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_乡土文学之父满满干货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10-15

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专家。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译成40种文字在国外出版。

乡土文学_乡土文学之父满满干货

 

百年巨匠——沈从文:乡土文学之父

沈从文(1902年—1988年)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专家早年曾在湖南地方军队任职1923年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1930年至1949年,先后任教于武汉大学、青岛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

1949年后放弃文学创作,历任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文学作品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译成40种文字在国外出版两度获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一个最杰出的、想象力最丰富的作家”。

著名作家、《百年巨匠》宣传片文学篇代言人梁晓声题写“百年巨匠”从湘西凤凰到首都北京,从行伍士兵到高校教授,从文学家到史学家,沈从文用其过人的天赋,以“乡下人”特有的孤独和耐力,走出了一条自学成才的路,为后世留下一笔文学与文物研究的宝贵财富,留下一份自觉践行文化自信的样本。

人物传记纪录片《百年巨匠——沈从文》,试将通过60分钟的铺陈,揭开一代文学巨匠的传奇一生沈从文是1902年出生于川、湘、鄂、黔四省交界的湘西凤凰这里多民族杂居,风光旖旎,人杰地灵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人文风情赋予了他独特的才情、志趣与人文性格。

他自幼不爱读书,对家乡的风土人情则倍感兴趣,常常逃学,四处闲逛,而这一时期的所见所闻与体验都被他日后记录在作品里,得以传颂

《百年巨匠——沈从文》摄制组在沈从文故居取景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身于军人世家其祖父沈宏富出身于曾国藩的湘军,曾官至贵州提督;其父沈宗嗣也是镇守边关的大将尚武的家庭氛围,促使沈从文高小一毕业就加入行伍,先后当过卫兵、班长、文件收发员、司书等。

在这一时期,沈从文结识了两个人,他们对他此后的人生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个是军中知识分子文颐真,一个是湘西靖国联军第一军统领陈渠珍前者让他初识文字的魅力与文化之美,开始主动阅读,接触了文学;后者则不仅帮他改名为“从文”,更以其丰富的文物收藏帮助身为秘书的沈从文储备了丰富的文物知识和鉴定经验,这为他晚年中止文学创作转而投入文物研究工作埋下了伏笔。

1922年夏,受“五四”新思想的鼓舞,沈从文怀揣着文学梦,辞去军职远赴北京在连标点符号都不会用的情况下,就想用手中一支笔打出一个天下来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只有小学文凭的他投考大学无门,只能一边在北京大学做旁听生,一边身居陋巷,艰难创作。

沈从文一度深陷绝境,出于无奈,他向当时的京城名流写求助信,而这些信最终石沉大海直到同样郁郁寡欢的郁达夫收到信后,亲自到沈从文的“窄而霉小斋”一探究竟,二人才有了交集此番相见,郁达夫不仅花了一元七角多请饥寒交迫的沈从文饱餐一顿,还将剩余的三元两角多钱连同自己的围巾一并给了他。

多年后沈从文仍常常念叨着这段交往与资助,喃喃地说:那时候的五块钱啊!出于深切的同情,郁达夫回去后还写了篇文章《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以控诉社会的无情,同时也将沈从文推荐给当时著名的《晨报副刊》,由此沈从文以“休芸芸”笔名发表文章,活跃在文坛,受到了徐志摩、胡适、林宰平等文学界名人的关注和赏识。

1927年,在徐志摩的推荐下,沈从文参加了“新月社”,进而结识上海公学的校长胡适,从北京辗转到上海的他被破格聘为国文讲师,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台但作为“乡下人”,生性腼腆的沈从文在高校的处境并不顺遂,他始终显得格格不入。

所幸,他在这里邂逅了日后成为他终身伴侣的张兆和,收获了爱情,而爱情的力量极大地激发了作家的创作欲,创作高峰期倏然而至沈从文情感上依恋湘西故土,笔下的文字也总是围绕湘西的风土人情而展开从1920年代初期至1940年代中期,短短20多年的时间内,他的作品结集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

