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出炉我的书架(我的书架最近阅读)
近来换了住处,也给自己这些年买的书换了书架。好在有车,也好在依然是同城的落脚点,倒不像前几年那般费劲安排邮寄,觉得倥偬落魄。只是将书籍整理上新书
近来换了住处,也给自己这些年买的书换了书架好在有车,也好在依然是同城的落脚点,倒不像前几年那般费劲安排邮寄,觉得倥偬落魄只是将书籍整理上新书架时,看到那些未开封页的书,难免会有些愧疚好似意味着我又虚度了几年。
以前看到过一段有些讽刺的话大概说一个人在图书馆里,面对着许多书籍,什么也不必做,只是坐在那里,就觉得自己已经吸取了知识时间太久,已经记不起是哪个大家说的了何曾想过,这个讽刺竟然很适用于曾经买书时的我上一次买的书还没看完,就趁着活动又兴致勃勃地加购了一批书。
拿到书的那一刻,就好像已经得到了满足,看书就成以后该做的事了最近的一次买书,是在2021年那时决定,身边的书没看完,断不能再加新书虽然是借口,但是这两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情路受挫,至亲相继离开人世所以到现在,我没再买过一本书。
处在人生的半路,已经没有多少勇气去回看来路一个人生活,朝前路望去,满眼只有一个终点以后估计也不会有新人闯入我的生活,想必能挤出很多的空闲余生该如何安排,是个必须谨慎对待的问题工作之外,我没有多少社交,平时也只是宅在屋子里。
看新闻,刷视频,怼网友等,基本就是最近的状态我大概还是不甘如此浑浑噩噩下去,也为母亲晚年能够安定下来,且为自己往后生存计,宜尽早改变现今的状态,为未来规划出一个草案其实留给我的时间并没有多少接下来的几年,或许是我在上海的最后一段岁月。
故乡的田地已经荒芜,老家的房子经风雨损坏也来不及修缮一个人独来独往惯了,未曾遇到过高人指点我只能依靠自己这并不聪明的头脑寻找一条路种田和读书,加上这几年打工攒下的积蓄,大概能解决自己的温饱和精神所需如果能够依靠文字给生活增加一些助益,从他人的思想里获取新的感悟,那也将是我的希冀和慰藉。
所以,现在开始认真对待读书,也是为以后的生存状态铺好基石孩童时期,因为贪玩毁了父亲为数不多的存书父亲虽然是个农民,但也曾告诫我读书人应该尊重书籍虽然谨记父亲教诲,但这世上书籍浩如烟海,往年我从中选的微末,也并不是都值得反复咀嚼的。
后面两三年,在读完书架上书籍的同时,也会对他们做一些取舍
《老师推荐的200首诗歌》
这本《老师推荐的200首诗歌》是我身边最老的书之一了07年高三时在新华书店买的高中痴迷现代诗歌,偶尔也东施效颦去山西上大学,毕业后换了几个城市,一直带在身边虽然很少翻阅,但是也不忍丢弃如今反而更爱古诗词,好在里面也收录了不少。
向来学生和学生家长比较容易忽悠所以这本读书受众指向性明确的书,也并没有多好
这本《瓦尔登湖》也是那时一同购买的。还是因为喜欢现代诗,且听说海子生前的背包里有这本书。到现在还没看完,里面写了什么也记不清了。归因于曾经我总是不能静下来去想象一种隐居的生活状态。
荣格的自传是大学时在网上买的信息时代,总是能频繁看到大学生值得阅读的书单这本书并不在那些书单中也许我当时搜的是《梦的解析》,而这本书出现在相似栏中当我获悉这个人被弗洛伊德先当作衣钵传人后视为逆子时,可能引起了我隐藏的叛逆属性,所以我先买了这本书。
但大学时并没有翻开过书页16年时我终于贪便宜买了《梦的解析》,初看了一番,又激起我再度翻阅《荣格自传》的兴趣那年来了上海,稍微认真地读了一遍后,感叹读得太迟从南怀瑾和叔本华的文章里出来,这本书仿佛让我窥到了一个可以代替宗教的信仰。
神秘和奇妙的潜意识,是另一个值得探索的宇宙最后一本放在此篇稍加描述的书是勒庞的《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这本书也出现在很多推荐书单中这本书也被我作为今后书评的起点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很薄我并不是因推荐书单才入的这本书。
早在十年前,刚毕业的我同时也是八零后的我,有些愤青的特性一大帮人因网易评论聚到了一个QQ群中,每天有事没事谈论时事群里不乏一些极端激愤的人,整日把当时流行的普世价值挂在嘴边某天群里来了一个中年大叔从他的言论中看出此人竟然倾向于执政方,不免有几人出来和他激烈对战。
他说服不了几人,几人也没吵赢过他大叔最后在群里推荐一本勒庞的《乌合之众》(当时他说的是庞勒),然后就此退群我看此人冷静发言,所说也有理有据,便私下加他好友他炒股赚了些钱(当时向我推了一个英年早逝的炒股大神的博客),又是一家建筑事务所的股东,估计对我这种愣头青没多大兴趣,我们没聊几次。
书架里已经看完且近期还会再读的书有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思考,快与慢》只读了一半(接着在读乌合之众)我比较推荐一些小孩子的家长看下《自卑与超越》还有一些书如《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我们内心的冲突》和逻辑学被列入近期书单中。
等我看完如上书籍并有一定的消化吸收,准备再着手心理学的那些教科书期间也会浏览《史记》和《资治通鉴》,还有几本小说和散文集,就当做消遣读物和古文修养此后的重心大概还是在哲学和心理学上读书,大概也只是在前人开垦过的土壤上,翻看他们留下的纹理。
能够拾到一些前人遗留的果实,也是幸运但企图凭此就开拓出一片新的田地,属实痴心妄想不过人活在世上,总要有些妄想支撑把它作为信仰的衍生品,也未尝就是愚人之行此番心思,愿天可怜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