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天文学会_广东天文学会官网原创

Mark wiens

发布时间:2024-10-21

19日-20日,“金都超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在广州大学举行。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有天文台和天象厅,作为科普基地对外开放,天文爱好者可以预约参观。

广东天文学会_广东天文学会官网原创

 

古语说,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探索宇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欲望想观看浩瀚的星空吗?想体验球幕观影吗?来广州大学的天文台和天象厅吧!19日-20日,“金都超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在广州大学举行记者从广州大学获悉,该校有天文台和天象厅,作为科普基地对外开放,天文爱好者可以预约参观。

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比武”“金都超星杯”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与教育部高等学校天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主办,中国天文学会普及工作委员会、中国天文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广东天文学会、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

竞赛旨在通过天文科技与科普创新作品竞赛的形式,激发调动全国高校大学生爱天文、学天文、用天文的兴趣和热情,培养提高青年们的科学探索精神与科技创新能力,帮助促进高校天文社团的发展和天文通识教育课程的开展,以期为我国天文科研、教育与科普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的同学创作的科普类作品《AR科普FAST射电望远镜》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副院长王洪光介绍,目前,国内高校在本科阶段开设天文专业的有十来所,招收天文学研究生的有四五十所高校他说,全国大学生天文创新作品竞赛是全国大学生天文竞赛中的最高级别赛事。

据悉,此次竞赛共收到作品103项(其中有效作品102项),参赛单位46个,经过赛事初赛五位专家评委的评审,结合网络投票得分,评出科普创新类作品37项、科技创新类作品14项,共51项作品进入决赛王洪光说,在普通人眼里,天文学研究的是星星,仿佛与日常生活没有多大关系。

但实际上,天文学对技术的要求,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比如wifi,最早就是澳大利亚的天文研究团队为了研究天文开发出来的技术

贵州大学明德学院的同学创作的科普类作品《3D打印FAST》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参赛同学们创意新颖,脑洞大开来自贵州大学的同学们,近水楼台,用3D打印中国天眼FAST,用于科普据介绍,如果通过手工来做一个类似的模型,花费可能要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但用3D打印却只需要100多元。

广州大学的几位同学则花几个月功夫,将VR技术用在了模拟探索月球上,观众只要戴上头盔,就恍若置身月球一样

广州大学16级光电专业本科生谢文胜创作的作品《VR探月》。探秘天文台和天象厅科普基地

广州大学天象厅、天文台在广州大学理学实验楼的楼顶,有两个大大的球这里分别是天文台和天象厅的所在地天象厅的那个大大的“球”,可以用来播放电影,看着头顶球幕上的“浩瀚星空”,仿佛置身无垠的宇宙在天象厅里,还有酷炫的太阳系、宇宙天球等设备。

广州大学天文台大型天文望远镜与天象厅遥相对应的“球”则是天文台所在地在这里,有一个巨大的白色天文望远镜,以前,广州大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会用这台望远镜来观测记录数据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老师邓荣标告诉记者,天文台还有一些稍微小型的天文望远镜,一些天文爱好者没有自己购买设备,有时也会到这里来观测。

广州大学天象厅可观看关于天空星座的球幕电影。

广州大学天象厅记者获悉,天文台隶属于广州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天体物理中心,该中心2018年获得天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广东天文学会办公地点也设在广州大学校内天文台属于广州市天文科普基地,每年接待公众参观人数近1000 人,举行科普讲座30 余场。

天体物理中心也已连续参与组织了12 届广东天文学会的品牌科普活动——广东省中小学生天文奥赛,比赛规模达到5000 余人,是国内目前规模和影响最大、历史最长的省级天文奥赛,辅导本省中学生在国际天文奥赛获奖35 人次,并向国内外高校天文院系推荐其中的佼佼者。

天体物理中心还创新青少年科普形式,与澳大利亚CSIRO 联合举办了两届中澳射电天文教育活动周(2015、2016),其中远程观测活动引起了热烈反响小贴士广州大学的天文台和天象厅是对外开放的科普基地,公众可拨打以下电话进行预约:020-39366096;020-39366896。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林霞虹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陈忧子、庄小龙广州日报全媒体视频记者:陈忧子、林霞虹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