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是什么?国民党?快来看
阅读×新知×人文关怀真正的民国范儿是国民党的范儿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民国时期是个天下大乱的时期,根本不像现在人吹的,简直是黄金时代天下大乱,最倒霉是谁?是
阅读×新知×人文关怀真正的民国范儿是国民党的范儿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民国时期是个天下大乱的时期,根本不像现在人吹的,简直是黄金时代天下大乱,最倒霉是谁?是老百姓,不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再不舒服,也跟老百姓没法比你不能把全部历史都写成知识分子的受苦受难史即使“文革”也不能这么讲。
当时谁都知道,首当其冲是老干部,知识分子顶多是陪绑更何况,整知识分子的,很多也是知识分子这是一段战争与革命的历史,血流成河、泪流成河,中国人受了很多苦但这也是一个英雄辈出、大师辈出的时代它既催生了武夫、政治强人和革命家,也催生了现在让人羡慕不已的“学术大腕”。
国家多难,英雄和大师都是幸存者在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当中,知识分子并非神游物外,而是身在其中他们或者被政治抛弃,想搞政治而不得,或者寄生于政治的夹缝之中,有如裤裆里的虱子(阮籍的经典比喻),躲避政治还来不及。
很多人的学问都是逃避政治逃出来的中国传统,读书人“以天下为己任”,热衷政治天下有道,可以搞政治但天下无道怎么办?孔子说,得保全自己,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起不来怎么办?于是而有隐逸隐是隐士,逸是逸民“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注脚是逃避政治。
比如王国维,他对政治本来很上心,革命绝了他的望,他才借学术打发时光,像鲁迅说的,“无聊才读书”(《赠邬其山》)他根本看不惯这个时代,觉得革命就是天下大乱,天下大乱有什么好他跟罗振玉东渡日本,就是出去躲政治。
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在他看来,都是乱党什么时候不乱?当然是大清朝,特别是早一点儿的大清朝,其父祖之辈的大清朝陈寅恪也如此,他的感情也在民元以前此人无党无派,要说派,是名士派,台湾不去,北京不来,国民党也好,共产党也好,他都不买账。
现在有人说,某些文化保守主义者对保存文化有功,这是对的但说“万般皆下品,唯有保守高”,就过了这两位大师,讲范儿也是“前民国范儿”真正的“民国范儿”是国民党的范儿现在讲“新史学”,真是越讲越乱梁启超讲进化史观,自称“新史学”。
傅斯年尊兰克学派,台湾叫“新史学”现在倒好,文化保守主义可以叫“新史学”,国民党史学可以叫“新史学”,唯独左翼史学不许叫“新史学”其实左翼史学才一味求新谁都知道,它最重考古学和民族学,最强调社会史和比较研究。
你就是再不喜欢,也无法把它归入旧史学1949年,蒋介石兵败如山倒,逃往台湾国民党不得民心,连挺蒋的美国人都大失所望,打算换掉他(文换胡适,武换孙立人)现在倒好,有人说,大陆沦陷,文化断裂,传统文化全都去了台湾,不但人去台湾,东西也去了台湾。
比如“中研院”,那才叫人才济济;台北故宫,好东西全在那儿这不是胡扯?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有几个想上台湾?实在不敢留大陆,那也是去美国1948年底,蒋介石有“抢救大陆学人计划”,派人拿飞机接,谁都不去1948年中研院选出的第一批院士,共81人,除郭沫若是左翼人士,一水儿全是“民国范儿”。
他们,只有傅斯年、李济、王世杰、董作宾去台湾,陈省身、李书华、汪敬熙、林可胜、李方桂、赵元任、萧公权去美国,胡适先去美国,后去台湾,其他人全都留在了大陆胡适幼子胡思杜、李济之子李光谟,还有傅斯年的侄子傅乐焕,他们也留在了大陆。
文物,民国那点家底,跟大陆没法比故宫南迁文物,只有1/4去了台湾,东西在他们的故宫殷墟的标本,山彪镇与琉璃阁的标本,还有居延汉简,东西在他们的“中研院”老河南省博物馆的收藏,东西在他们的历史博物馆他们带走的东西,就这么多。
