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救国会_铁血救国会成员不要告诉别人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日军气焰嚣张,长驱南侵。一些爱国人士,开始组织地方武装,保家护国。
1937 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 日军气焰嚣张,长驱南侵一些爱国人士,开始组织地方武装,保家护国1937年8月,在河北沧县纪晓岚故里崔尔庄,纪氏后裔纪清恕、纪根桐父子召集附近群众刘孟兰、孙俊亭及邻村史史省珊等人商议开展抗日运动,召集民众,收集民间枪支,成立抗日武装队伍。
纪清恕(1893-1937),字梦宽,有文化,精通法律,行医为业,为人仗义执言,曾在纪氏宗祠祠堂后院办夜校,在村中颇有声望其子纪根同曾在冯玉祥部队当军医,回乡后开办“贫民医院”,时常周济穷人,思想进步,常在农民中传播革命思想,人们传说他是共产党。
纪清恕、纪根桐父子联合附近村庄老庄子退伍军人史省三、程庄子国民党员程钟羽、后乔庄房荣卿和崔尔庄泊师毕业生孙俊亭等人 ,组成了“铁血救国团”, 由纪清恕为团长以后又发展了献县学礼村陈连举, 赵官庄赵维法等 30 余人, 分头拉队伍, 群众积极响应,很快发展到 500 余人,并有了半数枪支, 改称“抗日铁血团”,他们继续征召人员进行训练,同时采取各种方式,收编附近民间武器装备队伍,一个月的时间队伍发展至2000余人,成为地方上较大的一支抗日武装力量。
10月初,在崔尔庄召开誓师大会,宣布成立“抗日委员会”,纪清恕任会长,“抗日铁血团”更名为“抗日救国军”,由史省珊任司令,纪清恕任副司令史省珊(原名俊玉,字汉卿),崔尔庄乡老庄子村人,原民国将军少年弃耕从戎,1913年任皖北镇守使,1915年任安武军(皖军)第一路统领。
1918年出任第五混成旅旅长,1924年任苏鲁皖“剿共”副司令,1925年辞官回乡“抗日救国军”下设三个联队:第一联队长周朝贵, 驻献县前孟村,第二联队长王水业,驻交河文庙村,第三联队长景耀先,驻淮镇“抗日救国军”主要活动在河间、献县子牙河以东、沧县以西、交河以北的400多个村庄,控制着沧石路献县至沧县,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抗日武装。
据说,民族英雄马本斋也曾被邀参加这支部队,任三大队参谋长,他发现这支部队成分很复杂,纪律败坏,鱼肉乡里,残害百姓,很快就离开了誓师大会后,“抗日铁血团”发起人纪清恕被排挤,军事大权旁落在史省珊之手史省珊是旧军人出身, 曾任苏鲁皖“剿共”副司令,是国民党顽固派,他假借纪氏父子的威望,进行阴谋活动,暗中网罗党徒爪牙,封官许愿,大小头目大都换成史省三的亲信,大权在握。
随着队伍的发展, 各类人物的不同主张,也逐渐暴露出来在领导层内出了坚持抗日与曲线救国投降派两个派别前者以纪清恕、纪根桐、毕玉章、孙俊亭、刘风洪、王永生等人为首; 后者以史省珊、周朝贵、景跃先、程钟羽、高奎照等人为首。
投降派握有军权,势力很大, 他们拟派人去天津联络,投降日军,但因纪清恕等人坚决反对, 投降未成史省珊等人为了实现其投降日军的目的,便要密谋杀害纪根同父子1937年11月,司令部移至蒲窝村,周朝贵将纪清恕等围困在一个小楼上, 双方对峙,局势很紧张。
这时史省珊赶来, 佯装大骂周朝贵, 并说,都是自家的弟兄, 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 为什么要搞这样动刀动枪的冲突周朝贵也假装认错, 此刻纪清恕等人才接受下楼调解纪氏父子和高黑被诳下楼后,即刻遭到杀害从此,这支抗日武装的指挥权完全落到投降派的手中。
史省珊撕掉抗日的伪装,纠集反动骨干分子二十八人,结成死党,自称廿八宿此后,对部队进行了改组 ,取消了抗日委员会, 改司令部为民众指导部, 移驻周村他们打着“抗日"旗号,到处抓人勒财、抢掠民间枪支,鱼肉乡里,残害百姓。
1937年,周朝贵围攻献县边马村 ,该村有较强的自卫武装力量,筑垒设防,与周部接火村子被攻陷后, 杀死无辜群众百余名, 形成抗日战争初期献县境内一著名惨案1938 年春,史省珊投靠国民党,给予“国民革命军华北第六路军”番号。
设总指挥部, 总指挥为史省珊, 副总指挥李国钧,下辖三个师第一师师长刘荫山, 第二师师长周朝贵, 第三师师长穆金成编为“六路”军以后 , 设立了政治部师以上政工人员, 大多是国民党员冀中区委、冀中军区遵照党中央的统一战线政策,对这支队伍多次派出人员给他们宣传抗日统一战线,河北游击军进驻河间后,对六路军一直以友军相待,争取和促使其走上抗日的道路。
但史省珊坚持反动立场,拒不联合,并多次与冀中部队搞磨擦冀中某部十三团八连连长秦国池是缴台头村人,原是大汉联庄会头目之一,在子牙河东较有名望,史省珊派人给秦国池送去一信,要他拉回队伍,委任他当团长秦国池决定把部队拉回家乡,八连战士都是原大汉联庄会的人员,思乡心切,大都愿跟秦国池走,他们刚一行动被上级发觉,秦国池被革职查办,后查出史省珊的来信,以扰乱军心罪将秦国池处决。
冀中军区决定采取行动收编“六路军”,派人和史省珊谈判六路军拒绝收编,南逃冀南投奔国民党在南宫被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鹿钟麟分别改编为“河北省保安二、三旅”,总指挥部改为“河北省保安二、三两旅指挥部”,直属鹿钟麟统辖。
收编后, 总指挥为史省珊第一师改为第二旅,第二师改为第三旅,原六路军第三师穆金成部,虽列入六路军编制, 但不受其控制穆金成部后来投降了日军11月, “河北省保安二、三旅”开往冀南其间第二旅打毛儿寨死伤数百人, 大伤元气,1938年底,日军大“扫荡”,该部与日军作战受大创, 除刘凤洪带领部分人员去山西投奔120师外,大部分人逃散回家。
土匪,兵痞出身的小部分人员,窜回子牙河东交河、献县一带,继续为非作歹,后投降日寇1939年四、五月间,八路军120师挺进冀中,在地方抗日武装的配合下,在交河将其击溃,部分为八路军120师收编原六路军彻底瓦解。
从兴起到溃散, 仅两年多的时间据记载,后来,史省珊赴河南任国民党孙连仲部高参,1949年后定居天津在沧县老庄子村,有一棵古槐树,当年日军为报复史省珊的抗日行动,曾放火焚烧了这棵古槐和村西北多处宅院,但第二年古槐又发出新芽、长出新枝,至今郁郁葱葱,它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矗立于村头,诉说着过去的那段抗日历史。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