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社_文学社团是干什么的一看就会
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从世纪之初的“五四”时期,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所涌现出来的文学社团及其作家、诗人,不难看出,文学的创作者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力量的。
来源:教师报 记者:唐李佩 蔡 静 胡晋瑜 教育家蔡元培曾说:“文学兼及智育和美育两者,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负担着通过审美教育塑造新的、全面健康发展的人生之功用”纵观20世纪中国文学,从世纪之初的“五四”时期,到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的新时期文学,所涌现出来的文学社团及其作家、诗人,不难看出,文学的创作者大都是以教师为主导、以青年学生为主体力量的。
校园文学社团活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1912年,叶圣陶就组建“放社”历史上的校园文学社团曾孕育过一大批作家和诗人,冰心、臧克家、徐志摩、戴望舒等许多著名文人都曾是校园文学社团活动的积极分子可以说学校的文学社团就是校园文学的主阵地,是语文教学和文学社团的融合体,而新时代的中小学校园文学社团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在继承社团优秀传统中有新的突破,更好地发挥“文学养心,写作育人”的社团作用呢?《教师报》编辑部特邀请校园文学社团指导教师张亚凌、高凤香、姜凌鸽、郭军平等教师分享各自的经验和思考,期待他们的精彩分享,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借鉴和思考,更期待读者们能在《教师报》分享自己的实践和探索。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报》:一些学校的文学社时办时停,文学社招收新社员,常常门庭冷落,据您了解是哪些因素造成这样的现象?郭军平:在每年省市316教育督导评估中,社团活动是办学方向的一项重要指标,好多学校虽然都成立了各种社团,其中也包括文学社,但在实际活动开展中,社团常常流于形式,文学社自然也不例外。
一些学校的文学社时办时停,招收社员学生不够积极,无非几方面因素:一是教育评价机制上重视不够虽然教育评估有这方面考核,但与教学成绩相比,只是处于点缀地位,社团工作被边缘化二是学生活动时间不足由于社团活动属于学生的第二课堂(因兴趣而参加),因此,每周最多仅有一次社团活动,难以达到活动效果。
三是对指导教师的重视不够如在教师职称晋升方面没有更多的考量,指导教师缺乏成就感和积极性四是缺乏优秀的文学指导老师高凤香:我认为造成文学社团“门庭冷落”的原因有五点:第一,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学校一把手是否有文学情结对文学社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个爱好读书、重视写作的领导必定带出一个爱好读书、喜欢写作的教师团队,也必定能提升学生的读书品位与写作水平河北省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张丽钧就是典型的作家校长她创办“蓝青文学社”“小雅文学角”,把文学与教学紧密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不仅高考成绩突出,学生的作品也发表到全国很多报刊。
但这样的校长凤毛麟角第二,指导老师的文学素养不高,责任心不强,对文学育人的作用认识不足第三,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太差,对文学社没有兴趣第四,家长不喜欢、不重视阅读和写作第五,没有经典名著阅读的社会大环境。
手机普及之后,阅读几乎变成电子刷屏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导致碎片化阅读的产生随之出现一大批生产碎片文学的加工者,只讲求娱乐功效,弱化了文学的审美意识和育人功能姜凌鸽:我们学校的朱雀文学社成立于1989年,一直坚持到现在。
上世纪90年代,周围也成立了很多文学社,后来都停办了,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缺乏一个热爱文学的指导老师,另外还得学校重视,学校一定要安排一个专职指导老师,这个老师要喜欢办文学社我们也存在招不到社员的情况,不如足球、舞蹈、合唱这些社团招收的人多。
造成这样的现象,有几个原因:一是学生以为参加文学社就要天天写作文,他们都害怕写作文,所以不愿意二是文学社的活动可能有点单一,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三是文学社的负责老师参差不齐《教师报》:教师做校园文学社团工作,也是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提高自我的双赢事,能有效加深师生感情,增进友谊,还能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请分享贵校文学社团建设中对社团指导教师的筛选和要求,社团又是怎么培养好一代又一代的社团指导教师作为社团发展的接班人?
郭军平:对于文学社团指导老师的筛选和要求,学校主要本着对语文教学有所促进,对学生特长有所发展的角度,从语文教师队伍里选拔有突出写作能力且有意愿承担这一项公益事业的语文老师对于文学社社团指导老师的培养,也是从语文教师队伍里选拔热心文学公益事业并且有意愿承担这一项公益事业的年轻语文老师。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目前担任文学社团这一项公益事业本身没有多少报酬与好处因此,要培养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指导老师,还是要选拔有爱心、热心的年轻语文老师来参与,没有这一点,是很难培养出优秀指导老师的《教师报》:作为文学社团指导教师,是什么原因让您一直坚持做好这份工作?您认为做好新时代的文学社团指导教师还需要具备哪些素养?