中国的文物绝大多数还在大陆更何况故宫搬不走,殷墟搬不走,中国的风水宝地搬不走考古在大陆从未中断,新文物层出不穷,即使“文革”也未中断,真正的文化资源还是在大陆出版,大陆也未中断,即使“文革”也未中断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文物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整理古籍,翻译外文,印考古报告、文物图录,不知出了多少东西,台湾没法比。
当然,历次运动,大陆学者受冲击,不知遭过多少罪他们,即使在监牢里也有人写东西、译东西受委屈还有这等贡献,这叫什么?这叫可歌可泣民国有什么遗产,咱们来看一看台湾学者的传灯录,杜正胜来北大讲过他们的第一代学者是上述迁台五院士,以及北大、清华和中研院的个把老人,根子在大陆。
第二代是留美的余英时(1930-)、许倬云(1930-)、张光直(1931-2001),也是从大陆走的第三代是杜正胜(1944-)他们这一代这一代才是在台湾长大我记得,1990年“中研院”选院士,呼吁本土化。
他们的院士,国籍多是美国本土化的意思是台湾化余英时和许倬云,家庭背景都是国民党因为人在美国,国籍是美国,他们更喜欢的身份是“世界公民”余英时是燕大历史系的学生,跟社科院考古所的陈公柔是同学考古所的老所长徐苹芳先生也是燕大的。
他跟我讲过余去香港的前前后后余去香港是跟钱穆学,去美国是跟杨联陞学钱是文化保守主义者,后来是蒋介石的“帝师”余的历史研究,中心是士《士与中国文化》,强调中国文化,命运系于士他最恨“暴民造反”比如《陈寅恪晚年诗文释证》,经他索隐,处处暗伏玄机,全是骂共产党。
他说郭沫若剽窃他老师,也是为了打倒左翼史学他回忆说,他在燕大时,自由主义者分化,左翼向中共靠拢,右翼以胡适为首他的表兄是北大地下党的负责人,劝他参加革命,无论左派、右派,他都不参加他说他学过马克思主义,发觉全是骗人。
他提到的“表兄”不是别人,就是1983年当过北大代理书记的项子明(原名汪志天)项子明病故,他只写了几行字,说他本想写点什么,唯恐下笔不慎,产生副作用,现在不写,将来总会有机会写许倬云是台大历史系毕业,迁台五院士,胡适、傅斯年、李济、王世杰和董作宾,还有李宗侗,他都奉为老师。
他在匹兹堡大学教历史学和社会学,性学专家李银河留学美国就是跟他学王小波“以性交解构文革”许说,王的作品经他推荐,才在台湾获奖许的代表作是《汉代农业》和《西周史》前书,我在农经所时,曾从农业科学院借阅过,我意外发现,此书是送给杜润生(中共负责农业的高官)。
后书,罗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张光直教授的学生)写过书评,可参看他们两位对台湾影响很大台湾的很多学者都是他们的学生张光直是台大考古人类学系毕业,考古,师从李济,人类学,受凌纯声影响最大。
李济是中国考古第一人离开大陆,无古可考,是他最大的遗憾1960年,大陆策反李济,他没回来(夏鼐写过信)他的学生圆了他的梦张光直是李济最得意的门生他是把新中国的考古发现介绍给世界的第一人,也是促成中美考古合作的第一人。
1994年,“中研院”请两个本省人执掌该院,正院长是李远哲,副院长是张光直,两人都是有国际声誉的学者当时,张光直已患上帕金森症张光直是台湾人,但他说,他也是中国人他在台湾做过发掘,但更大的愿望是回大陆发掘,因为中国考古的基地毕竟在中国。
李水城回忆,张先生和夏鼐联系过,想回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也跟宿白联系过,想回北大工作,都未成功商丘考古是他的圆梦之旅,可惜已经太晚当他终于站在商丘工地的探方里,已举步维艰他比前两位小一岁,但早早离开了我们。
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张先生,说说他和前两位有什么不同来源:《北大中文系第一课》,北京大学出版社版权声明本文来源:学衡,版权属于原作者(机构),仅用于学术分享“书斋里外”公众号 | 出品新书合作,请加微信:pickup105
,备注图书合作。进读者群请备注学校/单位+名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