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早知道越好理想国 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3000字)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3-29

古典时代的新浪潮——《理想国》第五卷(上)读后感文/郭少言 在《理想国》第五卷中,苏格拉底掀起了三个浪头,所

越早知道越好理想国 读后感(理想国读后感3000字)

 

古典时代的新浪潮——《理想国》第五卷(上)读后感文/郭少言在《理想国》第五卷中,苏格拉底掀起了三个浪头,所谓“浪头”一定是对当下现状的颠覆,一种全新的见解,当准备打破人们的惯常思维时,更加需要说服力苏格拉底在此呈现的立法见解,放在今天也足够惊世骇俗。

首先,他提到了给男女同样的工作权,因为干同样的工作,也需要同等的教育虽然这种男女平权仅在城邦中的护卫者阶层实施,但我们争取到这样的平权都是二十世纪以后的事了,可见男女平权的历程有多么艰巨和漫长苏格拉底的教育是音乐与体操及军事的教育。

在男女共同接受教育时,面临女人象男人一样裸体锻炼的问题做为文明的希腊人,男人裸体训练、参加奥运会已经不成问题,当然,这种另类的裸体行为也经历了一个被接受的过程,因为希腊人并不是生来具有如此审美观,如苏格拉底所说:“希腊人在不太久以前,还象现在大多数野蛮人那样,认为男子给人家看到裸体也是可羞可笑的呢,当最初的克里特人和后来的斯巴达人开始裸体操练时,不是也让那个时候的才子派的喜剧作家们用来开过玩笑吗?”看了这句话,我真是汗,二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也象那个时代大多数野蛮人一样,认为裸体可羞可笑吗?游泳池里到处粘着“禁止裸泳”的蓝条告示。

大卫像到中国首展时,不知是谁给他围了一条小小的遮羞布,这个精心制做的小裤衩让人突然意识到那个羞耻之处,正是最被我们惦记的其实,产生羞耻感的并不是我们的裸体,而是衣服!千万别觉得可笑,就在前两年CCTV播放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时,还给大卫腰下打了马赛克。

这就叫“欲盖弥彰”吧人类所谓的“文明”就这么可笑,苏格拉底说嘲笑裸体是“自己不智,反笑人愚”不得不佩服苏格拉底以及古希腊人超越今人的认识水平然后,苏格拉底经过论证得出:天生不同禀赋的男女应有同样的职业,这不是与之前探讨“正义”时所说的“不同禀赋者应有不同职业”自相矛盾吗?他如此开导——在字面上寻找矛盾之处,而不是辨别其不同的涵义,最容易陷入文字吵架的危险。

他解释了禀赋同异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两性间唯一的区别不过是生理上的区别,不能据此得出男女应有职业上的区别例如,男人和女人都有医疗的本领,在这个方面就有同样的禀赋,既有同样禀赋就应该给同样的职务而护卫者正是这样的职务,同样禀赋的男女可以共同担任护卫者,只是女人体质较文弱,可以承担较轻些的工作。

他们是男人中的优秀者,女人中的优秀者以上是“第一个浪头”——男护卫者与女护卫者必须担任同样的职务,这个建议不仅可行,而且有益接下来苏格拉底突然抛出“第二个浪头”,几乎一下把我掀翻!——这些女人(优秀的女护卫者)应归这些男人(优秀的男护卫者)共有,任何人不得与任何人组成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而且,儿童也为共有,父母不知子女,子女也不知父母。

非常非常的惊世骇俗!必然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否行得通;二,有没有益处苏格拉底先回答了“是否行得通,也即实行起来怎么安排”两性行为毫无秩序,杂乱无章,在幸福国家是亵渎神明的婚姻大事应庄严神圣,才能最有益因此,他建议护卫者男女集体结婚,但什么时间结婚、谁与谁交合必须由统治者安排,以利于人口控制,使城邦不至于过大或过小,更大的利益是优生,以便让最好的男人配最好的女人,优秀英勇的男人尽可能多给机会交合,以留下更多后代。

为了让护卫者心甘情愿接受这种“安排”,就得给他们用“药”,药是一种比喻,即善意的假话和欺骗,就像医生对病人对药一样,完全是为了病人好,因此这些假话和欺骗是应该被原谅的蒙在鼓里的护卫者们会以为他们的伴侣是抽签抽出来的。

出生的优质孩子被带到一个专门区域由保姆抚养,母亲可以去喂奶,但不能时间长,也不知道喂的是谁的孩子,以防止母亲与婴儿产生私人感情而那些非国家允许而出生的婴儿就惨了,这些孩子会被处理掉,不得见天日这不就是愚民吗?愚民的时候总是要对人民说这是为了你好啊。

