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感抒情散文是什么_伤感抒情散文诗大全深度揭秘
读亚楠的诗,如同看一只燕鸥在广袤的新疆翩飞,鸣叫声,响彻伊犁的平原、河谷和山林。而当燕鸥栖息在胡杨树的枝头,你能够感受到它内心的纯净、明澈、无言与孤独。诗人和万物融为一体,和燕鸥的内心世界互通空灵……
海诗刊:只选好诗入选者均有推荐纸媒机会 第1339期:名家有约 本期主持、组稿:韩芍夷亚楠的诗:夜露正统领千军万马(组诗)
【诗人简介】:亚楠,本名王亚楠,祖籍浙江中国作协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新疆作协副主席、伊犁州作协主席1984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先后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十月》《解放军文艺》《青年文学》《花城》《钟山》《山花》《清明》《大家》《上海文学》《作家》《作品》《诗歌月刊》《星星诗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文艺报》《文学报》等报刊发表作品200余万字。
曾获得新疆第三届“天山文艺奖”、第二届《西部》文学诗歌奖、首届《散文诗》刊全国散文诗大奖、第三届《星星诗刊》年度散文诗奖、第四届《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第五届《芳草》诗歌双年奖以及《诗潮》首届“诗潮杯”全国散文诗大赛一等奖,《诗歌月刊》首届“曹植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等诗歌、散文诗奖项。
跟随风的节奏起舞九月的最后一天,月光才露出端倪即遭到狂风洗劫秋虫都躲进了温暖的地方也不鸣叫只跟随风的节奏起舞呼吸这显然已经触及到了秘密但实际上他的确也没有什么秘密可言问题是就在这一夜秋虫充当了故事的主角。
在那里夜露恰好统领着千军万马
告别寒气浸淫的落叶回到了梦中他还依稀记得盛夏,绿荫建造的宫殿被浓郁的花香隐藏就像省略号从某个角度上看,草木的隐喻并不会让人唏嘘但他已经回不去了流水从高处落下,这飞瀑延续的薪火早已萌生去意事实上许多人也只能在他的梦里相见
三朵云从这个方向看过去云是立体的就好像海市蜃楼也是立体城堡但透过雨季,似乎魔术师就是云的注脚高空的气流不断演绎成模糊影像而忽明忽暗的心绪在一朵云的内部延伸出疼痛感而角度不同云就呈现出不同原形让人欣慰的是
那些被叠加的部分恰好映衬了某种可能所以,有人始终站在沙丘上却只是看见了云的倒影
间歇的雨我想事物总会顺着自己的逻辑前行你看,那些凋零的树叶落下又被一阵莫名其妙的风扬起仿佛魔术师把玩他高超的手艺但季节总是环绕着旋转的木马在异乡人那里躲过一劫所以我懂得事物终将延续其自然属性就像有人在梦中沉浮
——“亲爱的,我已无力走到尽头。”那些日子困厄没能再陪你去看日出“就这样吧。”我已经开始歇息了,而你还有好长的路要走
蜉蝣的玫瑰我来到了潜意识中蜉蝣的玫瑰总是把柔光倾泻到秘密花丛幻象不断叠加那涌动的水波如晚潮与星星堆积在一起玫瑰象征某种爱情露珠的触角亮晶晶,不断感应我虚弱的脾胃只要还能够喘过气来我就会接续那些被人遗忘的时光
而眼前仿佛一片光明蜉蝣的玫瑰从不气馁。她早就知道了明天还将发生什么
【佳作评析】忧郁、伤感、轻灵,以及内心空旷的孤独——评亚楠诗歌近作周维强阅读亚楠诗歌近作,我想起了叶舟说过的一段话:“多少年来,亚楠守着自己的一条地平线,一道边陲,一座苍茫河谷,一个伊犁他在今天种下的诗行,我相信,会在明天长出一辆金色马车,一副冠冕以及一座青铜山冈所拥戴的鲜明立场。
”叶舟的点评精准而到位亚楠的诗歌,不仅仅一辆金色马车,一副冠冕以及一座青铜山冈所拥戴的鲜明立场,更是诗人展现忧郁、伤感、轻灵而又略带惆怅的抒情气质的隐秘之所读亚楠的诗,如同看一只燕鸥在广袤的新疆翩飞,鸣叫声,响彻伊犁的平原、河谷和山林。