张亚凌:是对文学的热爱让我一直坚持做这份工作因为亲近文学,在书写中内心充实又愉悦,也就希望更多的孩子像我一样尝到写作带来的美好,因而乐此不疲社团指导教师最好是自己喜欢写作并写出了一定成绩,就可以很轻松地指导并带动孩子写作。
退而次之,指导教师至少有很好的文学鉴赏的素养,即便写不出好文章也可以引领孩子们感受好作品的魅力当然还有一个最基本又重要的条件,对孩子对生活的深爱,愿意用心陪伴孩子,愿意俯下身来带领孩子们感受生活的点滴、积累写作的素材!。
张亚凌老师在解答学生写作中的困惑郭军平:从2015年以来,我一直负责学校玉泉文学社团的组织与辅导工作,编辑出版校刊《古徵文学》,坚持做好这项工作,完全出自对语文教学与文学事业的热爱我认为,做好新时代的文学社团指导老师应该具备以下素养:一是较强的业务能力,担任多年语文教学工作,并且在写作方面有一定成就与影响;二是较强的组织能力,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对社团的组建有一定的策略;三是较强的社会与人际关系沟通能力,能够扩大文学社的影响,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姜凌鸽:我从2002年接手文学社工作,一直坚持到现在我觉得,就是有一种情怀让我坚持下来,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喜欢这个工作,喜欢孩子,就能把这份工作做好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学校、家长和学生的支持提到文学社指导老师的素养,我认为:一是作为一个文学社的指导老师,得坚持读书写作,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去读书写作,要具有一定文学写作和鉴赏素养,能看到学生习作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喜欢学生的每一个独特表达,喜欢与学生交流写作体会,鼓励学生写作。
二是要与时俱进,有创新精神,要能设计主持各种活动三是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与学校各部门沟通,与家长沟通,促进各学校社团之间的沟通让更多的孩子感受写作带来的美好《教师报》: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文学社团充满生机与活力,但根据调查,当下的学生已经不满于校内的作文讲堂、征文大赛等普通活动,您所在的学校有哪些固定活动,又是如何创新文学社团活动的?请分享您的思考和经验。
姜凌鸽:我们的固定活动有:一年两次的文学采风活动,与学校研学合作,为社团单独开辟线路,配合有针对性的讲解和学生参与的活动,回来能够把学生作品集结成册作家讲座,把作家请进校园,提前做好宣传工作,阅读这位作家作品,举办研讨会,现场与作家对话。
每年固定时间举办“校园课本剧展演”,学生原创剧本,自己导演演出,提高学生写作、表演、组织能力另外还根据节气不定期举行吟诗写诗的活动如端午故事会、中秋诗会等郭军平:我们文学社每学期除了进行作文辅导、组织学生参加征文大赛外,还开展过校外采风、邀请本土作家与社员面对面交流、社员演课本剧等活动。
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社员增强凝聚力,树立文学写作的远大抱负,成就自己,回报家乡张亚凌:我所在的文学社固定活动有三项:一是“写作讲座”,我会将写作分成很多版块,逐一以自己的写作具体示范着讲授;二是作文辅导,对具体命题进行分析、探讨、训练;三是文学鉴赏,可以是影视,也可以是文学作品。
同时,我也会加进一些写作实践活动,比如经常举行的“触摸训练”:孩子们两两一组,一个蒙上眼睛,一个陪同,在校园里感受被蒙着眼睛的,试探行走,用手触摸,并说出自己真切的感受,陪同者进行再次表述孩子们会因此发现很多,从校园到自己,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
还有不同的“校园采访”,或根据季节或天气安排的“观察活动”等
文学社活动——在触摸中感受《教师报》:您在实际的文学社团活动中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文学小清新与文化主旋律相结合?郭军平:读经典、品美文,让学生知人论世,深入了解经典作品的文本意义与思想价值,了解作者在时代洪流中所产生的心灵震荡,自觉地让学生把“小我”与“大我”结合起来,把文学小清新与文化主旋律结合起来。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文学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反映一个时代的愿望与声音作为时代的每一个体,犹如时代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任何人是不可能孤立于时代之外的,优秀的文学作品仿佛是一棵树苗,必定诞生于时代这块土壤。
因此,要让自己的作品产生价值,我们必须把自我和大众结合起来,把自我与时代结合起来,这样,作品的内涵和价值就会上升姜凌鸽:我们经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并在写作中加入这些内容,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生态治理的讲话发表后,我们举办“家乡的山家乡的河”征文比赛,去年疫情暴发以后,我们给社团成员提出“给白衣天使写一封信”的倡议,收到不少稿件,结集成册《书信战“疫”》。
《教师报》: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学刊物是文学社团的集体结晶,是文学社团工作的重要标志,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窗口,请您谈谈贵校文学社团刊物在校内校外扩大刊物影响力方面的经验张亚凌:刊物要在校内扩大影响,需要语文老师们的配合。
一是组织写作大赛,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发现写作方面的优秀者二是语文老师们将平时训练中的好作文推荐到刊物,并以此激励孩子们在校外的影响则依赖跟全国各地兄弟学校的刊物交流,反响很好,还有想订阅的郭军平:扩大校刊在校内校外影响力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策略:一是保持刊印与交流,每期印500本,分发校领导、语文老师,每班分发5本,剩余全部用来参加各级文学会议交流;二是参加全国校园文学高峰论坛,参加校刊评比,扩大在全国的影响力;三是邀请名家写卷首语,每期开辟名家经典品读,提高刊物品位;四是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征文,让师生广泛参与,为师生获奖或发表搭建平台;五是为语文教学服务,做好高考作文研究,为师生提供智力支撑;六是向国家、省、市文学期刊推荐师生优秀作品,推出文学新人,让师生有成就感与获得感。
