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三批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本科一本二本三本四本一看就会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9-06

媒体综合报道:高考录取有望不分批次 一档多投 双向选择晨雾 / 转帖北京晚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谈高考改革未来高考录取不分批次按专

本科三批是什么意思_什么是本科一本二本三本四本一看就会

 

媒体综合报道:高考录取有望不分批次 一档多投 双向选择晨雾 / 转帖北京晚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谈高考改革未来高考录取不分批次按专业本报讯(记者李莉)今天上午,北京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在京开幕,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会淡化批次,为学生提供双向多次选择的机会。

谈松华介绍说,所谓淡化批次,就是高考志愿不再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谈松华解释说,因为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专业都是顶尖专业,有的学校也许不是第一批次院校,但它的某个专业非常出色。

如果淡化批次,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填志愿,即使某校不是一批院校,学生也可以把它列为第一志愿,这种方式利于大学的专业建设,一些学校的好专业可以选到好学生配合批次淡化,可能会实行一档多投,学生可以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档,双向选择录取。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则透露,未来5年国家将拿出200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刘利民说,过去由于经费不足,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曾经出过诸如“学校没有桌椅,学生自带桌椅上学”这样的“洋相”对教育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成为教育部工作的重点,未来三年要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90%接受教育。

据了解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有8万名残疾儿童没有入学,未来三年要分步安排,通过随班就读、建立特色学校、送教上门等方式解决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另外,为了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教育部研究建立现任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计划今年开始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优质学校每年需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也要交流轮岗目前各省市都在制定相应的轮岗规定J063信息来源:2014-11-29 《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详解高考变化

高考可能按专业录取牵动人心的高考考试大纲将会取消,本科批次将会淡化,将来高考志愿填报有望按专业大类来填报这是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昨天透露的1.课业标准就是考试大纲谈松华是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昨天,在北京二中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上,详细解析了高考变化“原来要出考试大纲,都按考试大纲来复习” 谈松华称,现在明确,不制定考试大纲,高中的课业标准就是考试大纲针对高考考试科目、内容、考试方法的改革,谈松华说,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分开;考试内容的改革,考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考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一直有争议;考试方法上,是一年两次考试,还是将来会不会出现一年多次考试,都有待探索。

2.或按专业录取淡化批次“录取制度的改革,不亚于高考考试的改革” 谈松华论及招生制度改革解释说,让学生多次选择,多元化选择在今后的高考录取中将可能淡化按批次录取过去做法是按照招生批次来录取,现在改革批次录取办法,是按本科三个批次录取,批次淡化后,学生可以填多个志愿,一档多投。

投到学校,学校再反馈,如投到北大、清华没被录取,考生多次选择,双向录取,学校和学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谈松华解释,现在是考生按学校填写志愿来录取,将来可能按专业大类录取比如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专业是最好的,一些不是“985”、“211”大学的这些专业,可能排在全国前列,这些好专业招不到好学生,现在按专业大类录取,考生一档多投,学生可选择适合的专业。

据北京晨报记者了解,一档多投已经试水2014年,教育部将福建省确定为实施高校招生“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的唯一省份,批准在普通高校艺术类本科招生中实行按专业志愿“一档多投”录取模式改革所谓“一档多投”,是指省级教育考试院在高校招生录取投档时,将同一考生的电子档案同时投放到考生填报的符合投档条件的所有院校专业中,招生院校则按事先公布的专业录取规则,对符合本校相关专业录取条件的所有考生进行预录取排序,对不符合录取条件的考生提出退档意见,并将排序名单和退档意见提交给省级教育考试院审核,省级教育考试院根据考生志愿顺序和院校专业招生计划、专业预录取排序等情况,由计算机自动匹配确认考生的录取专业。

每位考生只能被一所院校录取或不录取3.高校成立高考招生委员会谈松华称,根据一项调查,98%的人认为现在高考制度是比较公平的,高考制度得到社会基本认同高考改革不是推倒重来,招生考试改革,是对现行制度的改革,适应教育新变化,适应创新。

一次考试,分数排队,一张试卷决定考生的命运,使得高考竞争成分数竞争,这是片面化的将要实行的高考改革一张试卷分为不同层次,面向不同学生,呈现多样化“现在一些中学生要考名牌大学,一般睡眠时间只有4至6个小时。

