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濂尝与客饮(宋濂尝与客饮宋濂的品质)全程干货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03

文/格瓦拉同志明太祖朱元璋雄猜阴狠、刻薄寡恩,称帝后专门设置锦衣卫以严密监视群臣。经由李善长的荐举,“浙东四先生”被朱元璋召至南京,其中宋濂被委

宋濂尝与客饮(宋濂尝与客饮宋濂的品质)全程干货

 

文/格瓦拉同志明太祖朱元璋雄猜阴狠、刻薄寡恩,称帝后专门设置锦衣卫以严密监视群臣,一旦发现他们有任何“不轨”行为,必定会在第一时间予以逮捕、惩治(锦衣卫直属皇帝,不仅负责监视大臣,还有执法权),由此引得群臣人人自危。

朱元璋对群臣监视之严密,可从他与首席秘书宋濂的一段对话中窥见一斑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宋濂是浙江金华人,生于元朝中期,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识,有“神童”之称宋濂受业于闻人梦吉、吴莱、柳贯、黄缙等大儒,学成后正值壮年,本应选择出仕,但他考虑到时局动荡,且耻于为蒙古人效力,便拒绝元顺帝的征召,躲进浙江仙华山做道士,实则著书立说。

宋濂隐居山间多年,加上笔耕不辍,由是学问渊博、通达古今,与刘基、章溢、叶琛并称为“浙东四先生”至正二十年(1360年),经由李善长的荐举,“浙东四先生”被朱元璋召至南京,其中宋濂被委任为江南等处儒学提举,同时还担任世子朱标的老师,并负责编修起居注。

此后17年间,宋濂作为朱元璋的首席秘书,不仅参与机密、编修《元史》,而且还负责制定礼乐制度,对明初典章制度的确立居功至伟宋濂因功累迁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极受朱元璋的器重

宋濂画像作为闻名海内外的大儒,宋濂为人谦逊,从不随意臧否人物,由是深得天下士人敬重朱元璋曾向他询问大臣们的优劣,宋濂每每便向他点评品行高洁的同僚皇帝向他询问原因,宋濂便据实回答道:“这些人平时跟我交好,所以微臣对他们多有了解,所以才斗胆做出点评。

至于那些与我不熟之人,我不了解他们的品行,所以不能妄自点评”朱元璋听后连连点头,认为宋濂很诚实(明太祖)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见《明史·卷一百二十八·列传第十六》。

朱元璋为人猜忌,经常监视群臣宋濂为人谨慎、心细如发,虽然掌管机密多年,但从未将情况泄露给任何人,在奏章表文写就后,必然会在第一时间将草稿焚毁宋濂以西汉丞相孔光为榜样,把居室命名为“温树”,若有人向他询问宫内事务,他便指着二字给他们看,意思是自己不会泄露秘密(“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

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引文同上)宋濂的小心谨慎,由此可见一斑但饶是这样一位谨慎宽厚、质朴无隐的厚道君子,朱元璋却并不放心,出于对朝臣们固有的猜忌,经常派锦衣卫潜入宋府,以观察其行踪,并将情况画成图。

某日早朝后,朱元璋留下宋濂闲谈,貌似不经意间问他说:“景濂(宋濂的字)昨晚有何消遣?”宋濂并未多想,便回复到:“微臣昨晚跟老友某某等人饮酒闲谈”朱元璋接着又问参加宴会的人员、食物和座次情况,宋濂也都一一据实回禀。

朱元璋问起宋濂昨晚宴饮情况,后者据实回答朱元璋听完后,很是满意地点点头,然后对宋濂笑道:“景濂果然是诚实君子,没有欺骗朕”说完从袖口中拿出一张图来,将宋濂昨晚在家中宴客的情况描绘的非常详细,宋濂看后汗流浃背,暗自庆幸没有对皇帝撒谎(“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

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引文同上)然而宋濂尽管表里如一,对朱元璋无比忠诚,但结局却堪称凄凉洪武十年(1377年),年近七十的宋濂告老还乡,但3年后便因长孙宋慎身陷“胡惟庸案”被杀,受其牵连被远流四川茂州。

起初,朱元璋本想处死宋濂,好在有马皇后、太子朱标极力劝阻,最终才饶过他的性命(“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引文同上)

朱元璋尽管器重宋濂,但还是把他流放宋濂年老多病,耐不住跋涉崎岖之苦,再者心中忧愤交加,结果走到夔州时便因病去世,终年72岁,时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宋濂去世后,最初葬在夔州莲花山下,后被蜀王朱椿转葬于华阳城东。

明孝宗弘治九年(1496年),宋濂被平反昭雪,并恢复官爵,但此时距他离世已有115年时间宋濂一生忠君爱国、品行高洁,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唏嘘不已史料来源:《明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