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怎么读是什么?岱怎么读什么意思?这样也行?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09


绝壑飞流 ║ 132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沉潜古法意复新——熊岱平山水之境文|樊波我与岱平初次相晤是在新华日报美术馆的展览上,当时他作为副馆长对展览布置

岱怎么读是什么?岱怎么读什么意思?这样也行?

 

绝壑飞流 ║ 132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 沉潜古法意复新——熊岱平山水之境文|樊波我与岱平初次相晤是在新华日报美术馆的展览上,当时他作为副馆长对展览布置和安排的认真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记得展览中也有他的几件小幅作品,但同样给了我极为鲜明的印象

碧障松云 ║ 135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后来得知岱平复进国美研修,进而又在绘画艺术精进探究,名声鹊起,活跃画坛,为同道所赞……我这里想说,提起岱平的画,可以讲一下如下几个话题

松壑云涌 ║ 135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第一个话题,他对中国画传统有一种极为虔诚的学术态度和深入贴近的精神李可染当年曾说过,对中国画要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这句话实际上真正做到的人并不多,包括我们艺术院校的学生。

很多学子画几笔传统就急于弄出个自己的图式和样貌(或许是市场诱惑吧,还是教育理念问题,我还难以确定)

云壑飞流 ║ 135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但岱平则不然,据我所知,他近对明清上溯宋元诸家,皆能悉心仿学,深入其髓,所费心力和神思显然超越众群,似乎很难说他摹古是为了打基础还是天然与古人古境相亲,传统在他的笔下仿佛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审美叙述,成为他心性的由衷吐露,我想只有这样的状态,才能真正把古人传统化为己有吧。

岩壑清音 ║ 135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第二个话题,岱平无论是摹古还是创作,使我总想起清人王翚那句名言: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泽唐人气韵元人笔墨灵动流畅,宋人丘壑严整,唐人气韵高格,这或许是后人在经历了画史充分发展和积淀悟出的道理,也是岱平绘画所追求并呈现出来的境界。

幽谷泉声 ║ 135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岱平山水用笔宛转沉潜,墨色明洁,结构富于变化而又秩序合理,整个画面的意境把握和展示皆能一一到位,谦然平和,显示了他很好的艺术修养和感觉毫无现在画坛急功近利的气息,也不像一些人对古法浅尝辄止的表象掠影,他在综合传统精箤上完全是诚心诚意的态度,并透出一脉掩不住的才情。

烟溪觅诗 ║ 135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第三个话题,我曾对他说过,其实江苏虽为绘画传统的重镇,但他的家乡江西也是传统的胜地不必追远述之,则明有八大山人,近有黄秋园和傅抱石,皆为画坛人杰雄才。

所以他如今活跃于金陵画坛,但故乡的艺术和文化对他的影响恐也是无形而潜在的先人所谓入乎其内,出于其外,岱平现在是入内还是出外呢,岱平对这一道理当然了然于胸的

雨过山色清 ║ 135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0年不妨说,他现在更接近黄秋园,但也力追傅抱石,我这里不是指他的画法风格,而是指他的艺术状态他曾如董其昌和石涛所言,行万里路,搜尽奇峰打草稿。

大量写生作品就是很好的明证再进一步,则应成为八大山人,成为当今的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八大山人这同样不是指他与八大画法一律,而是指八大所代表的那种独创精神我相信岱平有这样的抱负和雄心,也有这样的底气和禀赋,他这么年轻,这样有活力,这样对艺术痴迷和执著,未来在中国画坛成为翘楚是可期待的。

雨过飞泉下碧湍 ║ 132cm×66cm ║ 纸本设色 ║ 2021年概言之,岱平山水,有古法,有格调,也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令人畅神的境界。我看好他,并力赞他的追求和成就。写于2020年3月01晨光

◆ 沉潜传统明性情文|马鸿增日前观赏熊岱平山水画,颇见功力,典雅文静之气沁然;复与其交谈,性率真而多思悟。乃知岱平为当今画坛不多见的、真正沉潜于传统的青年才俊。其道之正,其志之笃,实在可喜可嘉。

龙虎山写生·1║ 45cm×33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我很看重熊岱平十多年来中国画研习与创作的成果,因为它们预示着未来纵观古今,凡是有作为的艺术家,风格个性之形成,必经历“筑基——明性——变化”三个阶段(当然其间也有交叉)。

