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满满嫡孙是什么意思啊(嫡孙承重是什么意思)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19

无意中看到两方清人墓志,志主柴贵理、柴集凤是父子关系,是太平县之北连里连村人,他们都曾先后聘娶多位妻子,并与多位妻子合葬。

干货满满嫡孙是什么意思啊(嫡孙承重是什么意思)

 

#首发创作赛#无意中看到两方清人墓志,志主柴贵理、柴集凤是父子关系,是太平县(今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境内)之北连里连村人,他们都曾先后聘娶多位妻子,并与多位妻子合葬我比较诧异他们家死老婆的几率,所以记录一下。

发现翻墓志翻多了,看到志主三娶、四娶都不觉得有啥了,不是五娶、七娶什么的,都不觉得稀奇从古代男性多娶的现象,可以窥探到古代女性早亡频率之高,实在是有点触目惊心言归正传,第一位志主柴贵理(1734-1819),字同然,号临池,祖柴克扬;父柴本柱。

柴贵理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初十,卒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十一月初三,享年86岁他一共娶了三位妻子:①元配李氏(1734-1787),是南贾庄李有用的孙女,生于雍正十二年(1734)正月二十三,卒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正月初七,享年54岁。

②继配李氏(1738-1798),是北李庄李美观的女儿,生于乾隆三年(1738)九月十二,卒于嘉庆三年(1798)九月初八,享年61岁。③再继配未亡人刘氏,是曲李庄刘訚的大姐。

根据柴集凤的年龄、以及明清人的婚龄(16岁至20岁)推测可知,柴贵理大概是在乾隆十六七年(1751-1752),17、8岁时迎娶同龄的李氏,19岁生长子柴集凤第一段婚姻大概有35年,54岁柴贵理丧妻,为亡妻服丧一年后,柴贵理又娶比他小4岁的第二任妻子李氏。

按乾隆五十三年(1788)成婚,李氏也有51岁了,所以,她应该是个寡妇第二段婚姻大概10年,61岁的李氏去世,已经65岁的柴贵理再次丧妻,再服丧一年,大概在嘉庆四年(1799)又再娶年龄不详的刘氏为继妻,刘氏很可能也不是初婚。

第三段婚姻持续20年,到86岁的柴贵理去世,刘氏成为未亡人拥有三段婚姻的柴贵理,有两个儿子一个闺女,都是元配李氏所生,长子柴集凤(谱名柴洺),即另一方墓志志主次子柴栖凤(谱名柴江),出嗣(过继)给堂伯柴贵琇为子。

女儿嫁给本庄刘起晖的儿子刘登云

第二位志主柴集凤(1753-1810),字朝阳,号瑞峰生于乾隆十八年(1753)二月二十一,卒于嘉庆十五年(1810)十一月十二,享年58岁他比他爹少活了28年,却比他爹多娶两位妻子,先后娶妻五次①元配李氏(1752-1771),北西贾庄李琮之女,生于乾隆十七年(1752)正月十一,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二月初九,享年20岁。

②继配李氏(1757-1781),北西贾庄李天锡之女,生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五月十三,卒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正月二十六,享年25岁③再继配张氏(1765-1789),东张庄张显仁之女,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三月十九,卒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五月二十八,享年25岁。

④再继配刘氏(1767-1794),本庄刘禹赋之女,生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十月十五,卒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七月初四,享年28岁。⑤再继配未亡人牛氏,东牛庄牛资玉之女。

柴集凤娶了五任妻子,有两个儿子(从家谱看第三子柴树勋过继给弟弟柴栖凤了),嫡长子柴树德,由继配李氏所出嫡次子柴树荣,是第五任妻子牛氏所出柴集凤比元配李氏小1岁,可能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左右结婚,婚后不足一年,还没有生育的李氏就去世,或许是死于难产?。

丧妻的柴集凤才19岁,又娶比他小4岁的继妻李氏,即便他20岁再婚,小李氏也才16岁,肯定是初婚第二段婚姻持续9年,小李氏去世,年仅25岁,再次丧妻的柴集凤也才29岁又迎娶比他小12岁的张氏,大概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左右成婚,张氏18岁,大概率是初婚。

