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内存知己_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诗王勃时年几岁太疯狂了
关于送别,一直是人类一个亘古的话题,尤其是在古代,由于交通及沟通不便,一次离别很可能意味着再也难相见。
关于送别,一直是人类一个亘古的话题,尤其是在古代,由于交通及沟通不便,一次离别很可能意味着再也难相见而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送别诗这一题材同样占了很大比例“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是王维对友人的对友人的无限深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友人别离后,王昌龄带信给亲友的嘱托。
别离往往是忧愁的,而意气风发的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却不这么认为,他一改传统送别诗哀愁低沉的格调,以明朗态度、高远志向和旷达胸怀,为后人留下了史上最豪放的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我们知道,五言律诗颈联、颔联是要求对仗的,而首联和尾联则不必但少年天才王勃是绝不会拘泥于此劈头一副工整漂亮的对仗,让人眼前一亮长安帝京雄伟的城墙、城楼,在广袤无际的关中平原拱卫下,显得更加巍峨雄壮,站在上面,仿佛能看到遥远的巴山蜀水。
虽是烟雾蒙蒙,像离别的心情一样有些迷茫,但是,它不同于天涯送孤舟,也不是长亭折杨柳,它的取点是大场面,大取景,透着雄浑,透着豪气同时,送别的地点,方向,目的地清晰显见一个“望”字,拉近了秦蜀的距离,拓宽了诗的意境,开创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为这首豪壮诗奠定了基调。
在首联对仗后,颔联由散句承接,自然而不呆板从上联的实写转为虚写此处开始表露诗的宗旨纵然我们情意深厚,但是作为宦海中人,万里飘蓬、背井离乡,这本就是平常之事宽慰中满含着深情纵有伤感,也不悲凉绝不是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悲戚、伤感。
然后自然引出传唱千年的警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瞬间得到升华只要能心意相通,心灵共鸣,那么天涯海角胜过终日厮守乐观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相比与曹子建的“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王勃以齐整和遣词更胜一筹。
王勃就是王勃,一改六朝以来的浮华绮丽之风,传承且发扬了魏晋风骨断肠的离别变成了壮别,胸襟宽广,豁达洒脱
有了上面的开阔胸襟,接着又很有人情味的劝慰朋友:所以我们在岔路口分手时,可不要像少男少女们一样哭哭啼啼,泪湿衣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那些儿女情长的表现,我们“宦游”之人的所为“在歧路”呼应了诗题“送”。
由刚转柔,刚柔相济,收放自如一改传统送别诗伤感的情调,清新高远,独树一帜,成了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清代著名诗人袁枚说:“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而送别诗必须以情动人,王勃就是用豪情打动了人心杜甫曾这样评价初唐四杰的作品:“不废江河万古流”,是的,王勃和他这首豪放的送别诗,做到了江河万古流,流传至今。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