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到了未知的以后歌词(未知的以后歌词含义)
倾听 |《聪明人的笨功夫》第五章——遇见未知的自己(下)
诵读者介绍
诵读者:王佳茜班级:16级城市管理二班座右铭: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给你生生不息的希望
书籍简介:《聪明人的笨功夫》是一本《天才知道》八强选手联手打造最值得期待的励志读物,将告诉你学霸们在镜头背后的故事,为你指点迷津,告诉你最有效的学习方法、最聪明的考试攻略。
遇见未知的自己
郭山 思辨小女王年龄:21岁籍贯:山东青岛星座:处女座微博:@山山要变成小果子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做过10万道考题通晓文理乐史名言:我始终相信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怪癖五:热爱体育的“女汉子”我出生那会儿,巴塞罗那奥运会刚刚结束,在那届奥运会上中国双向飞碟的女运动员张山在众多男选手中脱颖而出赢得了冠军,爸爸是个超级体育迷,我出生之后爸爸就给我单名取了一个山字,希望我能像张山一样,巾帼不让须眉。
小时候最爱看的动画片是《灌篮高手》,记得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是在小学暑假,记得当时最常干的事情就是跟爸爸展开争夺遥控器大战,爸爸一定要看CCTV-5,我就一定要看《灌篮高手》《灌篮高手》、冰汽水、雪糕陪我度过了美好的暑假。
在《灌篮高手》和爸爸的共同熏陶下,我渐渐爱上了篮球,爱上了NBA,当然这仅仅是限于观战的地步,以后的暑假都是我和爸爸一起守在电视机前看CCTV-5记得上初中之后,每周二和周五都会有一场NBA的直播,那时候中午一放学,我就会飞快地踩着自行车赶回家去,运气好的话能赶上第四节或者是偶尔才有的加时赛。
因为NBA我结识了好多球友,每次到了课间都会跟我们班男生讨论自己喜欢的球星和球队,在当时零花钱并不宽裕的时候,大家一起凑钱买篮球杂志在女生们迷恋F4、周杰伦的时候,我默默地喜欢着麦克格雷迪和纳什那时的我还怀着异想天开的少女情怀想长大之后嫁给麦迪,那时这个梦想是我学好英语最大的动力。
为此,我还特意去NBA中文官方网站上查了麦迪的婚姻状况,后来有一天在我看比赛的时候,中场时解说员说下半场比赛麦迪不会上场了,因为他的孩子快要出生了,他要去陪产,当时我一个晴天霹雳,不是未婚吗,怎么还有孩子了。
再后来我知道了在婚姻问题上,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是很大的,未婚生育在美国也不是什么大问题,麦迪的女朋友在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之后两人才结婚我人生中第一个少女梦就这样破灭了后来在超级体育迷爸爸的带领下,除了拳击之外所有的体育项目我基本都略知一二。
我爱看百米,喜欢冲刺那一秒的拼尽全力;爱看花滑,喜欢那种力与美的完美结合;爱看冰壶,享受那种在最后一秒翻盘的快感;爱看羽毛球,享受林李大战的纠结跌宕原本我是一个极其厌恶体育运动的人,渐渐地在各种体育运动的熏陶之下,我也开始享受在奔跑中释放心中的压力,在泳池里尽享夏日的凉爽。
永远不要轻易否定一件事情,除非你亲身经历过,感受过,思考过,打开你的心也许很多事物的美好就会呈现在你的眼前记得大学开学典礼上于丹老师给我们讲话,有一句话我到现在都记得:你过去所做的每一件事,经历的每一段时光塑造了现在的你。
年轻,真好,我们可以趁着年轻再多去经历一些,让我们的人生更加充实一些,让未来的自己更加美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下我们就可以遇见未知的自己那一年,我们高三在中国,每年六月让人无法躲避的一个词就是高考一场被赋予太多含义的考试,一场被很多家庭视为关乎命运的考试,短短几天的考试却几乎吸引了全社会的目光,每年六月注定要有太多的故事被书写。