”谈松华说,考生非常辛苦,高考的改革不是不要竞争,而是把目前的高考竞争变成良性竞争,不是全体卷入,是一部分考生卷入这种竞争高考改革如何保证公平问题,谈松华说,全面深化高考改革涉及各个方面,着力点是解决非常重要的问题:公平。

公平涉及千万学子公平参与升学考试过程,实现底层学子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这是非常重要的制度他认为,现在实施保送生制度,保良不保优,导致保送生变成权贵阶层考生的升学渠道对此,高校要成立招生委员会,不是招办在招生,而是招生委员会在招生,这个委员会有教授专家参与,委员会是有决定权的。

同时,实施社会监督据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北京部分高校从去年起就已成立高考委员会据某高校招办负责人称,高考委员会为监督决策机构此前高校招生由招办负责,高考委员会弱化了高校招办主任个人职能,而强化集体决策意识。

谈松华还表示,目前“211”、“985”院校的属地招生比例还是过高,农村和偏远地区招生数量还是较少通过改革,今后要调整招生分配,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进入“211”、“985”高校比例变化北京落点1.一个课标多教材

考试大纲何时取消?谈松华在发言结束后告诉北京晨报记者,很快没有考试大纲怎么办?东城教师研修中心常务副主任、东城区中学教研室主任郑克强告诉北京晨报记者,未来考试将按照课标及考试说明出题郑克强透露,以后将采取一标多教材的模式,也就是说,同样的课标可以有不同的教材,采取高中教学校长负责制,由校长决定选用哪套教材教学。

而考试则不会按照教材出题比如,课标有的内容,四本教材中都有,那么这就属于考试出题范围但如果教学内容中,三本教材包括,一本教材不包括,那考试出题就不可涉及该内容而四本教材均都没有涉及的内容,也可被列入出题范围,这就是所谓的考试公平。

2.一些学科可考两次针对考试次数,郑克强表示,学习内容及考试内容自选后,考试次数也将实现自选一些学科将有两次考试机会学生可选择何时参加考试,考几次比如,物理学科,学生可以选择高一结束时考,也可选择高二或高三结束时考。

如果第一次考试成绩满意,学生就可以将考试成绩记录在案,如果不满意,则可选择第二次考试两次考试成绩选其优3.将压缩必修课比例高考招生考试改革必将带来高中课程的改革,对此,郑克强表示,未来教育将是选择性教育。

学习内容、考试次数及考试科目都将由学生自己选择这就意味着,未来高中将面临大洗牌教育部近日将出台文件,对高中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进行重新调整郑克强透露,未来,将压缩必修课的比例,而高中选修课将由原来的15%提高至35%。

也就是说,一个学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选修课北京二中校长钮小桦也肯定了这一改革方案钮小桦表示,目前,高中必修课的学分大概是110分左右,而改革后必修课学分可能仅占90分左右,大幅度提高选修课比例4.考试科目学生自选

郑克强表示,未来考试科目也将由学生自主选择在今年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就已提到这一内容方案指出,在考试科目设置方面将不再分文理科,高考总成绩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的成绩,150分的分值不变。

其中,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可选其一计入总分另一部分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这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14个科目,而每门都已经“学完即考”、“一门一清”,在高考中就不必重新再考。

考生在报考时,只需根据报考高校提前发布的招生报考要求和自身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这套方案目前仅在上海、浙江试点,但它是未来高考的必然趋势。

学生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科目考试本版撰文晨报记者李佳 郑超信息来源:2014-11-30《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未来高考录取有望不分批次配合批次淡化 实行一档多投 学生可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档 双向选择录取“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不会再分诸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这样的批次,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

因为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专业都是顶尖专业,有的学校也许不是第一批次院校,但它的某个专业非常出色如果淡化批次,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填志愿,即使某校不是一批院校,学生也可以把它列为第一志愿,这种方式利于大学的专业建设,一些学校的好专业可以选到好学生。

配合批次淡化,可能会实行一档多投,学生可以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档,双向选择录取 ——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本报讯(记者安苏)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会淡化批次,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上,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不会再分诸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这样的批次,这将为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

