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党是什么?朋党之争?快来看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09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七篇 隋唐五代第十八章 朋党之争所谓“朋党”,就是官僚们为了争权夺利而结成的派别。正当唐文宗处心积虑地要除掉宦官时,朝中的大

朋党是什么?朋党之争?快来看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七篇 隋唐五代第十八章 朋党之争所谓“朋党”,就是官僚们为了争权夺利而结成的派别。正当唐文宗处心积虑地要除掉宦官时,朝中的大臣们却结成“朋党”,明争暗斗得不可开交。

网络配图《两派之争》当时的朋党,一派以李宗闵、牛僧孺为首,他们大多通过科举考试进入朝廷的;另一派以李德裕为首,他们大多父祖辈做官的公卿子弟两派在政治主张方面并没有太多的别,也不代表什么阶级或利益集团,只是两帮政客为了争权而吵来吵去。

这一吵就吵了近40年,历史上把这场争吵叫作“朋党之争”这场闹剧开始于唐宪宗时期有一年,长安举行考试,选拔能够直言敢谏的人才牛僧孺、李宗闵在考卷中极力批评朝政,主考官韦贯之看了大加赞赏,把他们推荐给宪宗当时的宰相是李德裕的父亲李吉甫,他本来就看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现在出身低微的李宗闵、牛僧孺居然敢批评朝政,揭了他的短处,他更加生气。

李吉甫对皇帝说:“牛、李二人被推荐,完全是因为和考官有私人交情”不料,唐宪宗竟然相信了,并把韦贯之等人都贬了官,牛、李二人也没有得到提拔两派由此结冤李吉甫死后,儿子李德裕成了公卿派的首领,做了翰林学士和自己的父亲一样,李德裕也看不起科举出身的官员,认为科举考试未必能选出有才学的人才,而公卿子弟熟悉朝廷的礼仪制度,有利于从政,应该让他们担任较重要的官职。

这些看法,决定了他与李宗闵等人必然会势不两立

唐穆宗剧照(网络配图)《朝政混乱不堪》唐穆宗继位后,举行了科举考试有两个大臣因为有熟人应考,私下里托过考官,考官钱徽却没给他们面子碰巧李宗闵有个亲戚应考,被选中了,这些大臣就向唐穆宗告发钱徽徇私舞弊唐穆宗问翰林学士,李德裕便谎称有这样的事。

唐穆宗就把钱徽降了职,李宗闵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外地去了李宗闵知道李德裕成心排挤自己,恨透了他而牛僧孺却同情李宗闵这以后,李宗闵、牛僧孺就跟一些科举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李德裕也跟士族出身的官员结成一派,双方明暗斗得很厉害。

到了唐文宗继位,李宗闵走了宦官的门路,当上了宰相李宗闵向文宗推荐牛僧孺,也把他提为宰相这两个人掌权,就合力打击李德裕,把他调出京城当西川(治所在今川成都)节度使唐文宗因为受宦官控制,没有一定的主见他一会儿用德裕,一会儿用牛僧孺。

一派掌了权,另一派就没好日子过两派势力把朝政搞得十分混乱牛、李两派为了争权夺利,去讨好宦官李德裕做淮南节度使的时候,监军的宦官杨钦被召回京城,有人说杨钦义回去一定会掌权临走时,李德就办酒席请杨钦义,还送给他一份厚礼。

杨钦义回去后,就唐武宗面前竭力推荐李德裕李德裕果然成了宰相他竭力排斥牛僧孺、李宗闵,把们都贬谪到南方去李德裕得到武宗的信任,当了几年宰相,因为办事专断,遭到不少朝臣的怨恨846年,唐武宗病死,宦官们拥武宗的叔父李忱继位,就是唐宣宗。

唐宣宗对武宗时期的大臣一概排斥,继位的第一天,就把李德裕的宰相职务给撤了一年后,李德裕被贬谪到崖州(今海南),后死在贬所自此,持续40年的“朋党之争”终于结束了,但大唐政权也进入了风雨飘摇的末期《历史档案馆》

晚唐诗人李商隐

李商隐(网络配图)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其后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从此,李商隐便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