我步入大学已经两年,离开那个难忘的六月也已有两年多的时光每年高考将至,网上总会出现很多关于高三关于高考的信息,不断地提醒着我们那段曾经在我们生命中留下深刻印记的时光很多时候我觉得那段记忆已经被我淡忘,可是很多时候又会因为一些生活中的细节重新被唤回我的脑海。
记得上学期选修的一门有关中国教育制度改革的公选课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纪录片《高三》,让曾经的那些时光又一次重新显现这部片子我在高二快要结束的时候就已经看过,当时班主任力图用这部片子来告诉我们,我们的高三到底应该是怎么样的,是不是真的要像片子中讲的那样“要将半条命奉献给高三”,还是要享受着痛并快乐着的生活。
片子拍摄得很真实,它引起了我们很多人内心的共鸣,我相信很多经历过高考的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曾经或清晰或模糊的身影,不管是谁,回忆起那段生活重心只围绕着高考转的日子,心里都会泛起或大或小的涟漪记得我高二第一次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内心是恐惧和忐忑,害怕即将来临的高三,害怕即将来临的高考,仿佛高三来了就会有天大的重担压在你的肩头让你无法呼吸。
我害怕高三的生活却又渴望这种生活,害怕那种充满压抑输不起的心情,又渴望自己能够抗住压力超越自我,渴望在压力结束的那天自己真的能够实现书桌上刻下的梦想当到了大二再次看的时候我又有了一种如鲠在喉的淡淡的哀伤,想着自己也曾这样一路虔诚地走来,看到未来仍然会有这样一大批孩子这样走过来,想到自己一去不再回的那些时光就无比感慨。
在《高三》的开头,班主任王锦春说过,请你们拿出半条命给高三,没有人会因为太用功太努力而不行了的,所以我不要你们的一条命,只要半条几乎所有的人都搭上了半条命,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还有家长,大家像抗敌小分队一样成立了一条统一战线。
高三那一年的时光太漫长了,很多细节我再也回忆不起来,可是还有很多东西我这辈子都不可能忘记记得当时的生活像上紧了发条的闹钟一样充实有序;记得每天中午放学铃敲响之后我和小伙伴手拉手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食堂狂奔而去,以最快的速度吃完饭就为了给自己多节省出十几分钟背书的时间;记得吃完午饭之后我会从教室搬出凳子坐在走廊的窗前一遍遍背着文综课本背到想把书扔出窗外去;我也记得在我背后父母的付出。
刚升入高三的时候我逛遍大街小巷为自己买了一本最喜爱的本子,我在本子的扉页认认真真地抄写了五月天《倔强》的歌词:我和我最后的倔强,握紧双手绝对不放,下一站是不是天堂,就算失望不能绝望本子的第二页上面贴着一篇从《读者》上剪下来的文章,是某一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文科状元林丽渊的一篇文章《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记得当时我从同桌买的《读者》上偶然看到了这篇文章,很多细节让我内心涌出无限感慨为了这篇文章我跑到书店买了一本过期的《读者》,小心翼翼地把它剪下来贴在本子上这篇文章曾经无数次地鼓励着陷在失望和沮丧中的高三的我,给处在黑暗中的我带来阳光。
每次内心缺少坚持下去的动力的时候,我都会一次次地翻看这篇文章《高三》的一条主线就是以那个女孩林佳燕的日记串联起来的,看到她的日记中那些励志的话语莫名就想起自己的本子,其实直到现在那个本子我也放在触手可及的书架上,可是现在拿出来再看与当时的心情又截然不同了。
我相信经历过高考的人曾经都会用那么一两句话激励自己,青春有梦想的时光就是这样单纯,一句话一段文字就能给你向前的无限动力看到片子中他们着魔了一样的生活和口号,我想起了我们高三早上每天必喊的口号其实我们的努力都一样,全部来自于内心的恐惧和渴望。