而当燕鸥栖息在胡杨树的枝头,你能够感受到它内心的纯净、明澈、无言与孤独诗人和万物融为一体,和燕鸥的内心世界互通空灵那份自然与神性,只有身处伊犁河谷腹地,才能有所体会祖籍浙江的亚楠,骨子里流淌着江南的血液,命运的放逐,让他在新疆获得了视野上的眺望与凝思,同时,也激活了他内心源自血液里的孤独与忧郁。
耿占春在《西域的忧郁——亚楠导读》一文的开篇中感叹道:“近期集中阅读亚楠的诗歌时,我似乎读懂了亚楠眼中流露的忧郁那是一种‘正在失散的悲悯’充溢在一个人的心里,源自并非个人生活世界的碎裂感。
”在亚楠的诗歌中解读这种忧郁,我想,最为真切和真实诗人唐祈说,真正的诗人总是会将自己的心裸露给民族和历史在这本诗集里,亚楠从第一首诗《羽毛》开始,就用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和艺术表达形式,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心灵色彩,通过语言和对现实生活的探究,歌唱在了纸页之上。
那是燕鸥的鸣叫,翱翔在天地之间,从新疆飞到浙江,再从浙江飞回新疆,或者就在广袤的天地漫游,随着视野的打开,我跟随着诗人的诗歌,体悟生命修行的禅境,在生命境遇的维度里,寻找着那份忧郁带来的飘逸与感怀读亚楠诗歌,我的眼前总会浮现亚楠坐在草地的一隅,或者沙漠的一角沉思的画面:敦实,沉静,目光中有着对生命和自然的思索,有着一个诗人骨子里的儒士之风。
亚楠的诗歌来自西部,来自新疆,但在精神层面上,却又不局限在西部,他的诗歌是直觉感觉式的,带有着灵感迸发的书写,想象绮丽而有魅力,有时候,我读他的诗,总会陷入恍惚,那些诗句,有可能就是从伊犁吹来的一缕风,从天际穿透云层而送来的一缕阳光,甚或,在雨季,一道闪电破空而出,而这份自然的意境,被诗人的情思捕捉,记录在纸上,就有了诗歌的雏形。
亚楠的诗歌,并不单单是线性的叙述,在诗句写作的背后,是诗人经过了长年累月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累积,更像是人生经验的一次幻境,幻变成形象和图案不仅仅是诗人那样写,作为诗读者,他也能够感受到随风飘散的景象,用手去抓,就会流远。
亚楠有自己的诗学主张,勤勤恳恳地写作,然后在伊犁的山水间建构自己的诗性世界他的每一首短诗,都是有声音的,来自心底深处的沉思的呐喊:“战马嘶嘶犹在/惊飞的夜鸟从梦中/呼喊他的名字”(《饮马歌》);也是有色彩的:“在清辉里演绎旧梦吧,让心不/再孤寂。
也等待你//开启门扉,那是我的福音呀/凌空而又灿若星辉”(《月光谣》)……亚楠的诗素朴、素净,似水墨在宣纸上游走,有留白,且空灵从麻雀到苍鹰,从雪青马到乌鸦,从星空到上弦月,一经入诗,在诗人思维的定势里,就有了感觉的呈现,视角的发现,这种感受力,带来的冲击和审视,在诗中开阔的意境中,宛如深刻的启示和生动的象征。
一直以来,亚楠都以散文诗的创作成就博得多方关注,而当他在诗歌中开辟出自己的疆域,你会发现,在精神层面上,他突破了诗歌境界的抵达,达成了一个诗人与生命终极关怀的衔接,在诗歌的表现形式上,他掘进到了极其鲜明的个人抒情特色。
阅读亚楠诗歌近作,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诗人无论写什么还是怎么写,他的内心始终心静如水,以心静应对心境,然后在视野所到之处,寻觅那动人的风景,开掘那令人难忘的意象,表现一个诗人忧郁内心世界的萌动和悸动亚楠非常注重诗歌的层级呈现,他的每一首诗,都有着深层的铺垫和沉淀,需要一遍遍地阅读,然后在阅读中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