筑基,即广泛研习与吸纳传统优秀文化素养,为未来构筑厚实基础明性,即认识与发现自我本性,明于知己,方能确定契合本性的审美取向,实现“境与性会”变化,即通过感悟自然,澄怀观道,化为胸中意象,灵活运用已有的丰厚积累,进行艺术创造,水到渠成地展露出个人风格,给传统增添新鲜血液。

龙虎山写生·2║ 45cm×33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回望20世纪大家,齐白石以禀赋中最宝贵的童心为出发点,将文人画诗书画印结合的传统,与民间艺术的造型、色彩观念相融合,创造出前无古人的“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境界。

傅抱石以奔放洒脱的本性为出发点,独创散锋笔法,将传统用笔的丰富性推向极致,使全笔皆尽抒情写意的功能,且能表现出山川云气的光感、动感和朦胧美

龙虎山写生·3║ 45cm×33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熊岱平正稳步行进在筑基与明性的正道上急于求成,是当今画坛青年通病,多半对传统浅尝辄止,而后便放言“创新”他们所谓“个人风格”,仅是一点点毫无内涵的表面化的“符号”。

而熊岱平却是以一种虔诚、敬畏的心态步步深入从近现代名家入门,上溯清之四王(尤重王鉴)、石涛、八大,明之董其昌,元之黄公望、倪云林,进而入宋

龙虎山写生·4║ 45cm×33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愈是心摹手追,他愈是觉得“传统是一座大山,你离它越远它就越渺小,你靠它越近它就越高大”“历代大家就像一座座高山耸立在面前,我必须努力攀上这些高峰才能领略中国绘画的传统精髓”。

唯其如此,岱平不仅逐步熟练掌握传统中笔法、墨法、水法、章法的基本规律和丰富多样,而且深入领悟其创造诗性意境的内在精神这就高出常人一筹

拟古山水四条屏║ 67cm×14cm×4 ║ 纸本水墨 ║ 2022年沉潜传统的过程同时也是“明性”的过程个人秉赋、性格、气质、情致的特殊性,不是“生而知之”的,只有通过学习和实践,才能被外界“慧眼”发现,特别重要的是被自身发现。

清醒的自我认知,关系着一生的命运走向从岱平半拟古半创作的大量作品中,可以感受到他对传统选择性的汲取,这正是处于“明性”之中的表现

拟古山水·1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对他亦已绽露的画风,画界同人或评为“苍浑雄厚、俊逸潇洒”,或评为“清新、明朗、雅丽、灵动”,或评为“苍茫、浑厚、清润”,都有一定的依据我所看重的是他显现的艺术潜质——以平常乡野之景入画,运用灵动清润的笔墨,创造苍茫静雅的诗境。

这是通悟、活用传统以彰显本性的、极其重要的阶段性成果自号“苍润斋主”的岱平,似乎已经寻觅到了攀升审美理想高度的阶梯

拟古山水·2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岱平任重道远,往后的路怎么走?交谈中我转赠他三位先贤格言:一是李可染说的“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二是张璪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三是董其昌说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岱平深以为然,一再表明自己仍然处于动态之中我相信,岱平有此心胸识见,定能在大自然中有独到的审美发现与心灵感悟,进而确立借古开今、化古为新的独特风格,前途未可限量也2016年2月中旬于金陵十门斋

拟古山水·3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

拟古山水·4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萧平先生评熊岱平山水画文|萧平春节前集中看了岱平的作品,这批画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临摹宋人、元人的一批画,另一部分是他自己画的写生的作品,所以我觉得他的路子非常正。

因为我们说宋骨元韵,宋代人的大结构,包括他们用笔的骨力,是中国山水画一种赖以支撑的力量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山水的第一步能够把宋人的大结构拿到手,把他雄强的笔力拿到手,把他的结构法则拿到手,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拟古山水·5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元人是讲究韵法,因为到了元代中国文人画已经基本成熟了;作画的材料也从主要是绢转移到主要是纸中国纸的创造特别是书画纸这种特定的创造是举世无双的,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可以与之相媲美。

中国的墨和纸的结合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品位,这种品味其他绘画也完全没有,这是中国独具的所以经过元代文人画的完备和发展,经过笔墨这种特殊材质应用的自如,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所以到了这个时期,我们说是宋骨元韵。