用现代观点来看苏格拉底真是令人讨厌,在城邦建设中事事自作主张,还幻想让一个全知全能的哲学王来统治,从来没征求过人民的意见,即便是“护卫者”这种城邦中地位高贵、受人尊敬的阶层,也照糊弄不误但是,读《理想国》的时候,有一点不能忘记,这是写于二千多年前的文本,这些想法是那个时代的产物,我们用经历了启蒙思想、浪漫主义思潮洗礼过的现代人的思维来评价苏格拉底是不公平的。

在冷兵器时期纷争战乱的希腊半岛,不打仗或是打胜仗当然是最高的理想,只有身处在和平繁荣中的人民才有幸福的机会,否则,城邦陷落,自由公民沦为奴隶,哪来个体幸福可言?因此,在《理想国》中,城邦的幸福就是个体的幸福,一切个体的要求得为城邦让路,只有这样才能达成一个理想国。

也就是他让城邦的利益最大化,以便最大限度地保证个体的利益,这一思想至今都是统治之道,最少,也是统治者的说辞为了城邦人口的优化,苏格拉底在这里设计了一个优种养殖场,为城邦源源不断地供应最强有力的护卫者这个人种养殖场的想法非常诱惑,二千年来一直吸引着某些强权国家,希特勒做过这类试验培育纯种的雅利安人,这些孩子被迫与新生父母分离,在纳粹党徒家里长大,饱受心灵创作。

据说,日本也据此理论改良过人口(道听途说,姑且一听)为什么这种改良人口的试验发生在二战?更说明在战争时期,才会以极端的人口改良占据战争的优势我们用和平年代的思维永远想不通,有必要吗?这样牺牲个体价值,人口优良了能咋?。

然后,苏格拉底解释了这样做有没有益处既然这个理想国之中,人们集体结合,以所有的长辈为父母,所有的同辈为兄弟姐妹,所有的小辈为子女,因此就没有了亲疏之别,会对所有的父辈尊敬、照顾、顺从,这种认识和措词(对他人的称呼)能引起同甘共苦彼此一体的感觉。

而其它国家的护卫者因为有了家庭而有了私心,总想给妻儿多挣几个钱花,便生利益纠纷,涉讼互控,把公有的东西说成“这是我的”,把国家弄得四分五裂是的,人可以克制自己的欲望,而对所爱的亲人,私心便不容易克服老苏的识见如一根刺穿透二千年时光扎到今天的社会之伤,哪一个贪官的背后没有一个家庭在做支撑?好了,我们的护卫者已经摆脱了那些琐碎无聊事儿——为妻儿老小谋利的烦恼,他们及儿女都由公家供养,活着受公民敬重,死后享哀荣备至的葬礼,如入极乐之境,这种幸福甚至奥林匹克的胜利者也比不上。

如果护卫者内部没有了纷争,他们就不怕城邦的其他人和他们闹纠纷或互闹纠纷了不消说,正直清白的人管理他人才更有力度当普通人以天伦之乐做为奋斗的动力时,护卫者却将这种天伦之乐扩大到整个国家,正如苏格拉底在此说的,当儿女被带到战场实习的时候,会激发护卫者的战斗热情。

这样的护卫者不是最理想的国家护卫者吗?至此,苏格拉底在古典时代掀起了两个颠覆性的浪头无疑,这些新观念是当时的人们从未见识过的,而他以滴水不漏、循循善诱的说理使人们认识到新观点对改良城邦的好处,这些观念至今对我们都有启发,并被一代一代人实践过,却也从未真正地实现过,至今,它还只是一个“理想国”。

那么,是不是城邦的改良必须达到“理想国”的标杆呢?我们在改良现状时付出多少代价才是最划算的呢?且听苏格拉底在《理想国》第五卷(下)掀起“第三个浪头”的雄辩。

☁ 。。。。。。。。。。。。。。。。关注知无知活动来知无知空间坐坐"长按并识别以下二维码关注知无知订阅号"☟☟☟

关注微信订阅号扫我微信订阅号:知无知(←关注请戳)官方微博:http://weibo.com/igwise豆瓣小站:http://site.douban.com/258971/咖啡|看书|发呆|沙龙|电影|WIFI

名人|写作|辩论|思考|探讨|艺术知無知文化空间地址及电话西安市雁塔区雁塔西路世纪经典A座14楼1405室(小寨南,纬二街十字东北侧)029-85420425营业时间:下午两点至晚上十点(周一歇业)☁ 。

公交指南:百度地图搜索"知无知"定位地址,查詢最优路线地铁指南:2号线小寨站东南(C口)出站,向南行500米到纬二街十字向东(左拐)200米即世纪经典大厦驾车指南:"世纪经典大厦"楼下即可停车,繁忙时大楼东侧"钟元小区"可停车,停本楼地下停车场上楼乘电梯请认准A座.。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