这种深层意识的审视,深入而细微地观察,不仅仅是技巧层面的修炼,还有对于生命本源的探究在新疆,当一个人心静下来时,他所要思考的,就是走出新疆,走向人类的终极慨叹与表达,既有根源的修行,又有开启人类思考的钥匙,心灵,诗人的心灵,在那一刻获得了自然和诗神的双重垂青。
我以为亚楠在这本诗歌选集里,完成了对自己个人写作的阶段总结,把诗人的心灵呈现和诗歌的本源探究,看作重中之重,是非常明智和理性的,也是人性和思维凝成的心灵结晶,在个人维度世界里,显得色泽光明,透着清幽、朴素,伤感的情愫下,还有一份清寂的解脱。
在他的《羽毛》《尘世》《回廊》等诗作中,能够读出诗人的一颗谦卑之心,俯向尘世,感受人间的沧桑而《姿态》《远眺》《晨露》《新生活》等,有着对自然和生灵,甜美的呼唤尤喜《晨露》这首诗:“昨夜林中风平浪静/月光怀揣的乡愁漂浮,尽显温柔/羔羊睁大眼睛/山楂树刚从梦中醒来/蜗牛开怀畅饮,这玉液琼浆呀/浸淫在惶惑里/我并没有看见影子在/脆弱中抬起头/而花草却躲进回忆/湿漉漉的”,初读,有童诗的纯真,再读,则在几近透明的语言中觅到了诗人对美好人性的阐释。
亚楠叙述的很干净,意象摘选的也很用心,唯美和空灵的表述,别具一格最重要的,语词在达意上准确而有力这是诗歌写作的最精妙处,用最少的词,表达最丰富的含义全诗读完,如饮甘泉,有回甘之美“而花草却躲进回忆/湿漉漉的”,这两句诗,越玩味,越有词语的魅力。
诗歌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如何让语言呈现诗歌的魅力,自然是诗人在写作中所毕生追求的似乎亚楠的每一首诗,都彰显着诗人内心涌动的大爱亚楠的诗,突破了西部诗歌的传统印象,让风沙寂静,草木丰润,也许正是伊犁河谷安静的气息,给了亚楠创作上的启示,才让他让自己的情感在人类共通的情感上寻找立足点。
比如《星空》:“夜之眼/用眺望带来空阔/多么寂静啊,马群在草地上/就像一组浮雕//触动我的/心事远处云杉挺拔如/不断长高的思想//在库尔德宁/听秋虫低鸣,仿佛大地上/的战争——/只看见密林和鸟声”,“夜之眼”凝望着人间暮色,马群、云杉、秋虫,都是有灵性的“思想”,亚楠在诗歌中,提炼出了人性最纯美的东西,然后跟进、叙述。
诗人选取的视角也是独特的,格调上,清新而清丽其它的诗作,像《春日午后》《微光乍现》《这些影子》《呼唤雨季》等,诗人从细小的情节入手,写出了带有哲思的诗句,入心、入眼、入耳诗意的混合,诗情的交融,诗心的共鸣,我在读诗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大智慧大悲悯中的柔情与温情。
我想说的是,亚楠的诗歌语言是艺术性质的语言,是重感性的,也是有着丰富内涵的语言所以,在读他的诗时,就是读他捕捉日常生活灵感的闪电火花,读他还原生活原生态的纯美,读他展示客观世界的真情借物抒情,借物咏志亚楠那份细致的生命律动的感觉,在诗歌中,展现了生命之美的神圣感和纯粹感。
而在他新近的一些诗作中,如《命运》《河流》《空间》《返回密林》等等都是我喜欢的篇什在真切的生活图景中,亚楠用诗歌揭示了内在的真实性平易的叙述中,激流暗涌应该说,亚楠十分注重独创性的艺术形象,在诗歌的意象选择上,尽量避免误入别人涉足的境地。
且很注重语言的陌生化营造和诗歌歧义的技巧运用读他的诗,不会有厌烦感,因为每一个意象都是新奇的,生活的场景是鲜活的,生活的真实感是新鲜的,在独创性的加持下,阅读的兴趣,是新颖的比如《唐布拉》一诗,诗人用谣曲的形式,赞美着。
“阿布热勒山”“阿克塔斯农场”……这些流畅的带有美感的诗句,一经组合在一起,就是流动的风景这些风景,不仅让诗人迷恋,也让读者迷恋诗人发自内心的热爱,感染着我,那份爱,真切且真挚,“山花摇曳……天边/绵延的地平线在唐布拉的/神话里滋养/百灵鸟歌唱,云雀用整个草原/接纳干净的灵魂”,我在想,亚楠写下这些诗句时,一定是按捺住内心的激动,然后提炼那些最共情的部分,让爱浓缩在景致中,产生独到的唯美,让亮色调调和出唐布拉的绿色诗意。
