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之文学瑰宝答案_中华传统文化之文学瑰宝答案完整真没想到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七年级语文 2020.1(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2 分)1.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七年级语文 2020.1(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运用(22 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和煦(xù) 哺育(bǔ) 忍俊不禁(jìn)妇孺皆知(rú)
B.豁达(huò) 烘托(hōng) 伫立(chù) 众目睽睽(kuí)C.愕然(è) 黝黑(yǒu) 炽热(chì) 恻(cè) 隐之心D.憎恶(zèng) 混淆(hùn) 躯壳(ké) 恪尽职守(kè)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禁锢 缀行 交头接耳 不求深解B.烦躁 辩护 喜出往外 莽莽榛榛C.原委 娴熟 大相径庭 通霄达旦D.御聘 余晖 趋之若鹜 骇人听闻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演讲比赛中,卞小明的演讲抑扬顿挫、慷慨激昂,赢得现场观众的一致好评B.这些年轻的科学工作者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C.滨河上架起的桥梁愈见其美,造型独特的桥身与两岸美丽的景色彼此呼应,相得益彰。
D.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论语》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与《孟子》《大学》《史记》合称为"四书"。
B. 刘禹锡,唐朝诗人、文学家、哲学家,其诗语言生动清新,有"诗佛"美称, 与白居易合称"刘白"C. 《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散文《病隙碎笔》《合欢树》,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D. 蒲松龄,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鲁迅赞蒲氏著作"写人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其"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5.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
(2)僵卧孤村不自哀,(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险躁则不能治性 (诸葛亮《诫子书》)(4),定然有美丽的街市(郭沫若《天上的街市》)(5)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蒲松龄《狼》)(6)李商隐《夜雨寄北》中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表达对亲友无限思念的句子是,。
6. 语言综合运用(8分)①国学经典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历史的星空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芒②河畔婉转的雎鸠,白露时节的蒹葭,被融入"诗经"的抑扬顿挫;,,;石壕村中的夜啼,"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呼声,伴着诗人的忧愤振聋发聩……③时间的长河,奔涌不息,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
④穿越时空,国学将千年积累的智慧生存法则呈现给世人因此,⑤诵国学经典,传华夏文明是传播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1)语段中有一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请指出并修改(2分)第句,修改方式为(2)语段中有一处句子表达不当,请指出并修改。
(3分)第句,修改方式为(3)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段横线上补写句子,与之构成一组排比句(3分)二、阅读理解(48分)(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题(4分)潼关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7.(1)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的画面(2分)(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4分)【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乙】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②。
澭水暴益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馀人,军惊而坏都舍向④其先表之时可导⑤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注释】①表:做标记②澭水:黄河的支流③益:通"溢",涨④向:从前。
⑤导:引导8.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 分)(1)丁氏对曰( ) (2)澭水暴益( )(3)荆人弗知( )9.下面句子中加点字和例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国人道之A.闻之于宋君 B.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C.有闻而传之者 D.问之于丁氏10.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甲】文中宋君派人调查,直接向当事人询问,是因为宋君非常好奇B.【甲】文告诉我们,不要为道听途说或没有根据的事情担忧C.【乙】文表现了荆国人很聪明,在攻打宋国之前首先做好了记号。
