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的作用_对偶的作用表达效果干货满满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09-27

中考考点: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对偶的作用_对偶的作用表达效果干货满满

 

一、中考考点: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二、知识梳理: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

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比作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运用比喻能够在叙述或描写时更加生动形象;在议论时能够使比较复杂或抽象的道理更容易被人理解接受)明喻(甲像乙) 例:共产党象太阳暗喻(甲是乙) 例: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借喻(甲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也不用喻词)。

例:在稿纸上踩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非比喻句: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揣度)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表示列举)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想象)2、拟人:拟人就是将物当成人来描写,赋予它以人的动作、情态、思想感情作用:把事物人格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举例]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3、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这种辞格叫夸张。

夸张一般有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三类作用:夸张有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增强渲染力,引起联想等作用[举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1)扩大夸张就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大、高、多、重、强、深等处说,实际就是有意的言过其实。

[举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缩小夸张是指故意把事物往小、低、少、轻、弱、浅等处说,实际就是往小里的言过其实[举例]如:心眼小得象针鼻儿(3)超前夸张指的是故意把后出现的事物说成先出现的,或同时出现的。

[举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注意: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4、排比:排比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句排列起来,以强调表达力和语势的修辞方法作用: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举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5、对偶: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作用:对偶可以使语言形式整齐、结构匀称、音韵和谐,节奏感强,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高度概括,看起来醒目,读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便于记忆和传诵[举例]: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是根据表达需要,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叫反复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分清层次,增强节奏感或感染力[举例]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1)接连反复:当中没有其他语句相隔,相同的语句紧紧地连接在一起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2)间隔反复:相同的语句隔离开来反复出现,当中插入其他语句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居十日,扁鹊复见。

7、设问:设问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的修辞方法作用: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举例]如: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8、反问:反问是无疑而问,只问不答,为了加强语气,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

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作用:加强语气,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不但比一般陈述句语气更为有力,而且感情色彩更为鲜明[举例]如: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美呢?三、辨析:1、比喻句与非比喻句

如:A、石拱桥的桥洞象虹B、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C、他象要发火了D、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辨析:A、D是比喻句比喻句中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即以他物比此物B句只是一种事物的前后比较,C句则是表示对一种事物的一种推测。

2、比喻与拟人如:A、“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B、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辨析:A比喻B拟人,比喻重在“喻”,喻体在句中一定要出现;拟人重在“拟”,拟体(人)在句中不出现3、设问与反问辨析:相同点—无疑而故问,结论是明确的。

不同点—反问是只问不答,寓答于问,设问是又问又答4、对偶与排比辨析:对偶是两句字数相等的分句,排比最少必须是三句以上5、排比与反复辨析:排比是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几个短语或句子,反复是同一内容的词或句连续出现或间隔出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