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祠胡同退役军官_西祠胡同退役军官网学到了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5-30

大新街口的记忆(上)▓ 王捷南京新街口最初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是指糖坊桥至明瓦廊之间的一条狭长的街道。清末民初时,南京新街口渐渐开始繁华,到上世

西祠胡同退役军官_西祠胡同退役军官网学到了

 

大新街口的记忆(上)▓ 王捷南京新街口最初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是指糖坊桥至明瓦廊之间的一条狭长的街道清末民初时,南京新街口渐渐开始繁华,到上世纪30年代初,随着中山大道的建成,新街口慢慢从城市的一个地名变成了当时首都的重要枢纽,成为南京第一个广场——新街口广场。

上世纪50年代以后,南京人说的新街口,一般是指以新街口广场为中心,南至淮海路石鼓路、北至长江路华侨路、东至洪武路上乘庵、西至王府大街管家桥,也就是80年代后称为四环路为界的范围内,这里是南京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堪称中华第一商圈。

▲30年代新街口航拍进入21世纪,随着南京市区不断扩大,新街口区域的概念延伸了,也就是人们说的大新街口大新街口一般是指以新街口广场为中心,东至大行宫,西至莫愁路上海路,南至白下路、建邺路,北至珠江路广州路的范畴内。

新街口的记忆,之前已经写过三篇了,这里主要叙说扩展后的大新街口的记忆大新街口最热闹处莫过于中山东路段了,从洪武路穿过中山东路,现在是洪武北路,以前叫上乘巷、上乘庵这里曾有过不少民国建筑,现在都没有了,16号曾经是阎锡山公馆,这里还有杨虎城官邸。

40年代,黄梅戏艺术家严凤英来到南京,当时改名严黛峰,曾在上乘庵米高梅歌舞厅伴舞艰难度日,那时她到处听戏学艺,结识了甘贡三之子甘律之,后来相恋成婚作家苏童也曾经住过这里,以后还一直怀念上乘庵的石榴树30年前,南京的民主党派组织机关办公大楼也在上乘庵。

▲严凤英青年时代在中山东路上,走过洪武路,以前有家老南京著名的北京羊肉馆,原址位于大华电影院旁边,初建于1937年,后因战争停办,直至1940年,重新开张,创办人是以马少臣为首的几位北京人上世纪60年代初迁至中山东路,一直是南京十大高级餐馆之一。

北京羊肉馆与我的两位朋友有关联,一是店招牌,开张伊始,他们请了当时《民国日报》总编亦是北京老乡关竹邨题写,关竹邨先生是我朋友的父亲,后来去了台湾不过,当时题写的是“北平羊肉馆”,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北京羊肉馆”,大约是后来换了“京”这个字,从照片来看,朋友说,落款名字很像她父亲的签名。

还有位朋友老知青周祖德,从农村上调到北京羊肉馆打烧饼,他自学英语成绩斐然,被破格调到南京大学任英语专职翻译,80年代曾经是南京知名的励志青年

▲北京羊肉馆旧影祠堂巷位于中山东路西段南东起延龄巷,西至江苏人民广播电台宿舍清光绪《江宁省城图》已有此巷,但未标地名民国《首都志》和民国财政部盐务稽核总所资料,均载有此巷名民间传以巷内一方姓祠堂得名西祠堂巷位于中山东路西段南侧。

北起中山东路,南至游府西街,原为祠堂巷的一部分1956年建江苏省人民广播电台楼房时,将巷子分成两段,此段在祠堂巷西段,故名上世纪90年代末,互联网开始兴盛,出现了大型综合社区平台“西祠胡同”,每当我走到西祠堂巷,就会联想起西祠胡同。

原来,西祠胡同与西祠堂巷还真有渊源,当年网站创办人爱听广播,广播里常提及江苏电台在西祠堂巷8号,于是他记住了这个名字,取了西祠二字,又加上北方人常说的胡同,创建了人们熟知的西祠胡同。