D.【甲】【乙】两文都是寓言故事,都以简洁的语言告诉我们深刻的道理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2)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12.【乙】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3分)(三)阅读《猫》选段,完成13~15题(8分)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
但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顽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
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
隔一会,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13. 全文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14. 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15. 对于文本内容与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选文中"我"的、情感的变化过程:由愤怒、悔恨到无奈、悲痛B."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似乎"一词只是"我"的猜测和判断,并不十分的肯定,完全可以删掉。
C."自此,我家永不养猫"结构上,照应文章开头;内容上,"我"因为亲手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心中负罪感永远无法消除,所以"永久"不养猫D."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因为"我"冤枉了这只不能辩诉的动物,内心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14分)老街邹宏基①我总会在这种家乡市井的喧闹中,寻得些许静谧可能,这就是我与这座城市之间的联系不管隔了多久、离了多远,我总会回忆起家乡的那条街市②童年时,夏日里,我总是独自坐在桌前,看着窗外焦灼的阳光下,绿荫摇曳出的微风吹过草地。
屋外的静一遍遍地击打着我躁动的心,盛夏的空气中总是充斥着慵懒,困乏时不时地蔓延③每当这时,我总是盼望着屋外响起喧闹声,那是各种好玩、好吃的东西吸引孩子们发出的嬉闹声,穿过街巷的喧嚣,让我顿时兴奋起来任凭楼下市井的趣味把我的心拽出好远,而我就在这样的温度和蓝得发亮的天空下肆意地听着、跑着、打闹着……。
④故乡初冬的街市,呈现出与盛夏时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不如夏的热闹,却也散发出别样的味道街市上,人来往得匆忙,喧闹声却不减丝毫⑤每每溜达其中,且不说随处可见能让人吃得满嘴甜腻的云朵状棉花糖,或是被一个老人推着、盖着厚厚棉被的冰糕,就是冒着浓香气息且极其便宜的烤地瓜,也是寒冷冬日的绝美搭配。
⑥围着旧式小烤炉,一个不够再烤一个伴着蒸腾的热气,一口咬进泛着金黄的地瓜,烤出的香气一下子冲进等待已久的味蕾,咀嚼中,留下久久挥散不去的余香⑦嗅着熟悉的味道,伴着冬日里即将落山的暖阳,享受着独有的时光,那种满足徜徉在内心深处。
⑧落叶任秋风吹下,时光钟摆上的痕迹却在身后层层地腐朽再一年的秋天,我已经离开了家乡,走过无数的路口,始终没有回望出发的地方⑨刚离开家乡的时候,梦中还美美地在街市中奔跑,醒来,看到窗外大都市特有的川流不息和灯光璀璨,心中那熟悉的地方,却怎么也亮堂不起来。
⑩时间久了,想家的时候也少了,想家乡街市的时候更少每天在周而复始的忙碌中生活,周围的一切,激不起内心一丝的感动与惊奇⑪再次回到家乡,虽说我已成长了许多,对周遭的事物似乎也多了一份淡然,可是,当再次踏上这片魂牵梦萦的土地,不觉中,早已泪眼婆娑……。
街市的路面依然那样光亮,如同镜面,倒映着天空和街道两侧变幻不定的店舍时间的痕迹,似乎并没有在此停留,平静地诉说着正在发生的一切⑫看得见的现实终究抵不过时间"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它走了,像一滴水重归江湖,我也如释重负地走远,因为我看过它最好的一面⑬那天晚上,我又梦见了那条熟悉的街市,穿梭于熙攘的人群中,像我当时一样大的孩子们,在街上跑着、嬉闹着,他们的笑脸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好看……
(选自《读者》2019·1)16. 文章以"老街"为题,有何作用?(3分)17. 文章围绕"老街"回忆了童年的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18. 请按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列句子(4分)(1)伴着蒸腾的热气,一口咬进泛着金黄的地瓜,烤出的香气一下子冲进等待已久的味蕾,咀嚼中,留下久久挥散不去的余香。
(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街市的路面依然那样光亮,如同镜面,倒映着天空和街道两侧变幻不定的店舍(从修辞的角度赏析)19. 文章以"梦"结尾有何作用?(3分)(五)名著阅读,完成20~22题(8分)①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
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化(选自《西游记》第六回)②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
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
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 20."受他降伏"指的是_______(2分)A. 二将军宫门镇鬼 B.小圣施威降大圣 C. 真行者落伽山诉苦21. 根据两段文字,分析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3分)22. 文学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最具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请再写出有关孙悟空的两个故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三、写作表达(50 分)。
