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注我是什么?六经注我?这都可以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10

六经注我,所有的书,都只是为你的创造提供更多的素材。你想怎么用这些素材就怎么用,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大部分人之所以习惯“我注六经”,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思考什么问题,想在哪些方面有创新。

六经注我是什么?六经注我?这都可以

 

请点击上方蓝色字体“青年读者意林”关注我。

 国学爱好者恐怕没有人不知道宋代理学家陆九渊“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句名言的尽管有人考证出来陆九渊的原话应该是“六经注我,我安注六经”,不过这并没有影响到后来这句名言能成为解释学的两大原则的一个精炼的中式表达。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

什么是我注六经?很多人读书,都是我注六经我们本能地对书有一种敬畏一本本书,都是专家、学者、教授们写的,我们不过是学生,要恭恭敬敬地学习书上教给我们的东西读什么书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见山是山,见水是水那么什么是“六经注我”?

很简单,就是带着目的读一本书读之前就很清楚我想从这本书中获得什么,然后把别人的知识拆解掉,拿到你自己的工作间重新组装这里面提到了几个关于读书的误区一、读书“快”究竟好不好?伍迪·艾伦曾经开玩笑,说他上了一个速读班,能教人一目十行。

学完了之后,能够在十分钟内读完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他的读后感是:这是一本关于俄国的书正确的做法,是要用眼睛“看”书,而不是“读”书即使你没有出声去读,只是在脑子里默读,速度也不可能提高的听音频听习惯了,读书速度也不可能快,因为音频很难自由地跳跃,而读书是要不断地前后跳跃的。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这与每个人的学习风格有关一般认为,人们学习知识,有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对有的人来说,看书比听课更有效可见,读书要不要追求速度,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无效的二、读书要不要追求“记住”?王朔的小说里有个情节,几个小混混跑到一个貌似读书人的房间里,看到书架上满满的都是书,就说:“哟,这么多书,您都能背下来?”故事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出一种常见的担心,即读过的书记不住怎么办。

读完一本书,忘记之后留下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记住的东西,反而不是你自己的上帝是公平的有些人有复印机式的记忆力,能做到过目不忘,但这些人往往缺乏创造力有人称之为“两脚书柜”读书并不是为了记住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知识都可以在网络上搜索到,博闻强识不再像过去那么有优势。

要起来造反,做书的主人三、如何把书里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你读了一本凯恩斯的书,凯恩斯的书写得很晦涩,你好不容易读完了,明白了凯恩斯的想法那又怎么样呢?你把凯恩斯的每一个观点都能背下来,对你有什么帮助呢?除非你是要做经济思想史。

这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你还处在最低的境界知道了为什么要读书,你才能决定去读哪些书,怎么去读你有一种困惑,你在琢磨经济为什么会有时候繁荣,有时候衰退思而不学则殆你想听听几位经济大家是怎么说的《新闻联播》里,你会看到国家领导人找来一些学者座谈,听听大家的看法。

你也可以这样你可以把凯恩斯、米瑟斯、明斯基、弗里德曼、卢卡斯等经济学家的书和文章找过来,分别看看他们的观点不同的学者会有不同的观点国家领导人要判断他们中间谁说得有道理,谁说得没道理,到最后得拍板当你读完了凯恩斯、米瑟斯、明斯基、弗里德曼和卢卡斯,每个经济学家说的都不一样。

你怎么办?你要判断他们中间谁说得有道理,谁说得没道理,到最后你得拍板读者是首长,作者是为首长们服务的,千万不要搞颠倒了。

四、什么是读书的四层境界?读者的第一层境界:能引用你读到康德的一个观点,觉得他说得太好了,用小本子记下来,写文章的时候可以引用一下,显摆一下但那个观点该是康德的,还是康德的读者的第二层境界:能综述你又读了黑格尔,读了休谟,读了海德格尔。

你把他们关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都记了下来,而且还能点评一下谁说得更有道理那这就是一篇文献综述,你就是可以署名的作者读者的第三层境界:能链接你继续读,还是这个问题,你读了上百本书,读了不同领域的书,那你就能侃侃而谈:关于这个问题,最早是什么样的,后来是怎么变化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况,未来可能如何发展。

你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了读者的更高层境界:能思想你其实把这些人的东西都读过了,但觉得都不全对,你把他们的东西都搁置,自己另起炉灶,自树一帜那你就是宗师了六经注我,所有的书,都只是为你的创造提供更多的素材你想怎么用这些素材就怎么用,主动权掌握在你的手里。

大部分人之所以习惯“我注六经”,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思考什么问题,想在哪些方面有创新   一个小小的测试:如果一本书很厚,印得很好,你读完之后说,这本书我认为就这一页写得好,你就把这一页书撕下来,把剩下的扔掉。

你能做到这一点吗?欢迎扫码关注我的原创公众号“青年读者意林”,愿你我一起穿越迷雾、共同成长。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