huashengmedia.cn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