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的由来_薪水和工资的区别真没想到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4-29

品读诗词歌赋

薪水的由来_薪水和工资的区别真没想到

 

“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这是白居易晚年写的一首诗,讲述了他临近退休之际的俸禄收入他说自己作为一名朝廷二品官员,一天到晚无事可做,清闲的不得了,还能拿到每月“百千”钱的工资,也就是10万枚开元铜钱。

贞元年间,京城每斗米120文左右,10万枚开元钱大约能买到1万斤大米折合今天4元一斤的米价来换算,白居易的月薪收入将近人民币4万元,是当之无愧的高薪阶层也难怪白居易会如此自豪地将自己的薪资写入诗中了

此外,诗中的一个词也值得探讨,即白居易每月的收入“月俸”从古至今,收入是人们常谈不衰的话题,收入高低直接影响了家庭的生活水平我们现代人统称为薪资,由于大家都是工人阶级,所以称为工资但其实,在古代,工资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薪水、俸禄、束脩、月钱、月给……等等。

其中不少叫法已经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还有一部分仍旧活跃在当今的日常生活中,例如“薪水”一词,许多地方今天仍旧用“月薪”、“薪资”来表达自己的收入水平那么今天的“工资”和古时的“薪水”是一回事吗?有何区别?。

“薪水”最开始就是字面意思卧薪尝胆、釜底抽薪、杯水车薪……从这些成语可得知,“薪”就是木柴只不过古人将木柴大小分了类,大者谓薪,小者谓柴“薪水”一词最初源自东晋陶渊明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

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南史·隐逸·陶潜传》

当时的陶渊明正在彭泽担任县令一职,他的儿子在老家做一名小官,照顾一家老小但由于儿子收入微薄,不够日常支出开销,陶渊明就专门给儿子送了一个仆人他在信中说:我知道你平日又要做官办事,又要操持家务,挣的钱也不够家用。

所以我给你派了一个仆人过去,帮你砍柴打水,操持家里事务,我已经把他的工钱结了,你不用担心但是要记得他也是人家爹妈生的儿子,你要好好地待他这里的“薪水”就是字面意思,指砍柴和取水后来,人们认为薪和水是每日必须的,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日常开销,因此。

薪水慢慢与日常开销联系起来,有了生活费用的意思如《魏书·卢昶传》中记载:“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计”到了明清时期,朝廷曾将官员每月俸禄改称为“薪”,但两者还是不完全等同的例如明代的官员俸禄非常低,朝廷就会给官员额外发放。

“柴薪银”,意思是帮官员解决柴、米、油、盐这些日常生活费用的支出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全部的俸禄,而是额外的津贴清朝也是如此,清朝初期为了笼络汉官,规定:满洲官员“支俸不支薪”,汉官“薪俸并支”,且“薪侈于俸”。

意思是满洲官员每月只有俸禄,没有津贴,而汉朝官员既有俸禄,又有津贴,而且津贴比俸禄还要多。由此可见,在古代“薪水”虽与工钱、工资挂钩,但那时的薪水大多还是指津贴福利,跟我们现在所说的工资并不一致。

总之,薪水一词由来已久,它代表着过去民以食为天,生活资源相对贫乏、简单的时代到了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分不清工资与薪水的具体区别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柴火、饮水不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薪水”一词的原本涵义也逐渐淡化出人们的生活。

不过,叫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认真工作、积极生活,通过劳动获得合法报酬,实现人生价值,绽放璀璨的生命之花。愿你活在当下,珍惜拥有,以一颗欢喜心,度四季,也度自己。

点击上方关注【向小园读诗视频号】投稿信箱:1871084747@qq.com— 后台回复“早安” ,每天收获新惊喜 —

让我知道你在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