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文学院_云南大学文学院官网干货分享
《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丛刊》,是一部珍贵的作品,记录了几十年来云南大学中文系学人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调查和整理成果。这批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多种文类,涵盖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这套丛书的
《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丛刊》,是一部珍贵的作品,记录了几十年来云南大学中文系学人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调查和整理成果这批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长诗、谚语、谜语等多种文类,涵盖了十几个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
这套丛书的出版源于一个偶然的发现一天,杨立权发现了云南省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资料,兴奋地向我报告我们一起去看,发现这些资料散落在四楼中文系会议室旁边小房间的乱纸堆里这批资料是由云南大学五代学人在五次大规模云南民族民间文学调查中采集整理而成。
他们从1958年开始,一直到1983年,搜集了2000多件稀有的作品文本、手稿、油印稿、档案卡片和照片其中,《千瓣莲花》、《章响》、《创世纪》、《逃婚调》、《日午牛牛》等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批资料原本只有内部的油印本,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公开出版。
因此,这次的整理出版可以说是学界翘首以盼的重要学术史资料的一大突破这套丛书的出版对于研究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具有重要意义它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同时,它也为我们探索云南大学在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研究领域的贡献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证据。
通过这批资料,我们可以了解到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史诗等文类展现了少数民族民众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作品不仅仅是文学的珍贵遗产,更是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这套丛书的整理出版也体现了云南大学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重视和研究力量。
在云南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地区,了解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云南大学的学人们通过这次调查和整理工作,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也为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和振兴贡献了力量
总的来说,《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丛刊》是一部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丰富的文献资源,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文化和传统提供了窗口希望这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引起广大读者对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关注,促进学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云南大学中文系的珍贵文献藏品终于被发现了!这些珍贵的文献包括1964年和1979年版的《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集》,以及1979年12月版的《民族文学作品选》等多个版本这些文献不仅记载了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更是中文系历史的珍贵资料,包括会议记录、规章制度、讲义、教案、课程表、历届学生名单、毕业论文、学年论文、课程作业等。
其中最为珍贵的当属中文系调查整理的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这些文献的发现,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云南大学中文系的历史和文化同时,我们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珍贵的文献资料是不应该被遗忘和浪费的我们应该珍视它们,让它们为我们传承文化,推动学术发展。
如今,有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料,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云南少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有了更多的研究方向和思路这些文献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为我们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支持《黄泽兄与《云南民间文学调查资料》的命运》你知道吗?我最近听说了一个关于《云南民间文学调查资料》的故事,真是让人惊叹不已。
这套珍贵的资料原本被遗弃在杂物堆里,差点就消失了这个发现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和讨论,但在整理和出版的问题上,大家却产生了分歧这套《云南民间文学调查资料》在1964年印刷后,被广泛用于教学和交流然而,在“文革”时期,这些资料在云南大学中文系和云南省文联中几乎全部流失。
直到最近,一位老先生从杂物堆中意外地找到了它们这可算是个重大的发现,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整理和出版了我提议尽快出版,认为这些资料属于职务成果,是各个单位共同安排的,所以可以统一署名为云南大学中文系调查整理。
但是,很多人担心署名权的争议,因此对出版有所顾虑甚至顾忌他们担心,尽管编纂出版是出于公心和学术目的,但最终的责任却由个人承担,这是否值得冒险呢?2004年至2005年间,我曾担任文学与新闻学院党委书记,当时的云南大学宣传部长任其昆老师赞同我的观点。
然而,仍然有很多人对此表示担忧,因此这个项目被搁置了起来尽管出版计划被推迟,但大家都清楚,这套资料的价值是无可置疑的杨立权老师还带着学生们继续整理这些资料,段炳昌老师和董秀团老师等也会定期讨论如何处理这本书。
而李子贤老师更是每年都会提起这个话题他基本上同意我的看法,但也担心会出现问题,毕竟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在一次与何明兄的聊天中,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他立即表示,经费问题可以由他担任院长的民族研究院来解决,中文系和民族研究院可以联合整理和出版,作为中文学科和民族学学科的共同成果。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最终这个计划没有落地这个故事真是让人唏嘘不已这套《云南民间文学调查资料》的命运如此坎坷,它几乎失去了重见天日的机会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希望这些宝贵的资料能够得到更好的整理和利用,让更多人了解并研究云南的民间文学。
或许,这也是我们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珍惜参考资料:《云南民间文学调查资料》——关于云南大学中文系的珍贵发现《文革》时期云南省文联的文献流失问题云南大学官网关于民族研究院的介绍那些年,有一套书,一直令人期待。
它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学术性,更在于其稀有性但是,这套书的出版历经波折,一再拖延直到2020年,它终于有了曙光这套书是中文系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其中包含了丰富、珍贵的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虽然这套书的价值无人置疑,但是出版的事一直拖而不决。
2015年,学校给中文系50万的出版经费,但出版的计划始终没有实现直到2020年,由于云南大学百年校庆的机会,这套书终于得以整理出版在学院党政联席会上,云南大学文学院主持行政的何丹娜副书记提出了一系列百年校庆的活动内容,其中包括了整理出版这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
经过一系列的筹备和组织,这个计划终于得到了落实张多和高健两位老师承担了这套书的整理工作,并以百年中文课题立项的形式组建团队进行整理、录入和校对这个计划得到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认可,并已经获批这套书能够面世,首功当归杨立权老师。
他是当时不多、现在罕见的只为做事不问结果的人他发现了这些资料,才有了这套书的出版在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他带着学生进行分类归档、标明篇目,顺序陈放没有他的付出,就没有这套书的出版这套书的出版,不仅是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珍视,也是对中文系历史的回溯。