岱平掌握了这两条中国画传统的基础,有了这样的根基,所以他的发展是毫无疑问的

拟古山水·6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他还有写生的功底,多少年来他都到各地去勤奋的写生,而且我看他主要是墨笔的写生,所以他还是在强调中国画的基础就是笔墨他从大自然,从写生中间获得灵感,获得画意,结合着宋人元人甚至明清的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进行研究,进行探索,所以他这条路是正的。

拟古山水·7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路是正的,画也是学有所得学宋人像宋人,学元人像元人,而且慢慢的开始将这些融会贯通,慢慢的去用于形成自己的风格当然我不主张过早的形成风格,过早的形成风格实际上就是落入一个套子,用这个套子拘束自己,许多人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画一个样子的画,不断的重复自己,我觉得这是没有出息的。

拟古山水·8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我觉得岱平没有走这条路,他在大量的吸纳,包括传统包括大自然的同时,慢慢的变化自己的风格,慢慢的在实践和研究,慢慢的形成自己的风格,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个性,自己的兴趣,但又是具备深厚中国文化传统的风格,我觉得这是他的将来。

他的勤奋,他的多思与好学,我相信这个辉煌的将来是一定能够到来的文字系萧平老师2020年3月13日视频讲话实录

拟古山水·9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亲近传统 以得真气文|吴国平熊岱平是我比较熟悉和喜爱的青年才俊他亲近传统,深入进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这与许多大家的路子是相通的,比如张大千早年就致力于石涛、八大及渐江、石溪、老莲、青藤、白阳诸家,后又上溯宋、元,加之汲取敦煌壁画之长等,最终渐入化境的。

拟古山水·10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我与岱平曾讨论过路子怎么走的问题从画山水的角度看,通常许多人都是先从《芥子园画谱》开始,再临摹一些古代经典,然后,大量地写生,通过写生进入创作。

这个路子是不会错的,关键是临摹用力多少的问题从我了解的情况看,多数人通常不会长时间沉浸在传统中,掌握了一些基本技法之后,就开始走“自己的路了”

拟古山水·11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这很符合当代人的心理,他们有很多理由这么做,比如要学的东西很多,包括掌握一些西画的东西、学一学形式构成等等而岱平则认为:“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一部难以穷尽的大书,每一页都精彩绝伦;许多大家都有自己的体系,浅尝辄止是无法进入并得到精髓的。

”他说的一点不错,就画法而言,光清代诸家就流派繁多、各臻奇妙如石涛的湿笔浓墨、石溪的渴笔皴擦、龚贤的渍墨积染;渐江的简笔淡墨、戴熙的以擦皴代、程邃的渴笔焦墨等

拟古山水·12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这只是画法,还有意境的创造,如何引人入胜、表达自己的品格意趣和审美理想等,更是无穷无尽不是说,每个人都必须要去学,我们也主张学古不泥古,更不是复古。

但内心的体味是要通过手中的画笔去实现的事实上,我也看到了这个结果,同样是拟古的画作,岱平近期的作品显然就比先前丰富得多,他在传统的学习中循序渐进乐而忘返,而且,逐步形成了自己清新、明朗、雅丽和灵动的意趣。

也就是我在前面说的“渐入化境”,虽不能和张大千比,但那个路数是相同的岱平是个有天分、有见地、有抱负的画家

拟古山水·13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熊岱平还很年轻,倚马可待我有一个重要的经验,那就是,对年轻人不敢忽视更何况是那些有理想有抱负且又勤奋踏实的年轻人因为一切都在动态之中

拟古山水·14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 游弋古今 焕发新机——读岱平山水画文|邵晓峰邵晓峰:借古开新是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规律,中国元代画风的奠基人赵孟頫甚至提出“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的口号,由此可见“古”对于艺术创作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拟古山水·15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绝俗故远,天游故静故而亲近传统、关照自然是远离浮躁的捷径,创造的基础也在于此清恽南田曾说:“作画须优入古人法度中,纵横恣肆,方能脱落时径,洗发新趣也。

”可见,得古人之法对于画家创作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自古以来,但凡有成就的艺术家无不善于学习诸家之长而逐渐亲近于与其自性、本性相合的艺术风格也只有如此,才能做到意在笔先,放胆挥写

