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一百年是哪两个_两个一百年是哪两个一百年?真没想到
校园里,两位教授遇上了——“哇,好久不见,你还如此年轻,看这样子你会活到一百岁。”“哪里?哪里?一百岁太满了。”“那就一百零一岁,101。”“呵
校园里,两位教授遇上了——“哇,好久不见,你还如此年轻,看这样子你会活到一百岁”“哪里?哪里?一百岁太满了”“那就一百零一岁,101”“呵呵,活成仙了,那更不可能了”“101”是个什么概念?博尔赫斯说过:“。
《一千零一夜》,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书名”“一千夜”就是“永远”,“一千零一夜”就是“比永远还要远”,就是“永恒”2011年,我写了一篇散文《辛亥年的福州记忆》其中写道:“那年辛亥,今年辛卯,从猪到兔,时光跑过了整整一百年。
”辛亥革命是我一直不敢触碰的题目,可那一回我终于忍不住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作为一个符号性事件,成为了中国近代史学的大题目我试图在那里面穿越一些事件和人物,然而,有历史学者提出疑问:“一个事件,过去了一百年,我们究竟都拎清了些什么?。
”有些问题似乎是拎不清的比如辛亥革命的真正起因是什么?是不是“官逼民反”?比如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人物林觉民,他的24岁年轻的生命,被镶嵌在近代那段惊涛骇浪般的历史里,这段历史究竟是撕裂了他,还是成就了他?。
我之所以写《辛亥年的福州记忆》,就因为福州出了这么一个林觉民,就因为辛亥年的革命之于福州是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林觉民的沉没是辛亥年知识分子的宿命一个自小就高喊“少年不望万户侯”的书生,他的桀骜不驯和离经叛道,最终注定是要被历史“宿命”的。
然而,林觉民们无论被历史塞进了哪个角落,都已经如同辛亥年密集的枪声一样,无可置疑地进入了历史,成为了一种永远今天,辛亥革命早就超过了一百年,我们依然可以随着记忆的碎片,去寻找那些过去,或许是生活,或许是生命,或许是更多未知的东西——这其实就是一种历史性循环。
这种情形,博尔赫斯在《循环的夜》里说过:“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在第二次循环中回来,就像循环小数那样重复;可我知道一个毕达哥拉斯的黑暗轮回,一夜一夜地把我们留在世界的一个什么地方”一个人能不能在第二次生命循环中回来?但至少,一个人会有几个的十年、二十年……冯骥才在《一百个人的十年》里,写到翻译《复活》《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的大翻译家草婴先生。
草婴读了以后告诉冯,说被他的文章感动了好几天冯对这位从未谋面的大翻译家说:“我才感动您一两天,可我被您感动了几十年”当冯骥才后来在上海见到他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将这个瘦弱的老头,与托尔斯泰的浓重与恢宏以及肖洛霍夫的野性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一个人的高处——灵魂的高处无论是十年、二十年,还是更长的时间,都难以将这种精神扑灭草婴先生所拥有的,是许多人所不拥有的——这就是“毕达哥拉斯”的循环2010年,我到厦门大学拜访著名财政学家邓子基教授。
我问:邓老您带了多少弟子呀?他回答:硕士不知道有多少个,博士107个我说:再带一个就是梁山泊108条好汉了话音未落,他连忙摆手,斩钉截铁道:梁山泊108个好汉都没有好下场,我要么不带了,要么再带俩,109个。
2020年,邓老辞世据说他的弟子的通讯录里,博士的确是108个,不知道老人家是不是真想带满109个,结果带到第108个时由于身体原因带不动了?一百年、一百岁或者一百个,说起来都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数字世间许多往事不过才越过近百年,一切寂静中的魅影却依然绰绰。
我们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于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近年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一直成为一句响亮的口号将近一百年前的 1925年6月17日,鲁迅在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的“老虎尾巴”里,对着院子里那两棵“。
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的凄凉和孤傲的枣树,写下这样的句子:“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那一年鲁迅44岁,他以“我”的名义,以一篇《墓碣文》,想“搅得周天寒彻”一百年来,这一切依然那样浩瀚,又那样蜿蜒。
福州曾经出了个围棋天才吴清源他在襁褓之时就随父母定居北京,后来又去了日本按照日本拗口的“胜负师”围棋术语,他被称为天才“胜负师”,把一个个大名鼎鼎的对手斩于马下,天下无敌电影《吴清源》的导演田壮壮在日本拍片时,和吴清源的助手在一家酒吧喝酒,一老者听说他们来日本要拜会吴清源,噔地起身一连鞠了三个躬:“。
吴清源是个神!”在这位老者眼里,吴清源就是落在棋盘中央的天元,傲视四方吴清源曾经表示要活到一百岁,果然如同事先设计好了,不多也不少,刚好在一百岁时离世,许多纪念文字都认为“他挪到另一个地方下棋了”——无论活到什么时候、活在哪里,他都是“。
英雄儿女一枰棋”吴清源的一百年里,如同呼啸刮过的风,全部是活起来的姿态然而,世上有多少个刚刚好活到一百岁的吴清源呢?这几乎就是一种奢望奢望归奢望,我们每个人活着,究竟是浪花还是深流?究竟是轰轰烈烈还是默默无闻?只有年龄的落叶能够标示着运动的方向。
不管怎样,年龄就摆在那里,你改变不了,生活的一切就如博尔赫斯的名句:“水消失在水中”《古诗十九首》有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个人活在世上通常不满百岁,心中却老是记挂着千万年后的忧愁这又是何苦呢?所以,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在理——。
好好活着,活在当下。2024.4.30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