它的面世,注定成为云南大学百年校庆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一部文学中的珍宝云南是一个有着多元文化的省份,而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则是云南文学中的珍宝云南大学文学院的教授们历时六十年,对云南省内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进行了详尽的调查和整理,最终编印出版了《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资料》。
这部资料集的出版历程可谓曲折从最初的口头文本到后来的纸质文本,再到如今的重新发现和出版,历时十六年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人为之努力奋斗教授们不仅在学理上澄清了这套书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也提出了不少整理的原则和方法。
在编印过程中,各位老师们都是不同时间、不同程度以不同方式参与了这套书的整理,推动了这套书的出版这其中,段然老师的工作遇到了变故,但她却表示对调整的理解,对于整个出版过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云南大学校领导也为整套书的出版给予了积极支持,才有了最后的出版结果。
这套书的出版是对上世纪三十年间进行云南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各位前辈的致敬正是因为他们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才给后人留下了一批无法复现、不可替代的一手资料,让我们能隔着半个多世纪的时光,触摸到那个时代的脉搏,感受那个时代人们的情感,得以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面貌。
这些资料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复活的依据,也使得各位调查整理的前辈因了这些文字而永恒!这部资料集的出版,不仅仅是对文学中的珍宝的珍视,更是对历史的珍视我们需要将这些历史资料铭记在心,珍惜过去,更好地走向未来。
云南大学出版了一套名为《云南大学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丛刊》的图书这套图书记录了云南大学在1962年至1980年期间对彝族、哈尼族、壮族、怒族、德昂族、白族等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调查的资料从1959年开始,云南大学中文系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随后,该专业的学生在中文系的组织下,走进小凉山地区、独龙江地区、昆明石林地区、红河州等地进行了民间文学的调查工作集结而成的《云南大学1962—1964年彝族、哈尼族、壮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是这套丛刊的第一本。
该书编纂了彝族、哈尼族、壮族等民族的史诗、神话、传说、歌谣、故事、谚语、谜语等原始资料随后的《云南大学1963年怒江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记录了云南大学1963年组织的怒江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对傈僳族、怒族等民间文学的调查结果。
这些调查的民间文学文本,成为中国学术界对傈僳族、怒族等民间文学的重要研究资料《云南大学1980年德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则是关于云南大学1980年举办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全国师资培训班的调查资料教育部委托云南大学组织学员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进行民间文学调查,该书收集了部分原始资料,包括傣族叙事长诗、阿昌族创世史诗、景颇族神话、德昂族神话以及田野调查笔记。
最后一本《云南大学1958年白族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是基于云南大学文学院五次民间文学调查的基础上整理编写而成这套丛书的编纂,创造了我国民间文学领域的先河,填补了民间文学研究的空白这套丛刊的出版,不仅对于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与传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学术界提供了宝贵的研究资料。
希望这套丛刊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少数民族民间文学的关注,促进文化多样性的传播和交流云南大学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发掘白族文学的宝藏云南大学一直致力于对中国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进行调查和研究其中,对云南白族的民间文学调查尤为重要。
这一系列调查包括五次,规模庞大,时间跨度长,对中国民间文学和民族文学学术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了解,云南大学收藏了大量的原始资料,其中关于白族的民间文学调查资料最为丰富其他散佚的资料零星见藏于云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云南省社科院等地,但总体数量并不多。
1958年调查的作品文本曾有云南大学中文系内部油印本,但现存世数量非常有限近期,云南大学出版了一本关于1958年大理白族民族民间文学调查的原始资料集这本书的出版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阅读这本书,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到白族的民间文学创作,领略到这个民族丰富多样的文化内涵。
此外,云南大学还出版了其他一些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如关于1962年藏族民间文学调查的资料集,以及关于1959至1962年傣族叙事长诗调查的资料集这些丛书的出版不仅丰富了云南大学民间文学研究的内容,也为我们更好地了解云南各民族的文化传承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了白族文学与其他民族文化的深入交流和交融的重要证据这不仅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互助,也展示了云南大学在民族文化研究方面的突出贡献云南大学的这些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将大大丰富我们对中国各民族文化的认知,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希望更多的研究者能够关注和参与到这一领域的研究中,共同探索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参考资料:1. 云南大学民间文学调查资料集2. 云南大学白族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简介3. 云南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中心网站云南大学西双版纳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在1962年收集整理了一批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作品。
这些作品包括《章响》、《苏文》、《玉喃苗》、《乔三冒》、《苏年达》、《千瓣莲花》、《召香勐》、《帕松敏》、《姆莱》、《欢笑的南览河》和《召波啦》傣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云南省的西双版纳地区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其中民间叙事长诗就是他们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这些傣族民间叙事长诗是通过调查队员们的努力和深入研究后搜集整理而来这些作品以诗的形式来讲述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勇气《章响》是其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它讲述了一个关于傣族人民抵抗外敌入侵的故事。
在这首长诗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叙事技巧,描绘了英雄们的壮举和傣族人民的团结而《苏文》则是描述了一个关于爱情和家庭的故事这首长诗以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傣族人民对于爱情和家庭的珍视和追求。
这些傣族民间叙事长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傣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传承了傣族人民的智慧和价值观,是傣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可以说,这些傣族民间叙事长诗的搜集整理和翻译工作,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傣族文化的窗口,也为后人研究和传承傣族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1. 云南大学西双版纳民族民间文学调查队,《傣族民间叙事长诗选》2. 高家彬,《西双版纳的傣族民间叙事长诗》,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