拟古山水·16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然而,“古”又是一把双刃剑,若掉进复古主义的泥潭不能自拔,自然不可譬如,清代“四王”是复古的领袖,看来,他们颇具自己的追求与风格,然而其徒子徒孙们不明就里,看不出复古背后的玄机而一味复古,如此一来,尽管一生苦心孤诣,最多只能成为所谓“小四王”、“后四王”之类,其余更多人淹没于历史洪流。

拟古山水·17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画法中,只有虚实中度,内外合操,方能完备进而大而能小,小而能大,以古为新,尽显艺术家本色,否则,只满足于以古人既定套路作画,按图索骥,而不思变化与进取,艺事终难以成就。

故而,复古与创新是一对矛盾体,头脑清晰的艺术家理应善于认清二者之间的关系显露于画坛的熊岱平就是这样一位游弋于复古与创新之间而发展得有声有色的军旅画家岱平在山水画上耕耘十余载,其基础与火候已颇具特色他的创作既不乏苍浑雄厚的煌煌巨制,也有不少俊逸潇洒的情趣小品,其收放之间所显示出的自如已达到了相当层次,值得画界期待。

拟古山水·18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对于传统山水,岱平凝聚了巨大耐心,反复追摩黄公望、倪瓒、八大、石涛、四王等画家的作品,有些达到了逼肖的程度在岱平看来,自己对八大、石涛与四王的大量临习并不矛盾,尽管有人认为清初在野派的八大、石涛与正统派的四王是水火难容的。

其实,传统的诸多高峰,各有益处,均能滋养于我

拟古山水·19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先贤大师的画风多具逸趣,岱平亦好逸格,意与故会,因而在其作品中,对逸格与逸笔、逸墨的追求屡屡跃然纸上这些年来,他的一些画中还绘有笔致劲爽的高人逸士形象,对逸趣的沉浸呈现了直接的载体。

在这类画中,山水、土石、松梅、蕉竹等自然物有时成了人物的衬托,然而,如此一来,它们得到放逸无羁地表达,这些似乎更能展现岱平艺术探索的本真性情

拟古山水·20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十多年来,军旅生涯造就了岱平脚踏实地的钻研作风,他的信而好古、谦逊爱学、转益多师、孜孜不倦,使山水艺术上潜移默化地实现了古今交融而清灵华滋。

在作品的表达形式上,岱平是以古为新而痛下苦功的;在展现内容上,他是取长补短而追求灵性的只有如此,传统的形式与内容,章法与笔墨方能焕发新的生机,这些又为日后的厚积薄发奠定了坚实基础,当今的中国画坛期盼着这样的画家。

拟古山水·21 ║ 55cm×7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 岱岳临峰天下小 鸿蒙转斗泰阶平文|方淩波熊君岱平年少即结缘于艺,继而好之,复而耕之,耕而勤之杜甫诗云:“长安卿相多少年,富贵应须致身早”,余曰:“金陵丹青多少笔,风骨应须本来目”。

金陵虽妙手丹青众多,但应有本我之风骨,不然千人一面,便只淹没于画中焉!

拟古山水·22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岱平君举凡人物、花鸟、山水无不涉猎,然以山水为好其山水以黄公望、倪瓒为筑基,佐以渐江、八大、石涛、四王等诸家,以己之志怀抒之,凭己之情性变之。

《广雅》云:“画,类也”《尔雅》云:“画,行也”即画应类某物,象某形然画之可贵处非画,而见画所示之精神明董其昌画室取名画禅室,因其力求于画中见禅岱平画中亦多见“静、空、净”气,所现禅意且浓

拟古山水·23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尝见岱平君解衣伫立,意构运思,后把笔行墨,侧倚横皴,如山似石,若树如叶,跃然纸上于精微处见高古,于率真处见生机然见满袖生氤氲,气胜立得之,精神溢灿烂,清韵出纸上。

惟其心与技俱,笔与通会,自然天成,且能出乎丹青方寸之外者

拟古山水·24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岱平画多见传统之踪,其尝云:“传统如山,从中见己之渺小;传统似阱,得之易,然入而复出亦难”余见君之画作时而率性劲秀,时而细密清雅,时而冷峻疏野,时而苍繁朴茂。