多向融合、多方支持才能走得更长远《教师报》:国内优秀的文学社团都主动将社团建设和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相结合,您认为这样的做法有哪些优点?高凤香:文学社团根基在学校,对象是学生,指导教师大多从事语文教学,如果能把社团建设和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加显著。
我认为好处有以下三点:1.对文学社成员的选择有利语文老师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发现班级喜欢阅读的学生,了解他们的阅读爱好和鉴赏能力;通过作文训练,能够发现写作基础好的学生,特别是有文学天赋的学生2.对文学社成员的指导有针对性。
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首先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老师研究考试大纲中“文学作品”的能力考点,分解考点训练学生一一落实,既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又能帮助学生提高分数3.对形成系统化阅读指导有利如果老师能把学生阅读与写作过程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作为课题,研究出解决的可行性办法,写出来推广出去,对更多的阅读者都有借鉴意义。
郭军平:文学社将社团建设和语文教学、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好处自然不少:第一,加强了校园文学与语文教学的融合,让师生认识到两者完全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是相向而行的同壕战友,是彼此促进的同盟军;第二,开展适合文学社的相关课题研究有利于促进文学社的良性发展,有助于文学社对语文教学尤其是写作教学的促进与发展,开展相关课题研究还可以提升文学社的影响力与发展品位,让文学社团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与学术阵地。
《教师报》:一些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时候,让文学社团活动也课程化,开发了相关的校本选修课程,您认为这是否是文学社团在课程改革下发展的趋势?如果将文学社团活动课程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郭军平:新课改是全面的教学改革,突出趣味性、实践性与灵活性,因此,有些学校因校制宜开展社团课程化行为是可行的。
如果将文学社团活动课程化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必须突出文学性,让学生接触优秀的文学文本,培养学生纯正的文学审美趣味,当然这是文学社的属性使然;2.必须成体系化,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榔头,能够让学生在课程化中得到完整的收获;3.突出地方特色,加强文学与当地文化、经济之间的联系,让文学走进乡土,走进人民群众的生活当中。
《教师报》:一些文学社团历史悠久,甚至成为学校一张亮丽的名片,当作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您认为这样的文学社团有哪些共同的特质?面对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学校文学社团要长远地发展,还需要做哪些突破和准备?郭军平:这些文学社团共同特质有:1.社团成名早,历史悠久,在校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深受当地教育、文化部门的支持与指导;群众评议好,关注度高。
2.历届领导的大力支持,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领导,都对文学社成绩认可,认为文学社对语文教学及学生特长发展有很大帮助3.有一些热心文学事业的优秀指导教师,尤其是要有“领头羊”教师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没有优秀的指导老师,想让文学社持续发展下去,而且越办越好,那是不可能的新时代文学社要长远发展,还需要上级教育部门以及报刊媒体、各级作协的大力支持,需要学校在办刊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倘若文学社有了资金,办刊就可以建立稿费制度,让师生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感与成就感,那样,师生的文学与写作热情会更高,未来说不定还真的可以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作家,提高当地的知名度。
姜凌鸽:我们朱雀文学社已经闻名全国,大大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知名文学社的共同特质,就是都有一位爱文学爱写作,任劳任怨,一心想办好文学社的指导老师,指导老师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在周边比较有名气,这样给学生树立榜样,在学校开展工作更容易。
还有就是学校领导要支持,给开展活动的时间、场地和经费,指导活动固定要长远发展,就得突破现在的校园限制,组建全市全省甚至全国的社团联盟,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规则制约;要长远发展,就得办正规刊物,或者与当地知名刊物联合办刊,扩大知名度;要长远发展,就得通过公众号、网络直播等网络平台,以诗文、音画等各种新颖的形式出现在公众面前;要长远发展,就得通过教育行政部门,设立专职社团指导老师,提高待遇,提供社团活动的方便。
《教师报》:感谢四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