23.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写作(50分)(1)请以"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_"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生活中总有很多遇见,世间万物都是遇见与自然遇见,也许就是一次诗意的旅程;与书籍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智的陶冶;与他人遇见,也许就是一次心灵的碰撞。
当温暖遇见了寒冷,便有了雨;当春天遇见冬天,便有了岁月;当梅花遇见了寒冬,便有了生命的绽放……总有一次遇见,会让我们难以忘怀请以"遇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书写整洁;④不得照抄题目中的文字材料。
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质量调研试题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2020.1一、积累运用(22分)1.(2分)C (A项"jìn"应为"jīn2.(2分)D (A项"不求深解"应为"不求甚解";B项"喜出往外"应为"喜出望外";C项"通霄达旦"应为"通宵达旦")
3.(2分)B ("无所不为"用在句中不合题意,"无所不为"的意思是"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4.(2分)C( A项"《史记》"应为"《中庸》";B项"诗佛"应为"诗豪";D项"鲁迅赞蒲氏著作"应为"郭沫若")。
5. (6分)(1)自古逢秋悲寂寥 (2)尚思为国戍轮台 (3)淫慢则不能励精 (4)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5)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每题1分,错1字该题不得分)6.(8分)(1)② 把引号。
" "改为《 》 (2分)(2)④(1分) 将"积累"改为"积淀"(2分)(共3分) (3)(3分)示例:采菊东篱的悠然,带月荷锄的自在,淡泊成最美的风景二、阅读理解(48分)(一)(4分)7.(4分)(1)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巍峨的雄关被白云团团簇拥着,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的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
(2分,意近即可) (2)运用拟人的修辞,"犹嫌""不解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河奔腾而下的壮阔气势,(1分)表现出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1分)(共2分,意近即可)(二)(14分)
8.(3分)(1)应答,回答 (2)突然 (3)不(每空1分)9.(2分)B(例句中"之"是代词,指"穿井得一人"这件事,A、C、D中的"之"和例句用法相同,B项"之"是结构助词,的)10.(2分)D(A项,宋君询问是为了了解真相;B项,【甲】文告诉我们不要以讹传讹,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C项,【乙】文表现了荆国人做事不懂得变通。
)11.(4分)(1)像这样得到的消息,还不如没听到的好(2)楚国人仍然按照原来做的标记渡水,这正是他们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啊(每小题2分)12.(3分)告诉我们世上的事物总是在发生着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而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失败,甚至会酿成大错。
我们不能像文中的楚人那样墨守成规,片面、静止、狭隘的看待问题(意近即可)附【乙】文参考译文:楚国人想要偷袭宋国,派人先在澭河里做标记,澭河的水面突然涨起,楚国人不知道这件事,沿着原来做的标记在夜间涉水,结果淹死的人有一千多人,士兵发出的尖叫声如同房屋倒塌的响声。
以前他们在澭河做标记的时候,是可以根据标记渡水的如今,水位已经改变了河水暴涨了很多,楚国人仍然按照原来设置的标记渡水,这正是他们之所以失败的原因啊(3) (8分)13.(3分)"我"既是前两只猫悲剧的目击者也是第三只猫悲剧的制造者,运用第一人称有助于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深刻主题,引起读者的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意近即可)14.(3分)将猫的无抵抗的逃避与"我"的暴怒虐待作强烈对比,把"我"对猫的暴怒和虐待比作针,并进行反复强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内心的刺痛,表现了"我"冤枉了猫后内疚、自责、痛悔的心情(意近即可)。
15.(2分)B(删掉了就成为肯定,不符合题意)(四)(14分)16.(3分)①作为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②提示文章主要内容;③是作者情感寄托的载体(每答对一个要点1分)17.(4分)①夏日里坐在桌前,看窗外阳光、草地,盼望屋外的喧闹声;②初冬时节,在老街溜达,围着小烤炉吃烤地瓜,在落日的暖阳中享受独有的时光。
(每答对一个要点2分)18.(1)"冲进"是快速猛烈进入的意思,(1分)这个词生动细致地写出了烤地瓜的香气浓郁,表现作者吃烤地瓜时的愉悦、满足之情(1分) (共2分,意近即可)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街市的路面比作镜面,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老街路面的平滑、光亮的特点,(1分)表现了作者对老街的无比喜爱、赞美之情。
(1分)(共2分,意近即可)19.(3分)"梦"中的内容照应了题目、前文,总结了全文,使得文章结构完整;点明了中心,表达了对魂牵梦绕的家乡的怀念和热爱之情;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每答对一个要点1分。
)(五)(8分)20.(2分)B21.(3分)前:不服输,性子急 后:机智灵活,细心周到(共3分,每点1分,前后答出其中3点即可)22. (3分)大闹天宫(1分) 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等(共2分,写出1个故事得1分)。
三、写作表达(50分)23. 略七年级语文试题第 页 共6页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