有人哭着挣扎着往前走了,有人放弃了逃避了,有人茫茫然不知所以因为我们恐惧于我们不能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生存下去,我们都想生存下去,看到更加广阔的天空和一路伴随我们的梦想记得高三那年冬天,每天晚上的三节晚自习我都会抽出一节课间去操场跑上八百米,我是一个极其痛恨跑步这项运动的人,却在那年冬天格外依赖以这种方式来宣泄自己内心的情感,冬天冰凉的风吹来不会觉得冷,只会觉得头脑格外清醒,心底一片清亮。
高三时班主任最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就是:高考很有可能是你们人生中经历的最后一场公正的考试,所以你们不能辜负它,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迎接它大二的时候我打过一场关于教育公平的辩论赛,四个来自不同地区的辩手都对高考达成了一个共识:对于很多二、三线城市的孩子或者农村地区的孩子来说,高考是他们接近大城市分享高等教育资源最便捷最有效的途径。
在父母看来,孩子的一只脚迈进了高等学府,家里的希望就等于实现了一半是高考,给了那些原本不享有优势教育资源的孩子们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讲,我们求学的前十二年都是在为这一场相对公平的战役做着准备。
为高考准备着的岁月可能会是很多人人生中最励志的岁月:一个坚定的目标,一段决绝的不肯回头坚毅前行的征程现在想来很多大学生甚至成年人在高考时节无比怀念那曾经让他们痛苦无比的考试,其实是在怀念那段无比充实无比坚定的时光。
我们曾经无比虔诚无比努力地换来现在的生活,但是现在的状态却无法让那段时光彰显出价值,至少对于我是这样的在重新看完《高三》之后,我把微博的签名改成:我该如何对得起你,我迷失在路上的半条命是该让自己更加充实更加努力,才能对得起曾经那段难以忘却的时光。
是高考带给了我们成长,给我们上了青春中最励志的一堂课那一年,我们高三,经历过,无怨无悔谢啦,我的老爸老妈参加助跑80后节目录制的时候有这样一道题目:参加《天才知道》节目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选项A:粉丝,选项B:友情,选项C:其他。
台上的每个选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友情的确,在我们相聚的短短一周的时间里,大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备战的日子里我们彼此扶持相互鼓励,那是任岁月也无法抹去的战友情谊但是在我心里还有另一个答案同样很重要:亲情不是因为参加节目而收获亲情而是因为节目得知了更多我常常会忽略的细节,让我更加深切地感知父母的爱意。
节目录制后离播出还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天天在学校各处奔波忙碌着,我连节目具体的播出时间都忘记了,临近周六老妈打电话来提醒我记得收看节目我才恍然意识到这件事情,在老妈心里女儿能登上荧屏是一件让她倍感骄傲的事情。
暑假回家后,每每去走访亲戚朋友,他们都忍不住夸奖我,并且告诉我节目播出前的好多天老爸就已经一一打电话提醒他们记得收看,这句话让我倍感震惊在我心里老爸一直是严父,从小到大无论我取得怎样的成绩他说的第一句话总是不要太骄傲,每当亲朋好友夸奖我时老爸总会列举那些传奇的别人家的孩子指出我跟人家的差距。
总之在我心里老爸不会因为我取得的点点成绩去夸奖我,这次他提醒每位亲友收看节目的举动从未对我提起,但是从别人口中得知的这些细节让我内心涌动暖意回家之后老爸谈起节目对我答错的题一一分析,很多连我都记不得的细节他却牢牢记在心里。
这就是我爸,一个永远会在我骄傲时提醒我,失败时帮我分析的我的好老爸节目结束以后成绩不甚理想,但是早已将名次看开的我十分淡然反而是老爸告诉我在我翻过牌子的刹那我妈差点掉下泪来,后来暑假回家后老爸跟我还老拿这个笑老妈不成熟。
