霏霏是什么?霏霏怎么读?越早知道越好
人往往在认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地方最容易犯错误
王黼黻所授第廿五课:说到《诗经·小雅·采薇》,这实在是一首特别有代表性的戍边诗,更因为东晋名士谢安、谢玄叔侄对其中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给予的高度评价,使得这一句在后世隐约成为了诗三百中最脍炙人口的佳句。
本狗原想单独写一篇文章整体介绍一下《采薇》的,不过鉴于这首诗一共有六段,通篇详细讲解需要巨大的篇幅,所以姑且偷个懒,先只介绍一下这首诗的最后一段想听整篇讲解的,可以通过打赏激励一下本狗,说不定本狗一开心,下次就把全篇都讲了。
今天之所以选中这最后一段,一是因为上述名句就出自这一段;第二点其实是因为这段看似通俗易懂,不同于上面五段多有晦涩之处,但人往往在认为自己能够理解的地方最容易犯错误,比如“雨雪霏霏”就是一处我们先来整体看一下这一段的内容:。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饥载渴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诗经·小雅·采薇》总体来讲,这段是非常通俗易懂的,以一个久未归家的征夫的口吻说出回想当初自己出征时,正是杨柳依依的春天如今戍边终于结束,还家路途中春天却是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雪纷纷。
脚下的道路泥泞难行,而此时的自己也是又饥又渴满腔伤感和悲凉,无人能够体会这种哀痛!然而对于“雨雪霏霏”,很多人在朗读时,往往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读成雨( yǔ)雪霏霏,认为是下着雨夹雪的意思但其是,这个“雨”字有两个读音,一为尚声(yǔ),一为去声(yù)。
读作尚声(yǔ)时为名词,也就是大家日常熟知的雨水之意,而作动词时,这个雨字则应该读成去声(yù),这时就用来形容雨或雪向下坠落的状态而《采薇》中“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所取的刚好就是雨的去声(yù)动词“下落”之意,因此雨雪霏霏就真的只是下雪,而不是下雨夹雪。
与之相同的,还有《乐府·上邪》中的那句:“冬雷震震,夏雨雪”,这句也是字面意思看上去十分的通俗易懂,说的就是什么时候冬天像夏天一样雷声滚滚了,夏天向冬天一样白雪纷飞了,我们才能分手所以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古人以这种极端的情况来说明两人无论如何也不能分开,自然会说是夏季下雪,而没有必要说夏季下雨夹雪。
“雨”去声(yù)动词用法,最早来自“雨”这个字的甲骨文字形,作为象形文字,“雨”特别像细密的物体从高处坠落的动态过程也正因为如此,后来随着汉字含义被不断地引申,雨(yù)又被用来表示像雨点般密密麻麻的射击或投掷等枪林弹雨的样态。
典型的比如《墨子·备蛾傅》中,禽滑厘在向墨子请教,面对强悍的敌军攻城,有什么好的守城良策时,墨子回答说:“烧荅 (dā) 覆之,沙石雨之,然则蛾傅之攻败矣”用白话来说,就是把火球顺着城墙投下去, 把“荅”放在城头上罩住下方的敌人,让沙石密密麻麻的朝着敌人砸下,这样一来,像蚂蚁般攀爬城墙的强行攻城法就失败了。
其中荅 (dā)是一种作战工具,用以投掷沙石。“沙石雨之”中的“雨”,就是用来形容沙石密密麻麻从高处下坠的状态,因此也应该读成去声(yù)。
听完今天的课程,是不是觉得自己很多时候被天气预报中的“小雨夹雪”误导了,以为《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这句“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回家时刚好赶上雨夹雪的意思?其实对于非常晦涩难懂的诗句,大家在学习时反倒会认真的逐字逐句查找释义,是不容易出错的,往往是这种看似接近现代汉语的表述方式,才会想当然的忽略掉其中一些不同于现代的表达方式。
比如本狗之前讲过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等等相关阅读:跟我一起念:“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就知道你会读错!
想知道本狗的名字怎么读吗?欢迎扫描关注甲狗文,并点击公众号页面下方“关于本狗”。想撸本狗的请打赏,我的主人收到钱后,会替你们适当撸两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