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仙歌 苏轼(洞仙歌苏轼)这都可以
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
夏日炎炎,蝉噪不止,何以消暑?唯有诗书话说苏东坡有一首著名的描写夏夜消暑的词《洞仙歌》,一起来回味下:洞仙歌苏轼仆七岁时,见眉州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岁自言尝随其师入蜀主孟昶宫中,一日大热,蜀主与花蕊夫人夜纳凉摩诃池上,作一词,朱具能记之。
今四十年,朱已死久矣,人无知此词者,但记其首两句,暇日寻味,岂《洞仙歌》令乎?乃为足之云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 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
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序写得比正文还长,不过很引人入胜,7岁时听过的词,四十年后还能记得两句,也印证了东坡先生的博闻强记开头两句:"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简直是神仙姐姐一样的尤物啊,也难怪东坡先生记忆深刻了,这时水殿吹来凉风阵阵,暗香袭人,真是令人陶醉,“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上帝视角,那画面太美我不敢看。
男主和女主起来携手散步,四下无人,只见银河中的星星忽明忽灭,此起彼伏。二人在这浪漫的夏夜一直呆到三更,期盼着凉爽的秋风早日到来,而时光,就在这样的夜晚不知不觉的消逝……
不仅词写得美,词背后的故事也很精彩男主孟昶是五代十国时期后蜀的末代皇帝,孟昶生在晋、汉之时,中原多事,所以能够据险一方,君臣都以奢侈为乐,甚至溺器都用七宝装饰后来当这玩意儿作为战利品送到宋太祖手中时,宋太祖叹息之余命人全部打碎。
他说,如此奢侈,不亡国才是怪事!孟昶嫌后宫妃嫔没有绝色美女,便广征蜀地美女以充后宫青城有一姓费的女子,生得风姿秀逸,且擅长吟咏,精工音律后主闻其才色,选入宫中,十分宠爱因前蜀王建之妾小徐妃,号为花蕊夫人,也就袭其名称,封费氏为花蕊夫人。
孟昶虽然荒淫,但在文化建设上,却有不小的成就,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幅春联,就是孟昶所作:“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相当的不俗传说著名的《花间集》也是孟昶令赵崇祚编纂的集中收录晚唐至五代18位词人的作品,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三位与蜀无涉外,其余15位皆活跃于后蜀。
第二年(941),孟昶诏令史馆编辑《古今韵会》五百卷,工程浩大,可惜没有流传下来广政十六年,孟昶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尽依太和旧本,历时8年才刻成又怕刻石经流传不广,就刻为木板,以便于流传。
后世用木本刻书,即是始于后主孟昶孟昶还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画院,延请蜀中著名画师50多人住院作画,如花鸟大师黄荃父子就在被邀之列孟昶在音乐上也有创造,今天流传在台湾的“南管”音乐,被外国人称之为“唐音”,其实也是孟昶命人制作的。
孟昶和和另一位亡国之君李煜,有很多相似之处不过孟昶没有太多有影响的诗词传世,这与孟昶到开封后很快被毒死有关,历史没有给他时间去创作亡国诗篇,而李煜则在开封活了几年,有充裕的创作时间孟昶被毒杀后,花蕊夫人也就归宋太祖所有了,据说赵匡胤曾召花蕊夫人进宫,令她作诗一首,花蕊夫人即口占了一首“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此诗见于《花蕊夫人宫词》,读来令人唏嘘感叹不过近代学者浦江清先生考证,宫词作者为前蜀皇帝王建之小徐妃《花蕊夫人宫词》中有“法云寺里中元节,又是官家降诞日”之句,“中元节”为农历七月十五,“官家降诞日”就是皇帝生日。
若《宫词》作者为孟昶之妃,则此官家非孟昶莫属,而孟昶的生日所有史书均记载是在十一月,只有前蜀后主王衍的生日在七月十五;另外《宫词》所咏皆前蜀宣华苑事物,因此,浦先生认为作者当为前蜀花蕊夫人所作花蕊夫人被宋太祖宠幸后,据说后来在大宋接班人问题上有不利于赵匡胤弟弟赵光义的说法,而被赵光义一箭射死,一代美人就此香消玉殒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