我总能够感觉到,《雪冠》《暗语》《呼吸》等诗洋溢着一种轻灵的抒情气息《黑蜻蜓》《盗火者》《望星空》《月光谣》等诗作,则更像是内心吟唱的歌谣不论是《望星空》还是《月光谣》,我都能从诗人吟咏的诗句中,感受到羽毛轻盈飞翔时的飘逸。
诗人的童真被激活,他凝视万物时的深思,显得纯粹而纯净洗练的笔法里有内心的空阔亚楠对边疆的书写,一改我们常见的风沙、戈壁和大漠,而生发出江南的婉约,流水的细腻,大有“塞上江南”的既视感这样美学经验的形成,我想,是和亚楠长期居住在伊犁有着深刻的地理关系。
伊犁特殊的地理环境,给了亚楠在诗歌上的美学思考引发到诗句中,就是西部的星空下,那浩渺与辽远,布景出水草的肥美,河谷的幽秘以及疆土的辽阔在这种地理环境之中,亚楠的忧伤,是诗人内心的诉求感自然萌发的,是和万物的空寂相连,比如:“所以他是幸运的/经过打磨,圆润的爱情凸显/异乡的质地/和马兰花的忧伤”(《马兰花的忧伤》),这份忧伤的情感,在经过诗意的处理后,构筑了亚楠忧郁的诗歌美学,展现了西部的忧郁之美,有别于传统西部诗的苍劲、粗粝。
读完《界限》《止水》《别离》《迷雾》等诗作,让我记下了这些关键词语,那就是“简约、朴素、平静、自然、真诚”,在这些词语生发的意象中,亚楠用单纯朴拙的笔触,“在静谧中接近”或者“与一朵莲对视”诗人的忧郁与孤独,是蜿蜒而凄清的,有着“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严羽《沧浪诗话》)之美。
诗评家芦苇岸说,在亚楠书写性灵的诗语中,人不是孤独的主体,同时,世界也不是孤立的客体他将自我与山川树木草原溶浸为一,真正地做到了诗意的栖居如果要说,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里执着地做一个诗人的意义:恐怕就在于只有透过诗意的眼睛看世界,去寻找神的旅迹。
极是亚楠在创作中对诗歌的理解和追求,是达成物我合一的,比如:“也曾在莲花中打坐/浮游,你细小的味蕾铺展/与想象在一起//也不必再说什么了/绿风总是环绕你未知的部分/散落在莲叶上若闪亮/的灯塔”(《与一朵莲对视》),从“心”出发,让“心”来拓展孤独的边境,与莲对视,就是与“心”对视,心灵相通,推崇人生的智慧和文化的智慧。
《弓月城》和《生命树》是亚楠倾心打磨的两首长诗《弓月城》全诗26节,将诗人的想象力发挥到了一定的境界在诗歌的表现层次上,更是采用虚实转换、留白留韵的写意笔法,心灵和遗址相互交融全诗如巨浪排空,如鸥鸟飞翔,如山溪奔流,读来,有苍茫和苍凉之美。
比如:“我想起遥远的金城商贾/云集追梦人//用他的梦打捞黄金和意中人/柳絮传递//的诗笺,在夜莺的情歌/里开花结果”,诗句非常具有画面感,宛如素描的画风,在想象与现实之间,婉约而简约的诗风,恰似鸟鸣吟哦。
读《弓月城》一诗,给我的感觉就是诗人一定有一颗苍茫之心,能装得下历史遗迹带来的视觉冲击感,能让看不见的场景在诗歌里还原为看得见的场景,也能让优雅、沉静的心,得以和西部苍凉碰撞出美好的视觉效果海德格尔说,诗是存在的神思。
透过《弓月城》一诗,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眺望和凝视弓月城遗址时,内心涌动的诗情,他慢慢地在心中建构起另一个世界,一个繁华而喧嚣的弓月城,一个华美而绮丽的弓月城,一个消失了的但是永恒存在的弓月城长诗《生命树》共
39节在这首长诗之中,亚楠将他对“神性”的理解和对宗教文化的诗意消解嵌入其中全诗读完,我仿佛看见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就是诗人看见的“岩石之上一群羊跪拜/用它的眼诉说/往事——/在时间的册页上,古生物开始显灵/用月光呼吸,也把生命/推向辽阔”,在这个画面中,诗人亚楠将他对“生命”的理解,融入到万物之中,有一群鸟、塔松、马兰花、花楸树……这个世界彰显了生命的蓬勃,让人流连于此。
