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_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院不要告诉别人
为创新文学教育,加强文学实践,以学术为引领,以山东师大散文作家群创作与研究为出发点,推动散文研究和高校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4月8日,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山东省散文学会共同创办的年度散文家
为创新文学教育,加强文学实践,以学术为引领,以山东师大散文作家群创作与研究为出发点,推动散文研究和高校创意写作人才的培养,4月8日,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散文研究中心、山东省散文学会共同创办的年度散文家工作坊和散文名家访谈工作坊在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正式启动。
2024年度散文家王川与当代散文名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夏立君走进学校与师生现场互动交流山东省散文学会秘书长王展、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孙书文、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李宗刚、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顾广梅、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祁春风、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李健以及青年教师刘振、段新莉、段超等与三十余位研究生与本科生同学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开幕式由山东师范大学文学与创意写作研究中心主任、文学院教授、省散文学会副会长顾广梅主持她介绍了年度散文家工作坊和散文名家访谈工作坊成立的背景和意义,以工作坊的形式,把文学现场带进山师校园,顺应新世纪以来中国高校文学教育的研究高潮,充分利用山东散文界和山东师大作家群的资源优势,为文学史料研究提供一线的鲜活材料。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孙书文致欢迎辞他介绍了文学院与山东省散文学会的渊源,历数了以往两个单位合作的成功活动,肯定了工作坊把作家、散文名家请入大学课堂的做法;指出文学院师生在提升母语素养和母语境界中的责任。
“而作家最善于把语言运用到极致,实现语言的声音、形象与意蕴地完美融合,感谢夏立君、王川两位散文名家的到来”孙书文特别指出了语言的重要性,信息时代中语言作为劳动力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中文系师生有责任为提高自身的“母语境界”而作出努力,尤其是在当今“词穷”的语言困境下,夏立君、王川两位散文名家的莅临指教意义重大。
随后,孙书文、李宗刚、顾广梅为年度散文家工作坊揭牌,孙书文为王川颁发2024年年度散文家聘书顾广梅简要介绍了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济南市作协理事、散文家王川的个人经历和创作历程王川发表个人主题创作谈。
面对阔别36年的母校,他深情回顾了昔日在山师读书的美好回忆,表示“文学院不仅是诵读诗书的‘象牙塔’,更是为社会培育人才的殿堂”,散文工作坊的成立正是山师文学院走出‘象牙塔’的创新教育尝试,是让学子们将学习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将知识的成果化作生命的经验,将吸收的‘营养’运化为行动‘动能’的有力举措。
”他阐述了自己的散文观,认为散文创作首先离不开生活的感受,生活是一本写不完的大书,是让学子们将学习的被动性变为主动性,将知识的成果化作生命的经验,将吸收的“营养”运化为行动“动能”的有力举措同时训练又是相当重要的,要不间断地训练和苦修。
其次,创作要有强悍的生命力和过人的才华,要有强大有力的精神支撑,要付出毕生的坚守、心血、努力和生命真正的写作者要向世界一流的作家学习、看齐
接下来,孙书文、李宗刚、顾广梅为散文名家访谈工作坊揭牌中国作协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主任、日照市作家协会主席、首位访谈散文家夏立君以“爱上文学的理由”为题做了主题报告他认为,首先,文学是人类的“另一种空气”。
像地域、种族意识形态这些看似难以跨越的东西,文学都可以跨越人类只要不灭亡,文学就不会灭亡,文学可以被边缘化,但是文学不会灭亡,散文也不会其次,人人皆有潜在的创作才能,但是这种才能可能处于被埋没的状态,喜欢读书与创作的人对童年、故土不会漠然,童年和故土会一直随着人生成长。
再次,相对于其他事情而言,文学创作是“最少依赖”的一件事文学对环境、身份、学历、地位等等“最少依赖”,虽然不能说完全没有,像童年与故土对一位作家可能有决定性的心理作用,可是创作仍然是独立的存在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什么样的学历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大作家并没上过大学却仍然是世界级的大作家。
最后,写作与自我确立密切相关写作使人成长,使人生的内容不断地扩大,写作可以改变、督促、检查、反省自我,同时改变自我也能改变写作
此后,是两位散文家与文学院师生的对话交流环节李宗刚深情回应王川对母校的回忆及对二人同窗情谊的怀念,并表示在二人同窗期间王川即表现出突出的文学素养,家中藏书众多且阅读量大,期待王川进一步的小说与散文创作李宗刚还表示此次活动让他回想到四十年前那种心无旁骛的热爱文学、拥抱文学、怀揣着文学梦想的状态。
此次两个工作坊的落成、邀请作家进校园使文学教育实践“两个翅膀一块飞翔”,即一手搞文学研究,一手搞文学创作得以实现祁春风结合两位作家的具体作品展开对话,他认为王川的作品展现出行走在大地上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呈现出一种纯粹的生命状态,夏立君则是通过与古人的心灵交汇确立自我,重塑作家心目中的文化名人。
段超认为夏立君是在历史中写作,展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重视、对历史书写的温情与敬意;王川是在世界中写作,在写作中成为作者自己,不断构建自身对世界的认识过程段新莉提出了这样几个关键词:读书、创作、坚持、激情。
她认为实现从深入阅读到深入创作的过程要不畏艰险,反复训练,培养自身的文学敏感力两位研究生分别就夏立君笔下的曹操形象,王川散文创作中的人文情怀等问题,与两位散文家进行了交流最后,孙书文作学术总结,他表示,每位作家都是非常丰富的存在,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同学们在本科及研究生阶段重要的是要形成自己的文学观,而文学观是可以不断修正的。
接触、体味文学的过程也是觉醒的过程,所谓的觉醒就是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意识到自己的外在世界是丰富的要保持对生命的热爱,通过文学观改变自己,又以自己的改变来改变文学年度散文家工作坊和散文名家访谈工作坊将每年邀请有影响力的散文家走进学校,研修交流,对话互动,邀请散文名家开展专题访谈,深化当代散文家的创作研究,为高校的文学教育和文学实践积累新经验,形成新成果。
大众报业 农村大众记者 刘秀平 通讯员 李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