足见其入传统久已,后能出传统之窠臼亦或因胸中有丘壑,故所写山水笔无定姿,所绘山水似于传统之间耳

拟古山水·25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素与岱平友即感:“岱岳临峰天下小,鸿蒙转斗泰阶平”,熊君所蕴大气豪迈,亦有登岱岳而小天下之情怀睹熊君岱平之画有感:“君庐虽小,在风雨声外,龙吟虎啸中,清山曲水古道里。

拟古山水·26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 古意新风书卷气文|苏金成居于金陵古城的山水画家熊岱平是我相交甚好的朋友,相比众多的画家而言,熊岱平尤其让我刮目相看,这缘于熊岱平的个人魅力和他独特的绘画艺术。

熊岱平为人诚恳、忠厚而富有热情,为艺扎实、执着且能出奇在山水画的学习上,熊岱平钟爱传统,他花了大量时间用于对传统绘画的学习。他师古人,师造化,在学习过程中,他又能够将对生活的感悟融入绘画中。

拟古山水·27 ║ 55cm×70cm ║ 纸本设色 ║ 2023年对传统绘画的学习,熊岱平有着自己深刻的见解:“传统是一座大山,你靠它越远它就越渺小,你离它越近它就越高大;传统又好像是个‘陷阱’,要想得到它好像很容易,因为它有太多的经典样式为你所用,但你一旦进入传统的世界再想摆脱却是难上加难,犹如作茧自缚。

”他知道必须对传统进行长期深入的学习、研究,通过大量的摹写,以及面对自然山水写生并创作,才能把内心的感受通过丰富而又深刻的笔墨语言表现出来,凸显山水画中那些山川的灵动,以及画家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美的传达熊岱平曾潜心研究古代山水画,如黄公望、倪瓒、八大、石涛、四王等画家的作品,心摹手追,感受颇深,并且在自己的创作上能够加以提炼而且巧妙运用,但熊岱平的绘画无论以何种形式成就,始终富有传统绘画的气息,这是当代画家常常缺失的成分,熊岱平却能够充分把握传统绘画的精髓,从中可见他对绘画的理解与追求绝非庸俗之辈可比。

熊岱平曾说:“对先贤的敬畏之心常留我心,历代的大家就像一座座高山耸立在面前,绕道而行固然轻松但又是不可取的,我必须努力攀上这些高峰才能领略中国绘画的传统精髓”

拟唐六如山水四条屏║ 68cm×21cm×4 ║ 纸本水墨 ║ 2020年熊岱平的作品虽然根系传统,画面上透着传统的气息,但并非一成不变他的作品在画面形式与意味上不断变化构图奇巧,笔墨精到,一种“苍茫、浑厚、清润”洋溢于画面之上。

这是熊岱平对生活的感受不断深刻、对文化的思考不断拓展、对绘画的领悟不断提高的结果

拟王石谷山水四条屏║ 68cm×21cm×4 ║ 纸本水墨 ║ 2020年熊岱平的艺术思路尚无定式,谈到绘画风格时,熊岱平说:“我平时在生活中支离破碎的感受很多,似乎哪种感受都能成为我的创作母体,对于形成风格特征的符号,我也曾想过,但我理解风格的形成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它是画家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吸取大师的营养后自然而然形成的,它不是一种固定的图式,但肯定有画家自己独特的气质在里面,这种气息是一种感受的外在传达,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对绘画的表现,而不简单是某种固定的图像表现。

拟古山水四条屏║ 67cm×21cm×4 ║ 纸本水墨 ║ 2022年熊岱平一个人走进传统、扎根传统,不断向传统汲取养分他偶尔向师友请教,但绝不跟风也正因为如此,熊岱平的作品充满古意,画面上洋溢着一种清气,清新淡雅,还有一种书卷气。

横屏欣赏 效果更佳

龙虎山览胜║ 33cm×18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

道府仙踪║ 33cm×180cm ║ 纸本水墨 ║ 2023年艺术简历 / Art resume熊岱平|Xiong Daiping江西丰城人号有竹居士军营16载曾任新华日报社全媒体艺术馆副馆长,国画创作室主任,现为玄武艺术馆馆长,南京市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委会副主任(主持工作),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报业传媒书画院副秘书长,江苏省青年艺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文化艺术研究院特聘教师,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美育导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