而诗人在展示这个画面时,用了简约的色调,而透过这些简约的色调,你会爱上这个美丽的世界,继而,生发出对生命的热爱和留恋诗人的诗情在这一刻,显示出了抒情的光泽亚楠的诗歌美学,在这一幅画面中,用诗歌的艺术性体现作者的文化修养和人生经验的累积,诗人在边疆这些年的生活,在画面中勾勒出来,创作出美的意象和意境。
生命的美,是动人的美,是有了寄托才能对撞出冲击力的美而第二个画面,是在全诗读完后,闭目沉思时,脑海中浮现的画面这时候的诗人,是忧郁的,是伤感的,是孤独的,但让诗句呈现出的美感,却是轻灵的消失的弓月城留给诗人的诗无尽的遐思与悲戚,也许消失的美,唤醒了诗人内心的乡愁,那份对故土的留恋,对那些骨子里的风景的追寻,让诗人开始坦露他的忧伤与悲戚:。
“这是我导演的哑剧/那时天空泛着黑光——/云也是黑的还有黑太阳/古老的神话/种植树颠……我想这原本就是/梦中情节,也意味着/最初的想象可以/进入一个人的忧伤”,这是亚楠精神境界的提升,是敏感的心,在古典意境中的升华。
这个时候的诗人,有着人类情感的责任与担当,有着使命感与责任感的交融,有着对生命诠释的终极关怀的一面,也有着对生命解读的深刻与清醒第三个画面,更多是在哲学和诗学世界里探究“生命”的本源和奥义必须承认,亚楠的诗句中传达的讯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野花盛放的寂寥和熨帖之感。
一群羊,一堆岩石,恒久的存在展现着生命移动时的庄重和神圣只有在西部漫步的人,才能体会那自然的浩渺,才能体会个体的渺小当一个人在西部,身心放松,产生了回味无穷的诗思,而诗歌中,文字的排列组合,更像是对诗人的致敬和致意。
在彰显文化特征上,《生命树》所要展示的,就是从个体经验和个体精神中,提炼出来的精神境界,然后在本真的自我中追寻客观事物里的诗学思考诗歌是感受力和想象力相结合的产物,是细致的观察和内心的审视相碰撞时的瞬间感觉。
诗意,从来就是在追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漫溢过程在这幅画面中,“从岩石上掠过的/声音如闪电/夜空,这金蛇吐着信子/在它的视线里/沉湎有时也会骤然醒来/若惊弓之鸟——”,更像是对事物内在规律的发现,诗学和哲学的统一,文化和思想的重合,既有诗味,又有人生的况味。
应该说,亚楠的诗歌写作,较好地完成了诗人有辨识度创作的这一艺术追求在西部诗歌中,亚楠的诗风,有着令人共鸣的品格和诗写魅力周维强,男,80后,现居浙江杭州从事评论写作多年浙江文学院青年作家(诸暨)班学员在《青春•中国作家研究》《中国艺术报》《当代教育》《浙江作家》《上海作家》《四川作家》《华西都市报》《新疆艺术》等报刊发表文学评论数百篇。
荣获“钱潮杯”首届青年创意家·网络文艺评论奖,入围首届杭州青年文艺评论大赛奖,获第五届“诗探索•中国诗歌发现奖”提名刊头题词“海诗刊”题词为著名军旅作家、笔墨艺术家、“笔外意象”创始人、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天涯杂志社社长梅国云先生。
投稿须知栏目设有:名家有约、诗作赏读、八面拍浪、拾贝小辑、诗歌群岛等(所有来稿文责自负,附200字个人简介、联系方式、真实姓名、生活照片,稿件以Word文档发送,否则不予受理)本刊合作媒体:《世界日报》《现代青年》《海口日报》《椰城》《洋浦湾》《龙沐湾》等(开设专栏、推荐诗作)。
《海诗刊》微信号:hsk201508主页:http://www.dmhn.net团队编成本刊顾问:李少君、远岸、徐可、祁人、张清华、周庆荣、谷禾、雷平阳、胡弦、路也、刘川、蔡旭、羊中兴、马良、李孟伦、蒋浩、丹菲、语伞、颜艾琳、如风。
编委会主任:雁西编委会成员:王辉俊、冯椿、许仙、许燕影、李音、冷阳、苗红军、陈波来、坤明、符力、郑纪鹏、雁西、韩芍夷、彭桐(按姓氏笔画排名)特邀编委:曾晓华、李其文、刘东宏、林声蛟执行主编:坤 明值班编委
:韩芍夷执行编辑:清 风投稿邮箱:1290870044@qq.com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