谈松华进一步解释说,未来高考录取的所谓淡化批次,就是高考志愿不再分“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因为北大、清华不是所有专业都是顶尖专业,有的学校也许不是第一批次院校,但它的某个专业非常出色。

”谈松华举例说,如果淡化批次,学生可以根据专业填志愿,即使某校不是一批院校,学生也可以把它列为第一志愿,这种方式利于大学的专业建设,一些学校的好专业可以选到好学生配合批次淡化,可能会实行一档多投,学生可以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档,双向选择录取。

谈松华还透露,按照原来的招生办法,只要不是“211”、“985”院校,即便有顶尖的专业也招不到好学生如果今后按照专业进行投档,即便不是“211”、“985”院校只要有好的专业,同样可以招到好的学生同时,谈松华还表示,目前“211”、“985”院校的属地招生比例还是过高,农村和偏远地区招生数量还是较少。

今后要通过改革,调整招生分配,提高农村和偏远地区学生进入“211”、“985”高校比例在开幕式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透露,未来5年国家将拿出200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同时,对教育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成为了教育部工作的重点,未来三年要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90%接受教育。

据了解,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有8万名残疾儿童没有入学,未来三年要分步安排,通过随班就读、建立特色学校、送教上门等方式解决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此外,为了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教育部还将研究建立现任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今年开始,计划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

其中,优质学校每年需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也要交流轮岗目前各省市都在制定相应的轮岗规定相关新闻2020年东城区义务教育阶段100%实现学区内入学本报讯(记者 安苏)在昨天下午召开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分论坛上,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透露,2020年,东城区将完成全面优质品牌化建设,实现学区内九年一贯制、对口直升入学比例100%。

这也意味着,在义务教育阶段,东城区将实现学生100%在所在学区内入学据了解,2014年初,东城区全面启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目前共分为8大学区同时,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启动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东城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校已经从2013年的54所增加至83所,优质教育资源校在东城区的覆盖比例已经达到80%。

“所谓优质资源校,首先是百姓认可的、口碑好的,其次在师资力量以及教育教学方面也有具体的评价指标”东城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东城区将建立以学区为单位的“办学条件达标动态管理”及“重大项目资金核实审批”系统,不断提高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置标准。

根据各学区特色发展要求,建设学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中心、学区重点学科实验室、学区资源中心、学区中心食堂、学区教育后勤服务中心、学区考试招生指导服务中心和学区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等教育相关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生活一体化服务。

此外,自2014年7月16日,东城区正式启动首批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以来,1612名干部教师在今年九月新学年伊始已经走上了轮岗岗位信息来源:2014-11-30 《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高考录取改革将淡化批次可一档多投。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意见近期下发■教育部还在研究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与高考改革相衔接本报讯(记者 贾晓燕)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昨天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透露,教育部研究制定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和综合素质评价意见,近期将正式下发。

今年9月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把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到实处,大力推进考试评价改革,教育部已制定了相关文件今后,普通高校招生不仅要看统一考试成绩,还要看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此外,教育部还在研究制定中考改革实施意见,与高考改革相衔接、协调,逐步建立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选拔人才的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扭转“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的现象“从关注冷冰冰的分数,改为关注活生生的人,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刘利民形容按照中高考改革的总体设计框架,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对此,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招生录取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未来的方向是:双向多次选择,综合多元录取长期以来,高考录取是在分数出来后填志愿,之后按招生批次分批录取此次改革,可能会淡化批次,即学生可以填多个志愿,投档不是完全按批次投档,可以一档多投。

投到学校后,学校予以反馈,之后双方再做多次选择也就是说,学校和学生将有更多选择机会谈松华认为,以往报志愿的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学校虽然不是一本校,但其专业却可能排在前列,不过,按以前的办法报志愿,这些专业很难招到优秀学生,“如果改成一档多投、按专业填志愿,学生就容易选到自己喜欢的专业了。

”另据了解,未来五年,国家将拨款2000亿元,用于对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不让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再出现“基础薄弱学校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现象未来三年,90%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将通过随班就读、建设特教学校、送教上门等方式接受教育。

今年起,优质学校每年需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轮岗,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信息来源:2014-11-30 《北京日报》京华时报:未来高考或按专业录取不分批次实行一档多投 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双向选择