▲西祠堂巷省电台我儿时曾是小红花艺术团戏剧组成员,记得曾经来过省电台录音,一直录音到深夜,没有公交车回家了,老师就把我们安排到街对面团市委大楼里的宿舍住了一夜位于中山东路105号的团市委大楼,又称总工会大楼,原是民国盐务署大楼,建于1933年至1934年,是国民政府盐务部门在南京的主要办公地点之一。

解放以后,是南京的“工青团妇”综合办公大楼

▲原民国盐务署大楼总工会大楼旁是南京知名的外文书店,小时候我一点不懂外语,也会进来看看玩玩,跑来翻翻俄文画报书刊,有个漫画讽刺画报叫《鳄鱼》,很有趣记得班上有个女生的衣裙很漂亮,非常新潮,听她说,她妈妈是从《苏联妇女》画报上照样子裁剪制作的。

书店门口的读者意见簿上,常常会有人抗议写道:你们干脆改名为“俄文书店”吧!西祠堂巷往南是游府西街,人们会以为,游府大约是姓游的大户人家的府邸在1910年的晚清南京地图,如今的游府西街一带,标注有“游府署”,即。

游击府署,是清代游击将军办公的地方游击将军属武官序列,主要负责南京城的治安警卫游府署,相当于公安局,建于同治十年(1871年),当时有房屋八十四间,规模虽然次于当时的两江总督署(今长江路总统府),但仍然堪称宏大。

可惜的是,后来经历多次战争,游府署的建筑最终无一幸存在1928年的地图上,游府署所在地已经成为电话局如今,就只有游府西街的街名与曾经的游府署有关了游府西街8号,是首都电话局旧址,其大楼为四层西式风格的砖墙建筑,建于1918年,1920年竣工。

首都电话局的办公大楼内除了办公用房外,安装有供电式电话交换机和自动电话装置,是民国期间南京市的电话运转中心这里为民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为研究民国时期电信发展的基本情况提供了重要物证

▲“首都电话局”办公大楼今貌游府西街还有一所百年老校,游府西街小学,始建于1911年,迄今已经113年了百年来,该校走出了如黎磊石、叶兆言、陈维亚、张常宁、奶茶妹妹等南京名人十多年前,游小搞基建时,发现了埋没的六朝时期台城的南城墙,是六朝台城的遗址。

考古专家认为,1700年前,这里应该是专供外国使节出入的端门所在地巧合的是,如今的游小是国家汉语推广基地学校,每年都有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汇聚于此时光仿佛穿越,1700年的历史都浓缩在了这一段城墙里连同以往发掘的情况看,大新街口的东段都在六朝都城建康的台城内。

▲游小学生与台城遗址延龄巷,据说是为了纪念一位名叫常延龄的人常延龄是明朝朱元璋手下开平王常遇春的第十三世孙常延龄在明朝晚期曾是一位忠诚的爱国者,他为南明政权效力,但后来发现南明政权的领导者朱由崧缺乏治国才能,于是选择辞官隐退,以后也不为清朝服务,常延龄晚年的隐居之地即为现在的延龄巷。

延龄巷曾经有一家新光电影院,是放二轮电影的,因为价格便宜,只要一毛钱,往往是好看的老电影,小时候我常到这里看电影有一段时间,新光推出“随到随看”电影,就是没有场次,没有座号,只要买票,随时进场看电影,要求看完一场电影就离开电影院,我们有时会连看几场。

我和同学在那里看意大利电影《警察与小偷》,说是喜剧电影,不过,看到最后,能让人掉下眼泪我们还看了苏联电影《梅丽小姐》,感觉梅丽小姐真漂亮而又看不太懂,竟在里面连看3场后来,我看了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原来,《梅丽小姐》出自这里。

70年代,新光电影院改名“新光儿童电影院”,80年代,又更名“南京影视百花园”也曾火爆一时,再后来,新光电影院无影无踪了。

▲苏联电影《梅丽小姐》海报60年代以前,中山东路体育馆是南京最大的体育场馆,大型体育赛事、文艺汇演、演讲报告等都在这里举办50年代,苏联大马戏团曾在这里演出过电影《上甘岭》推出后,电影中主要人物的原型张连长在这里做报告,父亲带我来听,我听得感动不已,让我的作文《看电影的感想》也丰富很多。