在节目录制后的第二天,我在开往云南的火车上收到了老妈一条长长的短信,老妈告诉我不管怎样二公主会一直是她的宝贝、她的骄傲这就是我老妈,一直疼我爱我尊重我视我如珍宝的好老妈在别人眼中我的成长好像从来没让我爸妈费过心,其实我心里知道老爸老妈从来不曾比别人家的父母少操一份心。
从小到大我都是主意特别强的人,很多时候犟得跟头牛一样小学三年级之前我还是一个乖乖女,每天按时回家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上认真听讲,课下跟同学团结友爱三年级之后我比别人提前很多的叛逆期来到了,我开始觉得写作业对我是一种束缚,每天老师检查作业的时候我只有两个字:没写。
老师对我的变化感到十分诧异,生怕我就此堕落成班级的吊车尾,于是老妈天天被老师请去喝茶,一开始每次喝茶回来老妈总要对我进行一番悉心教导,但我却屡教不改,仍旧将老师在十一长假布置的数十页的作业前面写两页,后面写三页,然后勇敢地把中间十几页撕掉,那时候天真的我企图以这样的小把戏来逃脱老师的法眼,但是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
这样幼稚而愚蠢的做法终于把老妈惹毛了,虽然我没有享受到男女混合双打的高级待遇,但是一顿痛批还是免不了的,老妈让我认错,我却始终如革命烈士般高昂着自己的头颅不肯低头,后来老妈保证只要我的考试成绩保持优秀,我就可以拿写作业的时间来看自己喜欢的书。
老妈还是有点契约精神的,等到期末我的成绩不降反升,老妈主动请缨跟班主任报备准了我这些乖张的行为,后来我不写作业的习惯一直延续到上高中之前现在我倒觉得写写作业蛮好的,起码多写几个字多练习一下,我的字可能也不会像现在一样丑,所以小读者们小学和初中时的我是个坏孩子请勿模仿,好好写作业的孩子才是乖孩子。
我一直特别庆幸我出生在一个很民主的家庭,老爸老妈不管家里大事小事都会跟我讲,从小我们家每个存折的密码我都得帮他们记着,什么户口本房产证放哪我比他们记得都清楚“老人家”特别注意倾听我的建议,在关乎我人生的一些重要的抉择上他们也只是提供参考意见,从来不强迫我做出选择。
记得高二的时候分文理科,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文科,因为我从小到大树立的职业理想就是什么记者呀编辑呀律师呀,跟理科没有半毛钱关系我爸倒是特别期望我能穿上白大褂拿着手术刀救死扶伤,成为一个拥有仁心仁术的医者,但是我打心底里抵触这种生活,我虽然不怎么晕血,但是一看到伤口啊血液啊特别容易发软,严重时手都握不住。
这些年还是因为一直追美剧《实习医生格蕾》,这种场面看多了我才渐渐适应当然我没跟我爸说我这个弱点,在当时的我看来这个弱点是极其丢人的,一点都不能展现我一个女汉子的威武雄壮于是我选择了跟我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分析了我对于理科学习的种种无感和学习文科的种种优势,老爸很给面子没有让我替他圆他自己的梦想。
于是乎,在郭敬明纠结着砍左手和砍右手到底哪个更加疼痛的时候,我愉快地背着我的大书包扛着一个大箱子投奔到文科班的怀抱高考第一天我数学考得极不好,考完我就觉得我的人生此后会一片昏暗,晚上吃饭的时候我无比忧伤地跟我妈说,妈,你做好心理准备,我要复读。
我记得我妈当时那口饭差点没咽下去,她只跟我说成绩还没下来,你先别瞎想,好好准备下面的考试不瞎想是不可能的,考完数学我就觉得那扇朱红色的大门被我自己亲手关上了,剩下的两天我都无比忧愁地计划着我的复读生活,就这样我浑浑噩噩地结束了高考。
考完之后第二天报纸上就发布了答案,我爸我妈怕我难受连报纸都没敢买,老师一直让我自己估估分数,但我就像鸵鸟一样把头深深埋起来,我幼稚地觉得只要我不触碰那个悲惨的现实它就会离我远一点我那些天做的唯一的几件事就是:睡觉,吃饭,上厕所,躺在床上思考我到底要不要回去复读。
后来我妈实在看不下去一个花季少女因为高考失利天天像死尸一样躺着耗费大好的青春时光,就找我促膝长谈了一番她帮我分析了复读和不复读的种种利弊,诸如女生的大好时光有限,复读的风险性,一个顶尖大学能带给我什么等等,让我自己权衡利弊,谈到最后我只有一句话:我要复读。