善良温和,内心敏感而丰富的沈从文,以恬淡的心境尽取人性的真与善而对人性真与善的关注和肯定,多集中体现于笔下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其广为人知的作品有《边城》《长河》《湘西散记》《柏子》《龙朱》《阿黑小史》《月下小景》等,均采用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一个个小人物,如:上过战场的士兵、吊脚楼上的妓女、一生漂泊的水手等。

他于书写背后始终慈悲地关怀着社会最底层、最可怜、最卑微的一批人,看到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地活着

沈从文散文《跑龙套》手稿沈从文的文学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当地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他也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对于其文学价值,美学家蒋勋有过这样的表述:“沈从文永远让你觉得,真正有生命力的人,不是知识分子,而是在泥土摸爬滚打出来的人,他们自信,他们彼此照顾、彼此依靠,不去非得坚持知识分子的道路。

”抗战结束后,沈从文从战时的西南联合大学转而担任北京大学教授然而,在文学创作上一再被批判的他,再也找不到激情和出路,遂将全部的精力集中到文物搜集和研究上1949年后,沈从文先后供职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主要从事文物和古代服饰研究。

他相信文物能够“为国家带来一回真正的‘文艺复兴’”,意欲从艺术和文化的理想出发,“给下一代留个礼物”他著有《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明锦》《战国漆器》等著作,其中囊括数百幅实物图片、拥有20余万说明性文字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以其独特视角和详实资料,不仅填补了中国物质文化史上的一页空白,也为传统文化的表达与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与传统的文物研究者所不同的,沈从文热爱普通人的日常,其研究对象是诸如一匹布、一个镜子、一方小盒等普通人制造的东西故而,他的学生汪曾祺称赞他的文物研究是“抒情考古学”从文学创作到文物研究,沈从文用永远年轻的作品来传达一种柔和、温暖的美,一种蕴蓄着神性的纯粹,尽其所能来表达对国家、对故土的无限热爱。

——原文刊载于《中华英才》半月刊2023年第24期

文章来源 | 中华英才*文章及图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公众号已标明来源,如有涉及侵权,请联系我们,即作处理监制 | 厚轩美术编辑 | 神奇海螺 《百年巨匠》音乐篇经典作品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百年巨匠》百位大师风采特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

《百年巨匠》京剧篇“龙凤呈祥”及名家名段演唱会在梅兰芳大剧院成功演出

大型文化项目《百年巨匠》是中国第一部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的大型系列人物传记纪录片,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百年巨匠(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摄制。

《百年巨匠》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宣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连续两年入选中宣部(国务院新闻办)“纪录中国”传播工程,是国家广电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纪录片、“记录新时代”纪录片精品项目和纪录片重点项目(2018),

还是中央电视台重大主题主线宣传暨重点选题项目,也是国家艺术基金、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中华艺文基金会、北京市政府文化创新发展基金、北京文化艺术基金、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发展基金、北京市西城区文化艺术创作扶持专项基金的资助项目。

已获得20项纪录片大奖2013至2017年,《百年巨匠》第一季43位大师的拍摄已全部完成,分为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百年巨匠》第二季57位大师的拍摄已于2018年启动,增加了科技篇、教育篇、体育篇、国学篇、建筑篇、中医篇、戏曲篇,计划陆续完成,届时将以“百年·百人·百集”纪录片、“百位大师特展”、“百部图书出版”献礼。

拍摄完成的《百年巨匠》纪录片,陆续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三套、四套、九套、十套、十五套、发现频道、国际频道)、中国教育电视台、各省级卫视、海外电视台等国内外224家平台播出,受到广泛好评,屡创同类纪录片收视率新高。

《百年巨匠(国际版)》启用8种语言向全球播出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2020年7月根据CSM全国测量仪统计结果,《百年巨匠》累计触达受众共102亿人次《百年巨匠》系列丛书已连续三年被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作为“高雅艺术进校园”学习读本,发放到全国近千所高校。

《百年巨匠》已成为文化领域最高端的现象级品牌之一,并以其独特优势搭建起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和展示文化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