上世纪末这里的“太空舞厅”名气很大,现在体育馆更名为全民体育中心体育馆旁边是军区后勤礼堂,我小时候所在的小红花艺术团戏剧组曾经在这里演出过儿童话剧我还在这里看过不少电影,印象较深的是看了中国与法国合拍的儿童电影《风筝》,说的是北京儿童放飞的孙悟空风筝飞到了巴黎,法国小朋友后来把风筝送还给北京小朋友的故事。

如今后勤礼堂已经变成酒店和美食城了后勤礼堂以东有一条很有故事的街巷——碑亭巷,这里还有关于南唐先主李昪的传说据说,李昪成为国君之前的旧居德明宫位于碑亭巷内,给这条小巷增添了高贵的历史色彩现在,碑亭巷还有一口“六朝古井”,似乎在诉说碑亭巷悠久的历史。

▲六朝砖井(作者摄)关于碑亭巷名的来历,一种说法记载于《钟南淮北区域志》:“清豫亲王初下江南,秋毫无犯,城人立碑于巷,以颂功德,用亭覆之”另有一说是,碑亭巷一带曾经挖掘出“红楼一角”的石碑,所以得名“碑亭巷”。

文学巨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于康熙50年(1711年)就诞生在这里的江宁织造府如今江宁织造博物馆设在这里,清朝康熙皇帝6次下江南,有5次就住在江宁织造府内这里的地名大行宫的称呼,即由于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在此住过而得名。

博物馆内还设曹雪芹塑像、曹雪芹故居陈列馆、云锦博物馆以及研究文学巨著《红楼梦》的红楼梦文学馆沿着碑亭巷前行百米,一道长长的民国彩绘墙即映入眼帘,看到百年以前碑亭巷的光华照相馆、勤丰卷烟厂和曲园酒楼等,这里是碑亭巷的灵魂所在,充满了民国风情和文艺气息。

曲园酒楼是南京著名的湘菜馆,因靠近国民政府,民国时期唐生智、于右任、冯玉祥、程潜、陈诚等为曲园常客,李宗仁和程潜也曾在这里大宴宾客解放以后,酒楼更名为酒家,贺龙、李维汉等人也曾来用餐后因江宁织造府项目,曲园酒家被拆迁,以后就消失了。

▲曲园酒楼旧影光华照相馆创建于1928年,老板来自上海中华照相馆,蒋宋的结婚照是由中华照相馆拍摄的,因而与蒋宋相识有这层关系,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军政要人,总统生日、政府会议、国共谈判等照片都由光华照相馆拍摄。

1948年5月20日,蒋介石和李宗仁在分别当选总统、副总统后,举行了就职大典就职典礼结束,党政官员来到总统府子超楼前合影,这张照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竟成了国民党官员在南京的“绝照”照片左下角清晰地写着“光华照相馆摄”,上面则由吴稚晖题写了一行字:“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就任摄影 三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就职当天全部照片都是由光华照相馆拍摄

▲彩绘墙上的光华照相馆(作者摄)

▲“总统就职照”旧时碑亭巷还有旅馆客栈,民国才女张爱玲的前夫胡兰成22岁时曾来南京寻找工作,在南京待了8天,就住在碑亭巷一家旅馆他谋事不成,转了大半个南京,去过鸡鸣寺、台城、秦淮河、莫愁湖等地,上钟山未能登顶。

晚年的胡兰成回忆说:“我便爱在南京的城墙上走,也不知上去的地方是什么城门,惟见那墙又高又大,在上面只顾迤逦走去,看城外落日长江,城内炊烟暮霭,走了半日到底也走不完也只有我会做这样的傻事,就只为那山河浩荡。

”原载微信公众号《凤凰台上》,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未完待续。

▲胡兰成晚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