京华时报讯(记者李琦)昨天,在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上,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表示,未来高考或将淡化按批次录取的传统模式,按专业大类录取,实行一档多投,为高校和学生提供双向选择。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谈松华认为,在未来的高考录取中可能会淡化按批次录取,即不再分本科一批、二批、三批,学生可填报多个志愿,不再按批次投档谈松华解释称,淡化批次后,学生可一档多投,根据学校反馈再做选择。

比如,北大、清华没有录取,学生可再填志愿继续投档这种双向多次选择,有利于学生和学校的双赢谈松华同时表示,未来高校或将以专业大类录取因为北大、清华虽然综合排名名列前茅,但不是所有专业都拔尖而有些并非985、211的高校,某些专业非常出色,却招不到好学生。

如果今后按专业录取,实行一档多投,学生可以选择好专业,一些学校的拳头专业也可以招到好学生会上,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透露,未来5年国家将拿出2000亿元用于义务教育薄弱校的改造刘利民介绍,过去由于经费不足,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曾经出过诸如“学校没有桌椅,学生自带桌椅上学”的“洋相”。

对教育弱势群体的关注也成为教育部工作的重点,未来3年要使义务教育阶段的残疾儿童90%接受教育据了解,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全国有8万名残疾儿童没有入学,未来3年要分步安排,通过随班就读、建立特色学校、送教上门等方式解决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另外,为了实现“教育均衡”的目标,教育部研究建立现任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计划今年开始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区)范围内校长教师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优质学校每年需有不低于10%的教师交流轮岗,校长、副校长连续任满两届后原则上也要交流轮岗。

目前各省市都在制定相应的轮岗规定信息来源:2014-11-30 《京华时报》法制晚报:高考改革 变独木桥为立交桥新闻提示法制晚报—— 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会淡化批次,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

在昨天上午举行的中国教育学会第27次学术年会上,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介绍,实行高考改革后,未来高考录取方向可能不会再分诸如“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这样的批次,这将为学生和学校提供更多双向选择的机会。

据《北京晨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这是以前大家对高考的形容但高考与高招其实应该只是从一个学习阶段走向另一个学习阶段的桥梁和过渡,所以它的功效应该是更多选择、更畅通便捷9月初,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其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取消文理科,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诸多科目都是“学完即考”、“一门一清”;而报考大学的时候学生可以从这些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科目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不分文理科,让学生自己选择计入高考的科目成绩,这就像是给高考这座桥梁“扩容”,然后在一定程度上给予通行者“选择通道”的更多权利。

这一次,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谈松华所介绍的高考改革方案,可以说是这座桥梁的另一种扩容——不再分一本、二本这样的批次,学生可以任意填写各校各专业的志愿顺序配合批次淡化,还有可能实行一档多投,学生可以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档,双向选择录取。

如果这些方案相继得到落实,我们就可以说高考这座曾经的“独木桥”被改造成了多通道、多层次、多出口的“立交桥”淡化批次之后,学生首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专业,然后提出问题:学习这个专业哪家强?填报志愿的时候,即便某校不是一本,但如果那个专业是自己最想要的,学生也可以把它列为第一志愿。

本月初,上海市教委公布了《2015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考试招生试点方案》根据该方案,每名考生可填报两所院校志愿,每校可填报3个志愿上海市教委新闻办表示,2015年春季高考将探索一名考生同时被两所高校预录取的模式,在这样的模式下,考生只需在规定时间内到其中一所高校进行录取确认即可。

这样的试点之后,我们期待的是更多地区的更多考生,可以像谈松华所说的那样:“向多所高校多次投档,双向选择录取”这样的做法,等于是让考生在通过高考、高招这座桥梁时,可以停留一下、观望一下,看看哪一条“匝道”更适合自己,那一个出入口已经向自己敞开。

把独木桥扩容成为一座立交桥,其根本的一点,就是把更多选择权交到学生和学校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更多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为自己未来的学习乃至就业做出规划对于高校而言,打破批次、鼓励竞争,就可以刺激他们办出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拳头专业”。

在现实语境下,高考既是桥梁,也是“指挥棒”所以高考、高招的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更多的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学校、把高考变成四通八达的立交桥,这也将对中小学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报评论员 庞岚信息来源:2014-11-30 《法制晚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