老妈沉重地叹了口气,只对我说:你自己要考虑好值还是不值,我尊重你自己的意见我当时心里默默地想,以后我生了小孩一定像我妈尊重我一样尊重我家孩子后来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公布成绩那天我都惊呆了,数学单科成绩比我自己估计的高30多分,后来我爸帮我分析是我对自己期望太高导致一点点不顺就以为自己全线崩溃了。
最后看了看高出重本线60多分的成绩虽然上不了第一的大学上个一流的大学还是没有问题的,我顿时觉得我惨淡无光的人生出现了那么一丝丝曙光,我又不想复读了,毕竟对于这场赌博要压的赌注实在是太大了,此时我妈对我态度的转变只有两个字能够形容:无语。
报志愿的时候我的想法一直很单纯:学法学在武大、厦大、吉大纠结了好久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北师是提前批,正好还可以满足我去北京的欲望,于是毅然就把提前批这个机会利用上了,自始至终所有的志愿填报我都自己敲定了主意。
录取结果出来的时候老爸老妈也终于长舒了一口气,于是我跟炎热的武汉说一声此生无缘跟你的夏天相聚真是极好的,我未来的四年跟师大结缘开学出发的时候我执意不让爸妈去北京送我,我坚定地觉得大学我一定要自己独立地迈出第一步。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从小我就很独立,但是毕竟是第一次离家这么久又是意义重大的大学开学,老爸老妈还是希望能陪我一起去,当时幼稚的我特别渴望挣脱这种束缚,坚决不想让爸妈送我,最后爸妈拗不过我只好作罢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那天爸爸送我上车的时候眼睛里晶莹的泪光,忘不了我走上去又跑下来抱着老妈哭了好久。
从青岛到北京,四个半小时我却觉得像过了半个世纪,在车上为了不让眼泪掉下来我拼命地掐住自己的手独立的大门那时才算刚刚开启暑假的时候我跟爸妈婉转地表达过我对他们那份尊重那份倾听的谢意老爸跟我说,从小我都是一个特别有主意的孩子,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立的想法。
虽然小方向上错误不断,但是让他们放心的是,在大方向上我从来没有走错过,他们尊重我愿意倾听我的意见是因为觉得我的考虑很多都是对的,而且自己永远比别人了解自己,所以他们愿意尊重我的想法,愿意放手让我自己去做。
但是也有时候他们会觉得对我的尊重有些过度,他们至今都很后悔没有说服我让他们跟我一起前去报到,因为他们觉得上大学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时刻,他们有义务也很希望参与其中,但是却因为我的任性让他们失去了这样一个机会。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在反思爸爸的那席话,很多时候我很感谢爸妈对我的尊重,对我意见的采纳,却忘记了这种尊重是相互的;很多时候我会觉得他们的想法很古旧很保守,却忘了他们的人生阅历会使他们看问题更加周全更加长远。
周董的那句歌词“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还是很有道理的谢啦,老爸老妈,因为你们我成长得独立坚强。一路有你们陪着我,我不害怕孤单寂寞。
温馨提示:更多内容请关注下期推文。-end-
往期精彩回顾☟话题 | 哪两句歌词,连在一起唱毫无违和感国际博物馆日 | 让我们开启博物馆之旅吧!红色文化 | 红色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原师范学院 学工在线「新媒体中心 出品」来源 /
《聪明人的笨功夫》作者 / 马鸿旭 严堃 邱汐岩诵读者 / 王佳茜后期 / 符琳编辑 / 许香慧 秦雪 宋萍责编 / 杜嘉仪
喜欢请点赞!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