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故乡_文学的故乡纪录片一看就会
故乡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六位文学大家,走在黄土高坡,走在雪地冰川,走在江南水乡,走在青藏高原。
故乡这地方有母亲生你时流出的血,这地方埋葬着你的祖先,这地方是你的血地——莫言 大家都说我是现实魔幻主义,其实我小说里的人物,就生活在这样魔幻而真实的世界中——刘震云 其实故乡也是,我们自己的一个投影,写故乡也是写自己——阿来。
我生命和文学的根,就是冰雪根芽——迟子建 只要我在那个大地上书写过,我就有理由把它看成我的故乡——毕飞宇 故乡就是以父母存在而存在的,只有父母在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故乡——贾平凹 ……
图说:《文学的故乡》 官方图 上周五,一支三分钟的纪录片预告片发布,平地起惊雷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茅盾文学奖得主贾平凹、刘震云、阿来、迟子建、毕飞宇,六位文学大家,走在黄土高坡,走在雪地冰川,走在江南水乡,走在青藏高原……镜头跟着他们回到出生的村庄。
即将在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文学的故乡》,六集纪录片将分别跟随这六位作家,回到文学创作的现场,还原他们的童年往事和创作历程,讲述他们如何将生活的故乡转化为了文学的故乡
图说:节目启播仪式 官方图 真正回到现场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版图的重要风景,像莫言的高密东北乡、贾平凹的商州、刘震云的延津、阿来的嘉绒藏区、迟子建的冰雪北国、毕飞宇的苏北水乡这些文学风景植根于中国大地,吸取了中华文明的精华,丰富了世界文学的版图。
从2016年夏开始,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主任张同道率团队历时两年,跨越秦岭和黄河,跟踪拍摄了6位作家回到故乡,回到文学现场的历程摄制组也远赴日本、美国、欧洲多国,采访了30多位汉学家、翻译家、出版家、诺贝尔文学奖评委等国际知名专家,记录下中国文学向世界传播、莫言摘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历程。
其实自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来,莫言一直拒绝任何形式的纪录片拍摄,《文学的故乡》是他首次接受纪录片拍摄“我回到了过去的棉花加工厂、当年站岗放哨的老营区,以及当年参与文学活动的地方,也是故地重游,激活了很多记忆。
”
图说:莫言版《文学的故乡》海报 官方图 抚摸文学故乡 这部纪录片的名片叫作《文学的故乡》关于故乡,迟子建说,“其实一个作家拥有故乡是美好的,因为有了故乡相当于有了一个梦,故乡梦永远不会破灭,那么它会跟我一起伴着文学之路这样走下去。
”关于文学,在藏区长大的作家阿来说:“小说就是一个探索可能性的过程,人是有很多可能性的,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当中,你只能作一个选择只有在小说里,我们可以活成各种各样的自己”刘震云则说:“为什么生活中除了生活,还需要文学?还需要电影?那就是在生活停止的地方,文学出现了,电影出现了。
”
图说:刘震云发言 官方图 而关于这部片子,贾平凹说:“拍这样的片子,是极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当初拍摄时,我就为这个创意叫好……只有对这个时代的把握,对文学和作家的理解,才保证了此片的精彩”总导演张同道则表示,《文学的故乡》讲述的虽是莫言、贾平凹等当代作家的文学故乡,但他希望观众看了影片之后,找到自己的文学故乡。
他说:“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片文学的故乡,这个故乡就是你心灵的家园,精神的故乡”
图说:贾平凹的亲笔贺信 官方图 据悉,该片将于6月8日至14日每天20:00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孙佳音)马上评:不止是文学《文学的故乡》为中国当代文学大家留下珍贵影像,这自然是中国文学界的一件大事。
但这部六集纪录片的意义,或许远不止于为文学爱好者带来一次视听盛宴,也远不至于推动大众对文学的关注
图说:节目的主创团队 官方图 虽然只有三分钟预告,但我们几乎已经可以窥探到、感受到中国乡村的绚烂色彩和各地民俗的独特风味其实除了这六位大家之外,每一位中国作家都用流动的语言,构筑起自己文学意义上的故乡。
《文学的故乡》不仅是6位作家的个人传记,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画像正如纽约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北京大学访问教授张旭东说:“今天的中国文学,我觉得最有意思的是,提供了我们对于正在经历巨大变迁的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关系的理解。
”(孙佳音)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