这段婚姻维持了7年,张氏也在25岁时去世

第三次丧妻的柴集凤已经37岁,继续迎娶比他小14岁的第四任妻子刘氏,大概在乾隆五十五年(1790)结婚,刘氏23岁,不确定是否初婚,或许是位年轻的孀妇,也或许是位剩女这次婚龄只持续5年,28岁的刘氏也去世,已经42岁的柴集凤叕一次成为鳏夫。

接着在乾隆六十年(1795)娶第五任妻子牛氏牛氏年龄不详,是否初婚不详,但从她为柴集凤生育嫡次子柴树荣看,(出继的老三柴树勋可能也是她生的),她的婚龄也不会太大,最少还在生育期这段婚龄持续15年,是柴集凤五次婚姻中时间最长的。

柴集凤去世时58岁,他时年76岁的老父亲柴贵理还健在,才进入第三段婚姻几年。柴贵理在亡故后与元配李氏、继配李氏合葬。而柴集凤则与元配李氏、继配李氏、张氏、刘氏四位妻子合葬。

这爷俩都拥有多次婚姻,就很让人惊奇了,但柴贵理过继出去的儿子柴栖凤,也先后娶了四任妻子,分别是①元配荀董庄贾世法之女、②继配东张庄郭体圣之女、③再继南贾庄鲁致体之女、④又继大柴庄刘宏之女还有柴集凤的长子柴树德,在柴贵理去世之际,也已经两娶,①元配小张庄张鹏飞之女,②继配南贾庄郭钟岳之女。

他的一个儿子柴钦一个闺女,都是元配张氏所生,但家谱上则记载柴钦是柴树荣之子,出继给柴树德的话说这两房墓志看得寡闻的猴格是目瞪口呆,忍不住想怀疑这家风水是不是不利女主人,这丧妻频率未免太高了吧?当然,古代的医疗水平也的确太落后了。

从柴氏父子的志文内容可知,柴贵理是经商起家,他是一个“识见宏远、计画精详”的人,所以“懋迁之业日增月盛,倍蓗于前”,成为富翁他本人再娶都是孀妇,但到他儿子柴集凤,几次再娶都多为好人家的初婚闺女,可见家庭对婚姻的加持。

女方家庭根本不介意男方是否婚配、有子女,只要觉得男方是好女婿,就把未婚闺女嫁过去,至于这个“好”如何判断,并不由嫁女判断,而是由嫁女的家庭判断嫁,女孩嫁过去能否和前妻子女相处好,那就不是娘家考虑的事了,只要和男方家成为姻亲就行,即便是现代社会也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墓志不仅能补充史料的不足,还能看到不少古代礼法知识,比如柴氏父子的墓志,虽然于历史大事无干,但也能让人从志文中了解丧葬礼俗像柴贵理的志文,署名牵头的居然是嫡长孙柴树德,志文书写“承重孙柴树德”,他弟弟柴树荣和儿子柴钦在他后面。

柴树德的叔叔柴栖凤父子,则被书写为“降服子柴栖凤”、“降服孙柴树屏”,排在长房嫡孙的后边,为什么会孙子在前、儿子在后这样排呢?降服子、降服孙又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柴贵理的长子柴集凤早亡,身为嫡长孙的柴树德要顶上父亲的一角,是为“承重孙”。

按明清服制,当孙子的原本只为祖父母服一年丧,但他身为承重孙,要顶起亡父的责任,则要为祖父服三年斩衰,所以在志文牵头而柴贵理的二儿子柴栖凤,按服制应该为父母服三年之丧,“子为父母斩衰三年”因为他被过继出去,为本生父服丧则由三年降为一年,“为人后者为其本生父母齐衰不杖期”,所以称为降服子。

孙子原本应该为祖父母服期年(一年)的,因为父亲被出继就也跟着降服一等,就只为本生祖父服齐衰五个月,“既为人后,则于本生亲属服,皆降一等”再看柴集凤的志文署名,就没有那么复杂,只署名“孤哀子柴树德树荣”,古代父丧的称为“孤子”,母丧称为“哀子”,父母俱丧,才可以称为“孤哀子”。

所以,孤哀子就是父母双亡的男性的自称就是这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参考资料:《皇清太学生乡饮介宾同然柴公暨元配李孺人继配李孺人合葬墓志铭》《皇清太学生瑞峰柴公暨德配李孺人继配李孺人张孺人刘孺人合葬墓志铭》透过表象寻找历史真相,以史为论,诉说个人见解,谢绝脱离人文环境的过度解读和阴谋论。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